【魏幗】如何確定糖尿病初篩人群?(上)
文章首發(fā)于《醫(yī)師在線》 已授權《中國臨床營養(yǎng)網(wǎng)》轉載 營養(yǎng)科的日常工作除了對已確診的患者給予營養(yǎng)指導和治療外,還會針對超重或肥胖的人群進行體重管理的工作,如減重飲食、行為等方面的建議。通常這類人群都是單純性超重或肥胖,但有時通過膳食調(diào)查也會發(fā)現(xiàn)一些疾病的端倪,若能進行針對性篩查可輔助診斷疾病。
臨床病例
陳姨70歲,身高150cm,體重70kg,計算體重指數(shù)(BMI)為31kg/m2,屬于肥胖范疇。膳食調(diào)查顯示,該患者進食主食的量為300g左右,粗雜糧進食較少;肉類以肥瘦肉為主,每天大概100g左右;雞蛋每天3~4個,沒有進食奶類及大豆類食物的習慣,蔬菜進食量校少;口味較重,平素攝入的油鹽較多。由于身體肥胖,平時不愛運動。
了解陳姨的基本情況后,我照例詢問基礎疾病的問題,陳姨明確表示自己沒有高血壓和糖尿病。至于血脂,她猶豫了一下,說:“好像是高,但是具體哪個高,我不記得了?!?
綜合陳姨的身材和膳食情況,我建議她去測個血糖明確一下是否存在糖尿病的問題。但陳姨卻不以為然地說:“不是說糖尿病都有三多一少的癥狀嗎?我可沒有這些問題。尤其是一少,你看,我體重可還上升著呢?!?
對此,我糾正道,“所謂“三多一少”,往往是2型糖尿病患者的病情較為嚴重后才會出現(xiàn)的癥狀,隨著檢測技術的提升,很多患者在早期測血糖就被發(fā)現(xiàn)了,所以現(xiàn)在很多2型糖尿病患者“多飲、多食、多尿、消瘦”的情況并不十分典型我們不能依靠是否有這些癥狀,就斷言自己是否患有糖尿病。" 說到測血糖,陳姨提出一個疑問:“我每年都有體檢,有空腹血糖這個項目,而且我的數(shù)值都是正常的,這是不是可以說明我并不是糖尿病呢?”
我答道:“這個結果并不能說明有無患糖尿病的問題??崭寡请m然是一個很重要的監(jiān)測指標,但是它的影響因素也有很多,所以并不是一個特別值得信賴的指標。臨床上有很多糖耐量受損的人群,僅僅依靠空腹血糖無法明確診斷,一般建議患者進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OGTT)檢查,以觀察進食后半小時、1個小時和2個小時血糖的變化,繼而再判斷患者的血糖控制能力是否正常。”
(圖片來源:微信公眾平臺公共圖片庫)
糖尿病診斷標準
目前,國際通用糖尿病的診斷標準和分類仍按1999年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的標準,即: 具有典型糖尿病癥狀(煩渴、多飲、多尿、多食、不明原因的體重下降),且隨機靜脈血漿葡萄糖≥11.1mmol/L,或空腹靜脈血槳葡萄糖≥7.0mmol/,或OGTT葡萄糖負荷后2小時血漿葡萄糖≥11.Immol/。 其中,空腹狀態(tài)指至少8小時沒有進食;隨機血糖指不考慮上次用餐時間,一天中任意時間的血糖,不能用來診斷空腹血糖異?;蛱悄土慨惓#粺o典型糖尿病癥狀,需改日復查空腹靜脈血漿葡萄糖或葡萄糖負荷后2小時血漿葡萄糖以確認。 2003年,美國糖尿病學會建議將空腹血糖≥5.6mmol/L的人群定義為“空腹血糖受損人群”,對于這類人群應該進行 OGTT檢查,以提高糖尿病的診斷率。
另外,糖化血紅蛋白的檢測可以反映患者一段時間內(nèi)的血糖水平,它不受飲食、生活方式的影響,變異性小、可信度高,所以2010年美國糖尿病學會已將糖化血紅蛋白≥6.5%作為糖尿病診斷標準之一。2011年,WHO也建議在條件具備的國家和地區(qū)將糖化血紅蛋白作為診斷糖尿病的標準之一。但也有人指出,糖化血紅蛋白可能受到紅細胞成熟度、存活時間及腎衰竭,其至是種族等因素的影響。所以目前在我國,暫時無法確定適合中國人糖化血紅蛋白的合理值范圍,我國《2型糖尿病診療指南(2017年版)》中建議,對于采用標準化檢測方法并有嚴格質量控制的醫(yī)院,可以開展用糖化血紅蛋白作為糖尿病診斷及診斷標準的探索研究。
(圖片來源:微信公眾平臺公共圖片庫)
糖尿病高危人群 陳姨問道:“那么你是怎么判斷我需要去做糖尿病檢測呢?" 若能掌握糖尿病高危人群的定義和內(nèi)容,這個問題其實很好回答。在成年人(年齡>18歲)中,具有以下任意1個或1個以上的因素者,均可稱為糖尿病高危人群:
①年齡≥40歲;
②有血糖調(diào)節(jié)受損史;
③超重(BMI≥24kg/m2)或肥胖(BMl≥28kg/m2)和/或中心性肥胖(男性腰圍≥90cm,女性腰圍≥85cm);
④靜坐的生活方式;
⑤一級親屬中有2型糖尿病家族史;
⑥女性有妊娠糖尿病病史;
⑦高血壓或正在接受降壓治療;
⑧血脂異常,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0.91mmol/L(≤35mg/dl)及甘油三酯≥2.22mmol/L(≥200mg/dl),或正在接受調(diào)脂治療;
⑨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
⑩有一過性類固醇糖尿病病史;
?多囊卵巢綜合征;
?長期接受抗精神病藥物和/或抗抑郁藥物治療。
針對陳姨的情況,結合糖尿病的病因等分析如下: 體型肥胖 我國有一項集合了 24萬人數(shù)據(jù) 的薈萃分析顯示, 肥胖人群 (BMI≥28kg/ m2) 患糖尿病的幾率是普通人群的3倍以上, 就算沒有達到肥胖的標準,僅僅是超重(BMI≥24 kg/m2),患糖尿病的幾率也比普通人群高2倍以上。 如果體重正常,但腰圍超過標準范圍(男性85cm,女性80cm),患糖尿病的幾率也比正常人群高2~2.5倍。 這是因為肥胖患者大多會出現(xiàn)糖代謝的問題,導致糖耐量下降、胰島素抵抗等反應,從而增加肥胖者患糖尿病的風險。陳姨的BMI1是31kg/m2,2013年有研究表明BMI≥30kg/m2的患者, 患糖尿病的幾率為21.2%,所以其患糖尿病 的幾率顯著提高。 飲食不規(guī)律 2型糖尿病屬于一種生活習慣病,和不良的飲食、生活習慣有很大關系。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2型糖尿病的發(fā)病率也逐漸增加,人們的生活模式逐漸西方化,動物食品的進食量增加、主食類食物的攝入量較多以及運動量顯著減少等改變,都是糖尿病發(fā)生的誘發(fā)因素。陳姨的膳食調(diào)查顯示她主食、肉蛋類食物進食較多,蔬菜、粗糧等食物進食量不足,同 時沒有良好的運動習慣,靜態(tài)的生活方式 和血脂異常都增加了患糖尿病的風險。
年齡因素 我國目前進入老齡化社會,40歲以后患糖尿病的幾率隨著年齡的增加而逐漸上升。雖然現(xiàn)在也有30歲左右的2型糖尿病患者,但主要還是集中在50~60歲的人群,2008、2013年的相關調(diào)查顯示,60歲以上老年人糖尿病的患病率均在20%以上。所以,我一般建議40歲以上的人群根據(jù)個人需要,定期進行餐后血糖或OGTT檢查,以便早期發(fā)現(xiàn)糖尿病,并根據(jù)情況給予相應的生活方式指導。但對于年齡小于40歲,存在上述危險因素之一的人群,同樣推薦進行糖尿病的篩查。陳姨已經(jīng)70歲了,屬于篩查的范疇。
綜合陳姨的年齡、體重、生活方式等因素來看,她屬于糖尿病高危人群。
本文由“健康號”用戶上傳、授權發(fā)布,以上內(nèi)容(含文字、圖片、視頻)不代表健康界立場。“健康號”系信息發(fā)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如有轉載、侵權等任何問題,請聯(lián)系健康界(jkh@hmkx.cn)處理。
相關知識
【魏幗】糖尿病患者一天該吃幾頓飯?
當年輕人患上糖尿病……
山東:聚焦重點人群早篩查,織牢基層糖尿病防護網(wǎng)
如何防止孕期糖尿病
糖尿病為什么會導致婦科病
低糖月餅致腹瀉?營養(yǎng)專家揭秘“健康月餅”真相
如何預防妊娠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人群健康管理血糖常識
有人說唐氏篩查是糖尿病檢查是么?
糖尿病如何預防
網(wǎng)址: 【魏幗】如何確定糖尿病初篩人群?(上) http://www.u1s5d6.cn/newsview431367.html
推薦資訊
- 1發(fā)朋友圈對老公徹底失望的心情 12775
- 2BMI體重指數(shù)計算公式是什么 11235
- 3補腎吃什么 補腎最佳食物推薦 11199
- 4性生活姿勢有哪些 盤點夫妻性 10428
- 5BMI正常值范圍一般是多少? 10137
- 6在線基礎代謝率(BMR)計算 9652
- 7一邊做飯一邊躁狂怎么辦 9138
- 8從出汗看健康 出汗透露你的健 9063
- 9早上怎么喝水最健康? 8613
- 10五大原因危害女性健康 如何保 7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