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訊 市值暴跌800億掌門人隱退 康師傅面賣不動別只怪外賣

市值暴跌800億掌門人隱退 康師傅面賣不動別只怪外賣

來源:泰然健康網 時間:2024年12月12日 12:28

  市值暴跌800億,掌門人隱退!康師傅面賣不動了,別只會怪外賣

  文/金錯刀頻道蔡文姬

  這幾天,康師傅掌門人魏應州宣布退休,把整個康師傅控股(10.62, 0.32, 3.11%)交給了他兒子魏宏名打理。

  與魏應州一起隱退的,是康師傅在快消行業(yè)深耕的25年,康師傅一度代表了半部方便面行業(yè)興衰史!

  2011年,鼎盛時期的康師傅控股總市值一度突破1400億港幣,光賣出的泡面一年就有60億包,連起來可以繞地球35圈!

  那個時候,康師傅是世界上銷量最大的方便面生產商之一!

  但是,時不我待,當初康師傅有多火,現在就有多涼。7年的時間,康師傅的市值曲曲折折地跌沒了800多億港元,如今只剩563億港元。

  曾經的“方便面一哥”也隨著魏應州的隱退風光不再,走在沒落的邊緣。

  1

  失敗再創(chuàng)業(yè),賠光2000萬,

  靠一桶紅燒牛肉面殺出一條血路

  說起康師傅,就不得不講講魏家四兄弟,老大魏應州絕對是最能吃苦,最能忍受挫折的那一個。

  魏家最早的時候,可以追溯到1958年,起步于一家“鼎新”小油坊,生產蓖麻油、棕櫚油。

  父親經營了大半輩子,到1979年去世的時候,給魏應州留下了個爛攤子,賬上只有250萬資產以及300多萬的債務。

  資不抵債,最慘的時候,工人半個月工資都發(fā)不出來,門口天天有銀行催債,威脅要查封工廠。

  魏應州想著,這不能坐著等死啊,于是就開始發(fā)展新業(yè)務,找親戚借了200萬,一口氣收購下彰化的1萬多棵椰子樹,專門生產椰子油。還清了300萬債務,賬上還存下200多萬。

  此后8年間,魏應州又將觸角延伸到菜籽油、花生油、玉米油等6款產品,他也賺到了人生的第一個1000萬。

  大賺了一筆的魏家兄弟帶著1.5億新臺幣到大陸試水,魏應州手腳放開了干,一口氣在濟南、秦皇島和內蒙古通遼辦了3家工廠,先后推出“康萊蛋酥卷”和蓖麻油等4款產品,還在央視扔下500萬廣告費。

  很快魏應州就遭遇現實打臉。到了1991年第一季度,不但一分錢沒賺到,還賠了2000多萬。這讓幾個弟弟覺得大陸的錢并沒有那么好賺,紛紛打起了退堂鼓,但是魏應州卻愈挫愈勇,不想放棄這塊大蛋糕。

  在一次旅途中,魏應州打開了一碗從老家?guī)淼呐_灣方便面。正在大家好奇這到底是什么東西的時候,魏應州用熱水沖泡了方便面,列車中彌漫的全部都是方便面的香味。

  火車上的人都好奇的圍觀過來,當時的魏應州想,大陸的人都沒有見過家鄉(xiāng)的方便面,而且大陸的市場如此之大,坐火車的人如此之多,那方便面的市場應該會很大。

  不如干脆就做方便面吧,魏應州一拍腦門兒,說干就干!

  1992年8月,魏氏兄弟投資800萬美元成立天津頂益國際食品有限公司,生產方便面產品,他們?yōu)槠放七x了一個胖廚師形象,取名康師傅,意為健康加專業(yè)。

  “康師傅”第一碗紅燒牛肉面誕生。這碗適合中國人口味加上1.98元一包的價格,使得“康師傅”幾乎一問世便成了國人心中方便面的代名詞。

  1994年開始,“康師傅”相繼在廣州、杭州、武漢、重慶、西安、沈陽等地設立生產基地,并在全國形成了一個區(qū)域化的產銷格局,日產量很快突破2500萬包,康師傅銷售量也超過60億包,市場占有率達到40%,成為方便面的龍頭老大。

  1996年2月5日,魏應州帶領康師傅在香港主板上市,成功募集到15億港元。

  2

  從火車的調味劑、監(jiān)獄的硬通貨,

  到眾人嫌棄,只用了一年!

  從綠皮車時代到高鐵時代,康師傅成為了火車上最受歡迎的“調味劑”,承載的也不止是一代人的記憶。

  不僅中國人喜歡,連老外也對中國方便面贊不絕口,據BBC大篇幅頭條報道,“美國監(jiān)獄體系內的黑市經各幫派一致同意,確定了最新的流通規(guī)則,方便面成為了美國監(jiān)獄的地下貨幣!”

  美國監(jiān)獄里約定俗成的基本匯率為:六包59美分的方便面在里面能換一件11.3美元的內衣,或者價值2美元的五根香煙。

  在美國漢密爾頓國家監(jiān)獄,方便面正在成為一門大生意,誰掌握了方便面的運輸渠道,誰就是老大!

  在這些方便面中,中國產的方便面仍然是最好的貨幣。大量劣質方便面的涌入引起了貨幣貶值,中國和日本的方便面由于其不可模仿的高品質而始終堅挺。

  而作為中國方便面的代表隊——康師傅,自然也是大受歡迎。

  但是,被奉上神壇的康師傅似乎有些飄了。

  2014年9月,中國臺灣的康師傅被查出“精燉蔥燒排骨湯面”里添加了餿水油,隨后,康師傅發(fā)公告承認了確實使用了劣質豬油,但康師傅一再聲明,這次事件只涉及中國臺灣,沒有影響到大陸。

  盡管康師傅一再強調那次的地溝油事件不涉及大陸,但是食品安全問題,是老百姓最不能容忍的問題。

  2013年11月,中國臺灣地區(qū)曝出橄欖油用銅葉綠素摻混造假的傳聞,康師傅也深陷其中,魏家兄弟信誓旦旦表示,要用國際最高標準管控產品,但是食品安全問題還是時有發(fā)生。

  地溝油事件讓康師傅一下子跌落神壇。“方便面大王”流量失靈,賣不動了。

  根據康師傅的財報顯示,在康師業(yè)績最差的2016年,集團凈利潤3.12億美元,下滑32%。股東應占凈利潤2.13億元,同比下降37.85%。

  資料顯示,自2011年開始,中國方便面銷量持續(xù)下跌,信任危機下,消費者一說起康師傅,大家都對其嗤之以鼻。

  3

  怪外賣跨行打劫?

  還是怪自己產品做的不行吧!

  信任危機還不是康師傅賣不動的關鍵原因。

  實際上,康師傅和它最大的對手是“統(tǒng)一”纏斗20年,也沒分出個勝負,沒想到兩家斗來斗去,突然殺入攪局者,不是做方便面的,而是外賣行業(yè)。

  但外賣的跨行打劫,真的是瓜分康師傅市場份額的最大利器嗎?

  未必!

  同樣是做泡面的,一些“外來的和尚”早就在中國念起了經,而且三天兩頭換花樣,換包裝,推出新口味的速度非常快,小小一包方便面,能泡出上百種花樣。

  而康師傅的方便面,來來回回也不過是紅燒牛肉味、老壇酸菜味、西紅柿牛腩味、小雞燉蘑菇味,在包裝上大眾已經對它審美疲勞,面餅的口感也還是老樣子。

  2017年,韓國11個月出口國外的泡面達到了3億美元,光中國進口就占了足足三成。

  從2012年到2016年的五年時間里,韓國泡面在中國的出貨量猛增163%,而本土的康師傅方便面卻賣不動了,銷量一再下跌。

  康師傅發(fā)布的2016年半年報顯示,上半年凈利潤6968萬美元,同比降低64%。方便面營收15億美元,同比降13%。

  在小紅書上,隨便搜“泡面”兩個字,各種各樣的網紅泡面教程刷新了你對泡面的認知。

  他們不計較成本,不考慮預算,在泡面里加入十幾種輔食,泡面伴侶隨意搭配就有上百種吃法,最奢侈的是,泡面的湯汁由白開水換成了牛奶,以提高泡面的口感。

小紅書上8萬篇泡面教程小紅書上8萬篇泡面教程

  最扎心的是,這種網紅泡面的原材料,沒有一包是康師傅方便面。

  盡管康師傅走的是大眾路線,產品力十足,但不得不否認的是,康師傅缺少創(chuàng)新力。建立品牌好口碑的核武器是什么?是快速迭代!

  而康師傅在如何獲取更多年輕消費者青睞方面,或許還沒有找到介于“大眾產品”與“網紅產品”之間的均衡點。

  這種形勢下康師傅也賣起了“高端泡面”,但“黑白胡椒面”在知名度上,遠遠不敵老對手推出的“湯達人”。

  大潤發(fā)在中國商超零售行業(yè)一直占據著霸主地位,連家樂福、沃爾瑪都不是它的對手,但是后來的命運卻結束在了被阿里收購。

  創(chuàng)始人黃明端辭任時發(fā)文表示:他戰(zhàn)勝了所有對手,卻輸給了時代。

  的確,康師傅或許可以從中汲取教訓,正如張泉靈所言,“當時代拋棄你時,連一句再見都不會跟你說。”

  怎么辦?

  時代的車輪滾滾而來,

  越轉越快,你得斷臂求生。

  不然就跳上去,看看它滾向何方。

免責聲明:自媒體綜合提供的內容均源自自媒體,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聯(lián)系原作者并獲許可。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新浪立場。若內容涉及投資建議,僅供參考勿作為投資依據。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責任編輯:張恒

相關知識

康師傅銷量不再“杠杠的”,已瀕臨危機,走下神壇
問答|外賣如何吃得健康,營養(yǎng)師怎樣叫外賣?
昔日“減肥神茶”跌落神壇:改賣減肥藥也不賺錢,去年虧損2.99億元
外賣如何吃得健康,營養(yǎng)師的這個外賣我服
昔日“減肥神茶”碧生源跌落神壇:改賣減肥藥也不賺錢,去年虧損2.99億元
年入上億!只賣蓋飯的網紅餐廳,拿捏北京打工人
虧損1.46億元,茶業(yè)務全面下滑,賣房也救不了的碧生源業(yè)績
碧生源“暴瘦”1.46個億,“減肥第一股”淪落到賣房充饑
領航創(chuàng)新“食”代 康師傅科學膳食入局冰雪產業(yè)
新爆品=賣點+賣價+覆蓋

網址: 市值暴跌800億掌門人隱退 康師傅面賣不動別只怪外賣 http://www.u1s5d6.cn/newsview466225.html

推薦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