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徒步課程的實踐與反思
■南通市通州區(qū)杏園路幼兒園 羌軼君
南通市通州區(qū)杏園路幼兒園開展“科豆·樂途”徒步實踐已有三年,幼兒的身體素質顯著提高,學習方式也發(fā)生了很大改變。通過開展該項主題活動,幼兒園充分調動了周邊的社會資源,實現(xiàn)了園內外資源的有效銜接,為幼兒提供了更加廣闊的體驗空間,支持幼兒進行深度學習,體現(xiàn)了“幼兒主體”的教育理念。
繪制資源地圖:
由“固定模式”轉向“共生共創(chuàng)”
循指南,共繪“網絡圖”。杏園路幼兒園遵循由近及遠的原則,充分考慮幼兒的年齡特點,以幼兒園為中心,繪制了一個直徑為3公里的同心圓網絡圖,設計了3個不同半徑的徒步區(qū)域。最內層的區(qū)域專為小班幼兒設計,半徑約為1公里,這是他們主要的活動場所;中層的區(qū)域為中班幼兒準備,半徑約為2公里,可以滿足他們更廣闊的活動需求;最外層是大班幼兒徒步區(qū)域,半徑約為3公里,可以進一步鍛煉他們的行走能力。
融內容,共建“資源庫”。幼兒園對周邊資源進行了篩選和整合,形成了教師、幼兒、家長共同構建的課程“資源庫”。小班幼兒主要參觀社區(qū)周邊的商場、機構等場所,積累最基礎的生活經驗和認知經驗;中班幼兒則參觀公園、體育館、橋梁等建筑,感受本地環(huán)境資源和社會變遷;大班幼兒則以學校、博物館、圖書館、劇院等為實踐場所,積累更為多元的生活經驗。
全過程,共創(chuàng)“空間城”。幼兒園的園本課程和班本課程主要圍繞園內活動進行設計,但戶外實踐安排相對較少,導致幼兒實踐體驗不夠充分?!翱贫埂吠尽被顒拥囊胝媒鉀Q了這個問題。這種全面的探索活動構建了一個多維立體的學習空間以及富有挑戰(zhàn)的學習現(xiàn)場。通過“科豆·樂途”活動,幼兒的冒險精神、開拓精神得到了“發(fā)現(xiàn)”,他們全情投入,進行全過程學習和游戲。
確定課程目標:
由“知識導向”轉向“經驗建構”
利用資源,親歷活動,形成經驗積累。兒童的學習是基于經驗的,這些經驗來自他們與外部世界的相互作用。例如,在徒步途中經過的各種橋,小班幼兒對橋的造型和結構感興趣,于是在建構區(qū)搭建了各種橋;中班幼兒對橋的命名非常感興趣,于是他們給幼兒園附近新建的橋取名為“快樂橋”“杏園橋”等;大班幼兒更加關注建筑背后的故事,例如魯班獎的由來,南通建筑之鄉(xiāng)名字的由來。
注重感知,具身學習,鏈接新舊經驗。在徒步過程中,孩子們對路上的盲道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對此教師引導孩子們探討了以下問題:盲道是專門為盲人準備的嗎?十字路口沒有盲道,盲人如何過紅綠燈?我們可以做些什么來更好地為特殊人群服務?對此,幼兒園組織了一次體驗日活動。在體驗日當天,孩子們蒙上眼睛,扮演盲人來體驗走盲道,感受盲人生活的不易。這種具身體驗使孩子們對生活的體驗更加真實、敏感和細膩。
聚焦活動,系統(tǒng)學習,實現(xiàn)經驗構建。戶外徒步活動可以通過創(chuàng)設具有連續(xù)性和系統(tǒng)性的情境和場景,引導幼兒自我思考、與同伴和教師交流討論,發(fā)展自身的思維能力,從而實現(xiàn)學習經驗的內化和遷移。與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活動相比,自然環(huán)境給幼兒帶來的感觸更加生動、具體,更能激發(fā)幼兒的表達欲望。兒童的觀察能力、學習能力不斷提升,新舊經驗得以鏈接,形成系統(tǒng)性的經驗。
探尋實施策略:
由“形式單一”轉向“途徑多元”
把握課程主線,挖深度。杏園路幼兒園始終秉持“以身體運動為中心,多領域融合”的理念來開展各項活動。在確定主題后,幼兒園會從周邊社會資源中篩選出優(yōu)質資源,再結合社會、語言、藝術、科學、健康五大領域,為幼兒構建完整的活動經驗提供了系統(tǒng)框架,促進幼兒均衡發(fā)展。教師會鼓勵幼兒分成小組,自主探究,隨行的老師在旁觀察兒童,給予適當的指導和支撐。
開設課程支線,拓寬度。在主課程確定的前提下,教師需及時發(fā)現(xiàn)并利用支線課程的潛在價值,采取定向尋寶、親子徒步等多種手段,以滿足幼兒多樣化的需求。教師需要具備深度觀察和解讀幼兒行為的能力,靈活調整課程內容和方向,保留有效且具有發(fā)展價值的部分。
挖掘課程隱線,植厚度。道德品質是幼兒社會性發(fā)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其關鍵在于生命教育的普及。在徒步活動中,可能會遇到各種意想不到的問題,例如在社區(qū)參觀過程中,突然發(fā)現(xiàn)草坪上有一只剛出生的小貓。教師及時介入,引導學生展開討論,孩子們最終決定不帶走小貓,讓它在原地等待貓媽媽的歸來。認識小貓是明線,而如何對待動物的生命教育則是課程隱線。挖掘課程所蘊含的隱線,能進一步開發(fā)課程實施過程中所隱藏的教育價值。
達成課程成效:
由“課程建設”轉向“共生共長”
多通道感官感知,開啟戶外實踐新模式。徒步課程的主要特點在于其突破了傳統(tǒng)教室的限制,將課堂延伸至社會和自然環(huán)境。幼兒園強調在真實開放的自然情景中培養(yǎng)幼兒的能力,特別注重發(fā)展他們的感知力。每個孩子都是獨立且獨特的個體,他們在行走的過程中,不同的性格、興趣和生活方式都會發(fā)生動態(tài)的互動和磨合,從而獲得與眾不同的生命靈感和自我覺察能力。這種體驗是其他課程難以提供的。
多形式塑造自己,實現(xiàn)自我認知新突破 。幼兒園借助《幼兒樂途行走記錄冊》《幼兒體能檢測本》,以可視化方式記錄幼兒的學習過程和心智發(fā)展。在徒步活動中,教師觀察到孩子們能夠走多遠、爬多高,這些細節(jié)在書本中是找不到的,只能在每一次徒步活動中進行觀察和發(fā)現(xiàn)。
多方面攜手聯(lián)動,形成共生共長新樣態(tài)。徒步過程是教師與幼兒共同行走的過程,隨著活動的展開,更多的家長和社區(qū)人員也參與其中。在這個過程中,家長們的育兒觀念和方式發(fā)生了很大轉變,從開始的懷疑態(tài)度到觀望態(tài)度,再到主動參與其中。家長們陪伴孩子走進真實生活和大自然,共同營造“有準備的環(huán)境”和“有支持力的教育”。
真正的成長不是在原有基礎上增添新的事物,而是喚醒原本就存在的潛能。杏園路幼兒園期望為幼兒提供一個開放、包容、多變的環(huán)境,促使他們以更加積極的態(tài)度和多元的方法進行學習。
相關知識
幼兒園課程方案
幼兒營養(yǎng)膳食與健康的實踐研究課題設計方案
幼兒園交通安全活動與反思
幼兒園:《我運動,我健康》基礎課程計劃與反思
幼兒園中班健康公開課教案《綠色食品》含反思 幼兒園免費教案
幼兒園小班健康活動《健身球》教案(附反思) 幼兒園免費教案
幼兒園中班健康課教案《認識蔬菜―黃瓜》含反思 幼兒園免費教案
幼兒園小班健康優(yōu)質課教案《我要喝水》含反思 幼兒園免費教案
網絡課程—嬰幼兒生理衛(wèi)生與保健
壽光市圣城街道東關幼兒園——環(huán)形玩具園本課程實施方案590.pptx
網址: 幼兒園徒步課程的實踐與反思 http://www.u1s5d6.cn/newsview754617.html
推薦資訊
- 1發(fā)朋友圈對老公徹底失望的心情 12775
- 2BMI體重指數計算公式是什么 11235
- 3補腎吃什么 補腎最佳食物推薦 11199
- 4性生活姿勢有哪些 盤點夫妻性 10425
- 5BMI正常值范圍一般是多少? 10137
- 6在線基礎代謝率(BMR)計算 9652
- 7一邊做飯一邊躁狂怎么辦 9138
- 8從出汗看健康 出汗透露你的健 9063
- 9早上怎么喝水最健康? 8613
- 10五大原因危害女性健康 如何保 7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