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訊 正確認識輸液,提高合理用藥 > 健康科普

正確認識輸液,提高合理用藥 > 健康科普

來源:泰然健康網 時間:2024年12月23日 20:45

輸液是將大劑量(一次給藥在100ml以上)注射液單次往靜脈滴注入體內的治療方式。通常由玻璃或塑料制品盛裝,不含防腐劑或抑菌劑,可將藥物、營養(yǎng)物質等直接輸入人體。   

            

一、輸液常見的危害有哪幾種?

在醫(yī)學界當中,認為通過靜脈輸液的方式給藥相當于給人做一次小型手術,相對比來說,輸液是給藥方式中最危險的一種。在治療方法上,輸液雖然是一種非常有效地方法,但是過度的輸液則往往能對人體造成一定的傷害。

1、耐藥菌產生的根源:人體固有菌群在正常情況下是相互平衡的,以保證我們人體正常的生命活動。當人體大量的輸液時往往會造成菌群的失調,甚至產生耐藥菌,對治療造成難以想象的后果。

2、對肝、腎功能造成一定的影響:輸液中進來的藥物以及液體主要通過肝、腎來代謝排出人體,當大量的藥物、液體進入人體時,對肝腎來說是巨大的負荷,長期輸液的人群,往往伴有肝腎功能不全。此外,有一些藥物更能直接對人體的器官造成傷害,如氨基糖苷類藥物不僅可能造成腎功能低下,亦可能造成聽力障礙。

3、免疫力下降,容易發(fā)生感染:由于藥物對人體來說都是有利有害的,而輸液中藥物的毒副作用更加明顯。一遇到生病就輸液,更會造成免疫系統(tǒng)的抑制,干擾機體正常的免疫系統(tǒng)的更新,從而減弱人體的正常防御功能。

4、藥物不良反應更常見:靜脈輸液發(fā)生藥物不良反應的比例是總多給藥方式里面發(fā)生率最高的。常見的反應主要有發(fā)熱、紅疹、瘙癢、腫脹等過敏性反應,嚴重者還可能休克甚至死亡。


二、關于輸液的錯誤認識

1、認為輸液,好得快

在出現(xiàn)感冒發(fā)燒時,患者由于各種原因,往往會要求進行輸液治療。而實際上,感冒期間服藥或輸液對縮短病程無顯著效果。只有當感冒癥狀較重,如高熱不退、食欲極差、頻繁嘔吐、繼發(fā)細菌感染時,才需由專科醫(yī)生診斷,決定是否需要輸液。


2、認為輸液,可以沒病防病

一些老年人甚至認為輸液可以降低血液黏稠度,疏通血管。但是目前這種治療缺乏科學依據,而藥物直接入血會引起局部刺激甚至靜脈炎,輸入大量液體會加重心臟負擔,藥物還可能引發(fā)諸多的副作用,綜合起來輸液預防疾病是弊大于利的。

3、認為輸液可補充營養(yǎng),增強免疫力

營養(yǎng)輸液有糖類、氨基酸、脂肪乳輸液等,只適用于不能通過口服經胃腸道吸收營養(yǎng)的患者。其他患者將營養(yǎng)輸液當成攝取營養(yǎng)素、增強免疫力的手段是不可取的,合理膳食,保證休息足矣。

4、認為兒童服藥麻煩,不如直接輸液

因兒童口服給藥困難,一些家長要求輸液。殊不知,兒童由于臟器發(fā)育還不完善,更容易出現(xiàn)不良反應,不適當?shù)妮斠浩滹L險大于收益。


三、輸液會耽誤治病嗎?

一般病癥不需要輸液,急危重癥可以輸!輸液僅是急救患者、重癥患者和不能進食的患者使用的“最后給藥方式”。

四、輸液利弊需理性看待

雖然,過度輸液存在安全隱患,但靜脈輸液治療是現(xiàn)代藥物治療的重要手段,在治療某些疾病和挽救生命方面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有些藥物通過口服、輸液等各途徑使用效果都不錯,而有些藥物只能通過靜脈輸注。


五、糾正錯誤觀念,提倡合理輸液

我們有個固向思維,就是去了醫(yī)院就一定要讓病好,甚至“醫(yī)生不給我輸液,就投訴你,抱怨你醫(yī)術有問題的現(xiàn)象”,導致不少醫(yī)生迫于壓力,只好直接給病人輸液??诜洼斠褐皇莾煞N不同的給藥方式而已,不是哪種更有效的問題,而是哪種治療方式更適合具體病情。

生病用藥,一方面是能口服盡量選擇口服,另一方面不排斥輸液,需要輸液時我們理性的接受,只要能做到合理使用。合理輸液需要醫(yī)生和患者的共同努力,是否要輸液,醫(yī)生應該從患者的臨床表現(xiàn)和身體狀況來決定;而患者,也不要盲目要求輸液,應該聽從醫(yī)囑,尊重醫(yī)護人員的決定。

為了我們的身體健康,有病需要用藥時,能口服就不要注射,能肌肉注射不要靜脈注射,減少對自己的傷害。

相關知識

合理用藥 · 知識小科普
正確認識艾滋病?提高疾病防治意識
【健康科普】保健食品不是藥,學會正確選用
最實用的安全用藥法則:服藥6個最佳時間?能吃藥別打針輸液
正確認識心理健康
如何正確認識藥品與保健食品
自我認知與心理健康——如何正確認識自己,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科普丨合理用藥的十大原則
漯河市骨科醫(yī)院健康科普 : 正確認識維生素D
孕婦輸液時發(fā)現(xiàn)藥品已過期半年,護士長:我承認錯誤…

網址: 正確認識輸液,提高合理用藥 > 健康科普 http://www.u1s5d6.cn/newsview756843.html

推薦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