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分析報告.ppt
健康教育 海南師范學院體育系 胡隆成 健康教育 第一章 健康教育概述 第二章 當代大學生的 生理心理特征 第三章 心理健康 第四章 行為與健康 第五章 學習與健康 第六章 人際交往與健康 第七章 性健康教育 第八章 營養(yǎng)與健康 第九章 體育鍛煉與健康 第十章 環(huán)境與健康 第十一章 大學生常見病癥的防治 第一章 健康教育概述 一、健康和健康的標志 二、影響健康的因素 三、健康教育 四、健康促進 一、健康和健康的標志 ㈠.健康概念: 1948年WHO指出“健康不僅是沒有疾病或不虛弱,而是 身體上、精神上和社會適應方面的完好狀態(tài)?!?1989年WHO根據(jù)現(xiàn)代社會現(xiàn)代人的狀況,提出:人的健康應是“軀體健康、心理健康、社會適應良好和道德健康?!?健康是人的身體、心理、道德健康和對社會環(huán)境良好適應的總和。它既有生物學的特征,又具有社會學的特征。 第二章 當代大學生的生理心理特征 一、大學生的生理特征 二、大學生的心理發(fā)展特征 三、不同年級大學生的心理特點 一、大學生的生理特征㈠.身體形態(tài):1、身高 2、體重 3、胸圍 4、骨盆㈡.生理機能1、神經(jīng)系統(tǒng)2、心血管系統(tǒng)3、呼吸系統(tǒng)4、運動系統(tǒng)5、性的成熟 二、大學生的心理發(fā)展特征 1、思維達到較高水平 2、社會情感得到充分發(fā)展 3、理想明確而富有社會性 4、自我意識進一步增強三、不同年級大學生的心理特點㈠.低年級學生1、自豪感與自卑感交織2、新鮮感與戀舊感交織3、輕松感與被動感交織㈡.中年級學生1、世界觀、人生觀逐步樹立并趨于穩(wěn)定2、學習的目的和態(tài)度出現(xiàn)差異3、思想活躍,興趣愛好最廣泛4、同學間相互了解加深,獨立能力日益增強㈢.高年級學生1、緊迫感2、責任感3、憂慮感 第三章 心理健康 一、心理健康概念 二、心理健康的標準 三、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基本標準 四、大學生心理健康現(xiàn)狀 五、影響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六、增進大學生心理健康的途徑 三、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基本標準1、智力正常①有強烈的求知欲和濃厚的探索興趣;②智力結構中各要素在其認識與實踐中能積極協(xié)調(diào)地參與和正常地發(fā)揮作用;③樂于并有效地學習。2、情緒健康①愉快情緒多于不愉快情緒;②情緒穩(wěn)定性好,善于控制和調(diào)節(jié)自己的情緒;③情緒反應是由適當?shù)脑蛞鸬模磻獜姸扰c其情境相符合。3、意志健全在各種活動中都能表現(xiàn)出較高水平的自覺性、果斷性、頑強性和自制力。 4、統(tǒng)一的人格①人格結構的各要素完整統(tǒng)一;②有正確的自我意識,不產(chǎn)生自我同一性混亂;③以積極進取的人生觀作為人格的核心,并以此為中心,把自己的需要、愿望、目標和行為統(tǒng)一起來。5、正確的自我評價 對自己的認識比較接近現(xiàn)實,有“自知之明”。 6、和諧的人際關系 ①樂于與人交往; ②在交往中保持獨立而完整的人格,有自知之明,不卑不亢; ③能客觀評價別人與自己,善于取人之長補已之短; ④寬以待人,樂于助人; ⑤積極的交往態(tài)度多于消極態(tài)度; ⑥交往動機端正。 7、適應能力強 ①能和社會保持良好的接觸; ②對社會現(xiàn)狀有較清晰正確的認識; ③思想和行為都能跟得上時代的發(fā)展步伐, 與社會要求相符合。 8、心理行為特點符合大學生的年齡特征 大學生年齡于20歲左右,其心理行為應當是精力充沛、活潑好動、勤學好問、追求新知、勇于創(chuàng)新。 四、大學生心理健康現(xiàn)狀 多數(shù)大學生的心理是健康的。即有較高的智力水平,有較穩(wěn)定的情緒,樂觀自信,有朝氣與活力,對未來滿懷憧憬,對生活有滿足感,有健全的意志,有完整統(tǒng)一的人格,敢于競爭,努力向上,積極進取,有較完善的自我意識,有良好的人際關系,對社會現(xiàn)狀有客觀的認識,善于自我調(diào)節(jié),適應良好。 有相當一部分學生的心理狀況不容樂觀。其表現(xiàn)特點為: ①精神疾病成為大學生休學、退學、死亡的主要原因; ②精神疾病呈上升趨勢; ③神經(jīng)癥是主要的精神疾??; ④重性精神病危害極大; ⑤心理健康狀況不良者比例頗高。 五、影響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1、社會因素 2、學校文化環(huán)境中的消極因素 3、家庭環(huán)境與早期經(jīng)歷因素 4、個體生理因素 5、個體心理因素 六、增進大學生心理健康的途徑 1、開設健康教育課程,普及心理衛(wèi)生知識; 2、提高心理素質(zhì),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 3、大力加強自我心理調(diào)節(jié); 4、積極參加各類實踐活動; 5、及時尋求心理咨詢幫助。 第四章 行為與健康 一、行為與行為方式 二、促進健康行為 三、危害健康行為 一、行為與行為方式概念 1、定義:行為
相關知識
大學生心理健康自我分析報告(38篇)
2020年度全校教職工健康體檢結果分析報告
健康管理報告:2023年度員工健康狀況分析與管理策略.docx
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幾個概念辨析
商丘昌華中學法治與心理健康報告會圓滿舉行
孕婦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探討
家長學校心理健康教育講座方案(精選5篇)
國家學生體質(zhì)健康數(shù)據(jù)管理和分析系統(tǒng).ppt
學校健康教育計劃
孕婦學校健康教育工作總結
網(wǎng)址: 《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分析報告.ppt http://www.u1s5d6.cn/newsview91221.html
推薦資訊
- 1發(fā)朋友圈對老公徹底失望的心情 12775
- 2BMI體重指數(shù)計算公式是什么 11235
- 3補腎吃什么 補腎最佳食物推薦 11199
- 4性生活姿勢有哪些 盤點夫妻性 10425
- 5BMI正常值范圍一般是多少? 10137
- 6在線基礎代謝率(BMR)計算 9652
- 7一邊做飯一邊躁狂怎么辦 9138
- 8從出汗看健康 出汗透露你的健 9063
- 9早上怎么喝水最健康? 8613
- 10五大原因危害女性健康 如何保 7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