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訊 德展健康的估值

德展健康的估值

來源:泰然健康網(wǎng) 時間:2024年12月30日 13:27

估值這件事情,本身就是很主觀的,因為“價值”本身就是一個人為的量度
它與物理或數(shù)學所追求的"絕對"不同,"價值"是沒有絕對量化標準的
我們可以用上帝創(chuàng)造的法則去作為檢驗科學模型的標準
但檢驗“價值”的標準,是人為的“市場”,是人類創(chuàng)造的法則,而非上帝
所以,以科學的角度去考量金融,我覺得本身就是一個誤區(qū)
上面是從宏觀的角度來說估值這件事本質上的悖論
但說到市場實踐,我們分早期公司與成熟公司

成熟公司

成熟公司一般通用的有三種方法:可比公司估值(就是一般說的Comps),可比交易估值(Comparable Transactions),以及貼現(xiàn)現(xiàn)金流法(DCF)。但其實每一種方法的人為可控性都極大。

Comps: 就是在市場上選幾家已上市的,業(yè)務模式類型相似的公司,然后分析它們的各種財務指標,并用此來貼合需要被估值的公司。財務指標除了我們常用的市盈率(P/E)以外,還包括P/Sales, EV/EBITDA, EV/EBIT等等。但這里面的人為可操作性很大

首先,我究竟選取哪種指標來估值。在市盈率所取得估值不理想的情況下,我可以回頭選擇EV/EBITDA。在很多沒有盈利或者盈利能力不佳的互聯(lián)網(wǎng)公司,我可以去選擇活躍用戶數(shù),pay per click等等。而且,請相信banker自說成理,合理化估值的“科學化”過程的能力

第二,市場上有很多可選公司,我究竟選哪幾家公司作可比公司能夠達到我希望的估值范圍

第三,這個世界上沒有兩片同樣的葉子。每個公司的財務結構必然有不同,我可以因為這種結構的不同,對于被估值公司作出相應的“調整”

Comparable Transactions: 就是根據(jù)以前發(fā)生過的同類型可比公司被收購時給出的估值來定價。也是考慮收購交易發(fā)生時的財務指標,如P/E, EV/EBITDA等。但因為收購時,一般會給出溢價,所以按照可比交易給公司估值一般會偏高。可比交易一般M&A里面用得比較多,IPO用得很少

這里面可玩的貓膩也很多,比如選哪些交易,不選哪些。用哪些財務指標,不用哪些......等等

DCF: 這個作一個對公司未來幾年盈利的預估模型。當然,要做預估,自然需要各種假設,比如每年銷售增長到底是3%還是5%,毛利率到底是前三年保持一直,還是前五年保持一致

在一個一切以假設條件作為基礎的模型中,可人為操作的貓膩實在是數(shù)不勝數(shù),于是,這種模型的不穩(wěn)定性連最能自欺欺人的banker很多時候也看不下去,所以大家在實際中用它,或者以它來做判斷的時候其實很少。

當然,根據(jù)行業(yè)不同或者交易形式不同,常用的估值方法也不同,比如房地產公司,尤其是REIT,就會經常用到NA V。而傳統(tǒng)行業(yè)的公司,用P/E較多。如果我要作一個LBO,可能DCF會是我更看重的指標。如果作破產重組,那用的方法更多是在損益表上下工夫,與上述方法關系就不大了。

初創(chuàng)公司

我一直覺得對初創(chuàng)公司來講,所有的對于某個特定數(shù)字的“合理化”的過程,來源還是那個拍拍腦袋出來的數(shù)字......

總而言之,很多人在為一個公司估值之前,就已經有一個大概的估價范圍了,其它的所謂計算,不過是一個“逆推”,而非“發(fā)現(xiàn)”的過程。這些不同的估值方法,不過是用來貼合最初那個估價范圍的工具而已,并非“科學”。

這也是為什么,越做到后來,你會越覺得,其實對于一般行業(yè)的正常公司估值,最簡單明了,也最不自欺欺人的,就是P/E(作為一個既成的市場標準,它的“正確”也是self-reinforcing的吧)。

Emanuel Derman在My Life as a Quant里面引用了一句歌德的話可以很好的總結我對于“估值”這件事的看法

“我們不應該幼稚到把自然本身看作一門藝術,但是我們對于自然知識的“描述”卻應該是一門藝術?!?/p>

相關知識

區(qū)域健康發(fā)展力評估研究報告
健康評估心理評估
水污染公眾健康價值損失評估
科研|土壤健康評估指標、框架及程序研究進展
健康心理評估
亞健康評估
健康險的“叛徒”:一家百億估值公司鋌而走險
中德神經康復論壇丨德國神經康復治療模式的“中國化”發(fā)展
輕食風吹起薄荷健康20億估值
【健康風險評估】什么是健康風險評估?健康風險評估的方法

網(wǎng)址: 德展健康的估值 http://www.u1s5d6.cn/newsview928740.html

推薦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