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功養(yǎng)生之道
1.什么叫氣功
氣功是中華民族在長期的生活、勞動以及與疾病、衰老作斗爭 的過程中,創(chuàng)造的一種自我身心鍛煉方法,具有防治疾病、保健強身、延年益壽等作用,它是中國優(yōu)秀文化遺產的瑰寶之一,也是中醫(yī)學的一個組成部分。
在古代有關的著作中,多以導引、擠引、按蹺、靜坐、坐禪、吐納、調息、蛙息、胎息、調氣、運氣、行氣、布氣、練內丹、站樁、大小周天等稱之。由于氣功的“內氣”和氣功家發(fā)放的“外氣”一般人是看不見、聽不到的,因而不少人覺得它既神秘又奧妙。氣功是一種練氣和練意的功夫?!皻狻钡母拍畛錆M并滲透于儒、 道、釋、醫(yī)等諸家學說之中,是祖國文化所特有的一種概念。
諸家學說都認為“氣”存在于宇宙和人體之中。其中漢代張衡在《靈憲》一書中論述:“太素之前,幽清玄靜寂寞冥然,不可為象。 厥中惟靈厥之外,惟無。如是者,永久焉。斯謂溟津,蓋乃道之根 也。道根既建,自無生有,太素始萌。萌而未兆,并氣同色,渾沌不 分。故《道志》之言云:有物渾成,先天地生。其氣、體固未可得,而 遲速固未可得而紀也。如是者,又永久焉。斯謂龐鴻,蓋乃道之干也。道干既育.有物成體,于是元氣剖判,剛柔始分,清濁異位,天成 于外,地成于內?!睆埡庠谶@段文字中,十分形象地描述了宇宙形成 的過程。他認為在宇宙形成之前,太空是一個異常寂靜、空虛的空 間。在這個空間內,存在著一種稱為“靈厥”的物質是運動變化著的物質,它是宇宙和一切物質據以形成、變化的根源。這樣的空間存 在了相當長的時間(“如是者,永久焉”),稱之為溟滓。由于“靈厥” 這個物質根源的不斷地運動、變化,宇宙開始形成(“太素始萌今。 但是,在宇宙形成的初期,是一個“氣”和“體”混同的狀態(tài)(“并氣同 色”),以時快時慢的速度變化著,這就是所謂的“龐鴻”狀態(tài),這種 狀態(tài)是萬物形成、變化的主干,這種氣、體混合的“并氣同色”狀態(tài) 又稱之為“渾沌不分”狀態(tài)或“元氣”。這種狀態(tài)又經歷了漫長的時 期(“如是者,又永久焉”),氣、體逐漸分離,清濁異位,開始出現(xiàn)物 體,由于剛柔、清濁的分化,出現(xiàn)了天地等宇宙物體.所以《道志》 說廣有物渾成,先天地生?!睆膹埡庥嘘P宇宙形成過程的假說中,我 們可以清楚地看出古人對“氣”的認識相當深奧,認為它是宇宙形 成的根源。
醫(yī)學家認為“氣”是人體生命活動的根源和最基本的物質,是 人體生命活動最基本的表現(xiàn)形式。例如中國醫(yī)學的經典著作《黃帝 內經》在《靈樞本臟第四十七》中說廣人之血、氣、精、神者,所以 奉生而固于性命者也《本神第八》,“血、脈、營、氣、精、神,此五臟 之所藏也.”《決氣第三十一 》“黃帝曰,余聞人有精、氣、津、液、 血、脈。余意以為一氣耳”。說明“氣”不僅是人體生命活動的基本 物質之一,而且也是整個生命活動的表現(xiàn)形式和生命現(xiàn)象。由于生 命活動中各種表現(xiàn)及功能在某個局部有所不同,所以又分為臟腑 之氣、呼吸之氣、水谷之氣、真氣、元氣、宗氣、營氣、衛(wèi)氣、脈氣、血氣、神氣、精氣等等.
“功”的含義一般解將為:功夫、功能。就是說“功”包含人們對 所從事的某項事情或工作所付出的努力程度和所需時間,以及人 或某件事物所具有的能力和作用兩種含義。練功者用意識不斷地調整呼吸和姿勢,以意引氣循徑運行,能促進、加強有關臟腑功能的氣化,通過氣的運行,加強元氣,可以達到治病強身的目的。人們可根據病情的輕重,年齡的大小,體質的 強弱,條件的差異,選擇氣功中的靜功、動功或動靜結合功,采用不同的練功方法,獲得疏通經絡、調和氣血、平衡陰陽、增強體質之作 用,達到有病治病,無病強身的效果.還可以涵養(yǎng)道德,陶冶性情, 增智益壽。
2.氣功的發(fā)展簡史
氣功,作為一項醫(yī)療保健運動,在我國已有數(shù)千年的歷史。相傳“堯”的時代,人們就已知道跳舞能增強體質,如《呂氏春秋古樂篇》記載:“昔陶唐氏之始,陰多滯伏而湛積,水道壅塞,不行其 原,民氣郁閱而滯著,筋骨瑟縮不達,故作為舞以宣導之?!焙髞?,有些舞蹈就逐漸發(fā)展成導引療法。古人在與大自然斗爭中逐漸體會到一定的動作、呼吸和發(fā)音的聲調,可以調節(jié)人體的某些機能。例如:伸展肢體可以散熱,蜷縮身體可以御寒,“哈”聲能散熱化郁, “嘿”聲能降力發(fā)力,“噓”音可以止痛等。古老的“熊經、鳥伸”,就是 這樣在實踐中形成的。
春秋戰(zhàn)國時期(公元前770-221年)是我國社會經濟、文化以及科學技術,進入了一個大發(fā)展時期。這一時期社會思想的進 步、醫(yī)學的發(fā)展、許多養(yǎng)生主張的出現(xiàn),對于人們在認識自然界,認識人體,認識社會以及自然界對于人的身心方面所產生的影響,都 有了進一步的提高。氣功萌芽、吸收并融會了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進步 的社會思想(樸素的哲學的觀點)醫(yī)學思想、養(yǎng)生學的成果,中國古代氣功已初具雛形。
氣功的初具雛形,是指它的練習形式具體了,對于氣功的效 用,也有一些歸納和說明。如《老學》記述了“吹”、“響”之法?!肚f子》更進一步記載廣吹響(開口出氣)呼吸,吐故納新,熊經鳥伸,為壽而已矣?!碧拼顺尚⒆⒔鉃椤按道浜舳鹿剩闻{新” 這種對氣功呼而出故、吸而求新的提法和解釋,是合乎人體氣體交換的功能的。
出土文物中的《行氣玉佩銘》是屬于戰(zhàn)國時期制作的,記載了氣功的練法和理論。銘文凡四十五字,鐫刻在一個呈十二面的柱形玉佩上。內容是:“行氣,深則蓄,蓄則伸,伸則下,下則定,定則固, 固則萌,萌則長,長則退,退則天在上,地幾春在下。順則生,逆則死。”它指出行氣的順序及其作用,闡明了氣功養(yǎng)生的原理。
在漢代,我國現(xiàn)在最早的一部醫(yī)學忌集《黃帝內經》中,就系統(tǒng) 地闡述了氣功的原理、功法及練功效應,如“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安,病安從來”,“呼吸精氣,獨立守神,肌肉若一”,“腎有久 病者,可以寅時面向南,凈神不亂思,閉氣不息七遍,以引頸咽氣順 之,如咽甚硬物,如此七遍后,餌舌下津無數(shù)”等。氣功在古代社會,雖然在一定程度上逐漸地發(fā)展和完善,也關 聯(lián)著社會上不同階層的人,但是,真能有條件練習和體察氣功效用 的人,也只是很少數(shù)的。在這些少數(shù)人當中,由于所處的社會地位 和職業(yè)的不同,以及生活方式和文化素養(yǎng)方面的差異,形成了不同 的練習目的,在總結的經驗上,必然會有很大的差別。皇帝和一些貴族,寄希望練了氣功,會使他們長生不老,醫(yī)家和文人則著眼于 養(yǎng)生防病,練武之人注重以氣助力,藝人則側重于表演,道家強調修煉,佛家講究悟性。這種目的和趣旨上的差異,客觀上形成了氣 功中的不同流派。在古代氣功發(fā)展的長河中,各個流派都做出了不同的貢獻。
漢代名醫(yī)張仲景所著《傷寒雜病論》中就有用氣功治病的記述。如“四肢方覺重滯,即導引吐納,針灸奇摩,勿令九竅閉塞”。華佗在繼承古代氣功導引的基礎上,模仿虎、鹿、熊、猿、鳥 (鶴)等五種動物的活動姿態(tài),創(chuàng)造了一套鍛煉操,名叫“五禽戲”, 進行鍛煉,以達到“血脈流通,病不得生”之目的。晉朝名醫(yī)葛洪在《抱樸子》一書中,多處記載有行氣,與此相關 的,有吐納、食氣、吞氣、咽氣、呼吸等.他認為行氣的方法很多,其 中重要的是胎息的方法。強調“行氣有數(shù)法焉其大要者”,胎息而已建他指出,“得胎息者,能不以鼻口吸,如在胎胞之中,則道成矣。初學行氣,鼻中引氣而閉之,陰以心數(shù),至一百二十,乃以口微 吐之。及行之,皆不欲令己耳聞其氣出入之聲,常令入多出少.以鴻 毛著鼻口之上,吐氣而鴻毛不動而候也.漸習漸增其心數(shù),久久可以至千”。關于氣功中的肢體活動的練習形式,葛洪認為要因人制 宜。主張“或屈伸,或俯仰,或行臥,或倚立,或牌躅,或徐步,或吟,或息,皆導引也。隋代巢元方所著《諸病源候論》、唐代名醫(yī)孫思邈的《備急千金要方》、王煮的《外臺秘要》、宋代著名方士《圣濟總錄》、金元四大醫(yī)家劉完素所著的《攝生論》、張子和的《儒門事親》、李東垣的《蘭室秘藏》和朱丹溪的《格致余論》等,也都有氣功方面的記載。
在明代,著名醫(yī)藥學家李時珍在其所著的《奇經八脈考》中記 載:“內景隧道,唯返觀者能照察之”.并在《針灸指南》中指出,學習 針灸者應首先練習靜坐功夫,這樣“則人身內經脈之流行,及氣化之開闔,始有確實根據”。清初名醫(yī)汪昂所著的《醫(yī)方集解》、沈金鰲所著的《沈氏尊生書》均有專論練功方法的記載。辛亥革命后,有些知識分子提倡靜坐功,其代表作是:蔣維喬的《因是子靜坐法》、丁福保的《靜坐法精義》以及陳乾明的《靜的修養(yǎng)法》等。
建國以后,氣功得到了很大的發(fā)展。1955年我國在唐山建立了氣功療養(yǎng)院,對氣功療法的臨床療效進行觀察、總結。1956 年在唐山、北戴河先后開辦了氣功訓練班,為各地培養(yǎng)了一批氣功專業(yè)人員。1957年上海市氣功療養(yǎng)所成立。1959年10月,我國衛(wèi)生部在北戴河第一次全國氣功經驗交流會,有17個省、 市、自治區(qū)的64位代表參加會議。1978年以來,上海、北京等地的科研人員,用現(xiàn)代科學儀器對氣功進行多學科綜合研究,證明氣功之“氣”在一定物質基礎的,是科學的。1981年9月《中華全國中醫(yī)學氣功》,肝學研究會成立,接著于1986年成立了中國氣功科學研究會。成立了中國功理功法委員會,氣功界有了全國性的組織領導,特別是近幾年,中國科學家已把氣功學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來認識。著名科學家錢學森認為,中國氣功是現(xiàn)代最尖端的科學技術,是高技術,是“地地道道的尖端技術”, 是“平方的高技術氣這一切,必將對于氣功的臨床實踐、功法推廣、 科學研究、科學領導以及組織和推廣等等發(fā)揮更大的作用。從此, 氣功進入了科學的行列,并引出了探索人體生命科學的新課題。氣功的應用和研究已遠遠超出了醫(yī)療保健的范圍,人們發(fā)現(xiàn)它在工業(yè)、農業(yè)、軍事、體育和教育等方面都有較高的應用價值。預計氣功的應用和研究有可能給人類帶來更大的效益,并為探索人體生命奧秘、創(chuàng)立新的人體生命科學發(fā)揮重要作用,中國古老的氣功將為世界人民的健康長壽做出貢獻。
相關知識
24節(jié)氣與養(yǎng)生之道
小滿節(jié)氣的養(yǎng)生之道
24節(jié)氣之冬至的養(yǎng)生之道
你知道什么是氣功養(yǎng)生?
24節(jié)氣小滿的飲食養(yǎng)生之道
養(yǎng)生之道網
養(yǎng)生健康之道
茶灸的養(yǎng)生之道
秋季養(yǎng)生之道
中醫(yī)養(yǎng)生之道 中醫(yī)養(yǎng)生知識
網址: 氣功養(yǎng)生之道 http://www.u1s5d6.cn/newsview100235.html
推薦資訊
- 1發(fā)朋友圈對老公徹底失望的心情 12775
- 2BMI體重指數(shù)計算公式是什么 11235
- 3補腎吃什么 補腎最佳食物推薦 11199
- 4性生活姿勢有哪些 盤點夫妻性 10428
- 5BMI正常值范圍一般是多少? 10137
- 6在線基礎代謝率(BMR)計算 9652
- 7一邊做飯一邊躁狂怎么辦 9138
- 8從出汗看健康 出汗透露你的健 9063
- 9早上怎么喝水最健康? 8613
- 10五大原因危害女性健康 如何保 7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