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訊 「春捂」不是捂全身!這兩個部位捂太熱,反而易生病

「春捂」不是捂全身!這兩個部位捂太熱,反而易生病

來源:泰然健康網(wǎng) 時間:2025年02月24日 20:13

春季天氣忽冷忽熱,大街上人們開啟了“亂穿衣”模式,不少人因此感冒生病。

老話說“春捂秋凍,不生雜病”。

但春天“捂”哪里卻十分有講究,絕不是“不減衣服”這么簡單。

今天就和大家聊聊,春天哪些部位該暖,哪些該涼,怎么“捂”才能捂出好身體!

1

—The First—

春天為什么要“捂”

圖片

春天是萬物生發(fā)的季節(jié)。

比如說樹,它的能量和它的營養(yǎng)要從根部通過枝干,向末梢枝葉去輸送。

人也一樣,經(jīng)過了一冬天的養(yǎng)精蓄銳,冬天進補儲存的營養(yǎng)物質(zhì)到了春天也會從骨髓、內(nèi)臟向外表輸送,這時候人的腠理毛汗孔就會慢慢開放。

如今天氣暖和了,但冷勁卻還沒完全過去。

春捂的目的就是為了防止倒春寒可能帶來的健康隱患,如感冒、消化不良、氣管炎、關節(jié)炎、心肌梗死、中風等。

身體的熱量調(diào)節(jié)與季節(jié)的環(huán)境溫度處于一個相對平衡的狀態(tài)。

在由冷到暖的過度階段,不要太快把它打破,所以春天需要適當捂一捂,為新一年的健打下根基,更好地保護身體的陽氣。

2

—The Second—

“春捂”要捂對重點

圖片

“春捂”并不是簡單的多穿衣服,需要重點關注身體的幾個部位。

1

捂腰背

腰是腎之府。

腎虛的人,容易出現(xiàn)腰部酸軟、怕冷、尿頻、易疲勞等癥狀。

所以說腰背部的保暖對我們來說十分重要。

到了春天,可以穿一件貼身的背心,或者時常按摩腰部的腎俞穴,可滋陰壯陽、補腎健腰。

2

捂腿腳

唐代藥王孫思邈主張“下厚上薄”。

足部有很多的穴位,影響肝腎脾的要穴都在上面。

一旦遭受風寒的侵襲,全身上下都容易出現(xiàn)毛病。

因此,保護好腿腳對健康十分有益。

穿鞋盡可能穿帶絨的厚底鞋,穿襪子也盡量選擇包裹腳踝長襪。

現(xiàn)在不是臭美的時候,不要早早穿上短褲、短裙,把腿腳捂嚴實點吧。

3

捂肚臍

中醫(yī)認為肚臍也是很重要的

肚臍又叫神闕穴,掌管脾胃陽氣。

除此之外,肚臍還有非常豐富的血管。

如果著涼就容易出現(xiàn)胃部痙攣、腹瀉、腹痛等癥狀。

本來胃腸道不好的人,更是要做好腹部保暖,免得三天兩頭鬧肚子。

睡覺的時候也別貪涼,在肚腩蓋個小被子。

3

—The Third—

這兩個部位別捂太熱了

圖片

古人在長期的生活與勞動實踐中認識到,寒多自下而生,因此我國古代養(yǎng)生家提出,春令衣著宜“下厚上薄”。

這兩個在上半身的部位不建議捂太熱。

頭別捂

避免上火

中醫(yī)有“頭為諸陽之會”的說法,而實際上體表1/3的熱量確實需要經(jīng)頭部發(fā)散。

同時,頭部也是人體出汗較多的地方,因此頭部熱、不易涼。

春天出行少戴帽子,實在怕冷可以戴防風耳罩,保持頭部涼爽,有利于身體散熱,避免上火。

胸別捂

避免燥熱不安

中醫(yī)將心歸為五行中的火,認為心本就有火的特質(zhì)。如果將胸捂得過熱,外熱接內(nèi)火,就會導致口干舌燥、腮紅面赤、手足心熱、心情煩躁等問題。

因此,心胸處可以適當涼一些,比如晚上睡覺時,在保證臥室溫暖的前提下,被子不用蓋得太高,露出胸口可能睡得更踏實。

總之,不想以后坐輪椅上,看老伴跟別人跳廣場舞的話,就做好一年一度的春捂吧!

相關知識

「春捂」不是捂全身!這兩個部位捂太熱,反而易生病
你知道春捂要捂住哪些部位嗎?
春捂好4個位置能防病保健
【健康】春捂秋凍,不生雜??!除了會捂,還要養(yǎng)護脾臟
每天學點健康:怎樣做好春捂秋凍中的“春捂”
春捂防寒邪 重點關注的部位
清明后不適宜春捂游泳
春捂秋凍的真實含義 謹防秋季養(yǎng)生誤區(qū)
夏天感冒發(fā)燒 不能盲目亂捂汗
坐月子出汗該捂還是晾

網(wǎng)址: 「春捂」不是捂全身!這兩個部位捂太熱,反而易生病 http://www.u1s5d6.cn/newsview1073389.html

所屬分類:熱點

推薦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