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訊 腦卒中患者肢體運動功能康復個案

腦卒中患者肢體運動功能康復個案

來源:泰然健康網 時間:2024年11月27日 20:11

《腦卒中患者肢體運動功能康復個案》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腦卒中患者肢體運動功能康復個案(10頁珍藏版)》請在素問文庫上搜索。

1、腦卒中患者肢體運動功能康復個案分析 姓 名: 專 業(yè): 班 級: 學 號: 實習醫(yī)院: 指導老師: 完成日期: 聯(lián)系電話: 醫(yī)學院康復治療技術專業(yè)個案評分標準姓 名 班 級 實習醫(yī)院 題 目 偏癱患者肢體運動功能康復個案 得 分 項 目分值內容要求評 分 等 級ABCD撰寫格式251、標題3號字,宋體,加粗,居中,題目簡明醒目20字2、作者及實習醫(yī)院署名正確3、正文小4號字,宋體,加粗,居中,行間距1.5倍4、頁面設置:A4紙;頁邊距上、下各2.0厘米,左右各2.5厘米,裝訂線為0,裝訂位置為“左”5、正文:層次清楚、完整5555 5444443333322222康復個案內涵401、病例介紹臨

2、床資料分析 2、康復評定正確 3、康復治療計劃簡潔明了,治療經過描寫詳盡 4、康復體會具有分析性并結合參考文獻552010441683312622104文字寫作251、字體清楚,無錯別字2、文字精練,語句通暢3、重點突出,論點鮮明4、內容真實,數(shù)據(jù)正確5、字數(shù)合適(2000字左右)55555444443333322222其 他10總 分100評 語評審教師 評審日期 年 月 日偏癱患者肢體運動功能恢復個案【摘要】目的 通過對一例偏癱患者的康復實踐,探索偏癱患者肢體運動功能恢復的方法。方法 利用儀器治療,結合被動、主動運動以及作業(yè)治療等綜合康復訓練手段,以患者積極配合為前提,對患者展開康復治療,

3、并定期進行康復評定。結果 經過3個月的住院康復治療,患者患肢運動功能得到較好的恢復,能進行一些簡單的日常生活活動,能較好的在平衡杠內扶杠行走。結論 在病發(fā)早期患肢無法活動,肌力低下的患者,通過早期配合治療師進行主動、被動活動,對加快肢體運動功能的恢復有良好效果。所以,早期康復的介入會顯著減輕康復的難度,提高康復效果。1.背景目前,我國腦卒中的發(fā)病率呈上升趨勢,年發(fā)病率為150/10萬,而生存的病人中至少有一半留有不同程度的殘疾,因此腦卒中也成為最重要的嚴重致殘疾病之一1。為了降低致殘率,提高患者生活質量,不少醫(yī)學學者對腦卒中偏癱患者的康復進行了深入研究,認為康復介入越早,肢體運動功能恢復越好,

4、它能使病人最大限度地從身心殘障中恢復,重返社會?,F(xiàn)結合文獻,對其早期康復現(xiàn)狀報告如下。2. 實驗情況2.1個案基本情況 患者,男,53歲,工人,右利手,家住杭州望江西苑30802,妻子、兒子體健。此次因“右側肢體活動不利3月余”收住入院?;颊哂?月前突然發(fā)現(xiàn)右側肢體活動不利,當時抬起費勁,不能獨立行走,伴言語不能、口角歪斜、口角流涎、飲水嗆咳,小便失禁,來我院急診,行頭顱CT示“兩側基底節(jié)區(qū)多發(fā)腔梗”,予以脫水降顱壓(甘油果糖);清除自由基(依達拉奉);抗血小板聚集(奧扎格雷、阿司匹林);降纖治療(東菱迪芙);擴血管、改善腦循環(huán)(舒血寧、桂哌齊特)等治療。病情穩(wěn)定,但遺留右側肢體活動不利,為進

5、一步康復,轉入我康復科。通過Brunnstrom運動功能、改良Ashworth痙攣分級以及ADL能力等的評定,現(xiàn)考慮予以運動療法、作業(yè)療法、言語治療、理療等綜合康復治療(如:肢體主動、被動活動,Bobath、Brunnstrom、PNF技術以及氣壓回流、功能性電刺激、針灸等治療方式)。既往患者檢查出高血壓3年余,近年規(guī)則用藥(具體不詳),血壓控制情況不詳?;颊邫z查出2型糖尿病3年,現(xiàn)予以胰島素治療(具體不詳),血糖控制不詳。3年前有“腦梗死”病史,遺留右側偏癱,情況較好。主要部位右上肢右手右下肢Brunnstrom分級2級1級3級臨床表現(xiàn)出現(xiàn)不引起關節(jié)活動的隨意運動無任何運動出現(xiàn)輕度屈髖屈膝狀

6、態(tài)坐位平衡站位平衡平衡能力分級 2 0臨床表現(xiàn)靜態(tài)坐位平衡尚未站立 入院查體:T:36.8,P:68次/分,BP:117/69mmHg,R:19次/分,神志清,精神軟;雙側瞳孔0.25cm,對光反射靈敏,運動性失語,吞咽障礙,右側鼻唇溝變淺,伸舌偏右,頸軟;HR63次/分,律齊,未及明顯病理性雜音,雙肺聽診呼吸音清,未及明顯干濕羅音,腹平軟;無壓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雙下肢無浮腫;右側肌張力偏低,腱反射偏低(+),雙巴氏征(+),右側肢體痛覺過敏。Brunnstrom運動功能分級:右上肢2級,右手1級,右下肢3級;改良Ashworth分級右上肢1級,右手0級,右下肢1級;坐位平衡2級,站位

7、平衡0級;改良巴氏指數(shù)評分15分。 輔助檢查:顱腦MRI平掃+彌散成像(2010-9-2)檢查結果:左側基底節(jié)區(qū)及腦干多發(fā)腔隙性腦梗塞。老年腦改變;心臟超聲檢查(2010-7-15)檢查結果:主動脈根部增寬,左室心肌松弛性減退(左室舒張功能受損早期);胸部正位片(2010-7-14)檢查結果:1、兩肺紋理增多增粗,請結合臨床。2、主動脈型心臟改變;上腹部超聲檢查(包括肝膽胰脾)(2010-7-15)檢查結果:膽囊壁多發(fā)膽固醇結晶。入院診斷:1.腦梗死 2.原發(fā)性高血壓3級(極高危) 3.2型糖尿病 4.高血壓心臟病。診斷依據(jù):1、患者,男,53歲,因“右側肢體活動不利3月余”收住入院;2、既往

8、患者檢查出高血壓病3年余,2型糖尿病3年,3年前有“腦梗死”病史,遺留右側偏癱,可自行行走。3、查體所見;4、輔檢所示。鑒別診斷:(1)腦出血:患者存在中樞性面癱,右側肢體癱瘓,右側偏身感覺障礙,右側病理征(+),但頭顱MRI已證實為腦梗死。故此診斷不成立。(2)腦外傷:患者無外傷史、無頭顱撞擊及跌倒史,故此診斷不成立。2.2康復目標短期目標:維持各關節(jié)活動度,誘發(fā)右側上、下肢分離運動;早期能達到起立床站立,加強重心轉移訓練及協(xié)調功能訓練。長期目標:提高步行能力,言語功能及ADL能力,回歸家庭及社會。2.3治療計劃 (1)完善血常規(guī)+CRP、凝血功能5項、生化類檢查(138項)、尿常規(guī)、糞常規(guī)

9、、等相關檢查;(2)監(jiān)測血壓;(3)予以氨氯地平片(絡活喜)降壓;(特充)諾和銳(門冬胰島素)控制血糖;阿托伐他汀鈣(20mg立普妥)降血脂;阿司匹林、奧扎格雷抗血小板聚集;(4)康復訓練(PT、OT、ST):早期床上主動、被動運動:包括維持各關節(jié)活動度訓練,促進右側上、下肢分離運動訓練;早期床邊活動:如床邊坐起,床邊站立等,訓練其坐位平衡和站立平衡;促進協(xié)調能力訓練:如指鼻動作的反復訓練等;重心轉移訓練:如直立架輔助下站立,重心偏向患側,實現(xiàn)患側負重;站立平衡訓練:由直立架過渡到雙杠,再實現(xiàn)獨立站立,逐步提高其站立平衡能力;提高步行能力訓練:當患者站立平衡三級,brunnstrom達到4期,

10、肌力達到三級以上時基本可以考慮開始進行步行訓練;提高其ADL能力:改善言語障礙(比如進行言語復述訓練等)以及提高其日常生活活動能力的作業(yè)訓練;其他針灸及物理治療:進行功能性電刺激,氣壓回流、針灸等綜合康復治療;綜合利用Bobath、Brunnstrom、PNF技術進行運動再學習訓練。2.4康復宣教腦卒中偏癱病程長、恢復慢、經濟負擔重,所以很少能夠達到完全康復后才出院,患者出院后如不能繼續(xù)進行正確的康復訓練,往往前功盡棄,出現(xiàn)各種功能減退。因此在住院期間,加強健康教育,讓患者及家屬懂得繼續(xù)進行康復鍛煉的重要性,掌握自我康復鍛煉的方法,并制定出院后家庭隨訪康復指導計劃。出院后康復訓練主要為平衡、協(xié)

11、調和速度訓練,并可借助步行器或拐杖到室外活動,同時還要進行各種日常生活的精細動作訓練2,爭取做到生活自理。開展家庭護理,既可縮短患者住院時間,節(jié)省醫(yī)療費用,減少家庭經濟負擔,又有利于患者盡早回歸社會。2.5康復的注意事項腦卒中急性期,康復以體位擺放、肌肉按摩及床上訓練為主;恢復期則以對患者進行坐、立、行的訓練及各種日常生活訓練為主。做好安全保護措施,防止墜床;避免訓練過度或不足;避免著涼感冒,防止關節(jié)脫位。病情變化時,如原有病癥狀加重,感冒發(fā)熱,氣促等應停止訓練。同時保持患者情緒的穩(wěn)定,并注意檢測血壓、血糖、心率等。3.康復訓練后療效評估(見下表):表一:Brunnstrom運動功能分級:主要

12、部位右上肢右手右下肢Brunnstrom分級4級2+級4級臨床表現(xiàn)出現(xiàn)一定的關節(jié)活動度手指可輕微屈曲,逐步向下一階段過度踝背屈出現(xiàn),坐位屈膝大于90度表二:肌張力評定:主要部位右上肢右手右下肢肌張力分級1級0級0級臨床表現(xiàn)關節(jié)活動范圍末端有輕微阻力基本正?;菊1砣浩胶夤δ茉u定:狀態(tài)坐位平衡站位平衡平衡能力分級3級2級臨床表現(xiàn)基本正常自主在平衡杠內扶杠行走,但步頻偏慢,步幅偏小。表四:改良巴氏指數(shù)評定表評分標準初評中評末評大便0=失禁或昏迷 5=偶爾失禁(每周1次)10=能控制101010小便0=失禁或昏迷或需由他人導尿05=偶爾失禁(每24小時1次)510=能控制10修飾0=需幫助000

13、5=獨立洗臉、梳頭、刷牙、剃須 用廁0=依賴別人05=需部分幫助5510=自理 吃飯0=依賴別人005=需部分幫助(夾飯、盛飯、切面包)510=全面自理轉移(床輪椅)0=完全依賴別人,不能坐5=需大量幫助(2人)能坐5510=需少量幫助(1人)或指導1015=自理 活動(步行) (在病房及其周圍,不包括走遠路)0=不能步行05=在輪椅上獨立行動10=需1人幫助步行(體力或語言指導)101015=獨立步行(可用輔助器)穿衣0=依賴005=需一半幫助510=自理(系、開鈕扣、關、開拉鎖和穿鞋)上樓梯 (上下一段樓梯,用手杖也算)獨立0=不能05=需幫助(體力或語言指導)5510=自理洗澡0=依賴0

14、005=自理 總分0-20分=極嚴重功能障礙;25-45分=嚴重功能障礙;50-70分=中度功能缺陷;75-95分=輕度功能缺陷;100分=ADL自理。154060說明:此表是用來評定日常生活活動(ADL)能力的,是康復醫(yī)學的特色及常用的量表之一。可在治療前、中、后對患者進行評價。以患者日常實際表現(xiàn)作為評價依據(jù),而不以患者可能具有的能力為準。通過以上幾張表格的數(shù)據(jù)顯示,經過將近三個月的康復治療,患者上下肢運動功能、坐、站平衡能力及ADL能力有了大幅度的提升。由于患者入院時情況相對較穩(wěn)定,因此康復得以早期介入,這大大提高了康復的效率,盡可能的避免了一些異常模式及并發(fā)癥的出現(xiàn),最大程度的降低了康復

15、的難度。目前,患者可以和其家屬進行簡單的,單詞、單句的交流,上肢上舉超過90,手能輕微屈曲,逐步向下一階段發(fā)展,下肢直腿抬高接近75,踝背屈出現(xiàn),坐位屈膝大于90。坐位平衡已基本達到正常水平,在外力作用下仍能保持平衡,站位平衡基本達到步行訓練要求,能在平衡杠內扶杠行走。ADL作業(yè)訓練效果不佳,抓握功能有待提高,協(xié)調能力稍差。其他生理狀況如:心率、血壓等都較穩(wěn)定,患者心態(tài)良好,情況樂觀,基本達到初期康復目的。4.分析與討論4.1 腦卒中(包括腦出血和腦缺血)是我國威脅中老年人生命健康及致殘的常見神經系統(tǒng)疾病;并且由于疾病所造成的后遺癥則會給患者帶來心理生理上的各種障礙。目前在院的10例急性期腦卒

16、中患者經過醫(yī)生的積極治療,治療師的康復訓練,及病員親屬的密切配合,10位患者的病情(語言功能、肢體肌力、生活自理能力和心理狀態(tài))均有了明顯好轉。由此可見,康復的早期介入會直接影響患者日后的生活質量。合理的藥物治療對腦卒中患者的恢復只能起到一定的療效,而系統(tǒng)的康復訓練對病情的恢復、并發(fā)癥的預防、心理的安慰起到較理想的改善作用,在醫(yī)院系統(tǒng)的康復訓練,使患者的運動功能得到較好恢復,大大提高了患者的殘存功能。4.2 腦卒中偏癱患者早期施予良肢位的擺放以及早期康復訓練可以防止患肢的攣縮和關節(jié)畸形;縮短患側臥位時間,可避免影響靜脈和淋巴回流而加重病情;按摩、被動運動促進血液、淋巴循環(huán),刺激肢體感受器調節(jié)新

17、陳代謝及神經營養(yǎng)功能,從而預防肌肉萎縮、關節(jié)僵硬;促進肢體運動功能的恢復,減少傷殘程度,提高生活質量3。本例患者,經過長時間的康復治療,肢體運動功能,言語功能,ADL能力均有了明顯的改善,初步達到了既定的目標。例如:患者上肢brunnstrom運動功能分級從2級提高到了4級,上肢能自主控制,手從1級提高到了2+級,手指能屈曲,開始向3級過渡;下肢從3級提高到了4級,患者負重能力有明顯改善能,出現(xiàn)分離運動,踝能背屈。肌張力控制較好,現(xiàn)在肌張力基本正常。除了在醫(yī)院系統(tǒng)的康復訓練外,出院后在家庭或社區(qū)繼續(xù)進行康復鍛煉也是非常必要的,而家庭或社區(qū)康復工作一直是我國的薄弱環(huán)節(jié),應盡快逐步建立完善家庭康復

18、或社區(qū)康復服務體系,支持患者出院后繼續(xù)進行康復訓練,使患者最大程度地回歸家庭和社會。4.3 腦卒中偏癱主要是上運動神經元損傷,使脊髓運動細胞失去上級中樞的控制,產生肌張力、反射改變。低級原始反射重新出現(xiàn),產生一系列病理性運動模式,而不是單純患肢肌力下降。根據(jù)中樞神經系統(tǒng)可塑性(結構和功能重組)理論,Bobath技術通過利用正常的自動姿勢反射和平衡反應調節(jié)肌張力,抑制肌痙攣和病理性運動模式,誘發(fā)正確運動。運動療法與作業(yè)療法通過程序化的運動再學習,可明顯減少腦卒中繼發(fā)障礙的發(fā)生并減輕其程度。目前此類技術已被廣泛應用于患者康復治療中。該例患者在整個系統(tǒng)的康復過程中所運用到的除了上述技術外,治療師還結

19、合患者的特殊情況(比如:興趣愛好,特長等方面),給患者設計出了一套獨特的康復方案,對患者更好的康復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實踐證明,聯(lián)合運用Bobath、Brunnstrom、PNF技術進行運動再學習訓練并結合針灸、理療能顯著提高患者的運動功能與生活自理能力,減少后遺癥,使患者的殘存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恢復4。【參考文獻】 1 王擁軍.卒中單元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4. 2 楊平梅,劉俊明,邸文隸,等.家庭康復指導對腦卒中偏癱患者運動功能恢復的影響J.中國康復醫(yī)學雜志,2004,19(7):533-534. 3 吳大鴻;劉曉娟;吳立新;王明書;早期康復訓練對腦梗死患者偏癱的影響A;2007年貴州省醫(yī)學會物理醫(yī)學與康復學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7年 4 劉鋒,黃應恒;腦卒中早期中西醫(yī)結合康復治療療效分析J;現(xiàn)代康復;2001年07期

相關知識

腦卒中患者運動功能康復訓練該怎么做?看完你就懂了!
腦卒中患者的康復訓練該怎么進行?
腦卒中患者什么時候可以進行功能鍛煉呢?
1腦卒中的康復治療(健康教育)
腦卒中的心理康復
吸氣肌訓練對腦卒中后偏癱患者吸氣肌功能及心肺適能的影響 心臟康復網—心臟康復領域專業(yè)學術平臺
中國腦卒中康復治療指南
個體化精準靶點診療 加速卒中后失語癥患者康復
腦卒中后必知的家庭康復練習
【健康科普】腦卒中后別害怕,康復鍛煉來幫忙!

網址: 腦卒中患者肢體運動功能康復個案 http://www.u1s5d6.cn/newsview136013.html

推薦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