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iabetes”關(guān)注我們,
然后點右上角“…”菜單,選擇“設(shè)為星標(biāo)”
編者按:最近,英國??巳卮髮W(xué)的研究者在 Human Molecular Genetics 雜志發(fā)表了他們最新的研究成果 [1]:通過大規(guī)模人群的孟德爾隨機(jī)化研究發(fā)現(xiàn)肥胖人群抑郁水平高,且這與社會心理因素有關(guān)。
現(xiàn)代社會,胖子更容易抑郁
在古代,肥胖是生活幸福的結(jié)果,所以人們稱之為“發(fā)福、心寬體胖”。在現(xiàn)代社會,因各種原因致肥胖率飆升,人們逐漸意識到肥胖是一種疾病,會導(dǎo)致多種不良健康后果,開始更多地把肥胖和各種負(fù)面觀感,如貪吃、懶惰、疾病等聯(lián)系在一起。因而在現(xiàn)代社會,肥胖人群的心理健康狀態(tài)較正常人群更差。已有臨床研究證據(jù)表明,肥胖人群尤其是在女性中抑 郁[2,3]和焦慮 [4,5]的幾率更高。
影響肥胖人群心理健康的原因很多,可以歸為生理性和社會性兩大類。生理性的原因包括基因、因肥胖所致的健康狀況不佳(如糖尿病、心血管疾?。┑鹊取I鐣缘闹饕ㄉ鐣^念(如肥胖污名化)、自我評價等等。肥胖和不良心理健康狀態(tài)之間相互影響,互為因果。全面了解肥胖人群的心理健康狀況、厘清肥胖與心理健康結(jié)果之間的復(fù)雜關(guān)系對于公共衛(wèi)生和醫(yī)療干預(yù)計劃至關(guān)重要。
大規(guī)模研究揭示肥胖人群心理健康問題多
研究納入了并分析了英國生物銀行145 668例歐洲人的心理健康問卷 (MHQ) 數(shù)據(jù),結(jié)果發(fā)現(xiàn)較高的BMI和抑郁、焦慮有關(guān)。當(dāng)BMI增加1個SD (4.6 kg/㎡)時,重度抑郁癥增加16%(95%CI:1.14~1.17),抑郁癥增加56%(95%CI:1.51, 1.62),焦慮癥增加10%( 95%CI:1.07~1.13)。
在調(diào)整焦慮癥后,仍然可以觀察到BMI 每高 1個SD和更高的抑郁癥風(fēng)險相關(guān);但當(dāng)調(diào)整了抑郁癥以后,焦慮癥和較高的BMI之間的關(guān)聯(lián)消失。提示較高的 BMI 影響肥胖人群的抑郁癥。
那么,是什么原因?qū)е路逝秩巳阂钟粼黾幽??是肥胖?dǎo)致的代謝紊亂等生理原因還是社會心理因素?為了解決這個疑問,研究者進(jìn)行了孟德爾隨機(jī)化研究分析。
孟德爾隨機(jī)化研究探尋肥胖人群抑郁原因
為了尋找肥胖人群抑郁的原因,研究者將人群根據(jù)基因分為兩組:一組為代謝健康型肥胖,這意味著這批肥胖人群患上各類代謝異常性疾病的概率較低;另一組則是肥胖合并代謝異常。分別對兩組進(jìn)行的孟德爾隨機(jī)化研究得出了類似的結(jié)果:無論是否存在代謝疾病,較高的BMI和較高的抑郁癥及生活幸福指數(shù)下降相關(guān),與焦慮癥無關(guān)。下圖為兩組人群的BMI每增加一個SD對于各心理健康項目的影響。
研究者對該結(jié)果進(jìn)行了解釋,肥胖對心理健康的影響包括生理性和社會的。生理性影響主要是指肥胖會導(dǎo)致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代謝性疾病。社會的包括肥胖污名化會導(dǎo)致個人將不良健康后果與肥胖聯(lián)系起來,從而報告較差的心理健康狀況。此次研究表明肥胖對心理健康的不良影響并非純粹是代謝性的,很大程度上受到社會心理因素的影響。
改善肥胖人群心理健康,任重而道遠(yuǎn)
該研究證實了不論是否存在代謝異常,高BMI與較高的抑郁相關(guān)。該研究意義重大,它給肥胖人群的提示:趕緊減重吧,減重不僅有利于生理健康,還有利于心理健康;但更重要的是它給社會帶來的思考,人們應(yīng)該反省自身對于肥胖的看法是否正確,肥胖不是懶病,是一種由多基因、環(huán)境等復(fù)雜多因素共同導(dǎo)致的疾病。不應(yīng)該讓肥胖人群在遭遇身體疾病的同時承受不必要的社會壓力。改善肥胖人群心理健康,任重而道遠(yuǎn)!
參考文獻(xiàn):
1.Francesco Casanova, Jessica O’Loughlin, Susan Martin, Robin N Beaumont, Andrew R Wood, Ed Watkins, Rachel Freathy, Saskia Hagenaars, Timothy M Frayling, Hanieh Yaghootkar, Jess Tyrrell. Higher adiposity and mental health: Causal inference using Mendelian randomisation. Human Molecular Genetics, 2021; DOI: 10.1093/hmg/ddab204
2.McCrea, R.L., Berger, Y.G. and King, M.B. (2012) Body mass index and common mental disorders: exploring the shape of the association and its moderation by age, gender and education. Int. J. Obes., 36, 414–421.
3.Onyike, C.U., Crum, R.M., Lee, H.B., Lyketsos, C.G. and Eaton, W.W. (2003) Is obesity associated with major depression? Results from the Third National Health and Nutrition Examination Survey. Am. J. Epidemiol., 158, 1139–1147.
4.Scott, K.M., McGee, M.A., Wells, J.E. and Oakley Browne, M.A. (2008) Obesity and mental disorders in the adult general population. J. Psychosom. Res., 64, 97–105.
5.Gariepy, G., Nitka, D. and Schmitz, N. (2010)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obesity and anxiety disorders in the population: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Int. J. Obes., 34, 407–419.
最新《國際糖尿病》讀者專屬微信交流群建好了,快快加入吧!掃描左邊《國際糖尿病》小助手二維碼(微信號: guojitnb),回復(fù)“國際糖尿病讀者”,ta會盡快拉您入群滴!
(來源:《國際糖尿病》編輯部)
版權(quán)聲明
版權(quán)屬《國際糖尿病》所有。歡迎個人轉(zhuǎn)發(fā)分享。其他任何媒體、網(wǎng)站未經(jīng)授權(quán),禁止轉(zhuǎn)載。
點分享
點收藏
點點贊
點在看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zé)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