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訊 心理學教授:如何增強意志力?從意志力的正確認知開始

心理學教授:如何增強意志力?從意志力的正確認知開始

來源:泰然健康網(wǎng) 時間:2024年12月01日 15:54

先來看兩個非常著名的實驗。

第一個非常著名的實驗,是1972年心理學家沃爾特·米歇爾的棉花糖實驗。這項實驗的對象一群4歲左右的孩子,研究者讓他們單獨待在一個房間里,房間的桌子上放著棉花糖。在研究者離開房間時,會告訴這些孩子如果能堅持15分鐘等他回來再吃的話,就能得到至少2顆糖。這項研究是考察孩子意志力的。研究者發(fā)現(xiàn),有些孩子抵制不了誘惑,等研究者一離開馬上就吃掉了棉花糖。但是有些孩子想了各種辦法,比如閉上眼,唱歌,跳舞,轉(zhuǎn)移注意力,最后成功地堅持了下來。

通過對這些孩子的追蹤調(diào)查,結(jié)果發(fā)現(xiàn),那些成功抵制誘惑的孩子,在長大后的表現(xiàn)也更加出色,人生更成功。比如,學習成績更好,更受歡迎,工作后的工資更高,情緒管理能力更強,等等。

另一項是由威廉·霍夫曼主持的一項研究。他在德國招募了200個有傳呼機的人,這些每天從早到晚會不定時收到7次傳呼,然后報告他們當時是否正在體驗某種欲望或剛體驗過某種欲望,這次實驗一共收集了1萬多次報告。

經(jīng)過分析,BP機響的時候,10次中有大約5次實驗者正在體驗某種欲望,2次是剛體驗過某種欲望不久。這些欲望很多是他們努力抵制的,其中,最常抵制的欲望依次是食欲、睡欲、休閑欲(玩游戲,工作間隙休息一下等),接下來是性欲,再然后是各種交往欲(查看電子郵件,瀏覽網(wǎng)頁,看電視,看手機等)。

根據(jù)自我損耗效應,研究者發(fā)現(xiàn),實驗者用掉的意志力越多,向下個誘惑屈服的可能性越大。

類似以上兩個的實驗,后續(xù)被專家們進行過很多次,得到的答案基本相似。那就是,自制力是我們?nèi)松兄陵P(guān)重要的力量,是人生成功非常關(guān)鍵的因素。

研究還發(fā)現(xiàn),個人和社會問題的核心都在于缺乏自我控制。比如,經(jīng)常借錢花錢,沖動打人,工作拖拉,飲食不健康,缺乏鍛煉,長期焦慮,常發(fā)脾氣,酗酒、失業(yè)、離婚、犯罪,等等。

這么看來,意志力幾乎影響著我們生活的各個方面。然而,當今世界的誘惑何其多,我們的意志力時刻都在接受著考驗。那么,意志力是什么?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嗎?我們該如何培養(yǎng)意志力呢?意志力對我們現(xiàn)實生活有什么樣的啟示呢?

這也就是《意志力:關(guān)于自控、專注和效率的心理學》一書要告訴我們的。該書的作者羅伊·鮑邁斯特是佛羅里達州立大學心理學教授,發(fā)表的論文,是世界上論文引用率最高的心理學家之一。約翰·蒂爾尼 則是《紐約時報》科學專欄的作家,獲獎多次。

一、意志力是有限的,對決策有重大影響。

1.蘿卜實驗

鮑邁斯特在大學里做了這么一個實驗。他讓大學生在進實驗室前,先禁食,當這些人走進實驗室的時候,房間的桌子上放著剛出爐的巧克力餅干和生蘿卜。接下來實驗人員把這些學生分為三組,一組吃蘿卜的蘿卜組,一組是吃餅干的餅干組,還有一組是對照組,什么都不能吃。

實驗人員觀察到,蘿卜組的學生,有盯著餅干很久,最后雖選擇蘿卜,但吃的時候表情很不愉快的。有會拿著餅干聞一聞的,還有不小心把餅干掉在地上的。但是,大家都抵制住了誘惑。這組學生的研究結(jié)果是,他們需要動用意志力來抵制餅干的誘惑。

接著,實驗人員會把學生帶到另一個房間,讓他們解答數(shù)學題。這些題目其實都是無解的,測的就是他們能堅持多久。

結(jié)果顯示,沒吃東西的對照組和吃餅干的學生,堅持的時間一樣,大約是20分鐘。受到誘惑的蘿卜組,大約8分鐘就放棄了。也就是說,他們成功地抵制了餅干的誘惑,但在做數(shù)學題的時候,意志力已不足以支撐他們堅持得更久。

類似的實驗,專家們做了很多次,結(jié)果都類似。即,我們的意志力供給是有限的,我們每天都是從同一賬戶提取意志力的。

其實,日常生活中很多決定的過程都會損耗意志力,只是因為感覺不到累,直覺上并不明顯,比如,晚上吃什么,走哪條路,去哪里玩等等。但是,我們一整天做的事情都是存在聯(lián)系的。比如,如果早上用意志力忍受堵車、甜食、煩人的同事、啰嗦的上司、頑皮的小孩,到中午抵制冰淇淋的誘惑,剩下的意志力就會越來越少,那么下班后更有可能因為小事跟家人吵架,更沒有耐心。

因此,我們應該把意志力留給最重要的事情,而不是都消耗在各種小事上。

2. 決策疲勞

研究發(fā)現(xiàn),做決策會損耗意志力。在損耗狀態(tài)下,我們平時覺得煩人的事情,會變得更煩人,更容易說出讓自己后悔的話,做事情更沖動,這也就是平常通情達理的人會對同事,家長,朋友變得不耐煩,會亂花錢,會吃垃圾食品的原因。

在書中有一個叫法官的困境研究。是說,在以色列的某個監(jiān)獄有4個犯人要求假釋。想要獲得假釋,需要上訴,經(jīng)過假釋委員(由一個法官,一個犯罪學家,一個社會學家組成)的成員討論、研究、建議,最后由法官做出決定。法官也承擔著風險,如果假釋犯人再次犯罪,會對法官造成惡劣的影響。

這4個犯人都不是首次犯罪,每個人現(xiàn)在的刑期都過了三分之二,每個人釋放后都要參加一個改造項目。但是,法官只能批準2個人假釋。

根據(jù)這四個案子的描述,你覺得那兩個人會被假釋:

案子1(上午8:50聆訊):一阿拉伯裔以色列男子,因為欺詐被判有期徒刑30個月。

案子2(下午1:27聆訊):一猶太裔以色列男子,因為施暴被判有期徒刑16個月。

案子3(下午3:10聆訊):一猶太裔以色列男子,因為施暴被判有期徒刑16個月。

案子4(下午4:25聆訊):一阿拉伯裔以色列男子,因為欺詐被判有期徒刑30個月。

哥倫比亞大學的心理學團隊找到以色列的一所監(jiān)獄,回顧了10個月里法官輪流主持假釋委員會作出的1000多個決定。研究發(fā)現(xiàn),法官的決策存在一個模式,稱之為"法官早餐吃了什么"。

所有的法官都有一個明顯的模式。上午出庭的犯人,獲得假釋的可能性是70%,傍晚出庭的,可能性小于10%。這么來看,上面四個案子里,案子1是最有利的。事實上,他確實獲得了假釋。對于案子4的人來說,概率是對他不利的。事實上,他的假釋申請是沒通過的。一天之內(nèi)還有其他明顯模式。上午快10點半的時候,假釋委員會休息了一下,法官會吃一塊三明治和一片水果,這會補充他的葡萄糖。對比在此前后的假釋犯人,之前的犯人只有15%的可能性獲得假釋批準,之后的可能性是67%。午餐前后也出現(xiàn)了同樣的模式。

審判當然是很費腦子的工作。這項研究表明:做決策會損耗意志力,意志力一旦耗盡,做決策的能力就會下降。如果工作要整天做艱難的決策,我們就會找借口避免或推遲決策,會偏愛風險較小的選擇。

3. 偷懶的選擇

澳大利亞心理學家梅甘·奧騰和程肯,通過實驗測驗學生的自制力。他們發(fā)現(xiàn),在學期即將結(jié)束時,學生的自制力測驗成績相對是最差的。各種好習慣都被拋棄了,垃圾食品消費量提高了50%,咖啡喝的更多了,煙癮更大,個人衛(wèi)生更糟糕,睡過頭,亂花錢的行為有所增加。

這是因為學生的自制力已經(jīng)消耗在了準備考試、作業(yè)上,所以就沒有多余的自制力兼顧其他方面了。

在現(xiàn)實生活中,意志力低的時候,做權(quán)衡的能力就會下降,研究者稱之為認知吝嗇鬼,就會做出偷懶的選擇。比如,這時我們很可能只看一個維度,像購物時會要"給我最便宜的那個""質(zhì)量最好的那個"就是如此。

心理學家做過一系列涉及定做西裝或買新車的實驗。比如,研究者在汽車經(jīng)銷商那里觀察買車的人,他們要在類似幾十種車內(nèi)顏色、多款變速桿把手、多種輪胎及鋼圈等選擇中做出決策,剛開始挑選時,他們會認真地從各個維度做對比,但是決策疲勞后,他們就會將就選擇默認值。而且,如果一開始就從最難的幾十種顏色選擇開始,決策疲勞就會來的越快。

研究者通過呈現(xiàn)給消費者選擇難度的不同,發(fā)現(xiàn)最后消費的金額也是不同的,最后他們消費的金額總差價大概在20000元。也就是說,消費者是否愿意在某個選擇上多花錢,取決于商家什么時候讓他們選擇,他們還剩下多少意志力。

二、意志力的能力來自哪里?

研究結(jié)果證明,意志力消耗的能量來自血液中的葡萄糖。

鮑邁斯特把參與實驗的人分為三組,這三組人都要完成兩個需要意志力的任務,但是他們在任務之間享受的待遇不同。第一組人是喝奶昔,第二組人是讀枯燥且過時的雜志,第三組是喝淡而無味的奶糊。

結(jié)果顯示,喝奶昔的一組在第二個任務中的表現(xiàn)更好,這是因為奶昔里的葡糖糖能快速補充能量,增強意志力。同時,第三組的人后面的表現(xiàn)和第一組的人一樣好。這說明,低糖高蛋白食物等有營養(yǎng)的食物一樣能補充能量,只是會慢一點。

還有研究發(fā)現(xiàn),低血糖的人比一般人更難集中精力,更難控制負面情緒。比一般人更焦慮,更不高興。其他研究顯示,低血糖的人比一般人更可能犯罪。

因此書中建議,控制情緒可以從控制葡萄糖開始。比如,每餐都要吃好,特別是面臨巨大身體或心理壓力的日子。有些時候,我們可以用糖提高自制力應對短期挑戰(zhàn)。但是長期來看,為了保持穩(wěn)定的自制力,最好吃血糖指數(shù)低的食物,比如大多數(shù)的蔬菜,堅果,水果,魚肉,橄欖油。充足的睡眠,能減少身體對葡萄糖的需求,還能增強身體利用血糖的能力。

三、提高意志力的方法。

1.設(shè)置清晰的目標培養(yǎng)自我控制力。

研究者讓人列出自己的目標時,大部分人能輕易相處至少15個。有些目標是相互支持的,比如戒煙和少花錢。但是有些目標會相互沖突,比如工作和家庭的兼顧。心理學家羅伯特·埃蒙斯的一系列研究發(fā)現(xiàn),相互沖突的目標會造成三大后果:愁得多,做得少,身體和心理健康都變差。

因此,根據(jù)自我損耗的研究,作者建議我們在設(shè)立目標時,不能貪多,要聚焦,最好一次只做一件事。比如,想戒煙的人,專心戒煙,多半是能取得成效的。但是如果在戒煙的時候,還想著少喝酒、少吃飯,那么三種活動很可能都會失敗,因為三種活動同時進行需要太多意志力。這也是很多人在新年立很多Flag,還沒過一個月就放棄的原因。清單上的任務太多,沒有人能有那么多意志力同時做到。因此,

另外,我們必須為每個目標確定下一步具體要采取什么行動。在《搞定:無壓工作的藝術(shù)》一書中作者提到"下步行動"的重要性。比如,清單上有一條寫感謝信,那么下步行動可以是要找到紙和筆。但是如果沒有這步行動,我們就會下意識地知道我們寫不了心,進而回避清單,拖延下去。所以,下步行動,是可以馬上行動的任務清單,可以不用思考,馬上行動的。比如,"準備生日禮物"就該換成"到禮品店買毛絨玩具"。"準備讀一本書"就該換成"睡前讀20頁"。

2. 集中精力改變一個習慣行為

可以從一個簡單的日常小事開始。比如,習慣用右手的人,換成左手。換只手做常做的事,是需要運用意志力的。

澳大利亞心理學家梅甘·奧騰和程肯做過一項實驗。他們把人分為兩組,一組是實驗組,一組是對照組。這兩組有著差不多的欲望和目標,不過,實驗組是能立即得到幫助的,對照組則需要稍后得到幫助。比如,有個實驗的實驗者,是那些想鍛煉身體,但是一直沒行動的人。實驗的過程中,有些人能馬上免費加入健身房,并得到幫助制定運動計劃。在執(zhí)行計劃的過程中,他們要寫日志記錄下進程。然后,他們要定期到實驗室做一些看似與自我改進沒有關(guān)系的練習,這些練習測試的就是他們自制力。

實驗結(jié)果表明:那些定期訓練自制力的人,意志力都得到了全面的增強。也就是說,只要我們能堅持做某種練習,就能有效地提升意志力。

3. 自我監(jiān)控行為

心理學家羅杰·比勒的實驗對計劃謬誤進行了量化。實驗的被試者是正在寫學士論文的大四學生。他讓這些大學生預測自己最有可能完成論文的時間。還要預測需要的最長時間和最短時間。平均來說,他們預測要花34天完成,但是實際上用來將近兩倍的時間56天。

計劃謬誤會影響每個人,為了可以避免計劃謬誤,我們可以采取強迫自己想想過去的方法。比如,可以想想以往自己寫論文用來多少時間。其次,我們可以讓他人監(jiān)控我們的計劃。

相關(guān)知識

如何增強幼兒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
如何提高正確的自我認知力?(合集3篇)
減肥沒毅力怎么辦 9個方法提升意志力
如何從情志入手調(diào)理亞健康?
健康生活從增強免疫力開始~
如何正確認識胎教?
國醫(yī)大師路志正從醫(yī)經(jīng)歷大全
減肥書單|不要挑戰(zhàn)意志力了,換個瘦法吧????
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
中國聽力語言康復科學雜志

網(wǎng)址: 心理學教授:如何增強意志力?從意志力的正確認知開始 http://www.u1s5d6.cn/newsview188176.html

推薦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