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訊 健康兒童標準 關注兒童健康發(fā)展

健康兒童標準 關注兒童健康發(fā)展

來源:泰然健康網(wǎng) 時間:2024年11月21日 19:19

一、健康兒童標準從四個方面加以綜合評判

  為了能全面了解孩子的健康狀況,專家們提出要從四個方面加以綜合評判。社會的發(fā)展要求人們有一個健康的體魄,健康的理念在不斷更新,所以健康兒童的標準也在提高,通過調查發(fā)現(xiàn)當前我國兒童健康狀況不容樂觀。

  1 軀體健康很重要

  軀體健康的主要表現(xiàn)是以身高、體重為主要依據(jù)的。我國通過對0~7歲兒童12年的監(jiān)測,發(fā)現(xiàn)兒童的身高比11年前,平均增長了23厘米,體重平均增長了一公斤多,這表明我國少兒的身高、體重,正處于發(fā)展期,軀體健康狀況有所改善。

  2 要有良好的抗病能力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醫(yī)療衛(wèi)生條件的改善,目前我國小兒肺炎、腹瀉等傳染性疾病已大幅度減少,兒童死亡率與過去相比,約減少了一半以上。從總體上看,目前我國少兒抗病能力在不斷提高,但有些過敏性疾病如小兒哮喘、蕁麻疹等卻有所增多,環(huán)境、食品的污染,形勢并不樂觀。

  3 好的心態(tài)和社會適應性

  盡管目前孩子的生活條件和身體條件都有一定提高,但是他們的心理素質和社會適應性卻普遍較低,獨立生活能力、團隊精神和群趨性等相對較差,這與獨生子女所受到的過分寵愛有關。

  4 五官功能有要求(重點是視力、聽力和口腔)

  目前,在這些方面問題也比較多,尤其突出的是少兒視力的普遍下降,許多孩子從小就戴上了眼鏡;中、小學生聽力也有減弱趨勢(可能與戴“耳麥”、用“隨身聽”等有關);口腔齲齒、過敏性鼻炎等也較常見。

二、兒童心理健康培養(yǎng)原則

  被愛與價值感。孩子需要父母的愛,被愛使孩子有安全感與價值感。父母對子女示愛時,除了使孩子體驗到被愛的滿足之外,也使孩子知道因何事而被愛,從而學到是非觀念。

  安全感。一個沒有安全感的人是無法信任別人的,對他人不信任則無法和人建立友誼,可能會使其成為剛愎自用的人。孩子如果缺乏安全感和自信心,會使他不敢自由自在地探索周圍環(huán)境,學習新的事物,他的情緒和智能發(fā)展也會受到不良影響。

  規(guī)則。規(guī)則對孩子來說就像是一棟房子的墻壁,它給生活一個界限及廣度。只有當孩子知道什么是可以期待的事,他才會覺得舒適自在。所以規(guī)則是安全感的來源,規(guī)則的建立可以給孩子提供自由成長的順序感。

  新的學習經(jīng)驗?,F(xiàn)代兒童發(fā)展理論認為兒童是成長中的個體,其心智能力的發(fā)展是其生理學方面的成熟加上后天學習經(jīng)驗而形成的。從出生起,兒童必須有切合其能力的學習機會以學習新的經(jīng)驗,才能發(fā)展出正常的智能、語言、人際關系技巧、情緒感受、表達能力和人格。

三、兒童健康心理的培養(yǎng)禁忌

  注意不要過分地關心孩子。這樣做容易使孩子過度地以自我為中心,認為人人都應該尊重他,結果成為自高自大的人。

  不要賄賂孩子。要讓孩子從小知道權利與義務的關系,不盡義務不能享受權利。

  不要太親近孩子。應該鼓勵孩子與同齡人一起生活、學習、玩耍,這樣才能學會與人相處的方法。

  不要勉強孩子做一些不能勝任的事情。孩子的自信心多半是由做事成功而來,強迫他們做力所不能及的事情,只會打擊他們的自信心。

  不要對孩子太嚴厲、苛求甚至打罵。這樣會使孩子養(yǎng)成自卑、膽怯、逃避等不健康心理,或導致反抗、殘暴、離家出走等異常行為。

  不要欺騙和無謂地恐嚇孩子。嚇唬孩子會喪失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權威性,以后的一切告誡,孩子就不會服從了。

  不要在小伙伴面前當眾批評或嘲笑孩子。這會造成孩子懷恨和害羞的心理,大大損害孩子的自尊心。

  不要過分夸獎孩子。孩子做事取得了成績,略表贊許即可,過分夸獎會使孩子產生沾沾自喜求虛榮的不良心理。

  不要對孩子喜怒無常。這樣會使孩子敏感多疑、情緒不穩(wěn)、膽小畏縮。

四、三個壞習慣影響寶寶骨骼發(fā)育

  以下這些小習慣有可能導致一些疾病。當然,畢竟形成疾病的原因有很多,家長也不用太緊張,哪方面做得不夠好,及時糾正就是了。

  同床睡→斜頸

  壞習慣:小嬰兒就是有這個牛本事,即使閉著眼睛也能用嘴找到媽媽要奶吃。過去我們總提倡嬰兒和媽媽分床睡,是為了避免大人捂著寶寶了,其實這樣還有一個壞處,就是孩子和家長同床睡時孩子會自然地長時間面向媽媽的一邊入睡。

  可能后果:斜頸

  專家點撥:長此以往,這種睡姿會使孩子的頭、面部習慣性地向一側傾斜,形成習慣性或姿勢性斜頸(一側臉大一側臉小),俗稱歪脖子。姿勢性斜頸一般都是由于不良睡姿、抱姿哺乳習慣或一些眼科異常影響形成。左右交替哺乳或平臥睡姿,一般情況下可自行緩解。但是如果發(fā)現(xiàn)寶寶在出生兩周左右出現(xiàn)頭面部總傾斜向一側頸部,則需要警惕寶寶的一側頸部是否有腫塊,一旦有可以感觸到的堅硬腫塊需要及時去醫(yī)院就診,這種極有可能是先天性肌性斜頸。

  支一招:寶寶能獨睡最好,或者媽媽勤換著點方向。

  牽手走→肘脫臼

  壞習慣:寶寶開始學走路了,聽說學步車對身體發(fā)育不好,還不安全,那就家長親自彎腰牽著寶寶走吧。可是如果總是牽一側的手,或者太過用力,也會有問題哦。

  可能后果:橈骨小頭半脫位

  專家點撥:嬰幼兒骨骼硬度差、彈性大。尤其兩歲以下孩子剛學會走路,家長長時間單側向上牽領走,孩子重心易發(fā)生偏移,這對骨骼發(fā)育不利。另外由于孩子肘部橈骨小頭的環(huán)狀韌帶薄弱,也易發(fā)生橈骨小頭半脫位,如果領的途中孩子突然跌倒還可能會脫臼。

  支一招:左右手交換、輕輕領著孩子小手。

  早走路→O型腿

  壞習慣:別家寶寶都能自己走路了,咱也抓緊練吧。有些父母把嬰兒能夠獨立行走看成是可喜的開端,在寶寶還沒有準備好時就早早地鍛煉他站立、行走。

  可能后果:O型腿和X型腿

  專家點撥:過早地站立與行走會對嬰兒的骨骼發(fā)育造成一定影響。由于兒童出生時骨骼正處于發(fā)育時期,沒有完全鈣化,包圍在骨骼外面的是一圈軟骨,孩子一歲以內就學著走,由于站立不穩(wěn),就會向內或向外用力,導致兩邊軟骨發(fā)育不平衡,時間久了,容易影響腿部骨骼發(fā)育出現(xiàn)膝內翻或膝外翻,即常見的O型腿和X型腿。

  支一招:放松心態(tài),孩子想走時攔都攔不住。

  小提示:

  坐時背部凸小包很正常

  寶寶坐下時后背會凸起小鼓包,因為這個來就診的家長可真不少,以為脊柱上長了東西,其實,這是正常的椎骨的棘突,較瘦小的孩子更易顯現(xiàn)。

  一周歲以內的幼兒,剛剛學會坐著,背部肌肉還不發(fā)達,所以坐起時很容易出現(xiàn)含胸、駝背,彎腰時后背會有一節(jié)一節(jié)的脊椎棘突隆起,這都是骨骼發(fā)育的正?,F(xiàn)象,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和脊柱的發(fā)育,這些表現(xiàn)會慢慢消失。

相關知識

健康兒童標準 關注兒童健康發(fā)展
怎么樣才算健康兒童 告訴你健康兒童標準是什么
健康是兒童發(fā)展的前提,如何確保兒童健康
兒童健康指導師
兒童健康給予
【兒童健康】兒童健康保健知識
兒童健康成長
兒童健康的意義和價值
關注兒童健康,共筑美好未來
兒童怎樣才能健康

網(wǎng)址: 健康兒童標準 關注兒童健康發(fā)展 http://www.u1s5d6.cn/newsview21775.html

推薦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