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訊 少吃或不吃碳水會更健康么?

少吃或不吃碳水會更健康么?

來源:泰然健康網(wǎng) 時間:2024年12月07日 19:07

作為農(nóng)耕民族的中國人,在我們的傳統(tǒng)飲食中,很大一部分是由米、面這些碳水化合物組成的。

但這些年,一些新的健康理論認為應該限制碳水化合物的攝入。尤其是在2018年前后,一種叫做生酮飲食(ketogenic-diet,簡稱KD)的理論在國外興起,需要將碳水化合物壓低到極低的比例,甚至努力實現(xiàn)0碳水,將飲食結(jié)構(gòu)變?yōu)楦咧九浜弦欢ǖ鞍踪|(zhì)和其他營養(yǎng)素,推崇者認為這樣的飲食可以大幅度改善人的健康。

生酮會更健康嗎?

事實可能不會那么美好。不同人的身體情況不一樣,某種飲食變化對于身體的短期和長期影響也不一樣。那如何更直觀、科學的了解一種飲食情況對于人健康的整體影響呢?

其實有一個很“目標導向”,也很粗暴直接的方式,那就是用很長時間,去跟蹤了解,看看不同飲食的人群,誰活的更久。

在2018年,著名醫(yī)學雜志《Lancet/柳葉刀》的公共健康子刊上發(fā)表了一篇論文。研究人員對15428名45-64歲的成人進行研究,了解不同飲食習慣對死亡率的影響。

經(jīng)過平均25年的跟蹤分析,研究者發(fā)現(xiàn),死亡風險最低的是碳水化合物攝入適中的人群(占攝入能量的50-55%),而碳水攝入過少,或者過多,都會增加死亡風險,相對來說,碳水攝入較高的死亡率上升不多,但低碳水飲食的死亡率上升更多。

根據(jù)這次研究的結(jié)果,對于碳水化合物攝入過多的組(超過總能量攝入的65%),預期壽命會減少1年,而相對來說,碳水化合物攝入過少的影響更為嚴重,如果碳水化合物攝入只有總能量的30-40%,那預期壽命會減少2-3年;但如果攝入低于30%,那預期壽命會減少4年,遠大于高碳水的人群。

同時這個研究也發(fā)現(xiàn),在飲食中用過多的動物蛋白、脂肪,用肉和奶酪替代碳水的飲食習慣會增加死亡風險,而如果增加的是從植物、堅果、豆類中攝入蛋白質(zhì),則會減少死亡的風險。

所以不管生酮理論聽上去多么神奇美好,研究數(shù)據(jù)卻顯示了相反的證據(jù),那就是超低碳水攝入反而會減少預期壽命。同時也驗證了目前各國對于餐飲營養(yǎng)攝入比例的建議(我國是50-65%),比如,適中的碳水化合物以及平衡多樣的飲食,是合理的。

至于為什么用大量脂肪和蛋白質(zhì)替代碳水化合物,可能會導致預期壽命減少,目前還沒有研究發(fā)現(xiàn)其中的原因,但也有營養(yǎng)學家認為,這可能是和炎癥反應增加,或者過多油脂增加了心血管疾病風險有關。

多吃碳水會更健康嗎?

當然這也不是說我們需要保持甚至增加高比例的碳水化合物飲食。中國人比較喜歡吃主食,尤其在一些地區(qū)的飲食習慣中,碳水化合物的比例很高。在這種情況下,適度減少碳水化合物的比例,調(diào)整飲食結(jié)構(gòu)也是會改善身體健康情況的。

根據(jù)我國的膳食營養(yǎng)素參考攝入量DRIs的建議,成年人一天的碳水化合物參考攝入量是120克/天。

圖片

如果超過了推薦值,該怎樣減少呢?

今年2月,《英國醫(yī)學雜志/BMJ》發(fā)表了一篇論文,對21個國家的城市和鄉(xiāng)鎮(zhèn)居民進行了研究,分析谷物主食攝入對身體健康的影響。

這個研究顯示,refined grains(精制谷物)和游離糖是碳水化合物對人體造成負面影響的主要因素,包括提升心血管疾病發(fā)病率和死亡率等問題。而全谷物的攝入則沒發(fā)現(xiàn)類似問題。

精制碳水化合物一般來說包括前面的兩類:

游離糖:食品添加的糖、果汁、含糖飲料等等;

精制淀粉類:也就是經(jīng)過加工、去糠去胚的谷物。比如白面包、白面面食、蛋糕等等。

關于游離糖的問題可以點擊閱讀:再新鮮,再純的果汁,也不算健康食物,而關于精制淀粉類產(chǎn)品,雖然不像游離糖會對身體造成諸多負面影響,但是因為精加工,相比全谷物,少了很多人體需要的重要營養(yǎng)素,比如維生素、膳食纖維、礦物質(zhì)等等,主要提供熱量。

精制碳水化合物攝入后會很快被身體吸收,造成血糖的快速上升,之后也很容易再次饑餓,因此比較容易引發(fā)肥胖、2型糖尿病等問題。

所以如果想減少碳水化合物的攝入,首先需要控制少攝入游離糖,然后是嘗試減少精制淀粉類食物的食用量,可以嘗試替換成蔬菜、水果、豆類、全谷物、雜糧(比如土豆、紅薯)。這些食物的營養(yǎng)素更為豐富,也不會造成精制碳水化合物對健康的那些負面影響。

需要注意的是,關于白米飯對人體的影響,目前研究的情況并不一致,一些研究和推薦認為白米也是精制碳水化合物的一種,但我們前面提到的BMJ的研究中,認為白米和全谷物更類似,并沒有發(fā)現(xiàn)對身體有較多的負面影響。這可能也跟白米本身加工的差異,比如出米率的控制有關。

而在減少碳水化合物攝入的同時,如果平時吃魚肉蛋奶這些動物類食材比較少的話,可以合理的適度增加這些食材。但不建議像生酮這樣過高的增加動物脂肪和蛋白質(zhì)的比例。

相對更好的選擇,是可以用一些植物動物蛋白來替代碳水化合物,比如豆類、豆制品、堅果這些食物。這對于整體身體健康的好處更多。

人類在稱霸地球的進化之路上,最核心的技能之一,就是雜食,也就是遇到什么吃什么,因此大家應該牢記一個原則,平衡、豐富的飲食永遠是健康之道,那些走極端的方法,無論聽上去多么的新奇,道理多深奧,都不太可能是正確的。

至于如何才算是平衡豐富,可以參考我國營養(yǎng)學會提供的“膳食塔”。

圖片

相關知識

少吃脂肪 vs 少吃碳水,哪個瘦更快?哪個更健康?最新研究結(jié)果是……
健康365︱不吃碳水化合物,真的會早死!
不吃碳水化合物?不健康!科學減重應該這么吃
為什么減肥要少吃碳水化合物
不吃主食更健康? 低碳水化合物飲食不適合所有人
快碳水、慢碳水:吃出健康的方法論
水果怎么吃更健康?
減肥要少吃的不是油,而是碳水化合物
還在低碳水飲食?不如多吃點好碳水!
【健康】不吃碳水化合物減肥靠譜嗎?

網(wǎng)址: 少吃或不吃碳水會更健康么? http://www.u1s5d6.cn/newsview344450.html

推薦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