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膚病外用藥制劑
一掃光(《外科正宗》)
配方:苦參 黃柏各500g 煙膠500g 枯礬木鱉肉 大楓子肉 蛇床子 點(diǎn)紅椒 潮腦 硫磺 明礬 水銀 輕粉各90g 白砒15g[[制法]]共研細(xì)未,熟豬油1120克化開,入藥后攪拌均勻,做丸如龍眼大小,資瓶收貯,備用。[[主治]]疥瘡,頭癬,脂性皮炎等。用法:外搽皮損處,每日1—2次。
一筆鉤(《萬病回春》)
配方:毛慈菇90g 蝸牛105g 蟾酥(酒制)105g 白芷30g 煅甘石 川芎 官粉各15g 生半夏60g 冰片 麝香各0.6g 制法:除蟾酥、冰片、麝香外,共研細(xì)粉,麝香另研兌入,蟾酥化開,冰片水溶,混勻做錠,每錠3克。主治:癤癰初起。用法:醋磨濃汁,外涂患處,每天1—2次。
七層丹(《朱仁康臨臨床經(jīng)驗(yàn)集》)
配方:銀珠60g 章丹125g 銅綠30g 松香250g 制法:以上各藥依次入乳缽內(nèi),研成極細(xì)粉。主治:小腿潰瘍,瘡面腐肉不清。用法:用芝麻油調(diào)膏,攤敷瘡面,有新鮮肉芽腫時(shí),改為生肌散換藥。
七厘散(《良方集腋》)
配方:血竭30g 兒茶6g朱砂3.6g 紅花 乳香 沒藥各3 麝香 冰片各0.36g 制法:共研極細(xì)粉,混勻備用。主治:有活血化瘀作用,多用于創(chuàng)傷出血等。用法:白酒調(diào)成糊狀,外敷,每天1—2次。
八寶丹(《瘍醫(yī)大全》)
配方:珍珠3g 牛黃1.5g 象皮 琥珀 龍骨 輕粉各4.5g 冰片0.9g 爐甘石9g 制法:共研細(xì)未,混勻備用.主治:生肌收口,多用于皮膚潰瘍等. 用法:撒于患處,每天2—3次。
九一丹(《醫(yī)宗金鑒》)
配方;熟石膏900g 升丹100g 制法:共研細(xì)未,混勻備用。主治:提膿祛腐,多用于潰瘍、瘺管等。用法:撒于瘡面,或制成藥線插入瘡口或瘺管。
二白散(《外科大成》)
配方:鉛粉15g 輕粉6g 制治:以上先研成細(xì)粉備用。再用麻油炸槐枝梢枯,去渣取油,調(diào)入已備藥粉備用。主治:膿皰瘡等。用法:外用瘡面,每天1—2次。
二味拔毒散(《醫(yī)宗金鑒》)
配方:明雄 白礬各100g制法:共研細(xì)未、混勻備用。主治:拔毒消腫,清熱止痛,多用于癰瘍等。用法:濃茶水或熟蔥泥調(diào)和,圍敷患處。
丁桂散(《臨診一得錄》)
配方:公丁香100g 肉桂100g 制法:研成細(xì)未,混勻備用。主治:活血化瘀,消散腫瘍,常用于癤腫等。用法:摻于膏藥上,貼患處,1—2天一換。
九華粉洗劑(《朱仁康臨床經(jīng)驗(yàn)集》)
配方:朱砂18g 川貝母18g 龍骨120g月石90g滑石620g冰片18g 制法:將各藥研成細(xì)未,研和備用?;蚍盅b成30克一包,加麻油30ML,蒸餾水1000ML,搖勻即得。主治:收濕止癢,多用于脂溢性皮炎,過敏性皮炎等。用法:用毛筆刷涂于患處,每天多次。
大黃湯(《圣濟(jì)總錄》)
配方:大黃15g 桂枝20g 桃仁30g 制法:共研細(xì)未,紗布包煎。主治:潤燥養(yǎng)膚,常用于魚鱗病。用法:加水1000ML,煎成500ML,溫洗患處,每天1—2次。
三妙散。(《醫(yī)宗金鑒》)
配方:檳榔100g 蒼術(shù)100g 黃柏100g 制法:共研細(xì)粉,混勻備用。主治:滲濕止癢,主用濕疹皮炎。用法:少量滲出時(shí)外摻,脫屑結(jié)痂時(shí)麻油調(diào)敷。
三品一條槍(《外科正宗》)
配方:白砒45g 明礬60g 明雄7.2g 乳香3.6g 制法:將砒礬二藥研面細(xì)粉,入小罐內(nèi),煅至青煙盡白煙起,片刻后,約上下通紅,住火,放置一宿,取出研粉,約可得凈粉30克左右。再加雄黃、乳香二藥,共研細(xì)末。厚糊調(diào)稠,搓條如線,陰干備用。主治:有腐蝕瘡面作用,多用于瘰疬,癤腫,瘺管等。用法:將藥條插入患處,每天1—2次。
萬寶代針膏(《證治準(zhǔn)繩》)
配方:硼砂 血竭 輕粉各4.5g 全頭蜈蚣1條 蟾酥1.5g 雄黃3g 片腦許 麝香1.5g 檳榔0.3g 制法:共研細(xì)粉,蜜調(diào)為膏。 主治:有解毒散結(jié)、消腫止痛作用,故常用于毛襄炎、癤腫、癰腫等。用法:瘡頂用小針挑破,貼敷患處。
馬齒莧膏(《證治準(zhǔn)繩》)
配方:馬齒莧干粉50g 蜂蠟10g 熟豬油40g制法:先將油蠟共熔,兌入馬齒莧干粉,調(diào)勻成膏。主治:殺蟲滅菌,可用于深部真菌病,疣類等。用法:換藥用,每天1—2次,或外搽。
五香散(《外科正宗》)
配方:沉香100g 檀香100g 木香100g 零陵香100g 麝香100g 制法:各研極細(xì)粉,和勻備用。主治:花斑癬等。用法:水調(diào)為糊,外搽患處,每天1—2次。
五倍子湯(《瘍科選粹》)
配方:五倍子 樸硝 桑寄生 蓬房 荊芥各30g 制法:水煎成藥水。 主治:消腫止痛、收斂止血,多用于肛周濕疹、外痔等。 用法:熏洗患處,每天1—2次。
化毒散。(《趙炳南臨床經(jīng)驗(yàn)集》)
配方:川連面 乳香 沒藥 貝母各60g 無花粉 大黃 赤芍各120g 雄黃60g 甘草45g 冰片15g 牛黃12g 制法:除雄黃、冰片、牛黃另研細(xì)外,余藥共研細(xì)粉,與前三味藥混勻即成。主治:清熱解毒,殺蟲止癢,可用于濕疹、皮炎膿皰瘡等。用法:可用10%--20%的藥粉配成粉劑或軟膏劑外搽。
化腐生肌散(《外科十三方考》)
配方:水銀30g 火硝30g 白礬30g 青鹽12g 青礬12g 白砒9g 硇砂1.5g 制法:上藥先用瓦罐微火熔化凝定(即坐胎),然后以竹筒裝水,捆于板凳上,將瓦罐倒封竹筒口。后用瓦盆裝杠炭2.5公斤,安瓦罐上,文武火煉之,則藥遂逼入水中,將水傾去,澄取丹藥,干燥后,加入朱砂、麝香、冰片,共研極細(xì)粉即得。主治:提膿拔毒,化腐生肌,多用于癤腫癰疽、久潰難愈者。用法:撒布、或藥條、藥線換藥。
化瘡根洗熨法(《太平圣惠方》)
配方:莽草 露蜂巢 白芷 桑根白皮 甘草 防風(fēng) 細(xì)辛各15g 垂柳枝 蔥白各1握 制法:共切碎,水煎煮。主治:有溫通腠理,祛風(fēng)解毒、消腫止痛作用,多用于瘡癤之類。用法:消毒紗布浸藥水中,取出熱熨患處,以水冷為止。每天2—3次。
月白珍珠散(《醫(yī)宗金鑒》)
配方:青缸花1.5g 輕粉30g 珍珠粉3g 制法:各研細(xì)粉,共和一處,拌勻備用。主治:祛腐生肌,可用于女陰潰瘍,硬下疳、濕疹等。用法:外摻皮疹處,每天2—3次。
丹參膏(《劉涓子鬼遺方》)
配方:丹參 芍藥各60g 白芷30g 制法:以上以酒浸一夜,再用熟豬油180g,微火熬前煎,去渣成膏,備用。主治:乳癰早期,結(jié)節(jié)性紅斑等。 用法:敷貼患處。
玉肌散(《外科正宗》)
配方:綠豆250 滑石 白芷 白附子各6g 制法:共研極細(xì)粉,調(diào)勻備用。主治:榮肌潤膚,故多用雀斑、黃褐斑、皸裂癥、濕疹等。 用法:每天用10克左右,早晚溫水調(diào),擦洗患處,后搽潤肌膏即可。
玉容肥皂(《瘍醫(yī)大全》)
配方:白芷 白附子 杏仁 綠豆粉各30g 兒茶10g 密陀僧 樟腦各15g 白薇 三棱 豬牙皂12 g 輕粉10g制法:先將牙皂,去里皮外筋,棄子取凈肉一茶盅,搗爛,入以雞子清和,曬去氣息,將各藥末同肥皂、雞子清和丸。主治:黃褐斑,黑變病等。用法:外擦患處,每天2—3次。
玉容膏
配方:芙蓉葉100g 凡士林400g 制法:研成細(xì)粉,凡士林加熱熔化將粉兌入調(diào)勻,并且加入石炭酸液8滴,,以作防腐之用。 主治:涼血清熱,常用于瘡癤、丹毒、膿皰瘡等。用法:將軟膏敷于患處。
滅疥油(《普濟(jì)方》)
配方:硫磺60g 白礬灰120g 制法:各研細(xì)末,和勻。主治:殺蟲止癢,主治疥瘡。用法:麻油調(diào)粉成糊狀,外搽全身,每日2次,共用3—5天。
四黃散(《外科證治全生集》)
配方:荊芥 梔子 牛蒡子 黃連 黃芩 連翹 薄荷 木通 蒲黃各3g 燈心1撮 甘草1.2g 制法:共研細(xì)末。主治:清熱祛風(fēng),主治口舌生瘡。用法:搽患處,每日2—3次。
生肌玉紅膏(《外科正宗》)
配方:當(dāng)歸 白蠟各60g 甘草36g 白芷15g 輕粉 血竭各12g 紫草6g 麻油500ML 制法:先將當(dāng)歸、白芷、紫草、甘草四藥,入麻油內(nèi)浸漬3天,慢火熬煎去渣,細(xì)絹濾清,復(fù)入鍋內(nèi)熬滾,入血竭化盡,次入白蠟,微火化開,用茶盅四個(gè),預(yù)燉水中,將膏分成四處,傾入盅內(nèi),候片時(shí),下研細(xì)輕粉,每盅3克,攪勻,備用。主治:活血祛腐,潤膚生肌,主治潰瘍腐肉已盡,肉芽生長緩慢者。用法:將藥膏平攤沙布上,敷貼中性上,每日1—2次。
生肌橡皮膏。(《瘍科綱要》)
配方:真象皮15g 真輕粉12g 鋅氧粉 白占各30g 血竭18g 降香 密陀僧各30g 生龍骨24g 梅片9g 麻油500ML 制法:麻油煎沸,入密陀僧粉,再煮沸后,入二蠟熔化、離火、入各藥調(diào)勻。刷綿紙上,陰干候用。主治:生肌收口,可用于瘡癤癰腫之不收口者。用法:用時(shí)以沸水壺烘烊貼患處。
冬蟲夏草酒(《趙炳南臨床經(jīng)驗(yàn)集》)
配方:冬蟲夏草60g 白酒240g 制法:藥入酒中,浸泡七天,濾渣存酒,備用。主治:補(bǔ)氣血助生發(fā),烏須黑發(fā),可用于斑禿、白發(fā)等。用法:外搽患處,每天2—3次。
皮癬水
配方:土槿皮620 g 千金子50粒 苦參310g 苦楝根皮150g 生地榆150g 紫荊皮310g 斑蝥100只(布包)蜈蚣30條 樟腦310g 制法:上藥入75%酒精5000ML中,密封浸泡2周后濾渣存酒,再入樟腦溶化,備用。主治:殺蟲止癢,主治銀屑病、神經(jīng)性皮炎、體癬等。用法:用毛筆刷涂皮損上,每日2—3次。(《朱仁康臨床經(jīng)驗(yàn)集》)斑蝥本書中為100克,《中國藥酒配方大全》為100只。按100克給于配方用一例患者,藥后皮膚出現(xiàn)水皰較甚,考慮為此藥劑量大的問題。
百部酊(《醫(yī)宗金鑒》)
配方:百部20g 高梁酒80ML 制法百部粗粉入酒,浸泡1個(gè)月,濾渣存酒,待用。主治:殺蟲解毒,疏風(fēng)止癢,常用于虱病、疥瘡、結(jié)節(jié)性癢疹、蕁麻疹、社經(jīng)性皮炎等。用法:外搽,每日2—3次。
西瓜霜(《瘍醫(yī)大全》)
配方:西瓜1個(gè) 皮硝適量 制法:將西瓜裝入黃泥缽中,瓜內(nèi)裝滿皮硝,封缽,數(shù)日后缽體外析出白霜,收集裝瓶備用。主治:收斂生肌,可用于口腔潰瘍等。 用法:吹撒患處,每日3—4次。
雞蘇散。(《河間六書》)
配方:滑石300g 甘草50g 薄荷50g制法:共研細(xì)粉。主治:痱子。用法:外搽患處,每日多次。
青蛤散(《外科大成》)
配方:蛤粉30g 煅石膏30g 輕粉6g 黃柏15g 青黛10g 制法:共研細(xì)粉。主治:清熱解毒,燥濕殺蟲,主治膿皰瘡、濕疹等。用法:用冷水或麻油調(diào)擦,每日2—3次。
金黃散(《外科正宗》)
配方:大黃 姜黃、黃柏、白芷各2500g 南星、陳皮、蒼術(shù)、厚相、甘草各1000g、天花粉5000g制法:共研細(xì)粉,混勻備用。主治:清熱除濕,消腫止痛。主治陽證瘡瘍。用法:可用酒、蜜、蔥汁、麻油等調(diào)敷患處,每日1—2次。
黃連膏(《醫(yī)宗金鑒》)。
配方:黃連9g、當(dāng)歸15g、黃柏9g、生地30g、姜黃9g、麻油360ML、白蠟120克制法:上藥除白蠟外,入油內(nèi)浸泡2天后,煎熬至藥枯,濾渣存油,入蠟文火收膏。主治:清熱解毒、潤燥止痛。主治水火燙傷、膿皮病、手足癬感染等。用法:外搽或外敷衍患處,每日1—2次。
濕疹膏(《朱仁康臨床經(jīng)驗(yàn)集》)
配方:青黛60g 黃柏粉60g 氧化鋅600g 煅石膏粉620g麻油620ML 凡士林930g制法:各藥共研細(xì)粉,調(diào)入麻油及凡士林中,攪拌均勻即成。主治:濕疹、皮炎。用法:外搽患處,每日2—3次。
水晶膏(《醫(yī)宗金鑒》)
配方:石灰水、糯米各適量 制法:將糯米泡于石灰水中24小時(shí),取米搗爛成膏。主治:腐蝕疣贅,常用于色素痣、疣、雞眼等。用法:點(diǎn)涂患處。
潤肌膏(《外科正宗》)
配方:當(dāng)歸15g 紫草3g 麻油120ml 黃蠟15g 制法:前二味與麻油同煎,藥枯濾去,將油再熬,入黃蠟化盡,傾入碗中,待冷后備用。主治:潤膚止癢,主治皸裂癥、錢鱗病、脂溢性皮炎等。用法:外搽,每日2—3次
臘脂膏(《外科啟玄》)
配方:大楓子仁9g 木鱉子肉6g水銀9g 枯礬粉1.5g潮腦6g制法:各研細(xì)末,和勻,用植物油或熟豬油調(diào)成糊狀,待用。主治:解毒收澀,治療酒鼻。用法:紗布攤藥或布包藥膏,外用,每天1---2次
皮濕一膏(《朱仁康臨床經(jīng)驗(yàn)集》)
配方:地榆末620g 煅石膏620g 枯礬30g制法:上藥研和,加凡士林調(diào)成50%--60%軟膏,可隨天氣冷熱面不同。主治:收濕止癢,主治急性、亞急性濕疹。用法:外搽患處。
皮濕二膏(《朱仁康臨床經(jīng)驗(yàn)集》)
配方:密陀僧末930g 地榆末460g 凡士林2800g 制法:密陀僧末及地榆末研和,再加凡士林調(diào)和成膏。主治:收濕止癢,主治亞急性、慢性濕疹。用法:外搽患處。(《朱仁康臨床經(jīng)驗(yàn)集》)
紅靈酒(《實(shí)用中醫(yī)皮膚病學(xué)》)
配方:生當(dāng)歸60g(切片)杜紅花30g 花椒30g 肉桂60g(薄片) 樟腦15g(研細(xì))細(xì)辛15g(研細(xì))干姜30g(切碎片)95%1000ML制法:浸泡7天后,濾渣存酒,備用。主治:活血止痛,主治凍瘡、脫疽等。用法:外搽患處,每日2次。
皮枯膏(《實(shí)用中醫(yī)皮膚病學(xué)》)
配方:青黛11g 黃柏11g 煅石膏11g 煙膏11g 枯礬20g凡士林100g 制法:共研細(xì)末,和勻,加入凡士林,調(diào)勻成膏。主治:清熱殺蟲,收濕止癢,主治局限性慢性濕疹、皮炎及瘙癢癥等。用法:外搽患處。
紫白鋅氧油(《中醫(yī)皮膚科臨床手冊》)
配方:白芷粉10g 紫草粉10g 氧化鋅粉40g 芝麻油100ML 制法:攪勻即成。主治:吸濕止癢,主治亞急濕疹、皮炎等。用法:外搽患處。
鵝掌風(fēng)浸泡液(《中醫(yī)皮膚科臨床手冊》)
配方:大楓子肉9g 煙膏9g 花椒9g 五加皮9g 皂莢1條 地骨皮9g 米醋500ML制法:浸泡7天后,濾渣存汁,待用。主治手足癬、體股癬、甲癬等。用法:手足癬可作浸泡用,體癬可作外搽。
1.1. 48黃柏霜(《皮膚性病中醫(yī)治療全書》)
配方:硬脂酸200g 單硬脂酸甘油脂72g 石蠟油160g 凡士林40g 尼泊金1g 苯甲酸鈉4g 吐溫-80 10g 三乙醇胺50g 二甲基亞砜20g 黃柏液(1:4)500g 制法:取硬脂酸、單硬脂酸甘油脂、石蠟油、凡士林、苯甲酸鈉及尼泊金置容器內(nèi)加熱60度使溶化(油相),再取黃柏液,吐溫-80、三乙醇胺加入水溶液中,并加熱至60度(水相)。將水相一次加入油相中,并用力攪拌至乳狀,繼續(xù)攪拌至冷即成。主治:燥濕止癢,用于濕疹、膿皰瘡、藥疹、蟲咬皮炎等。用法:外搽患處。
黃柏擦劑(《皮膚性病中醫(yī)治療全書》)
配方:黃柏溶液(1:1)625ml 麻油1250ml 單硬脂酸甘油脂30g 十二烷磺酸鈉15g 吐溫-80 50克 泥泊金50g 純水加至2000ML 制法:單硬脂酸甘油脂、尼泊金放入麻油中;十二烷磺酸鈉、吐溫-80放入黃柏溶液中,兩者分別置水浴上加熱溶化,并控制溫度,油相至60度,水相至55度,然后將水相一次加入油相中,迅速猛烈振搖直至冷卻,添加適量水使至全量即成。 主治:清熱解毒,潤膚止癢,用于濕疹、接觸性皮炎、熱痱、膿皰瘡等。用法:外搽患處。
癬藥膏1號(hào)(《中醫(yī)外科學(xué)》)
配方:大黃18g 枯礬18g 黃柏180g 蛇床子180g 東丹45g 銅綠45g 密陀僧180g 升麻15g 制法:取上藥各研細(xì)末,芝麻油適量,調(diào)膏備用。主治淺部真菌病。 用法:外搽患處。
51癬藥膏2號(hào)(《中醫(yī)外科學(xué)》)
配方:土槿皮10g 雄黃5 g氧化鋅10g 青黛1g 凡士林100g制法:各研細(xì)粉,凡士林調(diào)勻即成。主治:淺部真菌病。用法:外搽患處。
獨(dú)特外用制劑
精制黑豆餾油(《皮膚病方藥手冊》)
配方:黑豆10000克 制法:可采用“土瓷罐”、“小型干餾鍋”或用“大型干餾鍋”。將洗凈的黑豆放入罐內(nèi),罐外加黃泥一層,再加熱(先武火后文火),再經(jīng)20—30分鐘后,溫度高達(dá)200—240度,最后在導(dǎo)管中流出油液,冷卻后成為粗制品,使油水分層,棄去水分,將油加熱去水,制成精制黑豆餾油。
主治:慢性濕疹、慢性炎、銀屑病、神經(jīng)性皮炎等。 用法:配成20%黑豆餾油軟膏,可直接外涂,每日3次;或用純黑豆餾油外搽皮疹上,外加膠布疊瓦狀貼敷,每2—3天1次。
黑色拔膏棍(《簡明中醫(yī)皮膚病學(xué)》)
配方:群藥類:鮮羊蹄梗葉(土大黃)大楓子 百部 、皂刺各60g 鮮鳳仙花、 羊躑躅花、透骨草、馬前子、苦杏仁、銀杏、蜂房、苦參子各30g 山甲、 川草烏、血竭、斑蝥和15g金頭蜈蚣15條;藥面類:白芨面30g藤黃面、輕粉面各15g 硇砂面9g 制法:香油3840毫升、生桐油960毫升,放入鐵鍋內(nèi),浸泡群藥后,文火炸成深黃色,離火后過濾,再將藥油置武火煎至滴水成珠(溫度約為240度左右)然后下丹,每480ML藥油加樟丹300克,藥面90克,檀香60克攪勻至冷即成。主治:帶狀皰疹后遺神經(jīng)痛、神經(jīng)性皮炎、毛囊炎、結(jié)節(jié)性癢疹、尋常疣,胼胝、雞眼、甲癬、疤痕疙瘩及肥厚性角化性皮膚病。 用法:加溫外貼切患處,3—5天更換1次,清拭時(shí)需要用植物油或揮發(fā)性油才能擦凈。
拔甲膏(《中醫(yī)皮膚科臨床手冊》)
配方:蓖麻子45g 蛇蛻45g 天南星45g 川椒30g 大楓子30g 生川烏18g 烏梅31g 皂角45g 地膚子45g 杏仁31g 威靈仙31g 鳳仙花子120g 千金子45g 五加皮45g僵蠶30g 生草烏18g 鳳仙花60g 地骨皮45g 香油1500ML制法:上藥加熱熬黑,去渣,再熬煉至滴水成珠,放入樟丹適量成膏,候溫,入硇砂60克,拌勻即成。 主治:甲癬、甲病、甲真菌病等。用法:將拔甲膏放酒精燈火焰上加熱至軟化,置病甲上,用手壓平,外用膠布包裹固定。每4—5天換藥1次,3—5次病甲即可刮修脫落,殘甲可用手術(shù)刀修平。病甲除去后,可外搽癬藥水至新甲長全為止。
瘋油膏(《中醫(yī)皮膚科臨床手冊》)
配方:掃盆25g 東丹5g 乙辰砂20g 麻油300ML黃蠟30g 制法:各藥共研細(xì)粉。先將麻油煎沸,入黃蠟,取起離火,再入藥粉,拌勻即成。 主治:神經(jīng)性皮炎、慢性濕疹、扁平苔蘚、皮膚淀粉樣變、斑禿等。用法:外搽患處,電吹風(fēng)機(jī)噴射熱流,每日1次,每次20分鐘。
熏條劑(《中醫(yī)皮膚科臨床手冊》)
配方:蒼術(shù)15g 大楓子30g苦參1g5防風(fēng)15g 白鮮皮30g五倍子35g 松香20g 鶴虱草20g 黃柏15g艾葉15g制法:上藥研碎成粉,加少許面粉及水,調(diào)成稠糊狀,做成圓條形,約手指粗細(xì),每根長10CM左右,陰干待用。主治:神經(jīng)性皮炎、局限性瘙癢癥,皮膚淀粉樣變,扁平苔蘚、慢性疹等。用法:熏條點(diǎn)燃冒煙,火頭與皮損距離以病員自覺溫?zé)釣槎?,每?0分鐘,每日1—2次。同時(shí)去熏煙后,皮損上可貼膠布、膚疾寧貼膏、慢性皮炎硬膏或傷濕止痛膏,可任選一種。
復(fù)方紫草油膏(《精選皮膚外用制劑手冊》)
紫草65g 金銀花65g 白芷65g 冰片10g 蜂蠟30g 植物油1000ML 制法:藥物入油,煎煮至藥枯、去存油,再加入蜂蠟攪拌烊化,至冷攪勻即成。主治:清熱解毒、涼血止痛,用于濕疹,皮炎、藥疹、燙傷、潰瘍等。用法:外搽,外包,油紗布條換藥多種用法。
黑布藥膏(《簡明中醫(yī)皮膚病學(xué)》)
配方:五倍子840g 全頭蜈蚣10條研面 冰片3g 蜂蜜180g 老黑醋2500ml 制法:將黑醋入于砂鍋內(nèi)煎開30分鐘,再加蜂蜜煎沸,然后用鐵篩將五倍子粉慢慢均勻篩入,邊撒邊向同一方向攪拌,撒完后改用文煎成膏離火,最后兌入蜈蚣面和冰片粉攪拌均勻即成。儲(chǔ)存在搪瓷罐或玻璃罐中備用(勿金屬器皿儲(chǔ)存)。主治:瘢痕疙瘩,乳頭狀皮炎、癤、癰、毛囊炎、以及其他增生性皮膚病等。用法:厚涂患處,上覆黑布包貼,2-3天換藥1次。換藥前用茶水清潔皮膚。
蛇床子熏洗劑(《常見皮膚病簡編》)
配方:蛇床子、威靈仙、當(dāng)歸、苦參各15g 雄黃、縮砂殼、土大黃各9g制法:上藥碾研裝紗布袋放入鍋內(nèi)加水煎煮,備用。主治:陰囊濕疹,陰囊瘙癢癥,肛門瘙癢癥、女陰潰瘍等。用法:趁熱熏蒸后熱溻,或浸泡坐浴。
鋅氧油劑(《常見皮膚病簡編》)
配方:氧化鋅粉400g 爐甘石粉30g 青黛10g 黃柏粉10g 芝麻油550ml制法:藥粉入油,調(diào)即成。主治:濕疹皮炎的亞急性期,尿布皮炎等。用法:外搽,每日2-3次。每次搽藥時(shí)先用芝麻油將皮損上藥油抹去,再搽。
包皮炎冷敷液
配方:生地榆30g、黃柏30g、白及6g、白鮮皮10g、地膚子10g、水1000ML 制法:水煎2次,混合后成500ML左右。主治:陰莖龜頭包皮炎。用法:冷濕敷用。
愈癬浸劑
配方:土槿皮30g、蛇床子30g、透骨草30g、徐長卿30g、黃芩30g、土茯苓25g、苦參25g、枯礬20g 制法:煎煮后取濾液,待用。主治:手足癬,體股癬。用法:手足癬者,藥水溫?zé)峤?,每次半小時(shí),每日2次;體股癬者,藥水外搽患處,每日3-4次。
苦參濕敷劑
配方:苦參、忍冬藤各15g 薄荷葉、赤芍、芒硝各10g 制法:加水1000ML,煎煮2次,混合后待用。主治:隱翅蟲皮炎。用法:用藥前先以75%酒精消毒皮損四周健康皮膚,皮損處作冷濕敷,2-3小時(shí)1次,每次10-15分鐘,每日1劑。若嚴(yán)重者,可輔以耳穴壓治:將膚疾寧貼膏剪成0.4CMX0.4CM的小方塊,中央放王不留行籽一粒,貼于耳穴上(皮質(zhì)下、內(nèi)分泌,腎上腺、相應(yīng)穴)每次貼左右耳一個(gè)穴位,連貼切2天換1次。病人用手拇食指揉壓穴位3次(早、中、晚)每次持續(xù)15分鐘。
去疣搽劑
配方:板藍(lán)根、馬齒莧、紫草、木賊草各60g 苦參、地膚子、蛇床子、蒼術(shù)、薏仁、蜂房各15g、白芷、北細(xì)辛各10g 制法:諸藥用紗布包好,加水2500-3000ML,水煎至300-400ML。主治:扁平疣。用法:用時(shí)加溫,用藥棉或紗布在患處用力涂搽約20-31分鐘,局部灼熱微痛為度,每日2-3次。
紅黃液
配方:紅花、大黃、黃柏、牡丹皮各100g 制法:加水1000ML,浸泡1小時(shí),煎沸10分鐘,然后用文火煎至250ML過濾;二煎加水煎煮同上,也煎成250ML過濾。兩液混合即得。主治:丹毒,接觸性皮炎。用法:作冷濕敷用。
金蓮液
配方:金錢草15g 穿心蓮15g 土茯苓10g 貫眾10g 制法:加水500ML,煎煮成200ML左右即成。主治:類丹毒。用法:先冷敷,每次30分鐘,每天3次,紅腫消退后,外搽,每日多次。
四黃搽劑
配方:大黃、黃芩、黃柏各50g 硫磺15g 蒸餾水500ML 制法:上藥各研粗末,過80目篩,硫磺先用75%酒精少許溶解,然后投入蒸餾水搖勻,密封1周后備用。主治:痤瘡。用法:用棉簽蘸藥水外搽,每日3-4次。
復(fù)方大黃痱子水
配方:制大黃100g 黃柏20g 冰片3g 薄荷腦3g 75%酒精400ML 蒸餾水加至1000ML 制法:大黃與黃柏研成粗粗,加酒精浸泡5天,濾取有色浸液,再加入冰片和薄荷腦。另將藥渣用300ML蒸餾水浸漬3天,其反復(fù)3次,除去藥渣。將三次濾液與酒精浸液混合,加蒸餾水至1000ML而至全量。分裝成50ML一瓶,備用。主治:痱子。用法:外搽患處,每天3次,6天為1療程。
艾蒿水劑
配方:艾葉、黃花蒿、紫蘇各100g 冰片10g 制法:先以前三味藥加水適量,煎取藥液約1000ML,濾渣存液,再投入冰片粉溶勻后即成。主治:陰囊濕疹。用法:取紗布或藥棉蘸取藥水濕敷患處,每次半小時(shí),每日3-4次。治療期間,忌飲酒及忌食辛辣魚腥食品。
酒渣濕敷劑
配方:百部、苦參、蛇床子、土槿皮、黃柏、烏梅、野菊花、土茯苓各15g 制法:加水1000ML,煎水2次,混合后待用。主治:酒渣樣痤瘡。用法:作冷濕敷,每次5-20分鐘,每日2次,1劑用1天。
消疣靈方
配方:紫草15g、苦參9g 土茯苓15g 板藍(lán)根15g 大青葉15g 丹參12g 赤芍9g 紅花9g 紅花9g 桃仁9g 干蟾皮9g 生甘草9g制法:上方加水1000ML、煎成500ML左右,另加明礬、食鹽各9克,溶化后備用。主治:尖銳濕疣。用法:先洗后敷,每次15分鐘,每日3-4次。
藥疹濕敷水
配方:蛇床子20g、黃柏15g 苦參30g 荊芥12g 生蒼術(shù)12g 蒲公英30g 地丁15g 枯礬6g 川椒12g 制法:上藥加水500ML,煎煮10分鐘后,濾渣存汁,備用。主治:固定性藥疹糜爛處(龜頭包皮炎,口腔糜爛等)。用法:龜頭處先洗后敷,每日多次,口腔內(nèi)外搽,唇圍冷敷,至糜爛滲液停止,創(chuàng)面平復(fù)為止。
沒銀煎液
配方:沒藥50g 金銀花50 g 制法:急性濕疹,慢性濕疹急性發(fā)作,接觸性皮炎,腳癬感染等。用法:本品可作冷濕敷用或外搽患處。濕觸每日多次,外搽每日3-4次。
紅花丁香液I、II號(hào)
配方:I號(hào):艾葉15g 老松皮30g 威靈仙15g 紅花10g II號(hào):艾葉30g 丁香50g 紅花20g 冰片6g 制法:I號(hào):上藥加水浸泡1小時(shí),1劑煎煮2次,合并兩次濾液約3000ML。II號(hào):先將艾葉與丁香加水1000ML,采用蒸餾法提取揮發(fā)油300ML;紅花用75%酒精浸泡滲濾,在醇中加冰片溶化。以上兩液混勻即得II號(hào)。主治:燒傷后疤痕增生。用法:采取干凈毛巾或4層紗布浸透I號(hào)藥液,外敷患處,每日2次,每次30-40分鐘;不敷時(shí)外搽II號(hào)藥液,每日3-4次。
復(fù)方烏梅浸泡液
配方:蛇床子100g 烏梅肉 苦參、苦楝皮各30g 蒼術(shù)、黃柏、川椒各20g、白及粉、枯礬粉各15g 制法:加水3000ML,文火煎煮15分鐘后待用。主治:足癬。用法:先用淡鹽水清洗患處15分鐘,將藥液傾入盆中,待溫度適當(dāng)時(shí),患足浸入其中,早晚各浸泡1次,3劑為1療程。
疣靈涂劑
配方:板藍(lán)根、苦參、生香附、木賊草、露蜂房各250g 制法:共置容器內(nèi)加水5000ML,煎煮1小時(shí),去渣得澄清液約2000ML,再兌入陳醋500ML。分裝成50ML1瓶,備用。主治:尖銳濕疣。用法:以棉簽蘸藥涂點(diǎn)于病變表面,每日3-5次,2周為一療程。
復(fù)方黃柏浸泡劑
配方:土槿皮、黃柏、苦參、蛇床子、百部、花椒、明礬各100g 制法:粉碎成粗末,混合均勻,用塑料袋分裝,每袋150克。主治:疥瘡。用法:取1袋藥粉用紗布包扎,開水3000ML浸泡30分鐘,放入盆內(nèi)浴洗浸泡患處,第晚1次,每次20-30分鐘,小兒用半袋,7天為1療程。治療期間,每日洗泡后需換衣服。1療程后仍癢,可行第二療程。
參柏浸泡液
配方:苦參、黃柏、蛇床子、野菊花各30g 制法:上藥放入剛燒開的水3000ML中,盆上加蓋悶泡30分鐘,放涼后待用。主治:足癬合并感染。用法:患足放入藥水中浸泡,每次半小時(shí)。癢重者加地膚子30g,感染嚴(yán)重者加馬齒莧30g 。10天為1療程。
足癬洗方I、II號(hào)
配方:I號(hào):黃柏、土茯苓、苦參各50g 大黃、公英、白鮮皮各30g 兒茶、黃連、滑石各20g II號(hào):黃連、當(dāng)歸各20g 首烏、生地、公英、板藍(lán)根各30g 黃柏、土茯苓各50g 元參25g 制法:以上兩方每劑各加冷水3000ML,浸泡1小時(shí),煮沸30分鐘,分別存放待用。主治:足癬糜爛型。用法:滲液多者用I號(hào),滲液少者用II號(hào)。臨用時(shí)將患足浸入溫?zé)崴幰褐?,每?-1.5小時(shí),每日2-3次,10次為1療程。
粉刺靈搽劑
配方:茵陳揮發(fā)油1g、吐溫80g、外用香精0.01g、尼泊金乙脂0.0g、蒸餾水加至100ML 制法:上藥均投入水中攪勻而成。以上為1瓶劑量,配制時(shí)可增大劑量成批調(diào)制。主治:尋常痤瘡。用法:外涂,每日3—4次,同時(shí)內(nèi)服甘草鋅0.25G,甲硝唑0.2G,每日3次。4周后無效,改服消痤美容湯:石膏、銀花、白茅根各30g、知母、白芷、丹皮、紅花、甘草各10g、枇杷葉、菊花、大青葉各15g、黃芩12g、每日1劑。
蛇傷潰瘍洗敷液I、II號(hào)
配方:I號(hào):山葡萄根、杠板歸、虎杖、半枝蓮、(song的3聲,左邊是“木”右邊是“蔥”去掉艸)木根皮、木芙蓉葉、千里光各50g II號(hào):紅花、赤芍、苦參、蛇床子、白鮮皮、荊芥、防風(fēng)、羌活各10g 制法:各方分別加水2000ML,各煎沸1小時(shí),存汁分別為500ML左右即可。主治:蛇傷后潰瘍。用法:早期潰瘍用I號(hào)方,晚期潰瘍用II號(hào)。先用藥水清洗潰瘍,再用4層紗布浸透藥水作濕敷,并包扎,每日3—5次。同時(shí)煎服黃連湯:半枝蓮、半邊蓮、八角蓮、墨旱蓮、黃藥子、黃連、黃柏、黃芩、生大黃、青木香、花粉、甲珠、白芷、麥冬各10g、每日1劑。
凍傷外敷液
配方:肉桂40g、附子、干姜各30g、紅花20g、當(dāng)歸40g、細(xì)辛、桂枝、赤芍各15g、川椒40g、兒茶30g、海螵蛸20g、甘草10g 制法:上藥加水6000ML,濃煎成2000ML藥汁,待用。主治:凍傷。用法:藥水在水溫38—45度時(shí),用紗布蘸藥水外敷傷處,每次20—30分鐘,每晚睡前1次。每劑可用2天,10天為1療程,若有破潰時(shí),可作濕敷換藥,每日多次。
火炭母沖洗劑
配方:火炭母150g、蛇床子30g、冰片6g 制法:前二味中藥先煎成600ML,再加冰片溶化而成。主治:霉菌性陰道炎。用法:用消毒膠管插入陰道內(nèi)3—4CM處,以注射器吸取藥液60—100ML,緩慢注入沖洗陰道,每日2次。并采用余藥坐浴熏洗外陰,每日早晚各1次,5天為1療程。
皮炎涂劑
配方:水蛭12g、白礬30g、硫磺30g、菖蒲20g、斑蝥6g、56度白酒2500ML 制法:浸泡15天后,濾渣存汁封存?zhèn)溆谩V髦危荷窠?jīng)性皮炎。 用法:先用溫水洗凈皮損,干后用棉簽蘸藥液后復(fù)涂擦,直至微熱為止。用后勿洗,每天1—4次,愈后再用4—5天。
脫疣液
配方:木賊草30g、香附20g、川芎20g、丹參30g、薏苡仁30g、紅花12g、紫草15g、板藍(lán)根30g 制法:加水3000ML,煎煮2000ML即得。主治:掌跖疣。用法:用藥液熱浸手足,每日3次,每次30分鐘,20次為1療程。
三黃浸泡液
配方:生大黃30g、黃連15g、黃柏20g、苦參40g 制法:加水500ML,煎煮30分鐘,濾液待用。主治:足腳繼發(fā)感染。用法:藥液候至膚溫時(shí),患足浸泡藥液中30分鐘,同時(shí)清除糜爛面及膿液。每日3次,每劑可浸泡3次。復(fù)用藥水應(yīng)加溫,每日1劑。若感染感染嚴(yán)重時(shí),可選用蒲公英50g、萹蓄30g、煎湯代茶,10天為1療程。
潰瘍濕敷劑
配劑:莪術(shù)10g、硼酸25g、陳石灰64g 制法:先將莪術(shù)研粉后,加水600ML煎煮去渣,濾汁460ML左右,然后取硼酸,石灰分別加開水500ML溶化,各取澄清液200ML,與莪術(shù)煎汁混合,同時(shí)加入食鹽少許,高壓消毒后備用。主治:下肢慢性潰瘍。用法:用無菌紗布蘸藥液貼敷瘡面,稍干后即用繃帶包扎,每日1換,30天為一療程。
抗松濕敷劑
配方:黃芩30g、連翹20g、茯苓、防風(fēng)各30g、黃柏20g、菊花、公英各30g 制法:加水1500ML,煎沸后再煮20分鐘,濾渣存汁。主治:面部膚輕松霜性皮炎。用法:藥汁放至10℃左右,用紗布5—6層,在藥汁中浸透,然后取出稍加擰擠至不滴水為度,覆蓋于患處,大小與病損相當(dāng)大,持續(xù)30分鐘,每日早晚各1次,至愈。
痤瘡熱敷液
配方:丹參、地丁草、當(dāng)歸、白芷、半夏各30g 制法:上藥加水2000ML,煎開15—20分鐘后去渣留液待用。主治:痤瘡。用法:臉部先用1%溫鹽水洗凈,黑白粉刺膿皰用針挑擠干凈,用雙手搓臉部有灼熱感,以藥水熱氣熏臉,后將2塊新的毛巾浸入藥液中,溫度以皮溫為度,撈出一條毛巾擰半干敷臉部30分鐘,每日2—3次。剩下藥液置陰涼通風(fēng)處,下次煎開再用(夏季用2-3天,冬季用4—5天),每劑可用2—5天,15天為1療程,多可獲良效。
臁瘡濕敷劑
配方:黃連20g、黃柏40g、苦參30g、蟬蛻20g、滑石20g、兒茶20g、土茯苓30g、蛇床子25g、地膚子25g、公英25g、地丁25g 制法:加水200ML,武火煮沸,文火慢煎30分鐘,待藥液微溫后再用。主治:下肢慢性潰瘍(臁瘡)。用法:濕敷患處,每次1—2小時(shí),每日3次,每日1劑。同時(shí)配合中藥煎服:急性期:蒼術(shù)10g、黃柏10g、川牛膝15g、雙花20g、連翹15g、梔子15g、丹皮15g、澤蘭15g、防己20g、苡米20g、茯苓20g、丹參15g、地龍10g、甘草15g;慢性期:當(dāng)歸20g、熟地20g、白芍20g、生芪25g、劉寄奴15g、川牛膝20g。每日1劑。
黃丁浸泡劑
配方:黃精40g、丁香15g、藿香、大黃、萹蓄、五倍子、明礬、黃柏各30g、 制法:加水2500—3000ML,煮沸20分鐘,過濾存汁后,加入食醋20ML即成。主治:足癬感染。用法:待水溫在15℃時(shí)浸泡患足,每次20—30分鐘,每天2次,每日1劑,10天為1療程。
荊紅浸泡劑
配方:荊芥、紅花、防風(fēng)、五加皮、地骨皮、大楓子、白礬各12g、皂角15g、制法:加米醋1000ML,浸泡24小時(shí)后待用。主治:足癬。用法:用藥水浸泡患足,每次30分鐘,每日1-2次,一劑可連用5天。浸泡前后均用清水洗凈患足。加減法:水皰型加大黃,藿香各10g;糜爛型用烏賊骨粉外撲后再浸泡。
濕疹康外用液
配方:大黃、黃芩、苦參、土茯苓、白鮮皮、川椒、枯礬各20g 制法:加水500ML、煎煮30分鐘后,過濾存液,備用。主治:濕疹。用法:滲液者作冷濕敷;干痂者作外搽之用。
花椒三黃洗泡液
配方:花椒15-30g、黃連、黃柏、生大黃各10g、桂枝、蒼耳子、枯礬各10—15g、苦參、何首烏、當(dāng)歸、烏梢蛇各30g 制法:共為粗末,放在砂罐內(nèi),加水6000ML,浸泡1小時(shí),煮沸30-40分鐘,待用。主治:濕疹,銀屑病,手足癬,膿皰瘡,魚鱗病,藥疹,接觸性皮炎等。用法:測藥水水溫為38℃左右時(shí)應(yīng)用,用干凈毛巾浸透藥液,濕敷患處,30分鐘;手足部可浸泡在藥水中,每次1—2小時(shí),可反復(fù)加熱,早晚各1次。1劑可敷泡5天,15天為1療程。
參耳浸劑
配方:苦參20g、蒼耳子(全草)60g、黃柏15g、土槿皮15g、枯礬15g 制治:加2500ML,文火煮沸30分鐘,去渣,取液加枯礬溶化而成。主治:足癬。用法:藥水溫?zé)釙r(shí)將患足浸入,約泡40分鐘左右,然后把患足擦干,患處外敷丁香粉,每日2次,10天為1療程。復(fù)方蛇床子浸泡液
配方:蛇床子30g、苦參30g、百部30g、花椒15g、明礬20g、黃柏30g、防風(fēng)20g、土茯苓30g 制法:上藥加水500ML,煎沸15分鐘,待溫即用。主治:足癬感染。用法:將患足放在藥水中浸泡20分鐘,每日2次,每日1劑。洗泡后注意清潔,注意勤換鞋襪。
脂溢洗方
配方:蒼耳子30g、王不留行30g、苦參20g、明礬10g、冰片10g、制法:加水2500ML,煎沸20分鐘,濾存液,待用。主治:頭皮脂溢性皮炎。用法:洗發(fā),每日洗2次,每次15分鐘,1劑可連用3天。
除疣煎液
配方:紫草、夏枯草、生薏仁、敗醬草、桃仁、紅花、生地、木賊、香附、板藍(lán)根、大青葉各20g 制法:加水500ML,煎成藥水200ML,待用。主治:尖銳濕疣。用法:外洗,邊洗邊擦皮損10分鐘,后用藥水包敷30分鐘,每天3次,每劑用3天。停敷時(shí)外敷氟脲嘧啶軟膏。
膿疥洗擦劑
配方:羊蹄根、苦楝皮各50g、銀花、艾葉各20g 制法:加水3000ML,連煎2次,藥液混合待用。主治:疥瘡或伴發(fā)膿皰瘡、濕疹等。用法:溫液洗擦浸敷,每次20分鐘,每日2次,每日1劑,3天為1療程。加減法:伴膿皰瘡、濕疹者,加徐長卿、野菊花各20g ,伴疥瘡結(jié)節(jié)者,加蜂房、皂角刺各20g。
包皮炎浸泡劑
配方:大黃30g、白蒺藜24g、赤芍10g、苦參、地膚子、薏苡仁各20g、荊芥、防風(fēng)各10g、黃柏、蚤休各15g制法:上藥加水500ML,煎成300ML,待用。主治:龜頭包皮炎。用法:將包皮上翻,暴露龜頭,置藥液中浸泡,每次30分鐘,每日2—3次,浸泡后毋需擦拭,自然涼干為宜。妻子患陰道炎者必須同時(shí)治療,治療期間忌房事。
如意浸洗液
配方:如意草、苦參各30g、荊芥穗15g、明礬30g 制法:加水300ML,煎前三味藥,濃縮成150ML,加入明礬溶解。主治:足癬。用法:趁熱浸泡患足,每次10分鐘。以后外擦足癬酊(水楊酸15 安息香酸15、95%酒精300ML稀釋后,加入飽和石灰水20ML,搖勻)每日2次,7天為1療程。
毛囊蟲冷敷液
配方:百部30g、苦參、蛇床子、生地榆、黃柏各15g、檳榔、大楓子各10g 制法:煎水1000ML,涼后待用。主治:毛囊蟲病。用法:作面部冷濕敷,每次20分鐘,每日2次,15天為1療程。同時(shí)服用祛蟲煎:生地12g、百部15g、赤芍、當(dāng)歸、枇杷葉、桑白皮、黃芩、白花蛇舌草、夏枯草、牛膝各10g、川芎、生甘草各6g、每日1劑。
染發(fā)皮炎濕敷劑
配方:黃連30g、蒼術(shù)30g、蒲公英30g、紫花地丁30g、馬齒莧30g、金銀花30g、連翹15g、地膚子15g、蛇床子15g、白芷15g、菊花15g、生地榆15g、制法:上藥加水3000-4000ML,煎沸后20-30分鐘,濾液待用。主治:染發(fā)皮炎。用法:取藥液作冷濕敷,每日多次,每次10-20分鐘,7天為1療程。
冰雄散浸泡液
配方:雄黃6g、防風(fēng)、荊芥、土茯苓、苦參、地膚子各30g、川連10g、冰片30g、制法:除冰片外,上藥加水500ML,水煎20分鐘,停沸后入冰片,去渣即成。主治:手足癬。用法:藥汁溫和后,患處浸泡,每次10分鐘,每日4次,15天為1療程。
解毒止痛液
配方:黃柏20g、青黛20g、明礬25g、冰片25g、馬齒莧30g、2%利多卡因2MLX5支 慶大霉素針劑16萬單位;制法:明礬與冰片投入250ML水中,再將黃柏與青黛研成極細(xì)末加入,充分?jǐn)噭?;把馬齒莧切碎搗爛成泥倒入上藥液中混勻,最后加入利多卡因及慶大霉素即可。主治:帶狀皰疹。用法:作濕敷用。每次先噴灑,后冷敷,每天換藥1-3次。
硬皮病外洗方
配方:伸筋草、絡(luò)石藤、海桐皮、千年健、追地風(fēng)、紅花、獨(dú)活、當(dāng)歸、蘇木各30g、雞血藤、桑枝、槐枝、柳枝各50g 制法:上藥加水2000ML,煎煮沸后半小時(shí),待用。主治:局限性硬皮病。用法:外用洗敷,每次30分鐘,每日2-3次。同時(shí)內(nèi)服硬皮病煎劑:羌活、獨(dú)活、秦艽、防風(fēng)、當(dāng)歸各10、白芍、桂枝、紅花各9g、細(xì)辛3g、川芎6g茯苓12g、熟地、桑枝、木瓜、黃芪各15g、甘草5g、。以上3個(gè)月為1療程。
扁疣擦劑
配方:蛇蛻10g、紫草、木賊、紅花各15g、板藍(lán)根20g、制法:加水500ML,煎至300ML即成。主治:扁平疣。用法:將紗布用藥水浸透,稍用力擦洗皮疹處,每次15-20分鐘,每日4-6次,7天為1療程。
足癬凈浸泡液
配方:苦參30g、狼毒、茵陳、黃柏、海桐皮、黃芩、黃連各15g、川椒、枯礬、獨(dú)活、甘草各10g、陳醋1000ML、水1000ML 制法:上藥浸泡24小時(shí),先武火后文火煎成1000ML左右,備用。主治:足癬。用法:患足浸入藥水中,每次1小時(shí),每天3次,連用7天后棄去。14天為1療程,可連用2個(gè)療程。
肛濕洗液
配方:花椒、蒼術(shù)各15g、千里光、黃柏、大菖蒲、馬齒莧、蛇床子各20g、艾葉15g、苦參、川楝子各30g、芒硝20g、制法:將前十味中藥加水2500ML煎沸后20分鐘,去渣存汁,加入芒硝,共同傾入一瓷盆中。主治:肛門濕疹。用法:待溫?zé)嵯捶?,每次持續(xù)10-15分鐘,早晚各1次,10天為1療程,每劑使用5天。
金黃液
配方:金銀花、黃柏、紫花地丁、連翹各500g、生甘草200g、牛蒡子60g 制法:上藥加水8000ML,煎煮成3000ML左右,去渣存汁待用。主治:固定性藥疹。用法:將無菌干紗布條浸漬本藥液后,敷蓋皮表面。對(duì)皮損面積過大者或有小水皰者,應(yīng)先將小水皰剪破放出液體,然后用噴壺將藥液噴灑在皮損面上,每隔5-10分鐘噴灑1次。
尖疣沖洗液
配方:馬齒莧60g、靈磁石、白蘞各20g、木賊草、生牡蠣、苦參、白花蛇舌草各30g、紅花10g 制法:煎水2500ML,去渣存液。主治:女陰尖銳濕疣。用法:用陰道沖洗器將藥汁擠入陰道內(nèi),平臥15-20分鐘,每日1-2次,20天為1療程。
尖疣外洗液
配方:百部、苦參、蛇床子、地膚子各30g 制法:加水500ML煎煮,濃煎成200ML待用。主治:尖銳濕疣。用法:外搽患處,每日3次。同時(shí)口服除疣湯:野菊花、土茯苓各30g、金銀花、甘草、板藍(lán)根,山豆根、射干、連翹、黃芩、梔子、黃柏、蒼術(shù)各10g、山慈姑5g,每日1劑。
去膿淋洗劑
配方:銀花、露蜂房各30g、黃連10g 制法:加150ML,煎沸15分鐘后,過濾去渣。主治:膿皮病,暑癤,毛囊炎,外傷后感染,藥疹繼發(fā)感染等。用法:藥水裝入小噴壺內(nèi),不斷淋洗患處,后用鑷子持棉球蘸藥水清洗患處,然后作濕敷或外搽。
頭癬洗液
配方:苦參100g、茵陳60g、黃連15g、百部、硫磺粉、甘草各30g 制法:加水2000ML,煎沸30分鐘后,去渣存液待用。主治:頭癬(白癬、黃癬、黑癬)。用法:乘熱洗頭、熱敷10分鐘,后用塑料帽罩頭,每晚1次,第二天用清水洗去藥垢,再洗敷。1付藥洗用2天,10天為1療程。 三白洗液
配方:白芷10g、白鮮皮30g、白花蛇舌草30g、百部50g、板藍(lán)根30g、蒼術(shù)10g黃柏10g、銀花10g、土茯苓30g、艾葉15g 制法:加水1000ML,濃煎成500ML煎液,去渣后待用。主治:尖銳濕疣。用法:趁熱熏洗局部,待溫度適中時(shí),再蘸藥水洗敷患處,每次半小時(shí),每日2次,7天為1療程。
五花液
配方:五倍子30g、花椒12g、苦參、地膚子、蛇床子各30g 制法:加1500ML,煎成1000ML即可。主治:慢性濕疹。用法:先洗后敷患處,每次20分鐘,每天3次,連用14天為1療程。
奧新去疣凈溶液
配方:土貝母、板藍(lán)根、北豆根各100g、馬前子60g、露蜂房30g、鴉膽子仁100g 制法:前四味中藥,加水1000ML,文火煎3小時(shí),倒出濾液至陶瓷杯中,并用紗布過濾去渣;另將露蜂房加水200ML煎煮30分鐘,濾出藥液,與上液混合,加入已搗爛的鴉膽子仁,文火濃縮至100ML左右,稍冷后倒入備用瓶內(nèi),按3%的比例加入安息香酸,待冷后按10%的比例加入冰醋酸,按0.1%的比例加入柔紅霉素。放入冰箱內(nèi)保存。主治:尖銳濕疣。用法:皮損處先用生理鹽水清洗,75%酒精消毒,干燥后取小棉簽蘸取藥液輕輕涂于皮損表面,周圍用凡士林薄涂一遍,不需包扎,不宜強(qiáng)行剝離,待其自然干枯脫落。
花疣洗噴靈
配方:白礬、莪術(shù)、黃柏、苦參、川椒各20g、香附30g、麝香1、冰片10g、制法:加水600ML,久煎濃縮至300ML。主治:尖銳濕疣。用法:外洗外敷疣處,每次15-20分鐘,每天3次。女性延及陰道內(nèi)有疣者,可加用噴霧器內(nèi)噴藥水。10天為1療程。
克癬液
配方:土槿皮、筋骨草、血風(fēng)藤各15g、大楓子20g、美登木、苦參各30g、五加皮18g、石花、蛇皮、月黃、海桐皮、蛇床子各12g、酸醋1000ML 水1000ML 制法:上藥放砂鍋內(nèi),加水醋浸泡3小時(shí),煮沸后待用。主治:手足癬。用法:患處浸泡藥液中,每次40分鐘,每日2次。1劑連用3天,一般1—2劑可愈。
三黃浸泡劑
配方:黃柏、皂角、明礬各15g、黃芩、黃連各10g、陳醋500ML制法:浸泡2小時(shí),煎沸15分鐘,濾過備用。主治:足癬。用法:藥水加溫,浸泡20分鐘,令其自然干燥,每日2-3次,藥物可重用,連用10天為1療程。
苦參浸泡劑
配方:苦參、白鮮皮、銀花各30g、蛇床子、土槿皮、黃柏各20g、黃連15g、食醋1000ML;制法:上藥共入瓶中,浸泡2小時(shí)后,倒入鍋內(nèi),加水2000ML,煎沸20分鐘后待用。主治:足癬。用法:浸泡足部,每次30分鐘,每天1-2次,7天為1療程。
鵝掌風(fēng)浸泡劑
配方:土槿皮、海桐皮、大黃、皂礬、明礬、蛇床子、苦參、皂角、白芷各120g、水楊酸60g 制法:上藥烘干碾粉(明礬與皂礬另研)混勻后,將粗末以塑料袋分裝,每袋為100克。主治:手足癬。用法:臨用時(shí)將1袋藥粉倒入盆中,加米醋1000ML,將患處浸泡藥液中,每次1小時(shí),連續(xù)用20天,總時(shí)數(shù)不得少于40-50個(gè)小時(shí)。浸泡后用清水沖洗手足部,忌用石堿及肥皂,藥物耗損后,可適當(dāng)增加藥粉及米醋,不更換新藥。
嬰幼兒濕疹外洗液
配方:苦參、蛇床子、芥穗、白芷、連翹、蒼術(shù)、威靈仙、土茯苓各9—12g、大楓子、五倍子、白鮮皮、黃柏、大黃、各6—9g 制法:加水2000—4000ML,煎煮成1000—2000ML。主治:嬰兒濕疹。用法:外洗患處,再作冷敷,每次20—30分鐘,每天2次,每天用1劑藥。
蛇床子湯液
配方:蛇床子、百部各30g、硼砂、苦參、苦楝根皮、白鮮皮各15g、龍膽草10g、土槿皮20g 制法:加水3000ML,煎成500ML即成。主治:念珠菌性甲病。用法:浸泡患甲,每次30分鐘,每日2次,4周為1療程。
祛疣洗液
配方:敗醬草、苦參各60g 魚腥草、蜂房、白礬、蛇床子、蒼耳子、白鮮皮、毛刺、赤芍、三棱、莪術(shù)各30g 制法:加水3000ML,煎煮成1000—2000ML左右,待用。主治:扁平疣。用法:用紗布蘸藥水趁熱反復(fù)搓洗疣體,皮膚潮紅,或有灼熱感為度,切勿擦得大重,以免損傷皮膚,影響治療。手背處疣可將患手浸泡于藥液中20—30分鐘后,再反復(fù)搓洗疣體,每天2次,3天用1劑,至愈。
消疣擦洗液
配方:苦參、蛇床子、百部、木賊、板藍(lán)根、土茯苓、川黃柏、桃仁各50g、紅花、明礬各30g、川椒1.5g 制法:加水1500ML,水煎沸30分鐘,過濾取汁,共煎2次,煎液混合濃縮為1000ML左右。主治:尖銳濕疣。用法:趁熱先熏后洗,溫度適宜時(shí)浸泡患處,每次30分鐘,再用紗布蘸藥液用力擦洗患處,每日1劑,早晚各1次,6天為1療程,可連用1—2個(gè)療程。
清熱燥濕劑
配方:黃柏、苦參、馬齒莧、白鮮皮各30g 制法:加水2000ML,煎煮2次,2次煎液混合后約為1000ML左右。主治:掌跖部皮膚病,如掌跖膿皰瘡,濕疹及手足癬等。用法:浸洗外敷患處,每次15—30分鐘,每日2次。若感染較甚,加銀花、野菊花;滲液較多,加龍膽草、青黛;治療后期皮損表現(xiàn)為皸裂為主者,加當(dāng)歸、雞血藤等。
五色洗方
配方:黃花地丁、銀花、紅藤、紫草、四季青各20g 碘伏20ML 制法:前五味中藥加水1000ML,煎成500ML,濾汁內(nèi)加碘伏,混勻后待用。 主治:療腫、毛囊炎、丹毒等。用法:外洗外敷患處,每次30分鐘,每日3次。
濕疹收水液
配方:黃柏、黃連、苦參、白鮮皮、甘草各20g 制法:加水3000ML,煎煮成2000ML,備用。主治:急性濕疹。用法:清洗濕敷患處,每次15分鐘一換,一日多次。同時(shí)口服濕疹靈煎劑:龍膽草、黃芩、土茯苓、生甘草、車前子10g、梔子澤瀉、木通、柴胡、生地黃、萆解各15g。加減法:紅腫加黃連、丹皮、蒲公英、金銀花、;汁多加倍應(yīng)用澤瀉、車前子、萆解;癢劇加苦參、白鮮皮;脾虛加黨參、白術(shù),每日1劑。
馬齒莧外洗液
配方:馬齒莧30g (鮮者效更佳) 板藍(lán)根25g、蒼術(shù)、陳皮各12g 蜂房、蛇床子、連翹各15g、苦參20g 制法:加水1000ML,濃煎2次煎液混合成200ML,瓶半裝。主治:扁平疣。用法:外擦局部皮損處,以輕輕擦破疣面表皮為度,每日3次,7天為1療程。
蛇盤濕敷液
配方:荊芥、防風(fēng)、川椒、艾葉各10g 靈仙12g 黃柏15g 蛇床子 苦參、馬齒莧、透骨草各20g 制法:煎煮至沸后10分鐘,濾渣存液約1000ml左右。主治:帶狀皰疹。取藥液作開放性間歇性冷濕敷。
皮炎濕敷水
配方:蒼術(shù)、黃柏、明礬、白鮮皮、川楝皮、苦參片各9g、螞蟻草15g、律草15g 制法:煎水2次,濾液混合,冷涼后待用。主治:急性濕疹,急性皮炎,手足癬感染。用法:作開放性冷濕敷,每次15-20分鐘,每日3-5次;而手足癬感染者,方中加百部、土槿皮各9克為宜。
皸裂洗液
配方:當(dāng)歸、黃精、希薟草、臭梧桐、白鮮皮、苦參片、黃柏各9g、律草15g 制法:水煎成500ML藥液,待溫使用。主治:手足皸裂癥。用法:每次應(yīng)用時(shí)藥液加溫,手足浸泡,每次30分鐘左右,每天2-3次。
滌毒祛濕湯
配方:槍耳棵30g(亦可用蒼耳子15克代替)蛇床子、白鮮皮、蒼術(shù)、苦參、生地、黃柏、地膚子各15g 制法:水煎2次后,濾液混合,待溫涼后使用。主治:嬰兒濕疹。用法:洗敷患處,每天早、中、晚各洗敷1次。2-3歲者用此量,若1歲以下者可減量1/3。
自敏液
配方:黃芩、甘草、明礬各20g 制法:煎水,或用開水沖泡30分鐘后,均取濾液待冷,備用。主治:自體敏感性皮炎。用法:作冷濕敷,每次15分鐘,每日2-3次。嚴(yán)重者,可內(nèi)服煎劑:當(dāng)歸、黃芩、丹皮、升麻各10g 生地30g 苦參20g 白鮮皮20g ,每日1劑。
腳汗泡腳水
配方:白礬(或枯礬)25g 干葛25g 制法:兩藥打碎,水煎2次,混合兩次煎液,共約1500ML。主治:腳汗癥。用法:每天泡足3次,每次不得少于30分鐘,泡前加溫,以藥液不燙皮膚為度。藥液不得用鐵器盛裝。每劑藥可洗泡2天,6天為1療程。用藥時(shí)禁食生蔥,生蒜,生姜等辛辣食品。
鼠疣洗液
配方:鮮馬齒莧62g 枯參31g 陳皮31g 蛇床子24g 蒼術(shù) 蜂房18g 白芷18g 制法:將上八味中藥濃煎成300ML水劑。主治:扁平疣,傳染性軟疣。用法:藥水加溫,乘熱用紗布或棉球蘸藥水反復(fù)擦洗患處,以不擦破皮膚為度,每日3次,每劑可用1周。
復(fù)方菖蒲敷洗液
配方:朱菖蒲、知母、鹽射干、薄荷葉、黃精各30g、白礬40g 制法:將六味中藥用冷水浸泡2小時(shí),再煮沸15-30分鐘后,煎成300ML藥汁。主治:神經(jīng)性皮炎。用法:加熱藥水趁熱用紗布?jí)K(4-6層)蘸藥水外敷患處,皮厚者可浴擦多次,每次30分鐘,每日3次,每劑用1日,連用20劑。
復(fù)方蛇黃浸泡液
配方:土槿皮、蛇床子各30g 黃柏、沒食子各15g 加水2000ML制法:上藥加熱煮沸20分鐘,過濾后加入枯礬15克,溶化即可。主治:手足感染。用法:將患足浸泡于微溫的藥液中,每閃15-30分鐘,每天2-3次,治療后暴露患處,保持清潔干燥,無需包敷。每劑可連用2天。
腳癬感染浸泡液
配方:苦參15g 蒲公英15g 明礬10g 丁香6g 百部12g 黃柏12g 黃芩12g 敗醬草15g 地膚子10g 川椒10g防風(fēng)10g 制法:加水2000ML,煎沸2次,再將2次濾液混合,備用。主治:足癬感染。用法:患處浸泡,每次10-15分鐘,每日1劑。
止癢洗藥
配方:苦參60g 地膚子30g 白鮮皮40g 蛇床子40g 鶴虱30g 生杏仁15g 枯礬15g 黃柏15g 制法:上藥加水1000-2000ML,煎煮30分鐘后過濾后待用。主治:皮膚瘙癢癥。用法:趁熱外洗患處,每日1次,每次1小時(shí)。每劑可用3-4次。
抗癬方
配方:黃柏、黃連、苦參、烏梅、花椒、蟬蛻、白芷、蛇床子、地膚子各15g、當(dāng)歸12g水5000ML 制法:前十一味中藥加水煎成3500ML,另將冰片、白礬投入藥液中溶化,涼后備用。主治:皮膚淺部真菌病,如手足癬、體股癬等。用法:手足癬可用浸泡法,每日3次,每次30分鐘;體股癬可用外擦法,每日4-5次,1劑可連用7天。
三葉煎劑
配方:桉樹葉、麻柳樹葉、艾葉各100g 水500ML 制法:上三藥洗凈,投入砂罐內(nèi)放水,煮沸20分鐘后,濾液備用。主治:陰囊急性濕疹。用法:先以干凈紗布蘸藥水清洗患處,再用四層紗布蘸藥水作冷濕敷,每次30分鐘,每天3-4次。每劑可連用2天。經(jīng)多次濕敷皮損無滲液后,可改為外搽,每日3次,至愈。
復(fù)方蒼術(shù)浸液
配方:蒼術(shù)30g 甘草30g 百部30g 75%酒精410ML蓖麻油400ML 制法:將三藥加入酒精內(nèi),浸泡1周后濾渣存液,再加入蓖麻油拌勻,備用。主治:剝脫性角質(zhì)松解癥。用法:每天外搽患處2-3次,至愈。
鵝灰浸泡劑
配方:花椒、大楓子、明礬、雄黃各10g 皂莢15g 土槿皮30g 信石1.5g 鮮鳳仙花一撮 食用醋1000ML 制法:將上藥與米醋放在砂鍋內(nèi)浸泡一夜,次日煮沸后將藥汁倒入瓷盆內(nèi)待用。主治:手癬、甲癬。用法:加熱微溫后再將手浸入藥液內(nèi),每天2次,7天為一療程。用藥期內(nèi)不用堿水、洗潔凈等洗手。浸泡后灼熱作脹,不影響治療。
癬濕藥水
配方:土槿皮250g、大楓子仁、百部、透骨草、花椒各100g 防風(fēng)、吳萸各50g 當(dāng)歸、側(cè)柏葉各100g蟬蛻75g 斑蝥3g 制法:前十味中藥共研粗末,斑蝥粉研成細(xì)末,共同混勻。采用滲漉法,用乙醇與冰醋酸依3:1比例的混合液作溶劑,浸漬48小時(shí),緩慢滲漉,收集滲漉液2000ML,靜置,取上清液,加入香精少許,攪勻即成。每瓶分裝成50ML,備用。主治:手足癬、體股癬、花斑癬、疊瓦癬,甲癬等。用法:溫水洗凈患處,每天擦3-4次。甲癬須去除空松部分,使藥液容易滲入。本品嚴(yán)忌入口或觸及眼鼻口腔粘膜處。
桂附煎液
配方:桂枝50g 紅花20g 附子20g 荊芥20g 紫蘇葉20g 加水3000ML 制法:浸泡1天后,煎煮至沸30分鐘后,過濾存汁,待用。 主治:未破凍瘡。用法:稍冷后即將患部浸泡在藥液中,每日浸泡3次,每次20-30分鐘,邊浸邊揉患部;若在面耳等部位,可用毛巾蘸藥液作熱敷,每日熱敷3次,每次10-15分鐘。
濕疹外洗液
配方:生山楂、生大黃、苦參各60g 蛇蛻30g 芒硝60g水2000ML制法:煎煮,沸后10-15分鐘,入芒硝,再煎一二沸,離火濾液待冷備用。主治:各期濕疹。用法:急性者作泠濕敷;亞急性與慢性者用藥棉蘸洗患處,每天洗搽5-6次。
蛇床子洗搽方
配方:蛇床子、地膚子各12g 蒲公英、苦參、生大黃、川黃柏各9g 威靈仙、白鮮皮、枯礬各6g 薄荷3g 制法:共研粗末,裝入布袋內(nèi),水煎2次后混合使用。主治:女陰瘙癢癥。用法:臨用時(shí)加溫,毛巾蘸水洗敷患處,每日3-4次,每次10-15分鐘。
陰囊濕疹敷搽劑
配方:蛇床子、地膚子、苦參、黃柏、明礬、川椒各20-30g 水2500ML 制法:煎沸30分鐘后,去渣取汁。主治:陰囊濕疹。用法:急性期,外用冷濕敷,一日多次,皮疹收水即停;慢性期,外搽患處,每日3-4次,皮疹消退為止。
柳花散含漱液
配方:青黛10g 冰片9g 黃柏15g 甘草15g 制法:煎汁1000ml ,待涼后備用。主治:口瘡。用法:含漱用,每日3-4次,連用1周。禁食辛辣食品。
偏沮洗液
配方:麻黃6g 桂枝10g 羌活10g 蘇葉10g 細(xì)辛10g 路路通10g 生姜5片 蔥白3莖 水1000 制法:藥物共煎煮2次,頭煎及二煎藥液混合后備用。主治:汗閉癥(局限型)。用法:先熏后洗,每天3次,每次10-20分鐘,一劑可用3天,10天為1療程。好轉(zhuǎn)后,亦可用此藥液外搽,以防復(fù)發(fā)。
膿瘡洗液
配方:黃柏、生大黃、苦參各30g 蒲公英、百部、銀花各20g 制法:加水500ML,煎煮成150ML藥汁備用。主治:膿皰瘡。用法:有粘稠滲出液或結(jié)痂時(shí),先用淡鹽水清洗患處;有膿皰者,先用剪刀刺破放膿,淡鹽水清洗患處。以上瘡面處理好,再外搽此液,每天3-4次,至愈。
疣滌凈
配方:蒼術(shù)9g 細(xì)辛6g 陳皮12g 白芷12g 板藍(lán)根30g 貫眾30g 制法:加水300ML,煎煮2次,頭煎與二煎合并,存汁約150ML,主治:扁平疣。用法:趁熱外洗患處,每日3次,每次洗擦至皮損發(fā)紅或局灼痛為度。每劑可用3天,15天為1療程。
復(fù)方醋液
配方:木賊、香附各50g食醋200ML 水500ML 制法:將食醋加熱濃縮至半(100ML);再將木賊與香附加水250ML浸泡30分鐘,然后加熱煮沸1小時(shí),傾出濾液,藥渣再加水250同法煎濾,合并2次濾液,加熱濃縮成100ML。最后將濃縮醋與香木液混合,再加熱濃縮為100ML,即可。主治:扁平疣。用法:外搽患處,每日2-3次,健康皮膚請(qǐng)勿搽藥。
復(fù)方狐臭液
配方:丁香、黃連各5g 醋酸洗必泰40g 花露水10ML 75%酒精加至1000ML 制法:先將丁香、黃連用500ML酒精浸泡3天后,濾渣存汁,再將余藥混合、攪溶,即得。主治:腋臭。用法:患處溫水洗凈,外搽本品,第周2次,15次為1療程。
喜樹鹼溶液
配方:喜樹鹼注射液20毫升(每安瓿2ml,含喜樹鹼5mg)二甲基亞砜70ml 蒸餾水30ml 制法:混勻,配成0.04%溶液,避光保存待用。主治:傳染性軟疣,扁平疣,尋黨疣,尖銳濕疣等。用法:臨用時(shí)以棉球棒蘸藥液少許,直接涂于皮損表面,每日2次。根據(jù)病情,可用15-30天。本品有一定刺激性,應(yīng)避免入眼口等處。
外洗靈藥水
配方:地膚子、蛇床子、大黃、苦參各30g 、川椒10g、 冰片8g 制法:前五味藥先后煎煮2次,合并濾液,再放入冰片溶化。主治:皮膚瘙癢癥,藥物性皮炎,濕疹,蕁麻疹等。用法:急性者,可作冷濕敷;慢性者,可洗搽,每日1劑,每天外用3-5次,第次30分鐘左右。
木香煎劑
配方:木賊、香附、大青葉、板藍(lán)根各30g 水加至500ml 制法:煎沸10-15分鐘后待用。 主治:扁平疣。 用法:紗布蘸藥水溫搽患處,每次30分鐘,每日2次。每劑可用3天,9天為一療程。
白銀煎劑
配方:白芷10g 、銀花30g、香附30g、桔梗30g、紅花10g、甘草10g、木賊30g 制法:加水500ml ,煎煮2次,2次濾液混合即成。 主治:扁平疣。 用法:趁熱熏洗,外擦,每次20分鐘,每日3次,至愈。
椒礬洗劑
配方:川椒10g 、白礬30g、苦參30g、 蛇床子30g 制法:煎煮2次,加水1000ml,2次混合液再濃煎成500m; 存用。 主治:急性、慢性濕疹。 用法:急性者作冷濕敷,慢性者外搽,一日多次,至愈。
蛇黃水劑
配方:蛇床子30g、黃柏15g、沒食子15g、枯礬10g 制法:將前三味藥加水2000ML煎至1000ML,過濾后加枯礬而成。主治:陰癢。用法:用紗布浸液后外洗外敷,每次15-20分鐘,每日2-3次,10天為1療程。
雙甘搽劑
配方:寮刁竹、毛麝香、甘草各500g 甘油100ML、梅片0.5g、香精10滴 制法:前三味藥,用50%酒精5000ML浸泡15天,去渣過濾待配。取上藥液300ML,甘油100ML,冷開水100ML,梅片(先用95%酒精少許溶解),溶入香精即可,分裝成50ML1瓶,備用。主治:掌跖角質(zhì)松解癥,冬季皮膚瘙癢癥。用法:外搽患處,每日3-4次,每晚睡前涂搽1次尤為重要。注解:毛麝香又名麝香草、涼草、藍(lán)花草等。
扁疣靈搽劑
配方:當(dāng)歸、板藍(lán)板、紫草、木賊、生米仁各60g、紅花、牡蠣各30g、二甲基亞砜40ML 制法:前七味中藥加水煎熬30分鐘后過濾,反復(fù)2次,然后收集此濾液溫火煎成約200ML溶液,待涼后加入二甲基亞砜溶液,搖勻即成。主治:扁平疣。用法:用紗布或棉球浸沾藥液,適當(dāng)用力揉擦患處30分鐘,使局部有灼熱感,每日2-3次。每劑藥液可用3-4天。一般應(yīng)用3-4劑后疣體縮小,5-10劑疣體多數(shù)消而愈。
脂溢水
配方:地榆20g、連翹20g、甘草20g、艾葉20g、丹皮20g、黃芩20g 制法:加水1000ML,煎2次后,濾液混合。主治:脂溢性皮炎。用法:油性者,多作冷濕敷,日用3-5次,每次30分鐘;干性者,外搽患處,每日搽3-5次。嚴(yán)重者,可同時(shí)煎服中藥:黃連5g、黃芩20g、連翹15g、公英15g、知母15g、當(dāng)歸10g、升麻10g、白芷15g、石膏30g、甘草2g 每日1劑。
香仁去疣液
配方:香附150g、生米仁g、木賊各100g、水1500ml 制法:上藥加水1000ml浸泡30分鐘,然后加熱煮沸1小時(shí),傾出濾液,再將藥渣加水500ML,用同法煎液,兩次濾液混合后待用。主治:扁平疣。用法:臨用時(shí)先將局部用熱水洗凈,將藥液加熱30度左右,外洗患處并用力摩擦,直至患處發(fā)紅、疣破為度。再用鴉膽子五粒去殼搗爛,用一層紗布包如球狀,用力磨擦,每次10分鐘,早晚各1次,1周為1療程。外洗藥每3天1劑;鴉膽子仁每天更換1次。
足癬浸液
配方:白皮40g、苦參30g、防風(fēng)20g、荊芥穗20g、黃柏30g、蒼術(shù)30g、蛇床子50g、地膚子50g、白礬10g、黃精50g、藿香50g、蔥白4枚(鮮品洗凈)制法:上藥加水3000ml,煮沸20分鐘后,濾液存汁,待用。主治:手足癬。用法:手或足部浸泡藥水中,每次10-15分鐘,每日2次。一般用5-10劑即可痊愈,每劑可用2-3天。
脂禿洗發(fā)劑
配方:蛇床子、苦參、白鮮皮、荊芥、硼砂、硫磺各10g、蒲荷葉、川椒、明礬、防風(fēng)、蟬衣、皂角各3g、制法:加水煎成500ml ,臨用時(shí)再加溫水1000ML。主治:脂溢性脫發(fā)。用法:每日洗頭2次,每次15分鐘。如病期長,脫發(fā)廣者,可配合脂禿煎劑:當(dāng)歸、生地、首烏、枸杞、菟絲子,山楂,白鮮皮、白蒺藜、白芍各10g、夜交藤20g、甘草3g、30天為一療程。
苦參洗泡劑
配方:蛇床子、生百部、土槿皮、白鮮皮各25g、明礬30g、黃柏15g、苦參30g、制法:上藥加水3000-5000ML,浸泡1小時(shí)左右,文火煮沸15-30分鐘。主治:足癬或足癬感染。用法:將藥液倒入腳盆中,浸泡患足,每日1-2次,每次10-20分鐘,藥液第二天可加溫再用。一般浸泡5-7天后,局部癢痛即可消失,滲出物吸收而愈。
菊薇嗽口水
配方:野菊花、野薔薇各120g 制法:上藥加水1000ML,煎煮30分鐘,后存濾液,入瓶備用。主治:口瘡防治。用法:每日早晚用100ML含漱,不能自理者,用棉簽蘸藥水擦洗口腔及涂擦患部,7天為1療程。 扁疣平擦洗劑
配方:百部、蒼術(shù)、蛇床子各10g、細(xì)辛5g、苦參、板藍(lán)根各20g、二甲基亞砜10ML 制法:中藥加水100L,浸泡7天后過濾,濾汁中加入二甲基亞砜,備用。主治:扁平疣。用法:臨用時(shí)取藥水5ML,加水2ML,混合后外擦患處,至皮損發(fā)紅或有灼熱感為度。每日3次。2周后不愈,可加服去疣方:虎杖、大青葉各15g、紫草、莪術(shù)、丹皮各9g、生甘草5g、當(dāng)歸10g、珍珠母、靈磁石各3g,每日1劑。
滅虱洗液
配方:生百部、蛇床子各30g、雄黃20g、冰片3g、制法:前三味中藥加水1000ML,煎沸30分鐘,濾出藥渣,加水再煎1次,收兩次藥液混合,冰片趁熱放入,待用。主治:陰虱病。用法:每日1劑,藥液可分2—3次外洗外敷陰部及肛門處,洗時(shí)要用力摩擦,每次反復(fù)洗10—15分鐘,連洗5天,可愈。
濕疹洗敷液
配方:苦參60g、大黃、胡麻仁各50g、地膚子40g、蛇蛻、生地、當(dāng)歸、丹參、川芎、茯苓、防風(fēng)各30g、菖蒲、通草各20g 制法:上藥2日1劑。水煎2次,濾過后總量約為1000ML藥液即可。主治:濕疹。用法:用藥水洗浴患處,每日1—2次。每次30分鐘。嚴(yán)重者加服中藥濕毒煎:防風(fēng)、川芎、通草、蟬蛻各12g、當(dāng)歸、生地各9g、大黃、苦參各30g、甘草6g,每日1劑,水煎2次,總量為500ML混合液,早晚各服1次,每次250ML。
女陰洗敷劑
配方:苦參60g、蛇床子、龍膽草各50g、防風(fēng)40g、黃柏、百部、白鮮皮、蒼術(shù)、荊芥各30g 制法:加水3000ML,煎煮2次,濾渣存液,待用。主治:女陰瘙癢癥。用法:取藥液待溫(約40℃左右)即可先坐浴熏洗,后用紗布沾藥水外洗外敷,每次30分鐘,每日2次,有宮頸炎者加蒲公英60g 。如為滴蟲性或老年性陰道炎所致者,可加大黃40g。
止癢洗液
配方:青蒿、萹蓄各50g 丹皮、紫草、地膚子、防風(fēng)各20g 芒硝30g 制法:前六味中藥加水5000ML,煎煮2次,2次煎液混合后倒入浴盆內(nèi),加入芒硝,再加入適量熱水。主治:老年性瘙癢癥。用法:邊熏邊洗,每次15-20分鐘,每天1—2次。同時(shí)行耳埋丸療法:取耳穴神門、內(nèi)分泌,腎上腺、心、肺、脾、肝、腎、用探針點(diǎn)壓穴位后,小方塊膠布粘王不留行籽,貼穴固定,隔日1次。洗敷與耳穴均用7天為1療程。
連梅清洗液
配方:黃連25g、烏梅30g、紅花15g、生大黃50g 制法:上藥加水1000ML,煎成500ML,藥液,置于干凈瓶中冷藏。主治:臁瘡(下肢慢性潰瘍)。用法:每次用6層紗布浸透藥液后,濕敷于潰瘍面上,每次15~30分鐘,每日2~3次。加減法:瘡面膿腐多者,加敷衍拔毒生肌散;瘡面無膿苔者,加摻珍珠粉。
禿瘡洗滌劑
配方:苦參、百部、明礬各45g、雄黃10g、艾葉、川椒、黃芩、黃柏、黃連各15g 制法:每劑加水2000ML,浸泡15分鐘,再煎煮5-10分鐘,待溫再用。主治:小兒頭癬,如頭白癬、頭黃癬等。用法:取溫藥水洗頭、浸敷,每次30分鐘,每日2-3次,每天1劑。同時(shí)要注意:剃光頭發(fā);枕巾、手帕、帽子等用具要定期消毒;洗敷后外涂15%硫磺軟膏。10天為1療程。臨床癥狀及真菌檢查均達(dá)治愈標(biāo)準(zhǔn)后,才能停用。
疥癢靈洗劑
配方:刺蒺藜、地膚子、苦參各100g、花椒80g 制法:上藥加冷水5000ML,煮沸30分鐘后,用紗布過濾。主治:疥瘡。用法:取藥液洗擦患處,一般宜在睡前使用,每日1次,1劑可連用3-4次,7天為1療程,1-2個(gè)療程可愈。
藥疹含噙液
配方:金銀花12g、連翹15g、魚腥草、蒲公英各20g、制法:加冷水1000ML,煎煮成500ML濾液,待涼備用。主治:藥物過敏性口腔潰瘍。用法:將藥液分次噙入口中,10分鐘后再吐出,反復(fù)3-4次。再用生蜂蜜適量調(diào)錫類散涂敷潰瘍,涂后不要急于吐唾液,保留20分鐘。每日6-8次,不用其他任何藥物,一般5-7天可愈合。
腳癬凈浸泡液
配方:土槿皮20g、蛇床子、白鮮皮、苦參、黃柏、百部、明礬各10g、水楊酸、苯甲酸各5g 制法:上藥加入冷水2000ML,煮沸10分鐘,待溫備用。主治:腳癬。用法:待溫后浸泡患足30分鐘,再用清水沖洗擦干患足后,涂土槿皮酊或華佗膏,每天2—3次,2周為1療程。
陰癢外洗液
配方:苦參、生百部、蛇床子、土茯苓、鶴虱、白鮮皮各30g、龍膽草、川花椒、川黃柏、地膚子各15g 制法:加水2000—3000ML,煮沸20分鐘后,取汁待用。主治:婦女外陰瘙癢癥。用法:每日1劑,早晚各熏1次,每次約20—30分鐘。如陰道內(nèi)亦瘙癢者,可熏洗陰道,并用帶線棉球蘸藥液塞入陰道內(nèi),第2天取出,10天為1療程。
消痤外洗液
配方:野菊花、薄荷、馬齒莧、金銀花各20g、浙貝、公英、赤芍各15g、大皂角(打碎)1個(gè) 制法:加水6000ML,煎成4000ML,待溫備用。主治:痤瘡。用法:藥水水溫50℃左右時(shí),用干凈大紗布?jí)K或干凈毛巾浸透藥液后,洗敷面部,每次15—20分鐘,每日2次,每劑連用2天,10天為1療程,可連用1-2療程。
花斑液
配方:黃連、龍膽草、土槿皮各30g、白鮮皮、地膚子各15g 制法:加水500ML,煎成300ML藥汁即可。主治:花斑癬。用法:熏洗外搽患處,每次30分鐘,每日2次,連續(xù)治療2周為1療程。
口腔霧化劑
配方:丹參30g、蒲黃10g、紅花10g、甘草5g 制法:加水300ML,濃煎成100ML,過濾存汁備用。主治:口腔扁平苔蘚。用法:藥水裝滿霧化吸入器內(nèi),病人口含噴嘴進(jìn)行霧化,每次10分鐘,每日3次。
雙花沖洗液
配方:黃柏、黃芩各15g、紅花、菊花、苦參、蛇床子、川芎、昆布、海藻各12g 制法:加水500ML,水煎濃縮成200ML左右即成。主治:陰癢癥。用法:加熱水500ML,先坐浴熏洗,外敷20分鐘后,再用陰道沖洗器反復(fù)沖洗陰道,每次10分鐘。上法每日2次,10次為1療程,可連用2—3個(gè)療程。
去疣包敷液
配方:木賊、香附、板藍(lán)根、大青葉、黃柏、蒼術(shù)、生米仁、牡蠣各30g、馬齒莧45g、川芎15g、莪術(shù)20g 制法:水煎3次后合并,濃縮成100ML,備用。主治:尖銳濕疣。用法:先用消疣液(黃柏、大黃、銀花、板藍(lán)根、紅花、丹參、白蒺藜、苦參各30g、 蒼術(shù)20g、蛇床子、白礬各15g、川椒9g、加水3000ML,煮沸45分鐘后去渣存汁)熏洗患處,待溫后坐浴30-40分鐘,早晚各沖洗1次,每次沖洗后,用去疣包敷液紗布條6層緊貼疣處,表面用塑料薄膜固定,次晨去掉,2周為1療程。
滅疣靈洗液
配方:土茯苓、板藍(lán)根、金銀花各50g、苦參、蛇床子、馬鞭草各30g、枯礬15g(后下)川椒、丹皮各10g(局部潰爛者去川椒)制法:加水1500ML,水煎30分鐘,過濾取汁,煎煮2次,2次藥液濃縮成100ML。主治:尖銳濕疣。用法:先用滅疣洗液熏洗患處,每次洗敷20分鐘,每日2次,外涂氟脲嘧啶針?biāo)H鐬榕?,可同時(shí)服止帶丸(豬苓、茯苓各30g、車前子、澤瀉各15g、茵陳、赤芍各12g、黃柏、梔子、丹皮各10g牛膝6g、以上藥物粉碎過篩,混勻,每100克藥粉加煉蜜100克,制成蜜丸即成)5克,每日3次,治愈后停服。
疥瘡結(jié)節(jié)坐浴劑
配方:苦參10g、黃柏30g、花椒20g、百部40g、明礬15g、烏梅20g、制法:取以上諸藥加涼水2000ML,煮沸15分鐘去渣,待藥液溫度降至40℃左右即可應(yīng)用。主治:疥瘡結(jié)節(jié)。用法:病員取坐位,將結(jié)節(jié)全部浸入藥液中,用手輕捏結(jié)節(jié),每日1-2次,每次洗浴15分鐘。每劑藥物可連用3天。每次用前均需加溫,夏天因氣候炎熱,藥質(zhì)易變,宜每日1劑。10天為1療程。治療時(shí)需注意,病人全身疥瘡應(yīng)同時(shí)治療,常用20%硫磺軟膏,每日2次,全身搽擦,3日內(nèi)不洗澡不換衣,第4日再洗澡、更換衣被。
坐浴熏洗劑
配方:大楓子50g、苦參50g、蒼耳子30g、蛇床子15g、浮萍15g、希薟草15g、制法:上藥加水2000—3000ML,煮沸30分鐘后,去渣將藥液倒入盆內(nèi),待用。主治:肛門濕疹。用法:患部對(duì)準(zhǔn)盆中熱氣熏蒸待溫時(shí),用10—15層紗布與患部大小等大,放在藥液中浸透,取出擰擠,干濕合宜,濕敷患處稍用力,3—5分鐘取下,反復(fù)操作20—30分鐘,待冷卻后,再將患部浸入盆中坐浴,每天3次。
千艾熏洗劑
配方:千里光、艾葉各30g 制法:加水3000ML,加水煎煮后存汁。主治:陰囊瘙癢癥。用法:先熏,后溫洗患處,每次10—15分鐘,每日1—2次,10次為1療程。治療期間局部避免搔抓、不用肥皂與熱水擦洗。
女陰坐浴方
配方:蛇床子、白鮮皮、地膚子各15g、黃柏10g、秦皮6g、川椒6g、薄荷3g、枯礬12g 制法:放冷水4000ML浸泡1小時(shí)后,濃煎去渣留液,待用。主治:外陰瘙癢癥。用法:坐浴,每日1—2次,每次15—25分鐘,10天為1療程。加減法:慢性者加蒼耳子15g、;滴蟲者加鐵莧菜30g、百部15g、;宮頸糜爛者加千里光,艾葉各30g
復(fù)方當(dāng)歸熏洗劑
配方:當(dāng)歸20g、桂枝15g、芍藥20g、細(xì)辛5g、炙甘草5g、木通10g、生姜10g、大棗5枚 制法:兒童手足凍瘡(I—II°)用法:先用蒸氣熏凍瘡部位,稍溫后將凍瘡部位置入帶有藥渣的藥液內(nèi)浸泡15—20分鐘,每日2次。1劑藥可連續(xù)用4次。
二甘煎液
配方:甘遂、甘草各9g、 制法:取上藥加水1500—2000ML,共煮沸10分鐘后,待用。主治:寒冷性多形紅斑。用法:先熏后洗患處,各10—15分鐘,每日1次,連續(xù)2周為1療程。
止癢熏洗劑
配方:川椒15—30g、細(xì)辛4—10g、 川槿皮、苦參各20—30g、 射干、黃柏、連翹、五倍子、蒼術(shù)、白鮮皮各15g、百部、蛇床子、地膚子、板藍(lán)根、大青葉、蒲公英、蒼耳子、艾葉、白礬、菊花、馬齒莧各30g、 銀花50g、 兒茶、白及各12g、 白芷10g、 海藻、大黃各20g、 石菖蒲9g、 蚤休15g 制法:將上藥放入鍋內(nèi),加水1000ML,煎45分鐘后去渣,置一容器內(nèi)。再將藥渣同前法重煎2次。把3次的煎出液混合后,待用。主治:瘙癢性皮膚病,如瘙癢癥、濕疹、皮炎等。用法:急性糜爛滲液者,可作冷濕敷用;慢性肥厚干癢者,可作外搽用;肛門、陰囊或女陰部可作熏洗用。
除疣熏洗劑
配方:香附50g、木賊50g、板藍(lán)根20g、紅花3g、 制法:加水2000ML,煮開后再煎20分鐘即可。主治:尋常疣。用法:趁熱先熏蒸患處,水溫下降后將患處浸入盆中,不斷淋洗,并用手輕輕揉擦患處。每次熏洗30分鐘,每日2次,15天為1療程。
疥瘡凈I、II號(hào)
配方:I號(hào);苦參100g、 蛇床子100g、 花椒15g、 白鮮皮100g、菖蒲30g、水500ML、II號(hào):百部20g、檳榔8g、苦參16g、蛇床子16g、苦楝皮8g、青蒿8g、大黃8g、白酒500ML。 制法:I號(hào):煎成250ML藥水;II號(hào):浸泡3天濾渣存酒。主治:疥瘡。用法:先將疥瘡凈I號(hào)250ML,用溫水一提桶(約10000ML)稀釋后,全身藥浴30分鐘,浴后外搽II號(hào),每日2次,4天為1療程。
牛皮癬熏洗劑
配方:公英、 苦參、黃柏、連翹、木鱉子12.5g、雙花、白芷、當(dāng)歸、丹皮、生甘草各9g 制法:加水煎煮半小時(shí)后,濾渣存液,放入木盆中。主治:銀屑病。用法:兌溫水半盆,先熏后洗。如病久疹厚,可同時(shí)用牛皮癬軟膏(硫磺粉4克、水楊酸粉4克,安息香酸粉2克,凡士林50克,調(diào)勻即成)外搽,每日3次。
活血止痛散熏洗液
配方:透骨草15g 丹參15g 川芎8g、白芷5g、花椒3g、海桐皮7g、海風(fēng)藤7g、土茯苓8g、五加皮7g、制法:加水5000ML,煎成3000—4000ML。主治:老年性瘙癢癥。用法:趁熱先熏后洗患處5—10分鐘,待溫度適中后,用紗布輕輕擦洗患處20分鐘,每日2—3次。每劑可用2天、10天為1療程。
慢性皮癢熏洗劑
配方:蛇床子、地膚子、白礬各30g、苦參15g、花椒10g、制法:取諸藥加水5000ML,水煎去渣待用。主治:慢性瘙癢性皮膚病,如慢性濕疹,局限性神經(jīng)性皮炎,外陰瘙癢癥等。用法:趁熱熏洗,浸泡,約20—30分鐘,每日熏洗2次(1劑用1天),連用10天為1療程。頑固者加透骨草60g、;陰癢者加土茯苓30g、;肛癢者加百部20g、。
蕁麻疹外洗液
配方:蛇床子2g、明礬12g、花椒6g、土茯苓30g、白鮮皮15g、苦參30g 荊芥12g、食鹽20g、制法:取上諸藥加水2000ML,煎成1000ML去渣存液。主治:嬰幼兒蕁麻疹。用法:將藥液傾入盆內(nèi)加適量溫水,再將小兒抱入盆內(nèi)浸浴,用毛巾邊擦邊洗,至藥水漸涼為止。每日1次,每劑可煎用2—3次。
加味苦參熏洗劑
配方:苦參、土茯苓、生百部各30g、龍膽草、紫荊皮、黃柏、川椒、蒼術(shù)各15g、地膚子24g、制法:加水2000—3000ML,煮沸10—15分鐘后,去渣取汁,待用。主治:婦女外陰瘙癢癥。用法:取汁熱熏,待藥汁溫和坐浴,并洗滌外陰部,每日1劑,早晚各洗1次,每次約半小時(shí),10天為1療程。嚴(yán)重時(shí)可用3個(gè)療程。
鵝掌風(fēng)外洗液
配方:苦參、海桐皮各30g、狼毒、川椒、枯礬、獨(dú)活、甘草各15g、主治:手足癬。用法:將患病手足浸泡藥水中,每次30分鐘,每日2次,2日1劑。如用藥2周后不愈,可在熏洗浸泡后外搽雄黃油劑(百部、白鮮皮、鶴虱、川槿皮、大楓子,苦參、蛇床子各60g、生川烏、生草烏各30g、雄黃75g、白砒30g、黃蠟1000g、芝麻油2500ML),再用2周。
參白蛇湯熏洗劑
配方:苦參、生百部、蛇床子、土茯苓、鶴虱、白鮮皮各10g、龍膽草、川花椒、川黃柏、地膚子各15g 制法:上藥加水2000ML,煮沸20分鐘后,去渣留汁,待用。主治:女陰瘙癢癥,滴蟲性、念珠性、老年性陰道炎、急性宮頸炎,尿道炎,女陰濕疹等。用法:每日1劑,早晚各熏洗1次,每次20—30分鐘。如陰道內(nèi)瘙癢者,可采用帶線藥水棉球塞入陰道內(nèi),次晨取出。10天為1療程,一般可用2療程。
陰癢水I號(hào)
配方:苦參、大黃、白芷、青蒿、艾葉各20g、黃連10g、桉樹葉30g、制法:加水2000ML,煎水去渣待用。主治:陰部瘙癢癥。用法:外用坐浴熏洗,每日早晚各1次。
陰癢水II號(hào)
配方:苦參、白鮮皮、蛇床子各30g、防風(fēng)15g、荊芥10g、花椒20g、透骨草35g、冰片3g、制法:上藥除冰片外,加水3000ML煎煮,去渣留液后,加入冰片溶化,待用。主治:陰部瘙癢癥。用法:乘熱熏后,再濕敷,每次30分鐘,每日早晚各1次,每日1劑。加減法:外陰潰爛者加明礬30g;帶下多者加黃柏2g、烏賊骨30g;疼痛者加白芷15g。
陰囊熏洗劑
配方:蛇床子50g、地膚子40g、蒼耳子50g、苦參60g、制法:加水3000ML,煎濃汁1000ML,過濾存液即可。主治:慢性陰囊濕疹。用法:先熏后洗,再涂枯冰散(枯礬10、 冰片0.5、 膚氫松軟膏30 ,調(diào)勻即得),每日3—4次,至愈。
肛濕熏洗劑
配方:地膚子、五方草、生大黃各30g、硫磺10g、明礬15g、白鮮皮15g、制法:加水1500ML,煎煮成液。主治:趁熱坐浴熏洗,每次30分鐘,每日2次,10天為1療程,若有糜爛滲液者,可采用冷濕敷法。
唇炎熏洗劑
配方:苦參、白鮮皮、土茯苓各15g、黃柏12g、明礬、甘草各6g、 制法:加水300ML,用搪瓷茶缸煎熬后待用。主治:唇炎。用法:先將口唇放茶缸上霧熏,待溫度適宜后,用紗布浸泡或濕敷,每次30—60分鐘,每天3次,1劑可應(yīng)用5天,20天為1療程。
苦參熏洗方
配方:苦參、白鮮皮、蛇床子各30g、防風(fēng)15g、荊芥15g、花椒20g、冰片10g、黃柏10g、鶴虱10g、兒茶10g、蒺藜10g、五倍子10g、制法:加水5000ML,濃煎成2000ML,去渣存汁待用。主治:陰部瘙癢癥。用法:先熏后洗,每次30分鐘,早晚各1次。已愈不癢時(shí),再用其液外搽患處,每日3次,延用15天,可防復(fù)發(fā)。
止癢熏洗方
配方:蒼耳子、艾葉各50g、蜂房、白鮮皮、苦參、地膚子、川槿皮各30g、川椒、白礬各20g 制法:加水4000ML,煎熬去渣留液待用。主治:皮膚瘙癢癥。用法:趁熱用藥液熏洗,每次搓擦15—20分鐘,每日1-2次,7天為一療程。
治癬熏泡劑
配方:地膚子、蛇床子、苦參、白鮮皮、黃柏各20g、枯礬25g 制法:上藥加水3000ML,煎液去渣即用。主治:手足癬。用法:取藥液趁熱熏泡患處,每次30分鐘,每天2次,2周為1療程。
疥靈熏洗劑
配方:野菊花、苦參、生甘草各30g 蒼耳子、百部、蒼術(shù)各20g、大楓子、花椒、荊芥、地膚子各15g、鶴虱、黃柏各10g 制法:取以上諸藥加水5000ML,煮沸去渣。主治:疥瘡。用法:趁熱熏洗、浸泡、濕敷、洗擦。每日1劑,早晚各1次,一般用5—10劑,最多用至20劑,多愈。
浴罩熏劑
配方:丹參20g、丹皮9g、公英15g、地丁10g、土茯苓15g、野菊花10g、柴胡9g、黃芩10g、僵蠶9g、薄荷7g、白芷9g、生甘草5g 制法:取上藥加水1000ML,武火煎沸15分鐘,濾過待用。主治:隱翅蟲皮炎。用法:使病灶直接對(duì)準(zhǔn)藥鍋蒸氣,浴布蒙罩,熏蒸15分鐘,待藥液溫度下降后,用紗布沾藥水洗敷病灶處。同時(shí)濾出藥液可存留100ML,每次溫服10ML,每日2—3次。
足癬熏洗劑
配方:萆解20g、百部15g、枯礬12g、黃芩15g、黃柏15g、白鮮皮15g、廣丹3g、防風(fēng)15g、 制法:取以上諸藥加水1000ML,煎成500ML即可。主治:足癬感染。用法:患足放藥水盆上方先熏,溫?zé)岷蠼荩笙?,每?0分鐘,早晚各1次。
洗疥方
配方:藜蘆、大楓子、蛇床子、硫磺各20g、川椒8g、 制法:取以上諸藥加水4000ML,共煎2次,合并為3000ML留用。主治:疥瘡。用法:先用清水肥皂洗澡,后用藥液稍用力擦洗患處,直至將皮疹擦破,每次熏洗20分鐘,每日1次,連用2—4日可見效。加減法:疥瘡伴有感染者去川椒,加魚腥草、蒲公英各20g ;有疥瘡結(jié)節(jié)者,加皂刺、刺蒺藜各20g
香菊蘭去暑洗浴劑
配方:香薷14g、野菊花40g、 板藍(lán)根50g、藿香30g、青蒿30g、薄荷10g、冰片1g 制法:①除板藍(lán)根外,余藥進(jìn)行蒸汽蒸餾,收集藥量為1.5倍的油水混合液,加入冰片,分裝成兩瓶待用。②藥渣與板藍(lán)根加水煎2次,藥液濃縮至1:1.5,放冷后加入一倍量95%酒精冷藏24小時(shí)以上。③冷藏后的醇處理液經(jīng)過濾,減壓回收酒精,并適當(dāng)濃縮后,以4cmX5cmX8cm的海綿2塊吸收單劑濃縮液,真空干燥后封于塑料袋內(nèi),待用。主治:小兒暑熱,夏日痱子,癤腫,日光性皮炎、曬斑、蟲咬癥等。用法:每次用油水液1瓶,海綿藥塊1個(gè),加適量溫水洗浴。用時(shí)先用適量水浸泡含藥海綿15分鐘,不斷搓捏,以利藥液浸出,后加入油水液攪勻,用海綿擦洗。每天2次。
鵝掌風(fēng)外洗液Ⅰ、Ⅱ號(hào)
配方:I號(hào):蛇床子30g、苦參30g、硫磺粉10g、白鮮皮30g、生百部20g、雄黃粉10g、 II號(hào):蛇床子45g、苦參45g、生百部20g、黃柏20g、雄黃粉20g、硫磺粉12g、制法:各加水4000ML,煎煮成2000ML濾液即可。主治:手癬。用法:水皰型用I號(hào),糜爛型用II號(hào)。雙手趁熱先熏,待水溫適宜時(shí),患部浸入藥水中泡洗,每次30分鐘,每日2次,夏日使用療效更顯。
菖蒲坐劑
配方:蛇床子30g、 石菖蒲15g、桑葉30g、紅花20g、紫草20g、制法:加水5000ML,煎沸30分鐘后待用。主治:女陰營養(yǎng)不良癥(增生型、萎縮型、混合型)。用法:每日2次,每次15分鐘,坐浴15天為1療程。同時(shí)配合治療:外搽紫草油;電熱針針刺(會(huì)陰穴、曲骨穴、中極穴);增生型加服鹿角煎:山慈姑30g、山豆根30g、半枝蓮25g、鹿角霜15g、蜂房15g、每日1劑,每劑每日煎服2次。
復(fù)方路路通熏洗劑
配方:路路通、 蒼術(shù)各60g、 百部、 艾葉、 枯礬各15g 威靈仙15g 蛇床子15g 制法:取上諸藥加水1000--1500ML,煮沸20分鐘,存液待用。主治:瘙癢性皮膚病,如癢疹、神經(jīng)性皮炎、瘙癢癥,濕疹,接觸性皮炎,外陰瘙癢癥等。用法:先熏后洗,每次30分鐘,每日2—3次,每日1劑,20天為1療程。
復(fù)方苦參洗藥
配方:苦參 蛇床子、百部、千里光各30g 制法:上藥加水2000ML,煎湯去渣,藥液待用。主治:疥瘡結(jié)節(jié)。用法:趁熱先熏后洗,每日1劑,早晚各1次,每次約30分鐘。
桑椹洗發(fā)香波
配方:甲:紫草、桑椹、首烏、側(cè)柏、丹參、川芎各5g 乙:脂肪醇氧乙烯醚硫酸鈉30g 尼納爾4g 甘油10ML 水56ML 色素適量 香精與防腐劑各適量。制法:將(甲)浸泡于水中,煎煮2次,濾液混合,再熬成濃汁。將(甲)與(乙)攪拌混合均勻配成。100ML1瓶分半裝。主治:頭皮脂溢性皮炎。用法:每次洗發(fā)用10ML,清洗3—5分鐘,每周1-2次。本品有去屑、止癢、脫脂、護(hù)發(fā)、養(yǎng)發(fā)的作用。
三白熏洗劑
配方:白礬25g、白鮮皮20g 白芷15g 花椒10g、苦參30g 地膚子10g 蛇床子10g 制法:加水4000ML,濃煎成2000ML藥汁待用。主治:慢性濕疹,手足癬(鱗屑角化型)局限性神經(jīng)性皮炎等。用法:趁熱熏洗,外敷患處,每日1劑,每劑可用2-3次,每次30分鐘。皮膚肥厚者,可配用華佗膏外搽。
雄黃熏洗劑
配方:雄黃30g、 苦參、 苡仁25g、蛇床子、 薄荷各20g 、黃柏、 生蒼術(shù)、 當(dāng)歸各15g、 制法:取上藥用紗布包煎,加水2500ML,煮沸10分鐘后即可。主治:孕婦陰癢癥(滴蟲性陰道炎,霉菌性陰道炎,慢性宮頸炎等)用法:趁熱熏洗患處,待藥溫適宜時(shí)坐浴。每日1劑,早晚各熏洗1次,7天為1療程。加減法:女陰水腫者加土茯苓20g;宮頸糜爛者加蒲公英25g,減雄黃為25克。
復(fù)方紅花水
配方:紅花、 川椒、 艾葉各30g 制法:取以上諸藥加水500ML,煎煮存液待用。主治:雷諾病。用法:趁熱熏洗,浸泡患處,每天2—3次,每次30—40分鐘。嚴(yán)重者服中藥當(dāng)歸四逆湯加味:黃芪、丹參、當(dāng)歸、桂枝、白芍、細(xì)辛、炙甘草、通草、大棗、雞血藤、川芎。寒勝加干姜、附子;溫勝加防己、蒼術(shù)。每日1劑。
足浴保健水
配方:人參10g、 當(dāng)歸20g 紅花10g 川椒10g 、荷葉心10g 、元參10g、 丹參、 黃芪10g、 制法:取以上諸藥加水1000ML,文火久煮,濃縮成500ML,貯瓶備用。主治:防治足癬,足部皸裂癥,足跟痛,胼胝,凍瘡,白帶腥臭等。用法:腳盆內(nèi)放本品50ML,兌入溫水約1000ML(稀釋度為1:20),雙足浸入藥水浸泡,同時(shí)雙腳相互搓洗,并用手指按壓各處穴位。每次半小時(shí),每晚1次,有防病健身作用。
藿香沖洗劑
配方:藿香50g、 白鮮皮40g、苦參30g 、防風(fēng)20g 、荊芥穗20g 、黃柏30g 、蒼術(shù)20g 、蛇床子20g 、地膚子50g 、制法:取以上諸藥加凈水300ML煮沸,過濾去渣,存液待用。主治:霉菌性陰道炎。用法:取藥液每日分2次作陰道內(nèi)沖洗,共用30天為1療程。
滅疥熏洗劑
配方:雄黃20g 、明礬20g 、大楓子20 g、苦參40 g、地膚子40g 、蛇床子40g 、白鮮皮40g 、金錢草60g 、制法:上藥加凈水4000ML,煎煮去渣留汁,待用。主治:疥瘡。用法:先熏蒸后浸泡,每次30分鐘,每天2次,10天為1療程。
復(fù)方狼毒熏洗液
配方:狼毒 、苦參、 蛇床子、 銀花、地膚子、艾葉、土槿皮、滑石各30g 黃柏、連翹各20g 制法:以上諸藥,兌水300ML,煎煮至沸,棄渣取汁,待溫即用。主治:女陰瘙癢癥。用法:藥水放盆中熏蒸、坐浴、浸洗,每次20分鐘,每日2次,20天為1療程。
股癬熏洗劑
配方:黃柏、 白頭翁、蛇床子各25g 藿香15g、 生黃精20g 制治:上藥加凈水1500ML,浸泡半小時(shí),煎沸5分鐘,濾過存汁,加入米醋250ML,攪勻即成。主治:股癬。用法:藥水趁熱熏洗患處,每次20—30分鐘,每日1-2次,連用7天為1療程。
疥瘡沐浴劑
配方:黃柏、 百部、大楓子、蛇床子、苦參、花椒、土槿皮各30g 薄荷15g 制法:取以上諸藥加水3000-4000ML,煮沸5分鐘,或用沸水3000-4000ML浸泡30分鐘,每日1-2次,10天為1療程。
肛濕靈熏洗劑
配方:苦參50g 、地膚子、 蛇床子、 白鮮皮各30g、花椒、黃柏、蒼術(shù)、 大黃、野菊花各15g、生甘草10g 制法:上藥兌水1000ML,文火煮沸15分鐘,棄渣存液待用。主治:肛門濕疹,肛門瘙癢癥。用法:先用熱氣熏蒸病變部位,待藥溫降低,坐入盆中,直至藥涼為止,擦干后外仆滑石粉,每日2—3次,20天為1療程。
奶癬蒸敷劑I、II號(hào)
配方:I號(hào):生大黃、川連、黃柏、苦參、蒼耳子各10g 明礬15g II號(hào):黃柏15g 苦參20g 蒼術(shù)15g 滑石15g 蟬蛻9g 防風(fēng)9g 地膚子9g 制法:I號(hào)與II號(hào)分別加水1000ML,濃煎成500ML藥液待用。主治:嬰兒濕疹。用法:急性滲出者,用I號(hào)作冷濕敷;慢性結(jié)痂者,用II號(hào)熱熏外搽。每日1-2次,每次10-15分鐘。
扁平疣點(diǎn)劑I、II號(hào)
配方:I號(hào)(洗擦藥):生香附、生苡仁、大青葉、木賊草、石榴皮各20g II號(hào)(點(diǎn)涂藥):雄黃、輕粉、黃丹、枯礬各20g 冰片1g 制法:I號(hào)藥物加水1000ML,煎成500ML濾液,待用;II號(hào)藥物共研細(xì)末,過100目篩,藥粉兌入米醋,調(diào)成稀糊,裝瓶內(nèi)密封,待用。主治:扁平疣。用法:先用I號(hào)藥水趁熱熏洗,紗布擦敷,每次20分鐘,后用II號(hào)藥糊點(diǎn)搽疣部,膠布蓋貼,每日1-2次,至愈。
止汗靈熏洗劑
配方:黃柏、 煅龍骨各30g 白礬10g 、槐花、五倍子、郁金各15g 制法:取以上諸藥加水1500ML,煎沸25分鐘后去渣存汁,待用。主治:手足多汗癥。用法:藥水加熱至沸,手足放盆上先行熏蒸至水溫涼時(shí),再將手足浸泡藥水15分鐘,每日早晚各1次。
去疣熏洗劑
配方:黃柏、 板藍(lán)根、紫草、木賊、香附、苡米、桃仁、紅花、當(dāng)歸、川芎、牡蠣各50g 制法:上藥加水2500ML,濃煎成500ML即成。主治:尖銳濕疣。用法:趁熱先熏后洗,約用15-20分鐘,后用紗布沾藥水敷包,并隨時(shí)更換藥水紗布,以濕潤為度。每日熏洗2-3次。
硬皮病熏洗劑
配方:威靈仙60g 蜀羊泉40g 石菖蒲30g 艾葉、 獨(dú)活、羌活、 千年健各20g 紅花15g、食醋500ML 制法:取以上諸藥加凈水2500—3000ML,煮沸15分鐘,待用。主治:局限性硬皮病。用法:煎汁盛盆內(nèi)或桶內(nèi),趁熱熏患部,并擦洗患部,每次30分鐘,每日1-2次。每劑可用6-8次。
治白熏洗劑
配方:地膚子、蛇床子、土茯苓、黃柏、黃連、黃芩、苦參、陳皮、川椒、明礬、五倍子、生甘草各10g 制法:以上藥物加水3000ML,煎沸20分鐘后去渣,待用。主治外陰白色病。用法:上藥趁熱坐浴,洗敷,共30分鐘,后用紫草油與尿素軟膏交替外搽,3小時(shí)一換。同時(shí)口服維生素E膠丸2粒,每日3次。3個(gè)月為1療程。
股癬蒸洗劑
配方:白頭翁40g、 苦參、 蘇木、蛇床子各30g 徐長卿 黃柏 百部各15g 川槿皮、大楓子各20g 枯礬10g 制法:取上藥加水2000ML,旺火煮沸,再煎15分鐘,待用。主治:股癬。用法:脫去褲頭,坐于盆上熏蒸,水溫降低后(以不燙手并保持之)用藥水外洗患處,每日2次,每次20分鐘,9天為1療程。
兒茶熏泡劑
配方:孩兒茶、鮮馬齒莧各35g 土茯苓35g 石榴皮20g 蛇床子30g 黃柏20g 枯礬15g 制法:上藥加清水2000ML,煎成1000ML左右,去渣待用。主治:足癬感染。用法:趁熱先熏后泡,浸泡患足約需20分鐘,浸泡后拭干,用無菌紗布包敷,每日3次。每日1劑,5天為1療程。
膿疥洗浴劑
配方:硫磺 白礬 苦參 黃柏各30g 蒲公英120g 制法:將配方藥物放入搪瓷臉盆內(nèi),加水3000ML,煎汁不去渣,降溫于35℃左右時(shí)應(yīng)用。主治疥瘡感染。用法:洗浴全身,除去膿痂膿皰。另取無菌紗布?jí)K浸透藥水,濕敷患處,每次半小時(shí),每日4—6次。復(fù)用時(shí)藥水再加熱,每天更換1劑。感染稍好后,即使用20%硫磺軟膏外搽治療。
銀屑病浴擦劑
配方:生地榆10g、 川連10g、 黃芩10g、 黃柏10g、 地膚子40g、 蛇床子10g、 梔子10g、 槐花30g、 生地20g、 赤芍30g、 五倍子15g、 制法:加水5000ML,煎水沸后20分鐘,去渣待用。主治:銀屑病。用法:全身熏蒸、揉擦,洗敷,約10—15分鐘,每日2次,每劑可洗浴3天。每洗浴擦后外涂一層銀屑病霜?jiǎng)?/strong>除上配方藥物外,另加紫草30g 、乳香 、沒藥各15g 、杏仁20g 、明礬10g 、共研極細(xì)末,過120篩,加冷霜,配成2%霜?jiǎng)b入瓶中備用。用時(shí)需輕輕揉擦,眼及陰部不用。
百雄洗方
配方:生百部30—60g 、苦參、 白礬各30g 、花椒15g、 雄黃、 川楝子、 蛇床子、 大楓子各15-30g 、草烏、 荊芥各10g 制法:每劑加水3000ML,煮沸后去渣待用。主治:疥瘡。用法:趁熱每晚熏洗全身30分鐘,連用4晚為1療程,一般用1-3個(gè)療程可愈。每劑可用2次。
除濕止癢熏洗劑
配方:土茯苓、 薏苡仁、 白鮮皮、黃柏、 地膚子、 苦參、 五倍子、 白礬各30g 制法:上藥加水1500ML,煎煮過濾,存汁待用。主治:濕疹。用法:熱熏,頻洗,濕敷,每次30分鐘,每天1-2次,3天1劑。加減法:急性者加生地榆30克,慢性者加皂角、三棱各30克。
女陰熏洗劑
配方:蛇床子30g 、花椒15g、苦參30g、 明礬20g、 百部30g 、制法:取以上各藥加1000ML水,煮沸15分鐘后取藥液,待用。主治:滴蟲性或霉菌性陰道炎。用法:先熏蒸后坐浴,約20分鐘左右,每日1-2次,每天1劑,10天為1療程。加減法:癢劇者加土茯苓30克;分泌物多者加黃柏30克,防風(fēng)20克。
復(fù)方銀花熏洗液
配方:銀花、枯礬、苦參、蒼術(shù)、黃柏、地膚子、白鮮皮、蛇床子各20g 防風(fēng)、大黃各18g、 荊芥15g 、甘草10g、 制法:加水5000ML,煎煮成4000ML藥水,待用。主治:慢性蕁麻疹,濕疹,老年性瘙癢癥。用法:趁熱熏蒸與溫洗患處,每次半小時(shí),每天2次。同時(shí)各病應(yīng)按病情辨證選用消風(fēng)散、五味消毒飲、龍膽瀉肝湯,養(yǎng)血潤膚飲等煎服,以便提高療效。
祛濕熏洗劑
配方:防風(fēng)30g 、荊芥30g、 地膚子30g、 海桐皮20g、 蛇床子20g、 苦參20g 刺蒺藜20g 蒼耳子30g 大黃30g 制法:上藥加水2000ML,煎煮存汁待用。主治:肛門濕疹。用法:趁熱先熏后洗(坐浴),每日熏洗2次,每日1劑,10劑為1療程。加減法:糜爛滲出者加枯礬15克;肛緣干裂者加當(dāng)歸15克。
疥瘡煎洗液
配方:苦參、 烏梅、 黃柏、 貫眾、 大青葉各10克、赤芍、丹皮各12克、大楓子、白鮮皮各30克、芒硝50克、硫磺25克 制法:取以上諸藥加純水3000ML,煎煮去渣存液,待用。主治:疥瘡。用法:先熏后洗,每次20—30分鐘,每日2次,每劑用2天。在每次熏洗后,外涂疥瘡霜:硫磺25克、冰片1.5克、75%酒精及液體石蠟各適量,雪花膏加至100克制成。
濕疣康洗液
配方:明礬、白鮮皮、黃芩、板藍(lán)根各10克、蛇床子、川椒、地膚子、芙蓉花各15克。制治:取以上諸藥,加水3000ML,煎煮去渣,存汁約2000ML左右。主治:尖銳濕疣。用法:藥水水溫降至40℃左右即可坐浴,并用紗布蘸藥水揉擦外洗患處,每日早晚各1次,每次30分鐘。1周無好轉(zhuǎn)者,可加用點(diǎn)涂法:即每次熏洗后患處揩干,以紫草油膏外涂疣體周圍,保護(hù)好健康皮膚,以棉簽蘸潔疣搽劑(5%新潔爾滅溶液100ML中加入三氮唑核苷15,溶解搖勻即成)點(diǎn)涂疣體表面,每日2次,至疣脫落為止。
加味當(dāng)歸四逆湯
配方:當(dāng)歸、赤芍、桂枝、防風(fēng)、木通、花椒、生姜各15-20克 熟附片30克細(xì)辛、辣椒、冰片各10克。制法先煎熟附片20分鐘,然后放入前九味中藥用武火加水1500ML煎沸10分鐘,再去渣留液,兌入冰片溶化而得。主治:凍瘡。用法:將藥液倒入盆中,趁熱熏洗患處,每日3—4次,每次30分鐘。每劑用2-3天,10天為1療程。
三子熏洗液
配方:蛇床子、地膚子、苦參各20克、五倍子30克、枯礬10克。制法:上藥加水1500ML,煎沸20分鐘后,過濾存汁,待用。主治:肛門濕疹。用法:先用蒸氣外熏患入3-5分鐘,待藥液不燙時(shí),坐入其內(nèi)15—20分鐘,每日2次,每日1劑,10—15次為1療程。
夏季皮炎洗方
配方:銀花30克、蒲公英15克、防風(fēng)15克、牛蒡子15克、薄荷6克、白鮮皮15克,地膚子15克、參10克、紫草15克、丹皮10克、生甘草6克。制法:上藥加水1500ML,煎煮15分鐘后,去渣存液。主治:夏季皮炎。用法:待藥水溫后洗患處,每次30分鐘左右,每日1劑,1劑外洗2次,10天為1療程。加減法:紅腫熱痛者加大青葉;糜爛滲液者加蒼術(shù)、萹蓄;劇癢者加木賊。
凍瘡沖洗劑
配方:肉桂100克、麥芽100克、花椒30克、細(xì)辛10克、艾葉100克、黃柏30克、明礬30克、甘草80克、樟腦20克。制法:上藥烘干研粗末,30克為1包,用塑料袋密封包半裝。主治:凍瘡。用法:取沖洗劑1包,放入臉盆中,加沸水200ML,藥粉在水中攪拌后,先將患部置藥水上方熏蒸,待水溫降至60℃左右時(shí),將患部浸泡在藥液中30—40分鐘,每天2次,7天為1療程。
紅臀熏洗劑
配方:蒲公英30克、地丁、蒼術(shù)、苦參、黃柏各15克、荊芥、防風(fēng)各12克、側(cè)柏葉12克。制法:上藥加水2000ML,煮沸30分鐘,濾出藥液,待用。主治:小兒尿布皮炎。用法:每天熏洗2-3次,每次取150—200ML加溫水熏洗,洗后曬太陽或用燈光照射10-15分鐘。
激素皮炎熏洗劑
配方:苦參30克、青蒿20克、艾葉、敗醬草、柴胡、龍膽草、黃柏、白鮮皮、牛蒡子、荊芥、白芷各15克、黃芩、地龍、丹皮各10克、烏梅、甘草各7.5克、制法:加水于上藥內(nèi),每劑用水1000ML,煎成600ML濾液待用。主治:激素依賴性皮炎。用法:每次取150ML藥液,倒入電熱杯中(電壓220V,功率350W),接通電源,煮沸后熏面。藥液殘留10ML時(shí),切斷電源。熏蒸后,涂膠質(zhì)面膜20—30分鐘揭去,搽收縮水少許,每日1次,12次為1療程。
蒺藜浸泡液
配方:大黃30克、白蒺藜24克、赤芍10克、苦參、地膚子、薏苡仁各20克、荊芥、防風(fēng)各10克、黃柏、蚤休各5克。制法:上藥加水4000ML,煎成2000ML藥水待用。主治:包皮龜頭炎。用法:將包皮上翻,暴露龜頭,置藥水中浸泡,每次20分鐘,每日2-3次。浸泡后毋需拭擦,自然置干為宜。妻子患陰道炎者須同時(shí)治療,治療期間忌房事。
尖疣熏洗液
配方:鴉膽子10克(打碎)、蛇床子30克、五倍子15克、苦參30克、黃柏30克、板藍(lán)根30克、馬齒莧30克、制法:上藥加水2000ML,煮沸30分鐘,去渣存汁,待用。主治:尖銳濕疣。用法:先熏后洗,坐浴,濕敷,每次30分鐘,每日2次。洗后外撲尖疣散(雄黃、白礬各等量,研成極細(xì)末,混勻即成)同時(shí)煎服尖疣湯:黨參15克、黃花15克、板藍(lán)根20克、重樓10克,金銀花15克、連翹20克、土茯苓20克公英25克、加水1000ML煎成300ML,分早晚2次服完。以上洗、撲、服三者聯(lián)用,20天為1療程。
去螨靈冷敷衍液
配方:百部30克、苦參、蛇床子、生地榆、黃柏各15克、檳榔、大楓子各10克、制法:上藥加水1000ML,濾液冷涼,作面部冷濕敷,每次20分鐘,每日2次、15天為1療程。同時(shí)口服去螨靈煎劑:生地12克、百部15克、赤芍、當(dāng)歸、枇杷葉、桑白皮、黃芩、白花蛇舌草、夏枯草、牛膝各10克、川芎、生甘草各6克,每日1付。主治:毛囊蟲病。用法:作間歇性冷濕敷,每天多次。
扁疣凈熏洗液
配方:苦參18克、蛇床子、白鮮皮、地膚子、當(dāng)歸、白芍各15克、荊芥、防風(fēng)、蟬蛻、通草、連翹、生地各10克、制法:上藥加水1000ML,煮沸20分鐘后,過濾留液,待用。主治:扁平疣。用法:患病部位先用溫水洗凈,再用藥水熱氣熏蒸患部,待藥液溫度降至皮膚可適應(yīng)時(shí),再用藥水洗擦疣部,約15分鐘左右,每日熏洗3次,10天為1療程。若久治不愈者,可煎服七草湯:茜草15克、木賊草10克、生甘草6克、紫草、夏枯草、敗醬草、地丁草各30克。每日1劑;若兒童皮疣過多者,可煎服消疣散:生薏仁600克、板藍(lán)根400克,紅花100克、共研細(xì)粉、加入白糖400克,過篩混勻,分裝50克1包,每日2次,每次1包,白開水送服。
祛濕止癢熏洗液
配方:苦參30克、花椒、蒼術(shù)各15克、千里光、黃柏、大菖蒲、馬齒莧、蛇床子各20克、艾葉15克、川楝子30克、芒硝50克、 制法:將前10味中藥加水2000ML,煎煮30分鐘,過濾留汁,加入芒硝溶勻,待用。主治:肛門濕疹。用法:坐浴,洗擦、濕敷、持續(xù)使用10—15分鐘,每日2次,10天為1療程。
荊芥熏洗液
配方:荊芥100克、苦參80克、白鮮皮50克、蟬衣20克、銀花、蛇床子、生大黃、生黃柏各30克、制法:上藥加水1000ML、浸泡1小時(shí),煮沸10分鐘,待用。主治:陰部瘙癢癥(陰癢)。用法:趁熱熏洗,藥液涼后可坐浴,每次半小時(shí),每日1-2次,10天為1療程,每劑可用2次。
藥疹熏洗劑
配方:苦參、地膚子、白鮮皮、防風(fēng)、雙花各15克、甘草10克、制法:加水1500ML,煎成1000ML濾液,待用。主治:多形性紅斑型藥疹。用法:洗浴患處,每日4次,每次15分鐘,洗后不包扎,外蓋一層無菌紗布即可,15天為1療程。
白色病熏洗液
配方:蛇床子、苦參各30克、土茯苓、莪術(shù)、黃柏、仙靈脾、白花蛇舌草、當(dāng)歸、紫草各20克、川椒6克、制法:上藥共研粗末,分成3包,待用。主治:外陰白色病變。用法:取1包藥粉,放入盆內(nèi)(忌鐵器),加水1000ML,煎煮存液,先熏后洗,待溫時(shí)坐浴30分鐘,外洗后外搽白色病軟膏:淫羊藿、杏仁(去皮尖研),覆盆子各12克,粉碎過120目篩存粉,加維生素E丸0.1克×丸,凡士林200克,調(diào)勻即成。以上每日2次。煎洗時(shí),如患處有炎癥或潰瘍者,配方中去川椒加蒼術(shù)20克,青黛3克(后入)。
臊疣熏洗液
配方:百部12克、白蒺藜30克、苦參、蛇床子、黃柏、蒼術(shù)、地膚子、五倍子、芒硝各15克、白礬、花椒、木賊各10克、制法:上藥用紗布包好,加水4000ML,煎煮2次。熏洗后外涂2.5%氟脲嘧啶注射液,同時(shí)肌注聚肌胞針劑2ML,連用2個(gè)月為1療程。
白斑熏洗劑
配方:黃柏、蒼術(shù)各15克、苦參、蛇床子各30、荊芥12克,丹參6克、制法:加水100ML,煎煮后取濾液,待用。主治:外陰白斑。用法:坐浴,每次30分鐘,每日2次,10天為1療程。治療期間禁食辛辣等食物。
愈銀熏洗劑
配方:麻黃、白芷各10克、防風(fēng)30克、苦參20克、地丁12克、川椒15克、雄黃15克(研末) 制法:上藥加水2000ML煎煮,后入雄黃,溶化即可。主治:銀屑?。▽こP停S梅ǎ和庀椿继?,每日1次,汗出為度。
痤痱熏洗劑
配方:苦參、蒲公英、烏鴨藤根、龍膽草、丹皮各30克、地膚子、大青葉各20克、制法:取以上諸藥加水500ML,煎煮去渣,存液備用。主治:尋常型痤瘡。用法:先熏后洗,每次半小時(shí),每日中午、晚上各用1次,1劑可用2天,10天為1療程。
治癬熏洗劑
配方:白鮮皮、黃連各15克、黃柏、菖蒲、防風(fēng)、白芷、地膚子各20克、銀花、蛇床子各30克、苦參、菊花各60克、制法:加水500ML,煎煮成300ML,去渣存液,待用。主治:股癬,體癬,花斑癬,疊瓦癬等。用法:趁熱先熏后洗,再洗敷患處,約30分鐘1次,每日1—2次。熏洗后外搽華佗膏。
克癬靈浸泡液
配方;大楓子20克、美登木30克、五加皮18克、蛇皮、石花、月黃、海桐皮、蛇床子各12克、土槿皮、筋骨草、血風(fēng)藤各15克、苦參30克、制法:上藥加酸醋1000ML,水1000ML,共放在砂鍋內(nèi)浸泡3小時(shí),煮沸后,將藥汁倒入盆內(nèi)。主治:手癬。用法:待溫將患手置藥水中泡洗,每次40分鐘。每天2次,1劑連用3天,一般使用1—3劑即見效。
白蛇湯熏洗劑
配方:白鮮皮、蛇床子、黃柏各50克、荊芥、防風(fēng)、苦參、龍膽草各15克、薄荷1克(后下) 制法:加水1000ML,煎煮去渣,存液待用。主治:女陰瘙癢癥。用法:熏洗,坐浴,洗敷,每次30分鐘,每日2次,15天為1療程。
妊娠皮癢熏洗劑
配方:青蒿、萹蓄各50克、丹皮、防風(fēng)、紫草各20克、地膚子、芒硝各30克、制法:將前六味中藥加水3000ML,水煎2次,過濾存液中加入芒硝,待用。主治:妊娠性皮膚病。用法:坐浴盆中,熏洗皮疹處,每次15—20分鐘,每日1次,7天為1療程。
牛皮癬泡洗劑
配方:桂枝、當(dāng)歸各12克、花椒、苦參各30克、附片15克、香菜籽20克、夜交藤40克。制法:取上藥加水2000ML,浸泡半小時(shí)后,再煎煮成藥水,待用。主治:銀屑病(尋常型)用法:坐浴盆中熏洗,浸泡,外洗,每次20—30分鐘,每日2-3次,每劑可用2天。
四妙散坐浴劑
配方:生米仁30克、蒼術(shù)、黃柏、懷牛膝、荊芥、防風(fēng)、何首烏、白芍、苦參、地膚子、土槿皮各20克、枯礬15克。制法:加水2000ML,浸泡30分鐘后煎煮,沸后20分鐘去渣取汁,待用。主治:肛門濕疹。用法:藥水傾入坐浴盆中,先熏后洗,每次30—45分鐘,每日2次,5天為1療程。一般3-4個(gè)療程即愈。
清利止癢坐浴劑
配方:黃柏、川椒各25克、苦參、土茯苓、百部、蛇床子、枯礬、白鮮皮、地膚子各20克。制法:加水2000ML,煎煮30分鐘后,去渣存液,待用。主治:女陰陰道炎。用法:趁熱坐浴,外洗女陰陰道部,每次30分鐘,每天2次。每劑用3天,9天為1療程。
潔陰凈熏洗劑
配方:蛇床子、苦參、地膚子各30克、黃柏、龍膽草、烏梅、白鮮皮各15、蒲公英20克、川椒10克、冰片5克、制法:上藥加水2000ML,煎煮30分鐘,去渣后待用。主治:滴蟲性陰道炎。用法:每晚睡前用熏洗劑100ML。若未婚者可用中號(hào)軟導(dǎo)管插入清洗陰道,每晚1次。灌洗后,臥位半小時(shí),10天為一療程。
野菊熏洗劑
配方:野菊花20克、蛇床子、苦參、土茯苓、白鮮皮各30克、龍膽草、川花椒、川黃柏、地膚子各15克。制法:取上藥加水2000-3000ML,煮沸20分鐘,去渣取汁,待用。主治:女陰瘙癢癥。用法:熏洗患處,每日1劑,早晚各用1次,每次30分鐘。也可作陰道沖洗,或用帶線棉球蘸藥液塞入陰道內(nèi),次晨取出。10天為1療程,一般2-3個(gè)療程可愈。
陰瘙熏洗劑
配方:苦參20克、蛇床子、白鮮皮、土槿皮、百部各12克、枯礬6克。制法:一劑水煎3次,每次加水1500ML,煮沸30分鐘后過濾,3次濾液混合再煎,存液約3000ML即可。主治:女陰瘙癢癥。用法:先熏后洗,每次30分鐘,每天2次,7天為1療程。
肛癢熏洗劑
配方:荊芥、防風(fēng)、丹皮、紫草、五倍子、百部各20克、土茯苓、苦參、地膚子各30克、蟬蛻15克、芒硝、明礬各12克、冰片5克、制法:先將前十味中藥加水2500ML,煎取成2000ML藥液,再將后三味投入溶化,待用。主治:肛門瘙癢癥。用法:兌入適量熱水,坐浴,熏洗,每天1—2次,每次30分鐘,7天為1療程。
霉克泡洗劑
配方:枯礬、黃精、皂角各15克、兒茶、側(cè)柏、土槿皮各10克、公丁香3克、血竭2克、食醋1000ML。制法:諸藥研碎浸入食醋500ML,浸泡1周后,用雙層紗布濾過后再將濾渣浸入500ML食醋中,1周后再濾,兩次濾液混合,濃度為2%。主治:取藥液先加熱,先熏后泡,紗布蘸藥水濕敷患處,每次20—30分鐘,每天2次,7天為1療程,一般需治療1—2個(gè)療程。
爐甘石洗劑
配方:爐甘石150克、氧化鋅50克、甘油50ML、水加至1000ML 制法:取爐甘石、氧化鋅混合細(xì)粉,遞加甘油、水混合液,研糊狀后,加水研磨成混懸狀至全量??捎敏燃谆w維素2.5—10克,加入上液,放置24小時(shí),充分溶解后,攪勻即成。主治:急性或過敏性皮炎的初期和末期,適用于大面積涂搽。用法:用前搖勻,用毛刷或棉簽涂于皮疹表面,每日多次。洗劑不用于滲出、肥厚或毛發(fā)叢密部位。同時(shí)根據(jù)臨床需要,可加入不同藥物,如地榆(10%)、明礬(5%)、紫草(5%)等。
氧化鋅洗劑
配方:氧化鋅100克、滑石粉100克、甘油50ML、酒精50ML、水加至1000ML、制法:取氧化鋅與滑石粉研勻,加甘油、水及酒精混合液磨成糊狀,遞加水研磨成混懸狀、加水至總量、攪勻即成。主治:皮炎、濕疹(紅斑丘疹期)。用法:外搽,每日多次。
復(fù)方薄荷洗劑
配方:薄荷腦20克、醋酸鋁溶液50ML、酒精600ML、水加至1000ML、制法:薄荷腦加酒精溶解,然后混合加水至總量,攪勻即得。主治:皮炎、痱子等。用法:外搽、每日多次。
復(fù)方硫磺洗劑
配方:升華硫磺30克、硫酸鋅30克、10%樟腦醑200ML、甘油100ML、酒精200ML、水加至1000ML、制法:取硫磺粉加入甘油內(nèi)研磨成糊狀,在加入硫酸鋅水溶液中,攪勻后緩緩加入樟腦醑,攪拌中加水至總量,即得。主治:痤瘡,皮脂溢出癥,疥瘡等。用法:外搽,每日3—4次。
新型爐甘石洗劑
配方:爐甘石40克、氧化鋅40克、硬脂酸50克、芝麻油250ML、氫氧化鈣溶液加至500ML、制法:將硬脂酸切碎加入麻油中,加熱至80℃左右,使硬脂酸溶化后,稍冷,加入氧化鋅與爐甘石攪拌至所配量,攪拌后使其充分乳化后,即得,備用。主治:濕疹與皮炎早期。用法:外搽,每天多次。
止癢水粉劑
配方:氧化鋅100克、生石膏100克、酚20ML、白礬20克、水加至1000ML 制法:中藥研成細(xì)粉,過100目篩后,藥粉及酚均投入水中,攪勻后分裝,100ML1瓶。主治:無滲液性皮膚瘙癢癥。用法:外搽,每日多次,有毛區(qū)不用
配方:白薇、白及、白蘞、白芷、白鮮皮、青黛、蒼術(shù)、黃柏、大黃、紫草、生地榆各30g 煅龍骨、煅牡蠣、煅石膏、煅白礬、煅蛤殼各60g冰片15g制法:除冰片外,共研細(xì)粉,加入冰片,過羅,混勻,備用。主治:燥濕收斂、消炎止癢,主治濕與皮炎的糜爛滲出期。用法:撒布患處,每日多次。
防護(hù)散
配方:黃柏、煅爐甘石、五倍子、滑石粉各1000g 制法:各別研成細(xì)粉,過篩,混勻,備用。主治:干燥收斂,消炎止癢,用于浸漬糜爛型皮炎,稻田皮炎的預(yù)防等。用法:清水洗凈皮損后,撒布患處。
冰花散
配方:冰片15g 花椒60g 細(xì)辛3g 制法:取細(xì)辛、花椒、冰片依次放入碗內(nèi),上蓋玻璃板,下用火加熱,則見冰花散逐漸凝集在玻璃板下,然后刮取,混勻瓶裝,待用。主治:消炎止癢,可用于神經(jīng)性皮炎、瘙癢癥、口腔糜爛等。用法:粘膜處用散撒布,皮損上可撒布,也可用95%酒精制成0.5%冰花散外涂,每日2-3次。
石黛散
配方:煅石膏、金銀花、青黛、枯礬、五倍子各1000克 制法:各研細(xì)末,過篩、混勻,備用。主治:膿皰瘡。用法:芝麻油煎沸后,入藥粉調(diào)成糊狀(含散量為35%左右)冷卻后敷涂患處,每日2-3次。
鐘乳散
配方:鐘乳石66g 寒水石60g 黃連6g 三梅片3g制法:上藥共研成粉末,連篩,混勻,裝瓶密閉備用。主治尿布皮炎。用法:溫開水將患兒臀部洗凈,擦干,將此散撒敷患處,每日3次;如有糜爛滲出時(shí),先涂芝麻油少許,再用藥散撒布。
褥瘡生肌散
配方:黃連3g、冰片2g、人工牛黃3g、血竭10g、元明粉6g、兒茶10g、白牙10g、黃芪15g、蚤休10g制法:各研細(xì)末,過120目篩,各粉混勻,裝瓶備用。主治:褥瘡(II度或III度)。用法:首先要妥當(dāng)處理創(chuàng)面,除創(chuàng)面上有小水皰可直接涂上藥散外,若有大水皰需抽出皰內(nèi)滲液,如表面滲出物過多時(shí),再以生理鹽水沖洗,然后用10%黃柏水濕敷,直瘡面干凈為止,再外撒藥散,每日換藥1-2次,直至收口為止。
青甘散
配方:青黛粉9g 爐甘石粉90g 制法:過篩后混勻,裝瓶備用。主治肛周濕疹。用法:用二層紗布包裹藥散。治療前先將肛門洗凈,擦干,然后外仆患處,每日3-5次。
蛇磺散
配方:蛇床子12g 密陀僧12g 雄黃10g 石硫磺6g 苦參5g 土茯苓8g 輕粉6g 制法:各藥分別研成細(xì)粉,過篩后混勻,再用黃醋高調(diào)成糊狀,置瓶內(nèi)密封5天后,才能開始啟用。主治:白癜風(fēng)。用法:取出少許藥糊,外涂患處,每日1-3次。用藥時(shí)應(yīng)注意,此藥糊切勿入口入眼。用藥后除皮膚微癢外,未見其他不良反應(yīng)。
消炎散
配方:大黃20g 甘草20g 青黛10g 氧化鋅10g 冰片2g 煅龍骨20g 爐甘石10g 制法:大黃、甘草置鍋中,焙黃后研成細(xì)末,余藥各研細(xì)粉,過80目篩,充分混和,經(jīng)高壓消毒滅菌后,貯瓶密封備用。主治:膿皰瘡。用法:5%黃柏水洗凈瘡面后,取散加2%龍膽紫溶液調(diào)成糊狀外用患處,每日3次。
復(fù)方硫磺散
配方:硫磺25g 雞蛋1只、明礬8g 冰片0.5g制法:鮮雞蛋1個(gè),蛋頂打洞,去除蛋黃,存留蛋清在蛋殼內(nèi),裝入硫磺粉,以滿為止。然后用濕面(面粉加水)包住雞蛋,放在火口旁烤,面烤焦黃為度,棄去包面層,將烘烤的硫磺粉放在乳缽中研為細(xì)末;另取明礬放在鐵勺中加熱去水,冷卻后研成細(xì)末,再加冰片細(xì)末,與烘烤硫磺細(xì)末混勻,瓶裝備用。主治膿皰瘡、毛囊炎。用法:先用5%黃柏水或生理鹽水洗去瘡面痂皮與膿液,涂撒本散,每日1次。多數(shù)3-5次可愈。
硝柏散I、II號(hào)
配方:I號(hào):芒硝200g、黃柏200g; II號(hào):芒硝100g、黃柏200g 制法:分別研粉,混勻,制成I、II號(hào)散。主治:凍瘡。用法:先將黃柏10克水煎溶化芒硝5克,外洗敷患處。若為未破凍瘡?fù)庥肐號(hào)散,已破凍瘡?fù)庥肐I號(hào)散。方法為水調(diào)散為糊,外包,每日1次。一般未破者用5—6次,已破者用10-15次可愈,用藥時(shí)未見副作用。
新青蛤散
配方:青黛10g、煅蛤粉30g、煅石膏30g、爐甘石15g、黃柏10g 紫草5g 制法:以上諸藥研成細(xì)粉,過篩混勻,裝瓶外用。主治:混疹(其中以水皰型及滲出型尤佳),膿皰瘡,足癬感染。用法:取散少許,用花椒油或植物油兌入調(diào)糊,涂抹患處。注意此散需瓶裝密封。
復(fù)黃散
配方:生石膏、滑石粉各350g、升華硫80g、黃柏60g、五倍子100g制法:各藥分別研末,調(diào)勻成散,再用樟腦酒(樟腦25兌入白酒200ML中溶化即成)適量,酒與散和勻成糊,待用。主治膿皰瘡。用法:外搽患處,每日2—3次,至愈。
細(xì)辛五倍散
配方:細(xì)辛100g、五倍子200g、冰片2.5g 制法:共研極細(xì)末,混勻貯瓶備用。主治:膿皰瘡。用法:先用苦參10克煎水熬汁待涼,洗凈患處,再用藥散敷滿瘡面,不用蓋敷,每日1—2次。
青石散
配方:青黛、黃柏各60g、石膏、滑石各120g制法:各研磨成細(xì)粉,過100目篩,混合摻勻,裝瓶,備用。主治:濕疹樣皮炎。用法:急性期,將藥散用芝麻油調(diào)成糊狀,涂擦患處,或用藥散薄薄干撒。每日2—3次;亞急性期或慢性期,將藥散加凡士林調(diào)成30%的糊劑或10%軟膏劑,涂擦患處,每日1-2次。用藥時(shí)注意:藥物不宜涂的太厚,不可用手或鑷子強(qiáng)制揭痂撕皮。
雙黃散
配方:黃丹、黃柏各50g 制法:研細(xì),混勻,裝瓶,備用。主治:濕疹。用法:先用5%黃柏水棉球清洗瘡面及四肢,滲透出液較多者,將藥散撒于瘡面上;若滲出液較少者,則用芝麻油調(diào)成糊狀,敷于瘡面上,每日2-3次。治療期間禁食魚腥、辛辣之食物。
濕疹散
配方:黃柏30g、大黃30g、黃連15g、雄黃20g、青黛20g、五倍子15g、爐甘石15g、煅白礬15g、輕粉10g、冰片3g 制法:將黃柏、大黃、黃連焙黃研粉末,再將雄黃、五倍子、爐甘石、白礬、冰片分別研成極細(xì)末,然后把各藥粉充分混勻過篩,裝瓶高壓消毒后,備用。主治:陰囊濕疹。用法:患部先以5%黃柏水外洗后,以藥散少許加蓖麻油適量調(diào)勻成糊狀,涂抹患處,每日3次。
臁瘡散
配方:牛膽(或豬膽)1個(gè)、青黛30g、陳石灰30g、黃丹10g、輕粉10g、冰片5g、黃柏30g密陀僧30g、五倍子20g、枯礬10g制法:將青黛、石灰、黃丹、輕粉、冰片研成粗末后納入牛膽中(保留膽汁),陰干后研為細(xì)末;黃柏烘干后研成細(xì)末;密陀僧、五倍子、枯礬亦研成細(xì)末;各藥充分混勻,過100目篩,高壓滅菌,儲(chǔ)瓶備用。主治:下肢慢性潰瘍。用法:患部用5%黃柏水清洗,除掉壞死組織,瘡緣用酒精消毒,取上散少許加2%龍膽紫適量調(diào)成糊狀,涂搽在瘡面上。每日換藥3次,至愈。
皮癌散I、II號(hào)
配方:I號(hào)散:紅礬3g、指甲15g、頭發(fā)15g、紅棗10g、面粉30g II號(hào)散:貓頭1只 制法:I號(hào)散將前三味藥弄碎放入去核紅棗內(nèi),外包堿發(fā)面粉團(tuán),制成發(fā)龍眼大小,放在木炭上文火烘烤,烤至冒白煙為度,后去面粉殼,共研成細(xì)末,裝瓶備用。II號(hào)散:貓頭1只,用面粉團(tuán)包裹好,放在烘箱內(nèi)烘干。后去外層面粉團(tuán),將烘干貓頭研成細(xì)末,裝瓶備用。主治:鱗狀細(xì)胞癌,基底細(xì)胞癌等皮膚癌。用法:先用I號(hào)散少許加芝麻油調(diào)糊,外敷患處,每日1次,2-3天后,患處已感覺疼痛時(shí),改用II號(hào)散芝麻油調(diào)糊外敷,每日1次,4-5天后,改用I號(hào)散糊與II號(hào)散糊交替換藥,每日1-2次,至新生肉芽組織形成,表面僅留表淺疤痕為止。換藥時(shí)注意:外敷面積包括腫瘤病灶及周圍皮膚0.5CM為止。
五虎丹
配方:水銀60g 火硝、皂礬、白礬各180g 食鹽90g 制法:上藥共研細(xì)末入罐,置炭火上溶化復(fù)胎,待冷后將罐口倒置一瓷盤內(nèi),用紙條密封盤罐口,外用煅石膏粉水調(diào)糊狀封嚴(yán),不讓泄氣。將盤罐置裝滿黃沙土三大缸缽,留罐底于砂外約2CM處,先置1-2塊炭于罐底上,火燒一小時(shí)半,再上足炭于罐底上燒一小時(shí),滅火,取盤罐,見盤內(nèi)霧花樣針?biāo)瓢姿?,即為五虎丹,裝瓶備用?;?qū)⑽寤⒌づc熟面少許調(diào)和成泥,制成縫針長的引條,陰干備用。主治:癤腫疔瘡等。用法:皮損處常規(guī)消毒,刺破疔瘡或癤腫中央,排膿后納入五虎丹粉散或引條,外蓋紗布,包扎,每日一換。若膿盡時(shí),改用生肌散換藥使其早愈。嚴(yán)重者,可煎服五味消毒飲。
蚣倍散
配方:蜈蚣 五倍子各200g 制法:分別研細(xì)粉,混勻貯于瓶內(nèi)備用。主治:皮膚感染性潰瘍。用法:先將潰瘍面用生理鹽水洗凈,潰瘍面周圍用1/1000新潔爾滅溶液消毒,然后將本散撒布潰瘍面上,紗布覆蓋,隔日換藥一次,至愈。
加味青黛散
配方:青黛30g 煅石膏50g 水飛滑石50g 黃柏10g 密陀僧20g 枯礬20g 輕粉10g 冰片5g 制法:上藥共研細(xì)粉,過100目篩后混勻,瓶裝高壓消毒后,備用。主治:陰囊濕疹。用法:先以5%黃柏水清洗患處,再用蓖麻油將藥散調(diào)成糊狀,涂敷皮損上,每日2-3次。
消炎生膚散
配方:黃柏、黃芩各12g 紫草、密陀僧、赤石脂、五味子各30g 龍骨20g 蒼術(shù)6g 冰片0.5g 制法:共研細(xì)粉,過100目篩,混勻,裝瓶,備用。主治:下肢潰瘍。用法:臨用時(shí)取蜂蜜適量調(diào)敷患處,用繃帶從患肢小腿由下而上,復(fù)由上而下,反復(fù)包扎,5-7天更換一次,至愈。
陰囊散
配方:青黛、密陀僧、硫磺、滑石粉各20g 制法:共研細(xì)末,過篩,混勻即得。 主治:陰囊濕疹,陰囊霉菌感染等。用法:芝麻油調(diào)成油膏,外搽患處,每日2-3次。
椒黃散
配方:川椒、硫磺各100g 制法:川椒焙干,與硫磺共研細(xì)粉,過120目篩,裝入瓶中備用。主治:體癬、股癬等。用法:用時(shí)取生姜1塊,斜行切斷,以斷面蘸藥散搓擦患處,每次擦3-5分鐘,每天早中各1次,晚上洗澡后再擦1次。
五妙散
配方:天花粉30g、滑石粉20g、蒼術(shù)20g 黃柏10g 青黛粉3g 制法:共研細(xì)末,過120目篩后,混勻,瓶裝,待用。主治:濕疹。 用法:撒布患處后包扎,每日1次。慢性者,可用芝麻油調(diào)糊外敷。
化腐生肌定痛散
配方:生硼砂30g 秣砂3g 飛滑石55g 琥珀6g 冰片4g 甘草20g 制法:各研極細(xì)末,地120目篩,和勻,裝瓶,備用。主治:復(fù)發(fā)性口瘡。 用法:用時(shí)將藥散涂撒在潰瘍面上,每日3-5次。
白癜風(fēng)外用散
配方:雄黃3.5g 密陀僧10g 白芷6g 白附子6g 制法:研細(xì),篩去粗粉再過120目篩,令成細(xì)末,裝瓶備用。主治:白癜風(fēng)。用法:黃瓜洗凈,去籽切斜面,切面蘸藥散用力擦患處,每日2-3次。
苦參散
配方:苦參、蛇床子、黃連、黃柏各30g川椒、枯礬各10g冰片3g 制法:共研細(xì)末,過篩后和勻,裝瓶消毒后備用。主治:霉菌性陰道炎。用法:每次用藥前,先用3%小蘇打水或1:1000新潔爾滅溶液洗凈外陰及陰道部,上藥后換干凈內(nèi)褲,每日1-2次,5次為一療程。
消瘡散
配方:山豆根、大黃各30g 黃連15g 人中白20g 青黛20g 沒藥、兒茶、枯礬各15g朱砂10g冰片5g制法:先將山豆根、大黃、黃連焙黃研為極細(xì)末;余藥再研成極細(xì)末,上藥混合后,過120目篩,混勻裝瓶,高壓消毒滅菌,儲(chǔ)瓶備用。主治:口瘡。用法:使用前先以3%硼酸溶液清洗口腔,然后取消瘡散少許加入2%龍膽紫溶液適量調(diào)成糊狀,涂擦患處,每日3-5次,直至痊愈。
血脈散I、II號(hào)
配方:I號(hào)散:黃柏、煅石膏各50g II號(hào)散:芒硝、蒲公英各50g黃柏30g制法:I號(hào)與II號(hào)散分別研細(xì)粉,過120目篩,混勻裝瓶。主治:胸腹壁血栓性靜脈炎。用法:急性期有紅熱痛時(shí),用I號(hào)散涼開水調(diào)敷局部;慢性期呈條索狀硬腫時(shí),用II號(hào)散開水沖后熱濕敷。每日2-3次,每次約半小時(shí)左右。
黃連兒茶散
配方:川連、黃柏、兒茶、青黛、蛤粉、枯礬、煅石膏各3g 雄黃、輕粉、血竭各2g 冰片1.5g 麝香0.3g 臘梅花20朵(焙干) 制法:上藥研成極細(xì)末,過120目篩后和勻,貯瓶密封,備用。主治:酒齄鼻。用法:取藥散少許加適量涼開水調(diào)成糊狀,外涂鼻部,每日2次。嚴(yán)重時(shí),可同時(shí)煎服“七葉飲”:枇杷葉10g側(cè)柏葉12g 桑葉6g 人參葉6g 荷葉6g 竹葉6g 大青葉15g。每日一劑。
信棗散
配方:信石0.2g 紅棗10枚 制法:先將紅棗去核,將信石置大棗內(nèi),于恒溫箱內(nèi)烤干,研細(xì)混勻(內(nèi)含信石0.2克為宜,劑量不宜過大),密封于瓶中備用。主治:顏面皮膚癌(無轉(zhuǎn)移者)。用法:麻油與藥散共調(diào)糊狀外敷,敷藥范圍應(yīng)達(dá)癌緣外健康組織0.5CM。敷藥后一般藥散與癌腫組織合成干燥的藥物痂塊,腫瘤逐漸壞死與正常組織分離,創(chuàng)緣光滑整齊,如刀割切緣,同時(shí)上皮組織向創(chuàng)面中央生長。若敷藥后出現(xiàn)疼痛、充血、水腫、滲出、并伴有惡心乏力者,一般3-5天即消失;若癌腫面積過大者,須輔以手術(shù)切除以縮短療程;若癌腫基底部用四周有大的血管與神經(jīng)者,不宜應(yīng)用,以免損傷血管或神經(jīng)。
雙白散
配方:白蘞、白及各30g 大黃50g 制法:上藥焙黃,共研細(xì)末,過100目篩,混勻備用。主治:皸裂癥。用法:患部洗凈拭干,取藥散少許,加適量蜂蜜調(diào)成糊狀,每日3-6次涂抹患處,必要時(shí)可包扎。
潰瘍散
配方:大黃、白及各50g 密陀僧、兒茶、沒藥各30g 青黛20g 輕粉10g 冰片5g 制法:先將大黃、白及焙黃研粉,全藥均研成極細(xì)末,各藥混和,過120目篩,貯瓶,經(jīng)高壓消毒備用。主治:下肢潰瘍。用法:常規(guī)消毒患處,清除壞死組織后,取藥散少許加2%龍膽紫溶液適量,調(diào)成稠糊,外包患處,并用紗布包扎繃帶固定。早晚各換藥一次,10天為一療程。
雄黃散
配方:雄黃、枯礬、血余炭各33g 冰片4g 制法:共研細(xì)末,過篩后混勻,待用。主治:帶狀皰疹。用法:用時(shí)將患處用生理鹽水清洗,將藥散用芝麻油調(diào)成糊狀涂敷患處后再蓋上油光紙,用5-6層紗布覆蓋,繃帶包扎固定。每日換藥2次,結(jié)痂后為止。
蜈蚣散
配方:蜈蚣10條 土鱉蟲、 地龍各6g 制法:烤干后研極細(xì)粉,過篩和勻,芝麻油適量,調(diào)成糊狀,裝瓶備用。主治:陰囊濕疹。用法:用藥前先用“陰濕湯”熏洗:苦參30g、 蛇床子20g、白鮮皮1g蒼術(shù)10g。然后再外搽本糊,每日2-3次。
青冰散
配方:青黛 冰片各100g 制法:研極細(xì)末,過80篩,裝瓶待用。主治:口腔潰瘍。用法:將適量藥散撒于潰瘍面上,閉口10分鐘,每日4-5次。也可用棉球蘸藥散壓于潰瘍上,10分鐘后去除。
黃褐斑散
配方:鮮杏花90g 鮮桃花90g 鮮梨花90g 鮮柿葉90g 補(bǔ)骨脂30g 制法:將杏花、桃花、梨花和柿葉曬干后,與補(bǔ)骨脂共研細(xì)末,裝入瓶中備用。主治:黃褐斑。用法:每晚臨睡前取藥散適量,加芝麻油調(diào)稀糊狀涂于面部,次日早晨洗去,每晚1次,3周為一療程,可連用2個(gè)療程。必須晚上用藥,如白天用反會(huì)引起色素沉著。
濕疹常用散
配方:吳茱萸、蛇床子、白芷、黃柏、大黃、蒼術(shù)、川椒各12g、龍骨、牡蠣、石膏、白礬各15g、海螵蛸30g、呋喃西林粉3g、青黛20g、冰片0.5g 制法:取吳茱萸、蛇床子、白芷、黃柏、大黃、蒼術(shù)、川椒,去盡泥土雜質(zhì),烤干研成細(xì)粉,過120目篩;把龍骨、牡蠣、石膏、白礬直接用火煅透后加入海螵蛸,共碾成細(xì)粉,過120目篩;再把呋喃西林粉、青黛粉及冰片用乳缽研細(xì),以上三種藥粉混勻,裝瓶蠟封保存。主治:濕疹。用法:用時(shí)把藥散與芝麻油調(diào)合成糊狀,抹患處不包扎,每2天換藥一次,10天為1療程。
洗頭散
配方:大黃、硫磺、皂角各100g 制法:共碾細(xì)粉,混勻分裝,每袋20克。主治:頭皮部脂溢生皮炎。用法:先用溫水洗濕頭發(fā),然后把藥散搓到頭皮上,2-3分鐘后用溫水洗去藥粉,頭發(fā)沖洗干凈即可。每隔3-5天沖洗1次。
及莪散
配方:白及50g、莪術(shù)30g、黃藥子20g、山慈菇10g 、重樓5g、紫硇砂2g、血竭3g 制法:上藥共研極細(xì)粉,過120目篩,合勻備用。主治:血管瘤。用法:沸水適量,加入白酒10ML,食醋5ML,再合本藥散調(diào)為糊狀,調(diào)敷患處。每日換藥1次,7天為1療程。血管瘤過大,或基底部有重要血管神經(jīng)者,禁用。
茯苓拔毒散
配方:茯苓、雄黃、礬石各100g制法:共研極細(xì)粉,過篩后和勻,裝瓶備用。主治黑色素瘤(潰瘍型)。用法:患部常規(guī)消毒后外敷,每日換藥1-2次。出血較多時(shí),可撒少許三七粉;若有干痛時(shí),可用熟麻油調(diào)敷。同時(shí)配合中藥煎服:連翹、銀花各50g,濃煎代茶飲,每日1劑。
柏葉散
配方:側(cè)柏葉、地龍各20g、黃連、大黃各25g 雄黃15g、輕粉10g、松香6g 制法:共研細(xì)末,過篩混勻,瓶裝備用。主治:帶狀皰疹、膿皰瘡。用法:局部用鹽水洗凈,取藥散適量,麻油調(diào)糊,外敷紗布包蓋,膠固定,每日換藥1次。
愈乳散
配方:制乳香、青黛各20g 冰片5g 煅石膏、煅龍骨、血竭各15g、黃連10g 制法:除冰片外,各藥分別研成極細(xì)粉,混合后入冰片,研勻后再過120目篩,貯瓶備用。主治:乳頭皸裂。用法:治療時(shí),瘡面糜爛者用棉球?qū)⑺幏蹞淙龌继帲化徝娓稍镎哂寐橛驼{(diào)糊外敷患處包扎。每日換藥2次,效果良好。
四石散
配方:爐甘石、滑石各30g寒水石、海浮石各20g、冰片3g制法:共研極細(xì)粉,過120目篩,混勻后備用。主治:濕疹,膿皰瘡,滲透出性皮炎,糜爛型足癬,稻田皮炎等。用法:外撒藥散,布包,每日1-2次。
胼胝散
配方:生大黃、山甲、三棱、莪術(shù)、乳香、沒藥各30g 鱉甲、土鱉蟲各15g制法:以上各藥研為細(xì)末,過篩和勻,裝瓶備用。主治:胼胝。用法:藥散以白酒調(diào)和,包敷患處,隔日1次,每次換藥時(shí)用刀片稍加修除厚皮。
三合一洗頭粉
配方:硫磺粉、硼砂粉、碳酸氫鈉粉各1000g克制法:共研細(xì)粉,混勻分裝,每袋75克。主治:皮脂溢出癥。用法:1袋,沖入開水2000-2500ML,攪拌待水溫下降不燙時(shí),反復(fù)洗頭,后用清水沖洗干凈。每日1次,一般2-3次即見效。
脂疹散
配方:爐甘石、雄黃、樟腦、青黛、松香、珍珠各30g 枯礬20g 輕粉15g 冰片9g 制法:共為細(xì)粉,過篩和勻,裝瓶備用。主治:脂溢性濕疹。用法:以麻油調(diào)成糊狀,外搽皮損處,每日3次。
復(fù)方口腔散
配方:乳香10g 沒藥10g 煅石膏30g 冰片1g 兒茶10g 黃柏15g 細(xì)辛6g 五倍子15g 氫化考的松0.5g、硫酸鋅10g。制法:以上各藥研成細(xì)粉。過120目篩,混勻裝瓶。主治:口腔潰瘍。用法:以噴霧器噴撒,或以無菌棉簽蘸藥散少許,輕輕撒于患處,稍待片刻再閉嘴。每日3次,至愈。
瘰疬散
配方:紅升丹35g 乳香、沒藥各20g 血竭10g 夏枯草10g 冰片5g 制法:將各味藥研成細(xì)末,過100目篩,混合均勻,裝入有色瓶中,密封高壓消毒,備用。主治:皮膚結(jié)核性潰瘍。用法:將藥捻或引流藥條蘸藥散送入竇道內(nèi),或外撒潰瘍面上,外加玉紅膏覆蓋,再行包扎,每日1-2次,至愈。
喉風(fēng)散
配方:人工牛黃5g 珍珠5g 梅片25g 黃連30g 甘草15g 青黛5g 山豆根15g 制法:各研極細(xì)末,混勻備用。主治:皮膚粘膜潰瘍。用法:先用5%黃柏水清洗患處,再直接噴敷藥散,每日多次。
青蛤粉
配方:青黛120g 煅蛤粉、煅石膏各300g 黃柏末、輕粉各150g 制法:將上述藥物共研細(xì)末,過100目篩后和勻,備用。主治:銀屑病。用法:用麻油、茶水各半,將其散調(diào)成糊狀,均勻敷于皮損上,早晚各敷1次。
六合粉
配方:硼酸6.6g 雷凡諾爾0.13g 青黛0.66g 氧化鋅13g 薄荷10g 滑石粉加至100g 制法:各研極細(xì)粉,過180目篩,混勻,備用。主治:新生兒皮膚保護(hù)專用。用法:外撲,每日1-2次。
口瘍散
配方:大黃、黃連、黃柏各30g 雞內(nèi)金60g 冰片g、枯礬粉各5g 硼砂60g 制法:口腔潰瘍。用法:臨用時(shí)取少許藥散吹敷患處,以覆蓋潰瘍面為度,每日3-6次。
二味拔毒散
配方:雄黃、明礬各100g 制法:共研粗末,和勻備用。主治:丘疹性蕁麻疹。用法:藥粉用開水調(diào)成稀糊,外搽,每日3次。同時(shí)煎服疏風(fēng)祛濕湯:防風(fēng)、荊芥、桑葉、野菊花、羌活、獨(dú)活、徐長卿、蛇床子各10g帶皮茯苓20g 生白術(shù)15g 每日一劑,隨證加減。
五蚣散
配方:五倍子粉48g蜈蚣9.4g 血余炭42g 地卡因粉0.6g 地塞米松粉15mg 制法:各研細(xì)末,過篩和勻,瓶裝備用。主治:口腔潰瘍。用法:取藥散撒敷潰瘍面上,每日3-4次,10天為一療程。
二黃散
配方:蒲黃100g 硫磺25g 制法:共研細(xì)末,過篩后備用。主治:肛門濕疹,肛門瘙癢癥。用法:先用清水洗凈患處,用干棉球蘸藥散撒于患處,再用紗布?jí)喝?-2分鐘后固定,每日2-3次。
三味解毒散
配方:雄黃、白礬各100g 蜈蚣10條 制法:以上共研細(xì)粉,過篩和勻,裝瓶備用。主治:帶狀皰疹。用法:以芝麻油或其他植物油調(diào)散成稀糊狀,以消毒棉簽蘸取藥糊后外搽患處,每日5-6次。
九味消毒散
配方:蟾酥0.3g 馬蜂2個(gè) 全蟲、冰片各3g 黃芩 蚤休、白附子各10g 當(dāng)歸、三七粉各6g 制法:先用少量75%酒精浸泡前三味中藥24小時(shí)后,用此藥液,將后六味藥物細(xì)粉調(diào)成糊狀。主治:毛囊炎,癤腫。用法:外涂患處,每日2-3次,2周為1療程。
狼毒散
配方:狼毒、雄黃、大楓子、木鱉子各10g 荊芥、防風(fēng)、苦參、羌活、地膚子、紫草各15g 當(dāng)歸、川芎、白鮮皮各30g 制法:以上共研粗粉,一劑分為3包。主治:銀屑病。用法:取散1包,加水200ML煎煮,趁熱洗擦患處,1包可洗3天,以水涼為止。1個(gè)月為1療程,根據(jù)病情可酌用3-4個(gè)療程。
黃連散
配方:連翹、黃芩各55g 紫草45g 玄胡索40g 冰片30g 制法:各研細(xì)末,過120目篩,混勻裝罐,密封備用。主治:小兒口腔潰瘍。用法:先用濃茶水拭去潰瘍面上假膜,然后把藥散吹在潰瘍面上,每次0.3克.每日3-4次,5天為1療程。
細(xì)辛敷臍散
配方:細(xì)辛500g 制法:打碎成極細(xì)粉,過120目篩后,裝瓶備用。主治:口腔潰瘍。用法:取藥散10g ,加蜂蜜調(diào)成糊狀待用。臍部先用溫水清洗,取藥糊10克,涂在5cmX5cm的消毒紗布上,敷貼臍部,外用膠布固定,每日1次,3-5次為1療程。
愈合散
配方:地榆 白及、血竭各100g 五倍子50g 制法:烘干研細(xì)粉,過篩后備用。主治:皮膚潰瘍。用法:用生理鹽水清洗瘡面,外敷藥散,包扎,每日1-2次。
嬰兒濕疹散
配方:青黛、川柏各60g 枯礬15g、冰片5g 滑石、煅石膏各120g 爐甘石90g 制法:各研細(xì)粉,放入200目篩中過篩,裝瓶備用。主治:嬰幼兒濕疹。用法:滲液時(shí),藥散直接外撒,干燥時(shí)加凡士林配成20%軟膏外涂,每日3次。
濕疹粉
配方:枯礬10g 雄黃7.5g 滑石25g 煅石膏45g 甘草5g 冰片1.5g 青黛6g 制法:共研細(xì)粉,過120目篩后,混勻備用。主治:各期濕疹。用法:滲液者干撒,無滲液者用芝麻油調(diào)搽,過敏性體質(zhì)者慎用。同時(shí)配合中藥煎服:急性或亞急性期用濕疹散I號(hào)(滑石粉30g、甘草5g 茯苓皮g、白蒺藜各50g 炒蒼耳子75g、苦參、野菊花各20g、連翹、黃芩、漏蘆、丹皮、丹參各15g 金銀花40g、大黃、浮萍、芥穗各10g 地膚子、桑皮各25g 共研細(xì)粉,每包5克)每日2次,每次1包;慢性濕疹用濕疹散II號(hào)(滑石、土茯苓、首烏、金銀花各30g 當(dāng)歸、丹皮、桃仁、紅花、連翹,皂刺、蟬衣各15g、生地、蛇床子、白蒺藜各20g、甘草5g 共研細(xì)粉,每包5克)每日2次,每次1包。
復(fù)方三黃散
配方:生黃芪、黃柏各30g 黃連、滑石、松香各13g 冰片5g 乳香、沒藥、血竭各10g 制法:共研細(xì)粉,過120目篩,瓶裝備用。主治:小腿慢性潰瘍。用法:潰瘍面先用生理鹽水棉球清洗揩干,再將藥散均勻地撒在創(chuàng)面上,以不露出肉芽為宜,覆蓋無菌紗布,彈力繃帶或用彈力襪縛緊整條患肢小腿。根據(jù)創(chuàng)面情況,每日或隔日換藥1次至愈。
復(fù)方苦參粉
配方:苦參30g 黃柏30g 五倍子20g 滅滴靈10g 制法:共研細(xì)粉,過100目篩,裝瓶備用。主治:滴蟲性陰道炎。用法:以窺器撐開陰道暴露宮頸,用1:1000新潔爾滅溶液沖洗陰道,再用消毒干棉球拭凈擦干,用鈍頭宮頸刮板取藥粉1克左右,撒入陰道各部,每日1次,15天為1療程。
消瘤散
配方:大戟、甘遂、芫花、紅花、甘草、冰片各10g 制法:共研極細(xì)末,過120目篩,備用。主治:血管瘤。用法:取適量藥散,以冷開水、米醋各半調(diào)散成糊,現(xiàn)調(diào)現(xiàn)用,外敷患處,每2日1次,15天為1療程。連用2個(gè)療程無效者再停用。
小兒鵝口散
配方:冰片20g、麝香0.1g、硼砂50g 石膏30g 制法:共研細(xì)末,過120目篩,裝瓶備用。主治:小兒口腔念珠菌病。用法:選用生理鹽水棉球擦洗患處,再外用本散與制霉菌素粉(50萬單位1片,10片研粉),交替使用,每日2-4次,可咽下,無毒副作用。
青梅散
配方:青黛、生石膏各30g 梅片、黃連各15g 龍膽草10g 龍骨20g 細(xì)辛5g 牛黃2g 制法:以上藥物分別研細(xì)粉,過120目篩后混勻,瓶裝待用。主治:會(huì)陰部潰瘍。用法:潰瘍面有滲出時(shí),外撒散劑,每日多次;潰瘍面新鮮時(shí),麻油調(diào)散外搽及電燈熱烤,每日3次;潰瘍面腐肉多時(shí),先用少量麝香藥粉撒上,再涂藥糊,每日2-3次。
消疣粉
配方:板藍(lán)根、馬齒莧、土茯苓、銀花、黃柏、蒼術(shù)、夏枯草各50g 桃仁、紅花、香附、蜂房、百部、木賊草各30g、甘草20g 制法:烘干后研細(xì)末,過120目篩后混勻,備用。主治:尖銳濕疣。用法:用蜜水各半調(diào)散成糊,敷包患處,每日2次,7天為1療程。
止?jié)裆?/strong>
配方:黃連、黃芩、黃柏各4g 青黛75g 紫金錠1.8g 無名異、東丹、銅綠、煙膠各6g 寒水石、密陀僧、爐甘石、千年灰、枯礬各9g冰片0.6g 煅石膏15g 制法:先將三黃、無名異、寒水石、密陀僧、銅綠各研細(xì)末混勻,然后再加入余藥再混合,過120目篩,裝瓶備用。 主治:混疹。用法:無明顯紅腫而糜爛滲液較少者,可將藥粉直接撒布局部。微紅而熱糜爛滲液較多者,可用鮮絲瓜葉,野菊花葉、馬齒莧等搗汁調(diào)成糊劑涂敷,同時(shí)煎服中藥:赤小豆30、當(dāng)歸3 每日1劑;無明顯紅腫而糜爛滲液者,可用菜油適量調(diào)成糊狀涂敷;苔蘚化的疹面伴有瘙癢者,可加凡士林配成10%止?jié)褴浉?,外涂患處,每?-3次。
口瘡散
配方:生石膏、青黛各5g燈草灰、朱砂各6g 煅人中白7.5g 粉甘草1.5g冰片1g制法:各研細(xì)末,過篩混勻即得。主治:口腔粘膜潰瘍。用法:棉簽蘸藥散,外涂患處,每日3-4次。
枯炭散
配方:枯礬30 活性炭30 珍珠粉6 制法:各研細(xì)粉,混合杵搗調(diào)勻,裝瓶蓋封,備用。主治:皮膚慢性潰瘍。用法:首先處理潰瘍面,創(chuàng)面邊緣凸凹不平之增生性疤痕,或肉芽組織老化,可剪除;感染分泌物較多時(shí),可用紫草油紗布條外敷,待水腫減退或分泌物清除后,再用本散厚敷創(chuàng)面上,用紗布?jí)K覆蓋,加壓包扎。一般2-3天換藥1次,10天為1療程。
三黃二香散
配方:生大黃、黃柏、黃連各30g 制乳香、制沒藥各15g冰片50g 制法:共研細(xì)末,混勻備用。主治:帶狀皰疹。用法:取藥散少許,加濃茶葉汁配成糊狀,外敷患處,一般1-2日后結(jié)痂,疼痛消失。
扁疣敷揉散I、II號(hào)
配方:I號(hào)散:冰片、玄明粉各50g;II號(hào)散 板、大青葉、魚腥草各30g 桃仁、紅花各10g 制法:I號(hào):共研細(xì)末,混勻備用;II號(hào)煎成濃汁,裝瓶備用。 主治:扁平疣。用法:用毛巾或棉球蘸濃汁擦患處15-20分鐘后,再用I號(hào)散水調(diào)糊狀,反復(fù)擦涂患處15-20分鐘,用力以能耐受為度。5日為1療程。治療中避免燙傷及擦傷。
56金素丹
配方:雄黃10g枯白礬30g生明礬30g制法:共研極細(xì)末,過篩混勻,瓶裝待用。主治:小兒膿皰瘡。用法:用時(shí)將藥散干搓皮損處約1mm厚,略加按壓,以不掉為度,不必包扎。如滲流黃水或藥痂漂起,應(yīng)隨時(shí)用無菌棉球拭去,重復(fù)撒藥。每日多次,至愈。
膿窩瘡散
配方:黃連10g黃柏30g青黛30g枯礬10g苦參30g大黃30g制法:除青黛,將其余藥物碾碎過篩,再將所有藥物和勻備用。主治:小兒膿皰瘡。用法:將藥散用香油或食用油拌成糊狀,涂在瘡面上,每天1-2次。嚴(yán)重者,患兒可煎服中藥:黃芩6g 黃連3g 金銀花10g 連翹6g 白鮮皮9g 牡丹皮3g 白茅根12g 苡米30g 生地9g 土茯苓9g 甘草3g ,每日1劑。
三黃珠石散
配方:硫磺10g黃柏10g黃丹4g朱砂3g爐甘石30g煅石膏200g制法:將上藥碾極細(xì)末,過120目篩后,加冰片20g和勻,瓷瓶收貯。主治:肛門濕疹。用法:臨用時(shí)先用清水將肛門洗凈,用棉簽蘸藥粉涂搽患處,每日2-3次,至愈。
口粉
配方:爐甘石9g慈姑9g青黛1g冰片4.5g朱砂4.5g生石膏4.5g龍骨9g煅珍珠0.1g元寸0.9g制法:將上藥共研極細(xì)粉,過120目篩后,和勻裝瓶。主治:皰疹性口腔炎。用法:溫水漱口后,將口粉撒布口內(nèi)患處,每日3-5次,無任何副作用。
青春洗頭粉
配方:硫磺、生大黃、苦參各1000g制法:共研極細(xì)末,過120目篩,混勻分裝,每袋10克裝。主治:頭部脂溢性皮炎。用法:先用溫水洗頭,再用此粉1袋,用水調(diào)成稀糊狀洗頭,待5-10分鐘后,再用香皂或硫磺皂將頭發(fā)洗干凈。隔日1次,可用7-14次。
三日愈瘡散I、II號(hào)
配方:I號(hào):馬齒莧50g五倍子25g枯礬25g 水1000ml II號(hào):密陀僧7g蚤休5g大黃3g青黛3g煅石膏3g法:I號(hào):煎煮30分鐘,棄藥渣取藥液,放至37度備用。II號(hào):研細(xì)粉過120目篩,拌勻備用。主治:膿皰瘡。用法:用煮沸過的軟布蘸藥水涂擦皮膚,每次30分鐘,每日2-3次。每次洗敷后再用II號(hào)粉以麻油或杏仁油調(diào)糊狀,外涂患處,每日也是2-3次。
足癬散
配方:葛根、白礬、千里光各100g制法:烘干研末,密封包裝,每袋40克,備用。主治:足癬。用法:患者每晚取藥袋1只,傾入盆中,加溫水3000ml溶勻,將患足置于藥水中浸泡,一般每次20-30分鐘,7天為一療程。治療期間停用其他治療藥物。
擦調(diào)散I、II號(hào)
配方:I號(hào):苦參、黑豆各300g白鮮皮、大楓子各250g木槿皮、地膚子、蒼術(shù)各150g 生蔥20根、五倍子100g樟腦20g冰片20g II號(hào):硼砂、氧化鋅各500g氯化銨150g滑石粉1000g 制法:I號(hào):加水煎兩次合并成800ml,再用95%酒精200ml溶解樟腦、冰片后,緩緩加入溶液中,過濾分裝,即成擦劑。II號(hào):共研細(xì)末,過120目篩,混勻即成散劑。主治:濕疹。用法:用I號(hào)擦劑后若流水甚多,將II號(hào)散劑撒布揉搓;流水不多時(shí),用II號(hào)散劑加凡士林配成15%軟膏,擦拭患處,每日3次,7天為療程。最多不過3個(gè)療程,一般均可愈。
腋香粉
配方:公丁香18g紅升丹27g石膏45g 制法:將公丁香與石膏(石膏應(yīng)洗凈,將所夾石或砂質(zhì)去除)粉碎研細(xì),紅升丹研成細(xì)末,分別過120目篩,然后將三種藥物混研,再過篩一次,裝入茶色瓶內(nèi),密封保存。主治:腋臭。用法:用棉花團(tuán)蘸著腋香粉,擦涂腋窩部5遍,如此為外用1次,每日1次,連用5天(次)為1療程。
倍雄散
配方:五倍子50g烏梅10g枯礬10g雄黃20g大黃10g 制法:共研細(xì)粉,過80目篩后,混勻備用。主治:傳染性軟疣。用法:采用香醋調(diào)膏,點(diǎn)涂法,藥厚2—3mm,外加膠布貼敷。多者采用輔面法,油紙或塑料紙遮隔。
加味二妙散
配方:生蒼術(shù)、生黃柏、雄黃各100g 制法:共研極細(xì)末,取藥散少許,用生蛋清或芝麻油加入,調(diào)成糊狀待用。主治:小兒濕疹。用法:涂敷患處,一般涂1-2次即愈。
疣平散
配方:炒甲珠、木鱉子(去外殼) 天葵子、硇砂、明礬各100g 制法:共研細(xì)粉,過80目篩,貯瓶備用。主治:尋常疣。用法:臨用時(shí)取藥散少許,滴加芝麻油調(diào)成糊狀,敷于最大尋常疣上,用紗布包扎,每1—2天換藥1次,1周為一療程。
癰瘡散
配方:黃丹10g 血竭10g明雄20g冰片40g 制法:混合后研成細(xì)末,過篩裝瓶,消毒后備用。主治:癰、瘡、癤等。用法:清創(chuàng)后將藥粉撒在創(chuàng)面上,亦可直接撒在膿液上,每日換藥1-2次,10-20次為一療程。
腳癬散
配方:藜蘆10g 蜀椒10g 蛇麻子10g 白附子10g 煅明礬10g 制法:共研細(xì)粉,過篩混勻,裝瓶備用。主治:足癬(擦爛型、水皰型)。用法:將藥散撒布于患處(水皰必須挑破),用手指擦搓,可次擦搓,不可洗滌患處,每日1-2次,至痂脫癢止后停用。
濕疹平散I、II號(hào)
配方:I號(hào):硫磺60g 枯礬50g煅石膏150g青黛30g冰片1.5 II號(hào):青黛、薄荷各150g 黃柏120g 黃連45g 人中白90g 硼砂60g 冰片6g 制法:I號(hào)、II號(hào)各研細(xì)粉,混勻裝瓶,備用。主治:芝麻油調(diào)糊,外搽患處,每日2-3次。
腋臭粉
配方:輕粉、密陀僧各30g枯礬20g煅龍骨15g 寒水石5g煅明礬2g公丁香10g 制法:分別研細(xì)過篩(120目),貯瓶備用。主治:腋臭癥。用法:臨用時(shí)取棉花團(tuán)或海綿一塊,蘸藥粉涂擦患處,擦?xí)r用力揉搓,每天晚上洗澡后擦揉2遍。
赤白散
配方:赤石脂、白芷、爐甘石、枯礬、松香、冰片各9g、黃丹3g 制法:白芷低溫烘干,松香文火焙黃,與各藥共碾細(xì)粉,過100目篩后,混勻即成。主治:膿皰瘡。用法:將藥散用芝麻油調(diào)成糊狀,外用患處,每日2-3次。如膿汁多,可用1%黃連水沖洗干凈后,再上藥。
烏發(fā)固齒靈
配方:何首烏、生地、熟地、青黛、苦參、升麻、冰片各100g 食鹽10g 制法:各研極細(xì)末,過120目篩,混勻裝瓶。主治:少年白發(fā)。用法:取0.5克,加入普通牙膏少許,調(diào)放在牙刷上刷牙兩遍,每次5分鐘左右,再用溫水漱口。早晚各1次,一般可連用2個(gè)月左右。
去癢散
配方:當(dāng)歸、黃精、地膚子、透骨草各30g 苦參、蛇床子、白鮮皮各20g 花椒15g 薄荷20g 冰片10g 達(dá)克羅寧粉10g 制法:前八味中藥加水浸泡,濾液濃縮成浸膏,加入后三味,烘干制成顆粒狀,裝入塑料袋內(nèi),每裝100克 主治:老年性瘙癢癥。用法:臨用時(shí)將藥物放入浴盆內(nèi),加入3000ML開水溶化后,趁熱外洗患處,每次30分鐘,每日2次,每次1袋。
肛濕散
配方:黃丹3g氯霉素粉12.5g灰黃霉素粉12g爐甘石30g 制法:各研細(xì)粉,過篩后混勻,裝瓶備用。主治:肛門濕疹。用法:外撲患處,每日2-3次。
膚瘍散
配方:乳香、沒藥、血竭、爐甘石各100g 雷凡諾爾粉8g冰片1g 制法:前四味中藥各研極細(xì)伙,拌勻過120目篩,再加后兩味藥,和勻裝瓶,高壓消毒后備用。主治:下膚潰瘍。用法:潰瘍面充分清洗,5%黃柏水濕敷創(chuàng)面30分鐘后撒藥,藥厚約2MM左右,紗布包扎,每日1-2次。
肛門濕疹散
配方:煅石膏200g、爐甘石30g、朱砂3g、硫磺20g、黃丹4g 制法:上藥共碾極細(xì)末,過篩后加冰片10拌勻備用。主治:肛門濕疹。用法:先用溫水將肛周洗凈后,用棉球蘸藥粉涂擦患處,每日2-3次,一般5-7天即愈。
穿粉散
配方:輕粉、炙山甲、鉛粉、黃丹各100g 制法:將輕粉置于硬紙上,加熱焙至微黃后研極細(xì)末;將山甲碾碎過細(xì)篩(120目),然后與以上諸藥混合研勻。主治:耳部濕疹。用法:糜爛者干撒,痂皮者油調(diào),外用,每天3-4次。
硬皮病外敷散
配方:當(dāng)歸、川芎、赤芍、紅花、透骨草各30g 川烏、草烏、乳香、沒藥各15g 肉桂12g、丁香18g 制法:共研極細(xì)粉,過120目篩后混勻,裝瓶備用。主治:嬰兒硬皮病。用法:取散少許,加凡士林適量,調(diào)成20%軟膏,外敷患處,每日1次,連用5-10天為一療程。
復(fù)方蒼柏散
配方:蒼術(shù)30g、青黛20g、黃柏10g、銀花炭10g、冰片0.5、制法:研極細(xì)末,過120目篩,混勻備用。主治:嬰兒尿布皮炎。用法:用棉球蘸粉直接外撲于皮損區(qū),每日3-4次,10天為一療程。
茵陳蒿散
配方:茵陳120g、青黛15g、冰片5g 制法:將茵陳蒿焙焦后制成細(xì)粉,與青黛、冰片混和,過篩后裝瓶內(nèi)封口,高壓滅菌后備用。主治:難治性嬰兒濕疹。用法:選用蒼黃癢水(蒼術(shù)20g、黃柏15g、苦參20g、水煎成500ml)清洗患處,如患處有滲液,隨即撒布干藥粉;無滲液者以麻油調(diào)成糊,外用患處,每日1-2次,10天為一療程。
濕疹收斂散
配方:生黃連粉、爐甘石粉各15g、苦參粉、煅牡蠣粉各20g、蛇床子粉、冰片粉各10g 制法:研成細(xì)末,加生菜油適量,攪拌成膏狀備用。主治:濕疹。用法:先用四黃液(黃連、黃柏、黃芩、生大黃各20、煎水500ML)清洗患處,擦干后,敷上藥膏,每日換藥一次。
青枯散
配方:青黛30g枯礬30g、花椒20g、雄黃6g、輕粉10g、硫磺20g、黃連10g、黃柏18g 制法:上藥同研成細(xì)粉,過100目篩,和勻備用。主治:濕疹。用法:植物油調(diào)散成糊,外敷包扎;若患處有滲液,先用黃連、黃柏各10g 煎水200ml作開放性冷濕敷,干后再涂。
濕疹康散
配方:炙松香、枯礬、官粉、青黛各12g 炒樟丹60g 血余炭15g 冰片30g 制法:上藥共研細(xì)末,過100目篩,裝瓶備用。主治:濕疹。用法:急性期可用黃柏、蒲公英各60g、白礬30g先煎水外洗外敷,然后在皮損上撒藥散,并配合龍膽瀉肝丸內(nèi)服;亞急性期或慢性期,將藥散以麻油調(diào)成膏狀,敷于患處,并配合當(dāng)歸片內(nèi)服。
一效散
配方:黃柏粉250g、冰片50g、爐甘石250g、朱砂25g、五倍子100g、枯礬100g、雄黃25g、淀粉150g、滑石粉550g制法:上藥共研細(xì)末,過100目篩后混勻,裝瓶備用。主治:濕疹。用法:對(duì)急性期可直接干粉外撒,或1%醋酸(食用米醋最佳)調(diào)成糊狀外敷患處,每日2次;結(jié)痂或苔蘚化后可用芝麻油調(diào)成糊狀,外敷患處,每日3次。
冰黃散
配方:黃柏粉700g、冰片200g、青黛200g、煅石膏粉400g 制法:共研細(xì)粉,過100目篩,和勻貯瓶。主治:濕疹。用法:對(duì)急性局限性濕疹滲液多時(shí),用本散撲于患處;對(duì)急性泛發(fā)性濕疹滲液多時(shí),用米醋調(diào)散成糊,敷于患處;滲出較少或慢性濕疹者,用芝麻油調(diào)敷患處。每日2-3次。
蓖麻散
配方:蓖麻子、吳茱萸各30g、大黃、制南星各6g 制法:共研細(xì)粉,過篩后待用。主治:嬰幼兒鵝口瘡。用法:將藥散少許用雞蛋清高成糊狀,每晚臨睡前貼于涌泉穴外,再用膠布固定,每二天早晨拿掉。上藥1料分5次貼完,每5次為一療程。
皰凈靈藥粉
配方:黃柏20g、雄黃15g、蜈蚣(瓦焙)6條、冰片、苯唑卡因各1g 制法:各研細(xì)末,混和過篩,備用。主治:帶狀皰疹。用法:芝麻油調(diào)散為糊,涂擦患處,以不露皰疹為度,每日3次,至愈。
生肌止癢散
配方:枯礬、赤石脂、滑石、制沒藥各6g 制法:共研細(xì)粉,過100目篩,混和備用。主治:藥物性唇周炎。用法:先用生理鹽水清洗患處,再外敷藥散,必要時(shí)可加覆敷料。早晚各換藥1次,至愈。
陰疣散
配方:黃連、黃柏各50g、紫草100g、珍珠10g 制法:各研細(xì)末,過120目篩后再和勻,藥面裝瓶備用。主治女性陰道尖銳濕疣。用法:采用帶線的棉球蘸藥面,塞入陰道內(nèi),早晨納入,晚上取藥,每日1次,直至疣體完全脫落為止。
疣康散
配方:狼毒、透骨草、黃柏各15g 硫磺、水楊酸各10g 雄黃5g、大楓子30g 生大黃24g 制法:上藥共研成粗末,裝入塑料袋內(nèi)封存。主治:手足部多發(fā)性尋常疣。用法:取上藥粉,加米醋1000ml中,變成醋。臨用時(shí)把手足浸入藥液中,每次1-2小時(shí),每日1-2次,7天為一療程。浸泡前,如疣表面增厚的角質(zhì)層太厚,可先用手術(shù)刀修除;在浸泡后可外涂5%氟脲嘧啶軟膏,以加速贅疣的消除。
疣敵粉
配方:生石灰50g 血竭3g 鴉膽子6g 制法:共為細(xì)粉,過100目篩,瓶裝備用。主治:尖銳濕疣。用法:皮膚常規(guī)消毒,用小刮匙刮去疣體,再用干棉球壓迫3分鐘止血,用竹簽蘸疣敵粉于創(chuàng)面上,包扎,2日1次。疣體完全脫落后,為預(yù)防復(fù)發(fā),可用“疣敵液”煎洗:香附、木賊、紅花、大青葉、蘇葉、板藍(lán)根,黃柏、敗醬草、三棱、莪術(shù)各20g 。
潰瘍散
配方:麝香1g 天龍骨(城墻上老石灰) 龍骨 水龍骨(船上敷多年的桐油石灰)各15g 乳香 沒藥各12g 氯霉素粉3g 制法將上藥共研極細(xì)粉,過120目篩和勻后裝瓶密封,高壓消毒后待用。主治:皮膚慢性潰瘍。用法:潰瘍面用雙氧水和生理鹽水洗凈,再摻入本散,無菌紗布覆蓋包扎,每日1次,直至痊愈。
蜈黃散
配方:蜈蚣(瓦焙)8條、大黃1.5g 黃連15g 黃柏20g乳香10g沒藥10g 制法:共研細(xì)粉,過100目篩,和勻備用。主治:帶狀皰疹。用法:濃茶葉水調(diào)散成糊,涂患處,以不露皰疹為度,每日3次。
丹毒粉
配方:青黛15g 石膏30g 梅片、雄黃、血竭各6g 制法:共研細(xì)末,過篩混勻,置瓶中備用。主治:丹毒。用法:消毒局部,用梅花針叩擊紅腫疼痛處,至微出血,再取丹毒粉少許,加凡士林與米醋適量調(diào)成稀糊狀外敷,2天1次,5次為一療程。
黃石散
配方:黃柏50g 煅石膏40g 皂角30g 漏蘆30g 連翹20g 制法:共研細(xì)末,過100目篩后混勻,備用。主治:皮膚潰瘍。用法:早期用藥散外敷,后期配30%糊劑外用,每日3次。
褥瘡速愈散
配方:麝香1g 孩兒茶、玳瑁、乳香、赤石脂各30g 冰片20g 青黛50g 制法:共研極細(xì)末,過120目篩,和勻裝瓶。主治:褥瘡。用法:潰瘍面先用新潔爾滅溶液消毒,再將藥散撒勻在潰瘍面上,外用紗布?jí)K覆蓋包扎。每日換經(jīng)1-2次,至愈。
止血散
配方:三七、仙鶴草、補(bǔ)骨脂、白及、黃柏、大黃各50g 制法:各研細(xì)末,過100目篩后,裝瓶高壓消毒。主治:皮膚外傷性出血。用法:外敷患處,一般一次即可。
祛斑散
配方:白及9g 白芷3g 白附子1.5g 茯苓15g 白僵蠶9g 白蒺藜9g 皂角3g 制法:共研細(xì)末,過100目篩,備用。主治:黃褐斑。用法:每晚溫水洗臉后,將藥散調(diào)成糊狀,敷于患處1-2小時(shí)后再揭去。同時(shí)煎服祛斑湯:柴胡10g、赤芍15g、桃仁12g 紅花10g 澤蘭12g 益母草3g 大黃(后下)9g、茯苓12g、,每日1劑。2周后療效不顯,可用王不留行籽一粒置麝香止痛膏(1cmX1cm大?。┵N耳穴(皮質(zhì)下或內(nèi)分泌穴)。以上15天為1療程,可行2-4個(gè)療程。三黃粉刺凈藥粉
配方:黃柏40g 大黃60g 硫磺90g 制法:共研細(xì)粉,過100目篩,備用。 主治:痤瘡。用法:涼水調(diào)藥粉呈稀糊狀,薄涂患處,每晚1次,次晨洗去。
濕疣散
配方:蒼術(shù)12g 黃柏12g 土槿皮10g 百部10g 白鮮皮10g 紫草10g 鴉膽子5g 生馬前子5g 雄黃10g 狼毒10g 制法:共研細(xì)粉,過100目篩、和勻備用。 主治:尖銳濕疣。 用法:取藥散加少許凡士林調(diào)成糊狀,局部涂敷,每日1次,連用七天。
潰瘍藥散
配方:黃柏、黃連、黃芩、虎杖、沒藥、象皮、爐甘石、血竭各50g 制法:各研細(xì)粉,過100目篩后混勻,備用。主治:小腿慢性潰瘍。用法:以生理鹽水洗凈瘡面,將藥粉撒在潰瘍面上,紗布覆蓋,繃帶包緊,每日換藥1次,若分泌物多時(shí),每日換藥2次。
愈潰散
配方:青黛200g 紫草、當(dāng)歸、血竭各100g 黃柏50g 田三七20g 制法:共為細(xì)末,過篩混勻,裝瓶備用。主治:下肢慢性潰瘍。用法:常規(guī)清洗患處,以芝麻油調(diào)散成糊,外敷患處,紗布覆蓋,膠布固定,每日換藥1—2次,15天為一療程。
愈潰靈散
配方:紫草10g 五倍子4g 煅石膏5g 冰片2g細(xì)辛1.5g 黃連6g 黃芪8g 核黃素0.5g 強(qiáng)的松0.2g 地卡因粉0.05g 制法:各研極細(xì)粉,過120目篩,混勻成散,備用。主治:皰疹性口炎。用法:外涂患處,或吹噴,每日3次。
硫磺洗頭粉
配方:硫磺粉100g 冰片10g 硼砂250g 碳酸氫鈉500g 皂角粉10g 制法:先將冰片與硼砂置乳缽中,研細(xì)后加入余下三粉中混勻即得。每包為40克。 主治:頭皮脂溢性皮炎(痂皮型、鱗屑型)。用法:先用溫水浸洗頭部,后取本粉1袋(40克)撒在頭部,搓勻靜停3—5分鐘后,用清水沖洗頭發(fā)數(shù)即可。每晚洗用1次,治愈后每隔15天鞏固沖洗1次,一般5—6次即可痊愈。
復(fù)方雄黃散
配方:雄黃、馬前子各5g 大黃、五倍子各10g 制法:共研細(xì)末,過120目篩,混勻備用。主治:帶狀皰疹。用法:米醋調(diào)散成糊,涂于皮損處用疼痛處,輕者日涂2-4次,重者3-5次,有大皰者,抽吸液體后再外敷。
滅癬靈特效散
配方:土槿皮10g 川椒6g 防風(fēng)10g 蛇床子10g 赤芍10g 生石膏15g 苦參20g 地膚子10g 白鮮皮10g 大楓子仁10g 蜈蚣1.5g 斑蝥0.3g 明礬30g 白芷10g 紫草6g 蟬蛻6g 白及10g 當(dāng)歸10g 透骨草10g 制法:上藥共研粗末,可分為3包裝。主治:手足癬。用法:取藥散1包,加米醋1500ML,浸漬2小時(shí)后再用。監(jiān)用時(shí)將手足浸泡于藥液中,每日浸泡1-2次,每次1-2小時(shí),線包可連用3天。
皰疹靈粉
配方:青黛20g 大黃12g 煅龍牡各30g 黃連20g 爐甘石30g 松香6g 秦艽20g 棗炭10g 白鮮皮20g 硇砂10g 制法:先研細(xì)粉,過200目篩,混勻備用。 主治:帶狀皰疹。用法:以麻油調(diào)粉成糊,涂于患處,蓋上玻璃紙,每日換藥1次。同時(shí)煎服皰疹速愈湯:龍膽草12g 百部15g 苦參20g 蚤休15g 生大黃10g 梔子10g 黃柏10g車前草10g 生地10g 每日1劑,與外用粉同步進(jìn)行,至愈才停。
膚愈散
配方:青黛、大黃、黃柏、兒茶各10g 枯礬15g 密陀僧 輕粉各6g 冰片3g 爐甘石20g 制法:將上藥共研細(xì)末,過180目篩,裝瓶密封備用。主治:下肢潰瘍。用法:先用3%雙氧水洗凈創(chuàng)口后,外敷本散,覆蓋無菌紗布,繃帶加壓固定,每7天換藥1次。治療期間禁忌一切生冷油膩及辛辣刺激性食品。
蘆薈美容霜配方:蘆薈 100g 雪花膏 90g 制法:將新鮮蘆薈壓出天然藥汁 10ml,加入雪花膏內(nèi)調(diào)勻即成,備用。主治:青年痤瘡。用法:外搽,每天 3 次。
腋香粉配方:公丁香 180g 紅升丹 270g 石膏 450g 制法:將丁香與石膏(石膏先洗凈,將所夾石塊或砂質(zhì)去除),粉碎研細(xì),紅升丹亦研成細(xì)末,均過 180 目篩,然后三味混研,再過篩成極細(xì)粉,裝入茶色瓶內(nèi),密封保存。主治:腋臭。用法:用棉花團(tuán)蘸腋香粉揉搽涂擦腋窩部及四周皮膚。每天 1 次, 5 天為 1 療程。
聞香散配方:枯礬90g 輕粉10g 制法:各研極細(xì)末,過 120 目篩后,混勻,瓶裝,備用。主治:腋臭。用法:出汗時(shí)涂于腋窩,揉擦片刻,每日 2 ~3 次, 20 天為 1 療程。可連用 4~8 個(gè)療程,療程間隔為 3~5 天。
美容水配方:鮮豬膽 1 個(gè) 鮮櫻桃枝葉 30g 鮮桃樹枝葉 50g 鮮槐、柳樹枝葉各 40g 水 2000ml 制法:將四種鮮枝帶葉切成 3cm長節(jié),洗凈后加水武火煎開,溫后再加豬膽汁 2~4ml,攪拌即得,待用。主治:痤瘡。用法:每劑可煎 3 次。在洗前加入膽汁后濕敷顏面,每天早晚各 1 次, 30 天為 1 療程。在用美容水洗敷期間,不可用香皂、洗面奶及其他膏脂類。
護(hù)膚美容霜配方:人參 30g 紅花 10g 三七 10g 蕉汁 50ml 香霜加至 1000g 制法:前三味各研極細(xì)末,再加入蕉汁與香霜調(diào)勻,分裝,備用。主治:黃褐斑。用法:外用,每日 3 次。同時(shí)服用美容退斑湯:何首烏 30g ,熟地、女貞子、白芍各 15g 黑芝麻、核桃仁、白附子、云苓、丹參各 10g ,紫草 8g ,甘草 5g ,每天 1 劑,煎服。
祛寒防凍水配方:新鮮橘皮 3~4 個(gè) 生姜 30g 水 2000ml 制法:加水煎煮 30 分鐘后,連渣取出,待用。主治:凍瘡(未破,已破均可)。用法:待水溫與皮膚接觸能耐受為止,浸泡并用中藥渣覆蓋患處,每天 2 次,每次 30 分鐘, 10 天為 1 療程。
凈膚美容液配方:當(dāng)歸15g 香附 30g 木賊30g 水1000ml 制法:煎煮成 500ml 左右,去渣,待用。主治:黃褐斑。用法:熏洗患處,每次 20 分鐘, 每天 2 ~3 次。
白玉美容膏配方:人參 當(dāng)歸 黃柏各 20g 烏梅 10g 密陀僧 5g 白蜂蜜 5 ml 蛋清 5 ml 絲瓜汁 10ml 制法:除陀僧外,其他藥物加水煎煮去渣,濃縮后焙干碾成細(xì)粉,再將密陀僧炮制減毒研成細(xì)粉,用絲瓜汁、蜂蜜、蛋清攪勻成膏,裝瓶,待用。主治:痤瘡伴發(fā)色素沉著斑。用法:先將面部用溫開水洗凈,采用本品輕揉患處,每隔 4 小時(shí)換藥 1 次, 30 天為 1 療程。痤瘡嚴(yán)重者,加服痤瘡美容煎:銀花 30g ,連翹 12g ,黃芩12g ,赤芍 12g ,桔梗 9g ,野菊花 15g ,當(dāng)歸 12g ,川芎 12g,牛膝 9g 。每天 l 劑,煎服。
斑禿靈搽劑配方: 0 . 03 %氫溴酸東莨菪堿200ml 二甲基亞砜200ml 制法:混勻,裝瓶,備用。主治:斑禿。用法:外用,每天 2 次,共用3 個(gè)月。
脂脫靈酊劑配方:桑葉 麻葉各 300g 75 %酒精1000ml 制法:上藥浸泡 7 天后,去渣,分裝,備用。主治:脂溢性脫發(fā)。用法:外搽頭皮,同時(shí)按摩 3 分鐘,共用 3 個(gè)月。本品使用 1 個(gè)月后即有明顯的減少油脂與皮屑及止癢生發(fā)作用。
絲素蛋白霜配方:絲素蛋白 10g 白降汞粉 1 . 5g 維生素 C 粉 3g 單純雪花膏加至 100g 制法:三味各研極細(xì)末,入膏調(diào)勻即得。主治:黃褐斑。用法:外搽,每天 2~3 次。同時(shí)每日取干桑葉 15g ,開水浸泡代茶飲。
青春痘面膜液配方:白蘞 白及 連翹 丹參 梔子 大青葉 馬齒莧 敗醬草 茯苓 川芎各 10g 水 2000rnl 制法:上藥加水煎煮,去渣,文火濃縮為 1000ml 左右,待用。主治:痤瘡。用法:取自制面膜粉 1 袋 60g :氧化鋅、滑石粉、石膏粉各 20g ,加本液適量,調(diào)成稀糊狀,按倒膜療法要求,涂抹在顏面部, 1 小時(shí)后揭洗掉,每周 2 次,至愈。
鳳凰生發(fā)膏配方:鳳凰衣 20g 雄黃 硫磺15 g 制山甲10g 滑石粉 309 豬膽 1 只 凡士林適量 制法:五味中藥共研極細(xì)末,混勻,加人膽汁攪拌,約加凡士林 200g 左右,調(diào)成糊膏,裝瓶,備用。主治:斑禿。用法:用藥前先以生姜擦脫發(fā)斑,后搽本品,薄涂輕揉,每天 2 次,連用 10 天。
祛斑倒膜粉配方:珍珠 200g 白芷 1000g 白附子 1000g 白僵蠶 1500g 當(dāng)歸 1500g 冬瓜仁 2000g 益母草 2000g 制法:采用磨粉機(jī)將上藥碾成極細(xì)粉,過 120 目篩后,混勻,分裝成每袋 80g ,備用。主治:黃褐斑。用法:按倒膜療法使用,每周 1 ~ 2 次。
玉肌倒膜粉配方:白鮮皮 白僵蠶 白及 杏仁各180g 冬瓜皮 白芷各 90g 冰片 30g 制法:以上諸藥共碾極細(xì)末,混勻,分裝,備用。主治:痤瘡。用法:按倒膜療法使用,每周 1 ~ 2 次。
痤瘡平散配方:黃連 大黃 硫磺 水楊酸各 100 石膏粉 赤石脂各300g 制法:共碾細(xì)粉,混勻,30g 為 1 袋裝,備用。主治:痤瘡。用法:取散 1 袋,用茶水調(diào)搽患處,每晚 1 次,連用 2 周為 1 療程。
祛斑美容蜜配方:白芷 白茯苓 白蒺藜 當(dāng)歸 紅花 白僵蠶各 100g 蜂蜜適量 制法:以上諸藥碾成細(xì)粉,混勻,加蜂蜜調(diào)成稀糊狀,瓶裝,備用。主治:黃褐斑,色素斑。用法:外敷于顏面色斑處,每天 2 次。有條件者,可于敷藥前用負(fù)離子紫外線噴霧器噴霧 10 分鐘,療效更佳。
顏面扁瘊—洗凈配方:板藍(lán)根 苦參 紫草 馬齒莧各 30g 赤芍 木賊 香附各 15g 紅花 大青葉各 10g 水 1500ml 制法:煎煮,去渣,待用。主治:扁平疣。用法:先用藥水蒸氣熏蒸患處 10 分鐘,待藥水溫度適宜時(shí),再用毛巾(紗布)蘸藥水洗敷患處 10 分鐘,至皮膚發(fā)紅為止。每日 2 次,10 次為 1 療程??赏瑫r(shí)用生米仁 10g ,加冰糖 20g ,煎成糖液,代茶飲,生米仁最后吞服。
神效粉刺霜配方:麝香 1g 朱砂 10g 雄黃 硫磺 白礬各 20g 黃柏 大黃 杏仁 蛇床子各 30g 霜?jiǎng)┗|(zhì)適量 制法:將朱砂、雄黃、硫磺、白礬研成極細(xì)末,過 180 目篩,混勻,待配;其余各藥粉碎成顆粒狀粗粉,再加粗粉用水煎煮 3 次,濃縮后加低度酒精提取,得提取物。后將細(xì)粉末及提取物混合,加霜?jiǎng)┗|(zhì),按 5 %~10 %的比例制成水包油型霜?jiǎng)?,分裝,備用。主治:青年痤瘡。用法:先用溫開水洗凈顏面,再外搽本品,略加按摩,每天早晚各 1 次, 7 天為 1 療程。
祛斑凈霜配方:白芷 50g 三七粉 50g 密陀僧 100g 硫磺 100g 當(dāng)歸 50g 人參 50g 霜?jiǎng)┗|(zhì) 2000g 制法:焙干研成極細(xì)粉,過 180 目篩,混勻,加入霜?jiǎng)┗|(zhì)調(diào)拌成霜膏。分裝,備用。主治:黃褐斑。用法:外搽,并要輕輕按摩,每天 3 次。
消痘倒膜粉配方:薄荷 苦參 黃芩 葛根 白鮮皮 杏仁 白芷 白及各 120g 珍珠粉 冰片各 30g 制法:共研極細(xì)末,過 120 目篩,分裝,備用。主治:痤瘡。用法:按倒膜療法使用。
顏濕粉配方:黃連 500g 甘草 100g 當(dāng)歸 100g制法:共研極細(xì)粉,混勻,分裝,備用。主治:顏面部濕疹。用法:急性者撒布,慢性者麻油調(diào)敷,每天 3 次。嚴(yán)重者口服顏濕煎劑:紫草 0 . 5g ,赤芍、白鮮皮、丹皮、龍膽草各 10g ,每日 l 劑,煎服。
人參霜配方:甲:硬脂酸 4g 單甘醋 10g 十八醇 3g 白凡士林 5g 防腐劑適量;乙:甘油 20ml 三乙醇胺 lml 無離子水 57ml;丙:人參提取液15ml香精 0 . 1ml 制法:將甲、乙分別加熱至 85 ℃ ,在此溫度下,隨著攪拌把乙徐徐加入甲中進(jìn)行乳化,溫度適宜時(shí)加入人參提取液, 55 ℃ 以下加入香精, 50 ℃ 以下停止攪拌,冷卻靜止后,分裝,備用。主治:高級(jí)營養(yǎng)性護(hù)膚化妝品,有防皺、抗衰老及防日光照射作用。用法:外用,每天 2~3 次。
珍珠霜配方:甲:高級(jí)脂肪醇 4g 單甘醋 4g 硬脂酸 3g 白油5ml ;乙:聚氧乙烯無水山梨糖醇單硬酸醋 3g 丙三醇 18 ml無離子水50ml;丙:珍珠粉 2g 丙三醇 5ml 無離子水 2ml 香精適量 制法:甲、乙分別加熱至 80 ℃ ,攪拌中甲加入乙中,丙加溫后加上已乳化的物質(zhì)中,至冷卻即成。分裝,備用。主治:護(hù)膚養(yǎng)膚。用法:外搽,每天 3 次。
粉刺霜配方:甲:硬脂酸 3g 十八醇 5g 單甘酯 6g 白油 10 ml 尼泊金乙醋 0 . 2g ;乙:甘油 18ml 吐溫 60g 無離子水 51ml;丙:硫磺粉 2g 生米仁提取物 0 . 3ml 制法:按先乳化后加藥而制成。主治:尋常痤瘡。用法:外搽,每天 3 次。
防裂霜配方:白油 230g 石蠟 150g 羊毛脂 20g凡士林 600g 香精與防腐劑適量 制法:前四種藥物共同加熱至 80 ℃ ,熔化攪勻, 58 ℃ 以下加香精等, 55 ℃ 時(shí)便可加入成型模中,冷卻,包裝,成品。主治:手足皸裂癥。用法:外搽,每天 3 次。
防曬霜配方:單甘酯 12g 十八醇 5g 白油 10g 防腐劑 0 . 2g 甘油 8 ml 薏米仁提取物(固體物) 0 . 5g 純凈水 62 . 3ml 乳化劑 2g 香精 0 . 2mlrt制法:油性與水性原料分別加熱至 90 ℃ ,混合乳化, 48 ℃ 時(shí)加人香精, 45 ℃ 冷卻后,包裝,成品。主治:曬斑,痤瘡及防曬用。用法:外用,每天 2~3 次。
杏仁蜜配方:甲:硬脂酸 5g 白油 12ml 羊毛脂 3g 防腐劑適量;乙:三乙醇胺 0 . 8g 十二醇硫酸鈉 0 . 5g 水 78 . 7ml;丙:杏仁油適量 香精適量制法:甲與乙分別加熱至 85 ℃ 后攪拌乳化, 45 ℃ 時(shí)加人丙, 40 ℃ 停攪,冷卻,包裝,成品。主治:滋潤皮膚,防止干屑。用法:外搽,每天 2~3 次。
發(fā)油配方:精制茶油 1000g 香精適量 制法:攪拌,過濾,包裝,成品。主治:潤澤護(hù)發(fā)。用法:外搽,梳理成型, 2 ~3 日 1 次。
發(fā)蠟配方:地蠟 10g石蠟 60g 蜂蠟 10g 白油200ml 白凡士林 800g 香精適量 制法:加熱熔化,攪拌,過濾,冷卻,分裝,加蓋,裝箱。主治:護(hù)發(fā)定型,潤澤頭發(fā)。用法:外搽, 2 ~3 日 1 次。
發(fā)乳配方:石蠟 40g 鯨腦油 10g 橄欖油 40g 香精適量 制法:加熱,攪拌,包裝,成品。主治:去屑止癢,護(hù)發(fā)潤發(fā)。用法:外搽,2~3日1次。
護(hù)發(fā)水配方:斑蝥酊50ml 75 %酒精 500ml 水 450ml 香精適量。制法:混合,攪勻,分裝,成品。主治:止癢去屑,防止脫發(fā)。用法:外搽,每日 1 次。
洗發(fā)粉配方:硼砂 50g 十二醇硫酸鈉 150g 碳酸氫鈉 800g香精適量 制法:研細(xì),過篩,混勻,包裝,成品。主治:發(fā)泡去污,去屑止癢。用法:加入溫水中洗頭,沖凈,每周 1 次。
洗發(fā)膏配方:甲:硬脂酸 80g 羊毛脂 5g 甘油 80ml;乙:十二醇硫酸鈉 200g 小蘇打 50g 氫氧化鉀水溶液( 30○B(yǎng)é) 6Oml 竣甲基纖維素 5g 水 500ml 香精與防腐劑適量 制法:加熱,攪拌,灌裝,成品。主治:去污止癢,去屑護(hù)發(fā)。用法:洗發(fā)用,每周 1~2 次。
爽身粉配方:滑石粉 820g 硬脂酸鋅 30g 氧化鋅 20g 硼酸 30g 碳酸鈣 100g 香精適量 制法:研細(xì),過篩,混勻,包裝,成品。主治:滑爽肌膚,清涼芬芳。用法:浴后外撲。
狐臭粉配方:滑石粉 310g 硬脂酸鋅 100g 枯礬 200g 水楊酸 80g 硼酸 100g 礬土 200g 薄荷腦 10g 香精適量 制法:混合研磨,過 120 目篩后,包裝,成品。主治:臭汗癥。用法:外撲,每日 1~2 次。
雀斑美容化妝水配方:龍腦 24g 氯化銨 10g 升汞 5g 香檸檬油 5ml 丁香油 10ml 75 %酒精 946ml 制法:藥物溶入酒精內(nèi),靜置 3 天后過濾,分裝,成品。主治:去除雀斑。用法:點(diǎn)涂,防止過敏。
桃仁膏配方:桃仁 250g 粳米飯適量 制法:桃仁去皮搗爛,粳米熬汁取漿,同桃仁一起絞汁待桃仁完全糊狀時(shí)為止,澄清,取汁,貯瓶,備用。主治:皮膚色斑,顏面皺紋。用法:早晚洗臉各 1 次。
澤面紅顏膏配方:豬胰 蕪菁子 栝萎子 桃仁各等分 制法:以酒和搗,搗勻成糊。主治:去皺防裂。用法:外敷,每日 1 次。
洗面光彩方配方:冬桑葉 500g 制法:煎濃汁收貯,待用。主治:防寒潤膚。用法:冬日早晨取 20 ml,摻入水內(nèi),洗面用。
華榮膏配方:落葵子 500g 制法:取蒸,烈日曝干,揉搓去皮,取仁細(xì)研,和以白蜜,待用。主治:潤膚紅顏。用法:敷面,每日 1 次。
玉容西施散配方:綠豆粉 100g 白芷 白及 白蘞 白僵蠶 白附子 天花粉各 50g 甘松 三奈 茅香各 25g 零陵香 防風(fēng) 藁本各 10g 肥皂莢 2 錠 制法:上為細(xì)末,備用。主治:除皺增白。用法:取 20g放入水中洗面,每天 1 次。
面膏配方:青木香 白附子 川芎 白蠟 零陵香 香附子 白芷各 100g 茯苓 甘松各 50g 羊髓 1500 ml 制法:將上十味切碎為末,以水500ml,酒500ml,浸漬 1 天,煎沸冷卻重復(fù) 3 次,再煮沸待水酒煮干后?;?,濾去藥渣,做成面膏。主治:護(hù)膚防皺。用法:敷面作妝,每日 1 次。
蹄漿面膜配方:大豬蹄 1 只 制法:洗凈,加水,濃熬成漿。主治:除老皺,光凈面。用法:白天漿湯洗面,夜晚膠汁涂面。
冬瓜洗面藥配方:冬瓜 1 只 制法:冬瓜去外皮,內(nèi)瓤籽均用,約 1000g左右,加酒 1000ml ,水1500ml ,同煮爛,布濾渣,汁熬膏,入蜜 500g,再熬成糊, 盛瓷器內(nèi),待用。主治:潤膚增白。用法:每次取20g左右,加水少許,涂搽顏面,用手磨面。
柏實(shí)美容面膜配方:柏實(shí) 菊花 密陀僧各 500g 制法:取柏實(shí),曝曬后去外粗皮取仁,將仁烘干研末,加菊花、密陀僧粉末混勻成散。主治:澤面潤膚。用法:取散加水成稀糊,涂面成面膜,每天 1 次。
瑩面粉配方:白附子 白及 冬瓜子 石榴皮各 500g 制法:各研細(xì)末,過篩,混勻,備用。主治:瑩澤面容。用法:以酒浸調(diào),洗面前敷之,日久則面瑩如玉。
白面方配方:牡蠣150g 土瓜根 50g 制法:上藥研細(xì)末,白蜜和之,待用。主治:面部色斑。用法:涂面, 30 分鐘后洗去,每天 1 次。
治黃褐斑方配方:白附子 密陀僧 白茯苓 白芷各 50g 制法:上藥為細(xì)末,羊乳調(diào)勻,待用。主治:黃褐斑,色斑。用法:夜敷患處,早用溫水洗去。
香發(fā)油配方:零陵香 50g 麻油 2500ml 制法:把藥放入油內(nèi),隔湯煮半日。主治:護(hù)發(fā)美發(fā)之用。用法:取油抹之,達(dá)香發(fā)之目的。
搽頭竹油配方:芝麻油 500ml 棗枝 1 根(銼碎)新竹片 1 根(截作小片)荷葉 200g 制法:上藥俱入麻油內(nèi)煎熬至一半,去渣,加百藥煎200g ,再熬,入零陵香粉少許,過濾得油,主治:頭發(fā)干枯無光澤。用法:搽發(fā)用之,每 1 ~2 天 1 次。
祛風(fēng)止癢液配方:防風(fēng) 150g桑寄生 150g 蔓荊子 500g大麻仁 500g 白芷 200g 制法:加水 3000 ml,煎煮去渣,存放,待用。主治:頭皮脂溢性皮炎。用法:沐頭用,每天 1 次, 1 劑可用 3 次。
發(fā)黃轉(zhuǎn)黑丁香液配方:母丁香 5g 沒石子 2 個(gè) 川百藥 7 . 5g 甘松 50g 針砂(鐵粉) 75g 白及 12 . 5g 新釘子 1 個(gè) 訶子肉 10g 山奈 5g 制法:針砂醋炒,上藥除釘子外均為細(xì)末,加水 1000 ml 煎煮,將釘子貯于藥水中,封好瓶口,置 3 天后待用。主治:黃發(fā)。用法:晚上外擦,次晨洗去。
白發(fā)還黑液配方:大訶子 1 個(gè) 母丁香 15 個(gè) 百藥煎 59 針砂少許 茶末少許 制法:上藥為細(xì)末,加水 500ml煎熬數(shù)沸,不去渣,收人瓷器中,備用。主治:白發(fā)者。用法:每晚臨臥前溫水洗發(fā),用藥擦抹,次晨溫水洗去。(宋寧靜編寫宋寧宏審閱)
六神丸粉配方:六神丸 1 盒 制法:取小粒,研磨成細(xì)粉,裝瓶,備用。主治:尋常疣,雞眼。用法:患處消毒后,用鑷子將花蕊狀乳頭樣小棘拔除數(shù)根,或用手術(shù)刀將表面角質(zhì)層刮破,取六神丸細(xì)粉,敷疣頂,外貼膠布固定。 3 天 1 次,一般 3 ~5 次即可結(jié)痂脫落而愈。
喉癥丸醋配方:喉癥丸150粒 米醋30ml 制法:取丸研粉,加醋調(diào)勻,待用。主治:蟲咬皮炎。用法:外涂患處,每天 3~4 次。
復(fù)方六一散配方:六一散 70g 枯礬粉 10g 制法:共研細(xì)末,過篩,混勻,瓶裝,備用。主治:足癬。用法:溫水洗足后,外搽患處,每天 2 次, 10 天為 1 療程。
六神丸醋糊配方:六神丸 60 粒 米醋適量制法:取丸研粉,醋調(diào)成糊,待用。主治:帶狀皰疹。用法:外用,每天 3 次。
復(fù)方錫類散配方:錫類散 5g呋喃西林 1g 黃連素 5g 地塞米松 12rng 賽庚啶 0 . 1g 次碳酸鉍 5g 制法:以上共研細(xì)末,待用。主治:足癬感染。用法:散劑外撲或芝麻油調(diào)搽,每天 3 次。
西瓜霜噴劑配方:復(fù)方西瓜霜噴劑 1 瓶 制法:作噴粉用。主治:下肢慢性潰瘍。用法:創(chuàng)面先用 5 %黃柏水沖凈,用噴劑噴于潰瘍面上再用紗布包扎, 2 天 1 次。
珠黃散醋糊配方:珠黃散 50g 米醋適量 制法:粉與醋調(diào)勻成糊,待用。主治:隱翅蟲皮炎。用法:外涂,每天 4 次, 4 天為 1 療程。
蛇傷解毒片糊配方:蛇傷解毒片 50 片 米醋適量 制法:藥片研碎,入醋泡調(diào)成糊,待用。主治:飛蛾皮炎,隱翅蟲皮炎。用法:外敷患處,每天 3 一 4 次,用消毒紗布敷蓋, 7 天為 1 療程。
南通蛇藥片糊配方:南通蛇藥片 20 片 米醋適量 制法:藥片研碎,入醋泡調(diào)成糊,待用。主治:帶狀皰疹。用法:外敷患處,每天 3 一 4 次,無需包扎, 10 天為 1 療程。
雙黃連針劑 配方:雙黃連注射液(金銀花 黃芩 黃連 連翹 等提取精制的水溶液,每 ml 相當(dāng)生藥 0 . 5g ) 20 ml 制法:使用 50ml 注射器抽取雙黃連注射液,針頭上連接柔軟微細(xì)的導(dǎo)尿管,待用。主治:幼兒尿道炎,帶狀皰疹。用法:以微細(xì)導(dǎo)尿管通過處女膜孔注人陰道灌洗,每天 1 次,灌洗后囑患兒臥床半小時(shí), 7 天為 1 療程。若為皰疹,可作外敷用。
云南白藥醋糊配方:云南白藥藥粉 3 瓶 米醋適量 制法:粉與醋調(diào)勻成糊,待用。主治:隱翅蟲皮炎。用法:外搽,每天 3 一 4 次。
蛇藥片醋糊配方:季德勝蛇藥片或其他蛇藥片 20 片 米醋適量 制法:藥片研粉,入醋泡調(diào)成糊,待用。主治:帶狀皰疹。用法:外敷,每天 1 一 2 次。
白藥凍瘡酊配方:云南白藥 1 瓶 甘油 30ml 50 %酒精 70ml 制法:將云南白藥及保險(xiǎn)子加入酒精內(nèi)浸泡 2 周,后入甘油,混勻,備用。主治:凍瘡。用法:外搽,按摩,每天 3 一 4 次。
冰硼散配方:冰硼散 10 瓶 制法:用時(shí)取粉。主治:足癬。用法:干撒,每天 2 一 3 次, 7 天為 1 療程。
蛇酶液配方:腹蛇抗栓酶 0 . 25IU 生理鹽水 60ml 制法:溶解后即得,待用。主治:銀屑病,褥瘡。用法:外涂或外敷皮損上.每天 3 次。
金黃糊配方:如意金黃散 10g 豬膽汁 100 ml 制法:散與汁共調(diào)為糊,待用。主治:褥瘡。用法:局部消毒,敷糊外包,每天 2 次, 30 天為 1 療程。
白藥生發(fā)酊配方:云南白藥 10g 75 %酒精 90ml 制法:藥粉入酒精,浸泡 7 天后,備用。主治:斑禿。用法:外搽,按摩,每天 3 次。
三黃紅霉膏配方:三黃片 0 . 5×10片 紅霉素軟膏 10gxl 支 制法:先將三黃片研成極細(xì)末,入軟膏內(nèi)調(diào)勻,裝瓶,待用。主治:膿皰瘡。用法:外搽,每天 3 次, 7 天為 1 療程。
六神藍(lán)根糊配方:六神丸 10 支 板藍(lán)根針劑 10 支制法:丸研細(xì)粉,入針?biāo){(diào)糊,待用。主治:帶狀皰疹。用法:外搽,每天 3 一 6 次,4天為1療程。
喉風(fēng)散皰疹糊配方:雙料喉風(fēng)散(內(nèi)含人工牛黃 5g 梅片 25g 黃連30g 甘草 15g 青黛 5g 板藍(lán)根 15g ) 50g 米醋適量 制法:將藥粉與米醋調(diào)勻成糊,待用。主治:單純皰疹。用法:外搽,每天 1 一 2 次。有滲出時(shí),可用藥散干撒。一般 6 天后漸愈。
神蛇糊配方:六神丸 1 支 季德勝蛇藥片 1 支 米醋 50ml 制法:上藥溶于米醋中,溶解后即成,待用。主治:帶狀皰疹。用法:外搽,每天 3 次, 3 天即愈。
紫金醋糊配方:紫金錠 20 片 米醋適量 制法:錠入醋中,浸泡研磨溶勻成糊,待用。主治:帶狀皰疹。用法:外搽,每天 3 次, 7 天為 1 療程。
紫珠黃溶液配方:珠黃散 2 . 4g ( 0 . 6g1 支 x4 支) 2 %龍膽紫100ml 制法:調(diào)勻即成,待用。主治:膿皰瘡。用法:先用生理鹽水或 3 %過氧化氫溶液洗凈患部,再外搽本品,每天 3 一 4 次,直至痊愈。
六神丸納肛劑配方:六神丸 1 盒 制法:取六神丸 6 一 8 粒,化水待用。主治:蟯蟲病。用法:取六神丸納肛, 2 一 5 歲用 2 一 5 粒, 5 一 7 歲用 5 一 8 粒,另用已配的六神丸水涂洗肛門,每天 1 次,連用 5 一 7 天。
嬰兒素配方:嬰兒素 10 小袋 制法:取藥粉,待用。主治:擦爛紅斑。用法:外撒,或芝麻油調(diào)膏外搽,每天 3 次。
康膚露配方:百部 辣蓼 薄荷腦 酒精 制法:制成酊劑。主治:皮膚瘙癢癥,濕疹,神經(jīng)性皮炎等。用法:外用,噴于患處,每天 3 一 4 次。
康復(fù)靈藥膏配方:大黃 兒茶 紫草 冰片 凡士林 制法:制成軟膏劑。主治:女陰瘙癢癥,女陰潰瘍等。用法:外用,將軟膏涂于患處,每天 2 次。
擦癬藥水配方:斑蝥 紫荊皮 大楓子 百部 川椒 酒精 凈水 制法:制成酊水劑。主治:皮膚淺部真菌病。如手足癬,體股癬,花斑癬等。用法:用小毛刷蘸藥酊涂抹患處,每天 2 一 3 次。
癬藥玉紅膏配方:赤石脂 細(xì)辛 全蝎 斑蝥 雄黃 輕粉 凡士林 制法:制成軟膏劑。主治:頭癬,手足癬,體癬,神經(jīng)性皮炎等。用法:外用,涂搽病區(qū),用紗布包扎,至起皰時(shí),將皰內(nèi)水放出擦凈。本品切勿人口,老年及小兒不宜涂用。
白靈酊配方:當(dāng)歸尾 紅花 紅花夾竹桃(葉)蘇木 沒藥 白芷 白礬 馬齒莧 酒精 制法:制成酊劑。主治:白癜風(fēng)。用法:外用,涂擦患處,每天1~3次,3個(gè)月為1療程,同時(shí)服用“白靈片”。
瘡瘍膏配方:白芷 血竭 川芎 紅花 當(dāng)歸 大黃 升麻 土鱉蟲 制法:制成黑膏藥。主治:癤腫,下肢慢性潰瘍等。用法:加溫軟化,貼于患處。
紫歸治裂膏配方:紫草 當(dāng)歸 白蘞 甘草 冰片 二甲基亞砜 制法:制成橡皮膏劑 主治:手足皸裂癥。用法:外貼患處,每 2 一 3天換藥 1 次。
一搽靈腳氣水配方:苦參 黃芩 大青葉 銀花 冰片 防風(fēng) 薄荷 蒼耳子 地膚子 紅參 酒精 制法:制成酊劑。主治:腳癬。用法:外搽患處,每天 3 一 4 次。
止癢消炎水配方:苦參 白鮮皮 蛇床子 薄荷腦 冰片 水楊酸 麝香草酚 酒精 制法:制成酊劑。主治:夏季皮炎,癢子,皮膚瘙癢癥等。用法:外用,涂抹患處,每天多次。
黃水瘡藥配方:五倍子 枯礬 黃柏 槐米(炒) 白芷 輕粉 紅丹 制法:共研細(xì)末,制成散劑。主治:膿皰瘡,濕疹。用法:外用,用芝麻油調(diào)敷患處。本品切勿人口。
濕疹散配方:蛇床子 側(cè)柏葉 馬齒莧 芙蓉葉 大黃 苦參 枯礬 珍珠母(煅)甘草 黃柏 爐甘石 冰片 制法:共研細(xì)末,制成散劑。主治:濕疹,膿皰瘡,漆性皮炎,下肢潰瘍。用法:外用,按部位大小,斟酌取量,以茶水或芝麻油調(diào)敷,或用水煎濾存汁,作冷濕敷用。
癬靈藥水配方:土槿皮 黃柏 白鮮皮 徐長卿 苦參 酒精 凈水 制法:浸泡過濾,制成酊水劑。主治:手足癬,體股癬,花斑癬,糠孢子菌性毛囊炎。用法:外用,每天 2 一 3 次。
生發(fā)酊配方:鬧羊花 補(bǔ)骨脂 生姜 酒精 制法:浸泡法制成酊劑。主治:斑禿、脂脫等脫發(fā)病。用法:外用,每天 2 一 3 次。
潤肌皮膚膏配方:大楓子仁 蓖麻仁 樟腦 紅粉 松香 蜂蠟 芝麻油 制法:制成油膏劑。主治:手足癬(鱗屑角化型),花斑癬,神經(jīng)性皮炎,慢性濕疹,酒齄鼻,狐臭,白癜風(fēng),雀斑。用法:外用,用紗布包藥擦患處,每天 2 一 3 次, 3 一 5 天后皮膚不痛,可直接將藥涂擦于患處。
疤痕止癢軟化膏配方:五倍子 威靈仙 丹皮 澤蘭 冰片 薄荷腦 樟腦 制法:制成橡皮膏劑。主治:燒傷、手術(shù)后的增殖性疤痕(蟹足腫)。用法:外用,按疤痕大小剪取膏藥,貼在疤痕表面,每 3 一 4 天換藥 1 次。
神經(jīng)性皮炎藥水配方:細(xì)辛 鮮羊蹄根 土槿皮 生半夏 生南星 生川烏 生草烏 鬧羊花 蓽茇 蟾酥 酒精 制法:制成酊劑。主治:神經(jīng)性皮炎,慢性濕疹。用法:外用,洗凈患處,每天 2 一 3 次,不可涂在抓破的皮膚上,陰部及肛門周圍也不宜涂抹,切勿人口。
腳氣散配方:枯礬 白芷 荊芥穗 制法:制成散劑。主治:足癬(趾間腐爛型)。用法:外用,取藥粉少許,干撒患處,每天 1 次。忌食辛辣厚味。
鵝掌風(fēng)藥水配方:土荊皮 蛇床子 大楓子仁 百部 防風(fēng) 當(dāng)歸 鳳仙花 透骨草 側(cè)柏葉 吳茱萸 花椒 蟬蛻 斑蝥 酒精 制法:制成酊劑。主治:手癬,腳癬,甲癬,體癬,疊瓦癬等。用法:外用,每天 3 一 4 次;治療甲癬(灰指甲)應(yīng)先除去空松變色病甲,再外搽,使藥酊容易滲人。
九圣散配方:黃柏 蒼術(shù) 青黛 乳香 沒藥 紅粉 輕粉 紫蘇葉 薄荷 苦杏仁 制法:制成散劑。主治:濕疹,帶狀皰疹,漆性皮炎,下肢潰瘍,天皰瘡。用法:外用,用涼開水或茶葉水,將適量藥粉調(diào)和為糊狀,敷于患處,每天 1 次。
青蛤散配方:蛤粉(煅) 黃柏 石膏(煅)青黛 輕粉 制法:制成散劑。主治:濕疹,皮炎。用法:外用,花椒油調(diào)勻涂抹患處,每天 1 一 2 次。本品不可內(nèi)服。
復(fù)方硫磺乳膏配方:硫磺 硼砂 制法:制成乳膏。主治:疥瘡,濕疹,脂溢性皮炎。用法:外用,用水溶解后洗滌患處,本品亦可用于洗澡、洗頭。
如意金黃散配方:天花粉 姜黃 大黃 黃柏 白芷 天南星 陳皮 蒼術(shù) 甘草 制法:制成散劑。主治:癤腫,丹毒,膿腫,淋巴管炎,蜂窩組織炎,燒傷,漆性皮炎。用法:外用,根據(jù)病種及病情,可采用茶水、蔥酒、蜜汁、麻油調(diào)搽調(diào)敷。
生肌玉紅膏配方:甘草 白芷 當(dāng)歸 紫草 蟲白蠟 血竭 輕粉 凡士林 制法:制成軟膏劑。主治:癰,蜂窩組織炎,膿皰瘡。用法:外用,每天 1 次。
清肝飲:程淳夫【組成】青蒿、柴胡、黃芩、丹皮、橘葉、川楝子各10克,金錢草30克?!居梅ā克宸咳?劑,日服3次?!竟τ谩壳甯文戯L(fēng)火?!局髦巍扛文戯L(fēng)火遂循臟腑之經(jīng)絡(luò)表現(xiàn)皮膚的紅腫疼痛、瘙癢、水皰透亮,舌質(zhì)紅,苔薄黃、脈弦數(shù)。如脂溢性皮炎、神經(jīng)性皮炎、濕疹、女陰瘙癢、帶狀皰疹、脫發(fā)等疾患。【加減】男女脫發(fā)、頭癢、白屑多,加凌霄花、月季花、玫瑰花;外用青蒿、芒硝濃煎劑洗頭,每日1次;小兒耳內(nèi)糜爛、流水、癢痛不止,加杭菊花、玫瑰花、月季花、生蒲黃;腋下起疙瘩,紅腫癢痛不止,加牡蠣、枳殼,外用青蒿、芒硝濃煎劑外洗患處;男人眉毛爛、胡須爛、瘙癢、抓破流水,加生蒲黃、王不留行、三棱、五靈脂、枳殼;外用青蒿、芒硝濃煎劑外洗患處;婦女乳房瘙癢、紅腫、起硬殼,加絲瓜絡(luò)、王不留行、穿山甲、蟅蟲、竹茹、三棱、蔥白;男女外陰瘙癢,抓破流水,加蟅蟲、地龍、茜草根、懷牛膝,外用青蒿、芒硝濃煎劑外洗患處。
八味潔膚膏 程爵棠【組成】煨甘遂60克,紅芽大戟90克,白芥子24克,麻黃12克,生南星、生半夏各55克,僵蠶30克,生石灰(風(fēng)化自制者良)150~180克。筆者使用常依本方加白鮮皮、防風(fēng)各30克?!居梅ā可纤幒娓苫驎窀晒惭袠O細(xì)末,過篩,研細(xì)和勻,入麻油適量調(diào)和成稠糊狀藥膏即成,收貯備用。凡干性皮膚病,先用消毒紗布輕輕擦之,令皮膚發(fā)熱、滲水,即取本膏涂擦患部,涂薄薄一層即可;而濕性皮膚病,亦用消毒紗布(或砂紙)擦之發(fā)熱,即涂擦膏藥薄薄一層即止。每日涂擦4~6次,痊愈為度?!竟τ谩渴栾L(fēng)化痰,祛濕解毒?!局髦巍恳磺衅つw病,無論干、濕型者均可用之。
相關(guān)知識(shí)
皮膚病用藥五大誤區(qū)
治療皮膚病的常用中藥
皮膚病常用中藥處方
皮膚病
中醫(yī)外科之皮膚病資料整理
治療皮膚病,不外六法20方
綜述:經(jīng)方桂枝劑治療各種皮膚病
治療寶寶皮膚病 中藥浴可以用用看
皮膚病,由內(nèi)而外調(diào)養(yǎng)
清明節(jié)外出預(yù)防皮膚病的5大注意
網(wǎng)址: 皮膚病外用藥制劑 http://www.u1s5d6.cn/newsview551525.html
推薦資訊
- 1發(fā)朋友圈對(duì)老公徹底失望的心情 12775
- 2BMI體重指數(shù)計(jì)算公式是什么 11235
- 3補(bǔ)腎吃什么 補(bǔ)腎最佳食物推薦 11199
- 4性生活姿勢有哪些 盤點(diǎn)夫妻性 10425
- 5BMI正常值范圍一般是多少? 10137
- 6在線基礎(chǔ)代謝率(BMR)計(jì)算 9652
- 7一邊做飯一邊躁狂怎么辦 9138
- 8從出汗看健康 出汗透露你的健 9063
- 9早上怎么喝水最健康? 8613
- 10五大原因危害女性健康 如何保 7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