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訊 北青快評 調整膳食結構,降低國民肥胖率

北青快評 調整膳食結構,降低國民肥胖率

來源:泰然健康網 時間:2024年12月25日 20:44

中華飲食的平衡構成了一個“寶塔”結構,谷類、蔬菜和水果占最下面兩層,支撐居民的健康。然而,記者從國新辦就《中國居民營養(yǎng)與慢性病狀況報告(2020)年》(以下簡稱報告)有關情況舉行的發(fā)布會上獲悉,本來在第三層的豬牛羊肉等攝入近年來持續(xù)增加,我國居民膳食脂肪供能比已經達到了34.6%,多于整個日常消耗的1/3。中華飲食結構中段不再“上窄下寬”,竟也有了“直筒腰”?。?2月24日《科技日報》)

從報告可以看出,我國居民的肉類攝入量增加很快,使得原有膳食結構發(fā)生巨大轉變,脂肪供能比超過1/3,衍生出一系列健康問題,需要引起國人深思。飲食結構變成“直筒腰”,最直接的后果就是超重肥胖率快速上升,數據顯示成年居民超重肥胖超過50%,6—17歲的兒童青少年接近20%,6歲以下的兒童達到10%??梢姡覈用裾w已經趨于肥胖,這是一個值得警惕的信號,需要引起社會各界的高度重視。

超重肥胖除部分屬于遺傳基因外,主要跟膳食結構、飲食習慣等有關系。我國傳統(tǒng)膳食結構相對平衡,此前經濟水平較低,肉類攝入量不多,而隨著社會經濟發(fā)展,人民生活逐漸富裕,對肉類的需求量也愈發(fā)旺盛。如今,家庭烹調用鹽、用油均超過推薦值,屬于不健康飲食習慣,同時居民在外就餐比例不斷上升,食堂、餐館、加工食品中的油、鹽也很高,兒童青少年經常飲用含糖飲料,各種因素疊加,導致我國居民肥胖率快速增加。

一項刊登在《細胞》雜志的動物研究表明,高脂肪飲食引起的肥胖,會助長癌細胞的生長,而讓腫瘤內部的免疫細胞“挨餓”。由此可見,因膳食結構改變導致肥胖率增加,亦給國民帶來了巨大的疾病隱患,數據顯示,我國居民癌癥、心腦血管慢性病、糖尿病等發(fā)生率都在上升,與肥胖率保持同步增長趨勢,表明二者具有很強的相關性。

可見,肥胖率過高,不僅會對個人健康造成影響,影響整體國民身體素質,亦導致醫(yī)療費用上升,增加了社會醫(yī)療保障體系負擔,而且,很多慢性病也是老年病,發(fā)病期較晚,需要漫長的治療期,隨著我國步入老齡化社會,這些問題會愈發(fā)凸顯??梢?,與超重肥胖做斗爭,不再是個人的問題,也是政府要面對的難題,應未雨綢繆,及早采取措施調整膳食結構,降低國民肥胖率。

近年來,養(yǎng)生保健成為大眾熱門,很多人對身體健康愈發(fā)重視,注重科學養(yǎng)生、堅持鍛煉身體,而在疫情影響下,大眾健康意識也得到加強。因此,民眾對健康的強烈訴求,也給控制體重奠定了民意基礎,政府應善加引導,普及健康飲食知識,鼓勵民眾控制油鹽糖的攝入量,加強日常鍛煉,培養(yǎng)健康飲食、規(guī)律作息習慣等。

文/江德斌

圖源/視覺中國

內容來自北京頭條客戶端

[ 北京頭條客戶端 ]

相關知識

調整膳食結構,降低國民肥胖率
膳食結構面面觀
中國居民膳食結構現狀及發(fā)展.doc
膳食結構
飲食結構失衡 減肥:從“膳食寶塔”開始
中國居民膳食結構升級、國際貿易與糧食安全
我國居民膳食不平衡造成慢病發(fā)生改善膳食結構從了解營養(yǎng)狀況開始
目前我國居民飲食結構存在哪些問題 飲食結構怎么調整搭配合理
國民超重肥胖率高達50.7% 綠瘦助力國民重回健康體重
我國居民營養(yǎng)與健康現狀地調查分析

網址: 北青快評 調整膳食結構,降低國民肥胖率 http://www.u1s5d6.cn/newsview806420.html

推薦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