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訊 【藥品科普】全國安全用藥月/安全用藥知識科普(三)

【藥品科普】全國安全用藥月/安全用藥知識科普(三)

來源:泰然健康網(wǎng) 時間:2024年11月25日 20:11

(來源:磐石市市場監(jiān)督管理局)

全國安全用藥月

安全用藥知識科普

用藥事大 勿入誤區(qū)

為什么說保健品不是藥?

保健品應該稱為保健食品,它與藥品有嚴格的區(qū)別。保健食品的本質仍然是食品,雖有調節(jié)人體某種機能的作用,但它不是人們賴以治療疾病的物質。對于生理機能正常、想要維護健康或預防某種疾病的人來說,保健食品是一種營養(yǎng)補充劑。對于生理機能異常的人來說,保健食品可以調節(jié)某種生理機能、強化免疫系統(tǒng)。而藥品是指用于預防、治療、診斷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調節(jié)人的生理機能并規(guī)定有適應癥、用法和用量的物質。兩者有著本質的區(qū)別。

如何區(qū)分藥品和保健品

第一,生產(chǎn)過程的質量控制不同。作為藥品維生素類產(chǎn)品(藥準字號),必須在制藥廠生產(chǎn),生產(chǎn)過程中的質量控制要求很高,比如空氣清潔度、無菌標準、原料質量等。目前,所有的制藥都要達到 GMP標準(藥品生產(chǎn)質量規(guī)范);而作為食品的維生素類產(chǎn)品(食字號),則可以在食品廠生產(chǎn),標準比藥品生產(chǎn)標準低。

第二,療效方面的區(qū)別。作為藥品,一定經(jīng)過大量臨床驗證,并通過國家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總局( CFDA)審查批準,有嚴格的適應癥,有規(guī)定的劑量、規(guī)格,治療疾病有一定療效;而作為食品的保健食品,則沒有治療作用,檢驗污染物、細菌等衛(wèi)生指標合格即可上市。

第三,說明書和廣告宣傳不同。作為藥品,一定要有經(jīng)過國家藥品監(jiān)督管理局批準的詳細的使用說明書、適應癥、注意事項、不良反應;而作為食品的保健食品,說明書不會這樣詳細、嚴格,這也比較容易被利用作夸大其詞的廣告宣傳。

第四,使用方法不同。保健食品僅口服使用;藥品可以注射、涂抹。

總之,保健食品不能替代藥品,生病一定要及時去正規(guī)醫(yī)院就診,按照醫(yī)囑規(guī)律服藥!

多吃幾種藥病就好得快嗎?

很多人認為生病了多吃幾種藥,作用會更強,療效會更好,病好得會更快。這種做法是錯誤的!在選購藥品時,消費者首先應識別藥品的通用名,判斷該藥的成分,弄清楚該藥是不是自己要買的或與自己正在服用的藥是不是存在成分相同的情況,以免買錯藥或重復用藥,導致嚴重后果。

用 1種藥能治的病就不用 2種藥。如病人同時患多種病,特別是老年人,一人多病,看多科醫(yī)生,開多種藥,可能會一次服十幾種藥。我們應請醫(yī)生幫助選擇必須用的藥品,不必要的藥品要堅決停用,含同種成分的藥品不要重復服用。有些中成藥表面看是中藥,但實際是中西藥混合制劑,如降糖藥消渴丸含西藥成分格列本脲,與其他降糖藥聯(lián)用時,劑量疊加,會導致不良反應的發(fā)生甚至危及生命。此外,許多感冒藥中都含有對乙酰胺苯酚的成分,如果不看清楚,將多種感冒藥同時服用,就可能導致對乙酰胺苯酚服用量過大,發(fā)生不良反應,甚至造成肝損傷。

非處方藥沒有不良反應嗎?

相對于處方藥而言,非處方藥有較高的安全性,不易引起藥物依賴性、耐藥性或耐受性,也不易在體內蓄積,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低。但非處方藥本身也是藥,不是絕對沒有不良反應。曾有媒體報道,有人被蚊子叮咬后涂抹風油精,結果癥狀反而加重。經(jīng)診斷,患者屬于過敏體質,風油精引起了過敏反應,導致接觸性皮炎。

非處方藥是消費者可以不憑醫(yī)生的處方直接從藥店購買且是不用在醫(yī)生指導下就能安全使用的藥品。但有些非處方藥在少數(shù)人身上也能引起嚴重的不良反應,有時甚至能引起死亡。所以非處方藥也要嚴格按照藥品使用說明書的規(guī)定服用,不能隨便增加劑量或增加服用次數(shù),改變用藥方法或用藥途徑。例如,常用的胃動力藥多潘立酮片(嗎丁啉),盡管長期服用也具有較高的安全性,但對于胃腸道出血、機械性腸梗阻的患者是禁用的。

若患者服用了三、五天非處方藥后,病癥仍沒有明顯改善,或者病情還有加重跡象,或是出現(xiàn)了高熱、哮喘等其他異?,F(xiàn)象,應立即停藥,到醫(yī)院就診。

中藥都是安全無毒的嗎?

近年來,中藥養(yǎng)生逐漸成了一股潮流。很多人都認為中藥安全、沒有副作用,甚至能“有病治病,無病健身”?;谶@種認識,不少人愛到藥店買些中藥來“自治”疾病,有些老病號甚至將一些含有參類的中藥錯當“補藥”,長期服用來達到保健的目的。據(jù)報道,浙江一中年女子 10年間癡迷自己購藥治病,自認為選的都是中草藥或中成藥,不大有副作用,結果導致多器官損傷、衰竭。

藥物的兩重性是藥物作用的基本規(guī)律之一,中藥也不例外。日常生活中,不少喜歡擅購中藥治病、保健的人本身多缺乏足夠的醫(yī)學常識,易因辨癥不準、重復用藥、超量濫用引起不良反應,甚至導致病癥加重,特別是有基礎病的患者以及老人、小孩和孕婦,服用不慎更容易傷身,應當引起警惕。

比如,有些人一覺得有點腰酸背痛,就吃六味地黃丸補一補。其實六味地黃丸并非人人適用。六味地黃丸只適合陰虛患者,腎陰不足的人,特別是中年人適宜服用。年輕人或者肝脾濕熱、肺熱的人服用六味地黃丸,不但會加重濕熱,還會導致口舌生瘡、小便發(fā)黃等現(xiàn)象,還可能越補身體越不適,甚至使原有病情加重。所以服用六味地黃丸前一定要咨詢醫(yī)生,弄清是否對癥,千萬不能當成補品隨便吃,也不能過量吃。

也很多有便秘、痔瘡的患者,為了瀉火解毒、緩解癥狀,自行大量、長期地服用牛黃解毒片,結果卻出現(xiàn)了皮疹、劇癢、發(fā)熱、哮喘、胸悶、心悸、腹瀉等不正常現(xiàn)象,這是過量服用牛黃解毒片發(fā)生的不良反應。牛黃解毒片服用不要超過三天,否則會引起慢性脾中毒,對神經(jīng)、血管、心臟、肝、腎、脾都能造成損傷,重者危及生命。

感冒就吃抗生素對嗎?

感冒,俗稱“傷風”,是一種常見的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感冒是由多種病毒引起的,目前感冒還沒有特效的治療藥。得了感冒,只有注意休息、戒煙、多飲白開水,保持口腔、鼻腔清潔,進食易消化食物,室內經(jīng)常開窗,保持空氣清新,一般 5-7天左右,感冒即可自愈。

為減輕癥狀、縮短病程、早日康復,感冒期間可選用一些對癥治療的藥物。如頭痛、頭暈、全身肌肉酸痛,可選用解熱鎮(zhèn)痛藥對乙酰氨基酚、阿司匹林、布洛芬等;鼻塞嚴重者可選用鼻黏膜血管收縮藥偽麻黃堿或 1%麻黃素溶液滴鼻;流清鼻涕可選用抗過敏藥氯苯那敏(撲爾敏)、苯海拉明等。

抗生素只對細菌有殺滅或抑制作用,對感冒病毒是無效的。感冒一開始就服用抗生素,不但對治療無益,還會引起藥物不良反應和細菌耐藥性的產(chǎn)生。當感冒后咳嗽頻繁,伴黃稠黏痰、發(fā)熱、咽疼等繼發(fā)細菌感染時,應到醫(yī)院檢查,醫(yī)生會根據(jù)病情選用相應的抗生素進行治療。

-END-

掃碼關注我們

編輯|陳福貴 崔 媛 關斯瑀

審核|劉艷秋 韓玉林 畢 凱

求分享、在看、點贊~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

相關知識

孕期安全用藥
【健康科普】這些食品安全知識你了解嗎?
孕婦安全用藥 孕期用藥指南
孕婦安全用藥知多少
孕產(chǎn)婦安全教育知識普及.docx
孕婦安全用藥原則
孕婦安全用藥要了解六個小常識
【安全科普】衛(wèi)生健康知識知多少
孕產(chǎn)婦安全用藥四原則
妊娠肝病安全用藥指引

網(wǎng)址: 【藥品科普】全國安全用藥月/安全用藥知識科普(三) http://www.u1s5d6.cn/newsview89950.html

推薦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