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讀】網友熱議!研究稱“長期吃復合維生素或增加死亡風險”,還能吃嗎?
江蘇女性的暖心家園
點擊>>維生素是人體不可或缺的營養(yǎng)素
吃復合維生素補充劑成為
許多現(xiàn)代人的養(yǎng)生方式
以彌補飲食中營養(yǎng)的不足
然而
一項近40萬人的研究卻指出:
每天吃復合維生素,對延長壽命、改善健康并無明顯益處,相反還跟可能增加死亡風險有關。
這一研究引發(fā)許多網友討論:
長期吃維生素補劑
到底是不是“智商稅”?
普通人還能不能吃?
……
今天有小編為你整理解讀
研究發(fā)現(xiàn):
每天服用復合維生素
可能增加死亡風險
今年6月,一項發(fā)表在《美國醫(yī)學會雜志》子刊JAMA Network Open上的大型臨床隊列研究,納入了來自美國的三個大型隊列的近40萬名健康成年人,并進行了長達27年的隨訪,共記錄164762人死亡。
研究人員匯總分析發(fā)現(xiàn):
對沒有慢性病史的成年人來說,相較于不服用復合維生素的人,每日服用復合維生素并不能延長壽命,反而全因死亡風險增加4%。
其中,與心血管死亡風險增加4%相關,與癌癥死亡風險降低2%相關,與腦血管死亡風險增加6%相關。
研究人員還發(fā)現(xiàn),每天吃復合維生素的人往往有更健康的生活方式:吸煙率更低,體重指數(shù)(BMI)也更低,同時飲食質量更高,受教育程度相對更高。
理性看待補充維生素
與死亡風險的關系
上述研究結論
“顛覆”了不少網友的養(yǎng)生觀念:
不能延壽就算了
怎么還會增加死亡風險?
這維生素補劑還能吃嗎?
先別急,關于這項研究,有幾處重點你得知道:
1
單一的飲食或生活方式因素,并不能完全決定死亡風險的變化,基因、遺傳背景、環(huán)境條件和個人健康狀態(tài)等也可能對死亡風險產生影響。
這項研究的參與者主要為美國白種人,在入組時的年齡中位數(shù)為61.5歲,這一輩人的生活節(jié)奏與飲食習慣,與當代許多人差異較大,并不適用于更廣泛的群體。
2
研究人員強調,這是一項觀察性研究,結果只顯示出相關性,并不代表因果關系。
也就是說,這項研究結論只能說明“吃復合維生素的這群參與者有更高的死亡風險”,而不是“吃復合維生素對身體有害”。
比如也有研究發(fā)現(xiàn),平均每天增加至少半份(約40克)紅肉攝入,八年內全因死亡風險增加10%——但這并不說明紅肉有害,飲食指南里依然推薦每天攝入一定量的紅肉。
3
研究指出“全因死亡風險增加4%”,并不是大幅增加,風險比(HR)僅1.04%,這個風險增加微乎其微,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總而言之,我們要理性看待科學研究中的死亡風險數(shù)據,需要綜合考慮其他證據,并將其作為參考而非絕對指標,以做出更加明智的健康決策。
我們要理性看待維生素補劑的作用——目前,幾乎沒有證據表明補充維生素或礦物質可以降低死亡風險、延長壽命,但可以在醫(yī)生的專業(yè)指導下使用,幫助我們提升生活質量,活得更健康。
尤其是對于明確了缺乏某些維生素的人群,該補充的還是得補,畢竟缺乏維生素帶 來的健康風險是已知的。
哪些人需要
額外補充維生素?
對于健康人群來說,外源補充維生素主要是靠飲食,我們的日常食物中都含有維生素,只要飲食正常、營養(yǎng)均衡且腸胃功能正常,即可滿足人體幾乎所有營養(yǎng)素的需要。
健康人群建議攝入:
每天300~500克牛奶/奶制品、25~35克大豆及堅果類;
每天200~300克谷物,其中全谷物和雜豆50~150克,薯類50~100克;
每天120~200克肉魚蛋等動物性食物;
每天300~500克蔬菜和200~350克水果;
每天1個雞蛋,每周至少2次水產品。
一般情況下,如果沒有出現(xiàn)營養(yǎng)素缺乏癥狀,不建議使用營養(yǎng)補充劑,通過調整飲食結構即可達到“進補”的目的。
如果出現(xiàn)營養(yǎng)素缺乏癥狀,建議在專業(yè)人士的指導下使用營養(yǎng)補充劑,不可過量濫用。如果癥狀嚴重,已達到疾病范疇,就需要接受藥物治療。
對于無法均衡膳食或生活不規(guī)律的特定人群,如孕婦、新生兒、營養(yǎng)吸收不良患者、特殊疾病人群(如糖尿病患者)等,需要在醫(yī)師指導下科學補充:
比如備孕期、孕產期女性建議補充葉酸;
新生兒普遍缺乏維生素K,嬰幼兒要注意補充維生素D;
素食者要注意補充維生素B12、鈣、鐵;
減肥節(jié)食人士、工作繁忙經常饑一頓飽一頓的人注意補充復合營養(yǎng)素;
老年人一般都需要補充維生素D和鈣等。
補充維生素
日常飲食這樣調整
身體如果缺乏某種維生素,會出現(xiàn)一些小毛病來給我們拉響警報。此時,我們只要適當補充缺乏的維生素,方法也很簡單,不妨多吃這些食物——
缺維生素A:
出現(xiàn)皮膚干燥、頭發(fā)干枯,以及眼睛畏光和視物模糊等問題。
適當多吃一些動物內臟或深綠色的蔬菜,比如西蘭花、菠菜、胡蘿卜、蛋黃、動物肝臟等。
缺維生素B1:
出現(xiàn)四肢發(fā)麻、食欲不振,以及肌肉酸軟等癥狀,甚至還容易出現(xiàn)神經炎和腳氣病。
各種各樣的粗糧、谷物、雞蛋、瘦肉,如小麥胚芽、大豆、花生、里背肉、火腿、黑米、雞肝、胚芽米等。
缺維生素B2:
出現(xiàn)嘴唇發(fā)紅且有裂紋以及各種各樣的皮膚病,同時還會對光產生明顯的敏感反應。
日常飲食中多吃雞蛋和各種豆類,以及牛肝、雞肝、香菇、小麥胚芽、奶酪等。
缺維生素B6:
容易引發(fā)神經衰弱、眩暈、動脈粥樣硬化和肌肉失調等問題。
可以通過攝入一些肉類、谷類以及堅果類食物來補充維生素B6,特別是在雞肉、魚肉以及燕麥和花生等當中,這種元素的含量都是非常豐富的。
缺維生素B12:
可能會出現(xiàn)食欲不振、影響記憶力 、貧血。
一般可以通過攝入肉類,如牛肉、雞肉等來補充。另外,動物的內臟以及各種各樣的奶制品也可以補充維生素B12。
缺維生素C:
容易感冒,還會牙齦出血,引發(fā)傷口難愈合,以及體質較弱等問題。
達到每天吃300克水果、500克蔬菜的基本目標。生活中有很多食物富含維生素C,如鮮棗、西紅柿、橙子、草莓等。
缺維生素D:
多汗、心情抑郁的問題,甚至還會出現(xiàn)骨質疏松。
可以多吃動物肝臟、深海魚類、牛奶等。當然,還要多曬太陽。
缺維生素E:
可能導致肌肉萎縮、頭皮發(fā)干、頭發(fā)分叉、手腳皸裂。
各種各樣的食用油當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E,所以平時可以多吃一些食用油和堅果,如杏仁。
原標題:《【早讀】網友熱議!研究稱“長期吃復合維生素或增加死亡風險”,還能吃嗎?》
閱讀原文
相關知識
長期低碳飲食健康嗎?或增加死亡風險!
輕斷食跌下神壇?上海交大新研究,16+8禁食,心血管死亡風險或增加91%
16+8 輕斷食跌下神壇,增加 91% 心血管死亡風險?如何看待
剖腹產產婦死亡風險比順產大嗎
飯量與壽命密切相關?經常每天只吃2頓飯的人,全因死亡風險增加
空氣污染或增加孕早期流產風險—新聞—科學網
43萬人柳葉刀研究:主食吃多少,才能延長壽命?
2021 SMFM咨詢系列#54:產婦發(fā)病和死亡的風險評估解讀
不吃早餐更容易超重!長期不吃早餐增加4種疾病風險
近4萬人研究:主食吃太少,增加糖尿病風險
網址: 【早讀】網友熱議!研究稱“長期吃復合維生素或增加死亡風險”,還能吃嗎? http://www.u1s5d6.cn/newsview113927.html
推薦資訊
- 1發(fā)朋友圈對老公徹底失望的心情 12775
- 2BMI體重指數(shù)計算公式是什么 11235
- 3補腎吃什么 補腎最佳食物推薦 11199
- 4性生活姿勢有哪些 盤點夫妻性 10425
- 5BMI正常值范圍一般是多少? 10137
- 6在線基礎代謝率(BMR)計算 9652
- 7一邊做飯一邊躁狂怎么辦 9138
- 8從出汗看健康 出汗透露你的健 9063
- 9早上怎么喝水最健康? 8613
- 10五大原因危害女性健康 如何保 7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