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4萬人研究:主食吃太少,增加糖尿病風險
全文1653字,閱讀約需5分鐘,幫我劃重點
01近4萬名研究顯示,堅持低碳水化合物、高脂肪和高蛋白飲食的人患2型糖尿病的風險比飲食更均衡的人群高出20%。
02碳水化合物是人體必需的三大營養(yǎng)物質之首,攝入不足會導致低血糖、內分泌及代謝功能紊亂等問題。
03然而,主食攝入不足還可能引起營養(yǎng)不良、肌肉流失、影響記憶力、嗜睡易疲勞、低血糖和情緒抑郁等問題。
04為保證飲食健康,應遵循“中國居民平衡膳食寶塔”,均衡攝入各類營養(yǎng)素,選擇優(yōu)質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質和脂肪。
05對于有體重管理及控糖需求的人群,應減少精制碳水攝入,適當多吃優(yōu)質碳水,如全谷物、豆類等。
以上內容由騰訊混元大模型生成,僅供參考
主食,一直以來都被很多人誤會:“得了糖尿病最好不要吃主食”“多吃點肉沒關系,只要不吃主食就不會長胖”……

很多人將碳水化合物視為“洪水猛獸”,認為不吃或只吃一點主食能減輕代謝負擔、防范糖尿病,但事實可能恰恰相反。
《生命時報》(微信內搜索“LT0385”即可關注)采訪專家,揭示主食對健康的影響,并教你如何科學搭配。
受訪專家
首都醫(y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yī)院內分泌科主任醫(yī)師 鐘歷勇不吃主食易患糖尿病
《糖尿病與代謝綜合征:臨床研究與評論》雜志刊發(fā)一項澳大利亞團隊的研究,經過對近4萬名成年人為期14年的跟蹤調查發(fā)現,堅持低碳水化合物、高脂肪和高蛋白飲食(碳水攝入量不足38%)的人,患2型糖尿病的風險比飲食更均衡(碳水攝入量大于55%)的人群高出20%。
鐘歷勇表示,為了保證總體熱量需求,選擇低碳水化合物飲食模式的人,通常會過量攝入脂肪和蛋白質。
脂肪的熱量約為9千卡/克,遠超過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質的熱量,因此過量攝入脂肪更易引起肥胖、高甘油三酯及高膽固醇,加重以胰島素抵抗為特征的代謝綜合征,這其中就包含糖尿病。
低碳水飲食與生酮飲食類似,后者通過限制碳水化合物攝入來促進脂肪分解、生成酮體,再通過大量飲水排出體外,這原本是為了治療癲癇而發(fā)明,雖能在短期內快速降低體重,但從長期來看不僅可能出現反彈,還會增加2型糖尿病風險,甚至危害心腦血管,不建議普通人盲目采用。主食吃不夠的副作用
除了增加糖尿病風險,主食攝入不足還可能引起以下健康問題。!
營養(yǎng)不良
減少主食后,蛋白質食物會作為熱量消耗掉,真正能供身體使用的蛋白質會大幅度減少,進而導致營養(yǎng)不良,皮膚變差、掉發(fā)嚴重、抵抗力降低等情況。!
肌肉流失
蛋白質對肌肉的生長、修復非常重要。人體內的碳水化合物不夠用,身體肌肉被消耗,老年人骨質疏松風險會增加。!
影響記憶力
美國研究發(fā)現,堅持不吃碳水化合物一周,記憶和認知能力可能會受損。長期不吃碳水,會使腦細胞缺少能量供應,降低學習和思考能力。
!
嗜睡易疲勞
主食吃得少,可導致人體細胞和各組織缺乏“燃料”、能量代謝異常,所表現出來的就是疲勞、嗜睡、昏昏沉沉。!
低血糖
葡萄糖是人體最主要的能量來源,主食吃得不夠,易造成機體缺乏葡萄糖,甚至低血糖。!
情緒抑郁
碳水化合物促進血清素分泌,它是一種令大腦愉悅的化學物質。另外,如果沒有攝入足夠葡萄糖,大腦基本功能會受影響,導致煩躁沮喪。!
降低生育力
英國研究發(fā)現,低碳水、高蛋白飲食可能會降低男性的睪酮水平,從而導致勃起功能障礙和精子數量減少。不同人群的主食搭配
良好的代謝需靠均衡膳食來實現,不可偏廢。鐘歷勇表示,目前多數研究認為,碳水化合物的供能比應占50%~55%最有利于人體代謝健康。若想保證飲食健康,最科學可靠的方法是遵循“中國居民平衡膳食寶塔”,均衡攝入各類營養(yǎng)素,選擇優(yōu)質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質和脂肪。需要減重控糖的人
對于有體重管理及控糖需求的人群來說,要減少精制碳水的攝入,適當多吃優(yōu)質碳水。精制碳水如精加工大米、面食等,升糖指數較高,易導致血糖快速升高,給胰島β細胞帶來負擔,引發(fā)肥胖及餐后高血糖等代謝性問題。全谷物、豆類等是優(yōu)質碳水化合物的來源,膳食纖維含量較高、升糖指數較低,替代部分精米白面,不但能增強飽腹感,還能提供充足的能量,有效避免餐后血糖快速升高。
大多數普通人
日常多吃糙米、紅米、黑米、燕麥、藜麥、蕎麥等全谷物,以及赤小豆、綠豆、蕓豆、鷹嘴豆等豆類,保證每日攝入量在50~150克,或占碳水攝入總量的30%~40%,胃腸功能較弱的人酌情減量。雖然新鮮水果也是優(yōu)質碳水化合物的來源之一,但水果富含果糖,對于控糖人群來說不宜多吃,每日以200~350克為宜。大多數堅果富含多不飽和脂肪酸,亦為優(yōu)質碳水和優(yōu)質脂肪的重要來源,每日以25~35克為宜。一些富含抗性淀粉的食物,如玉米、薯類等,也可起到減緩升糖的效果?!酒诰庉嫞和鯐郧?br>

人民日報主管 環(huán)球時報主辦
電話垂詢喜歡,就點個“在看”
相關知識
年輕女性過瘦或增加糖尿病風險
長期缺乏運動,飲食不均衡可增加患糖尿病風險
妊娠期糖尿病不增加兒童肥胖風險,只因做到這點
不吃早餐更容易超重!長期不吃早餐增加4種疾病風險
糖尿病日:愛吃辣的人不容易得糖尿病是真的嗎?
糖尿病飲食≠不吃
早減肥,少患癌!BMC:肥胖使女性患子宮癌的風險增加一倍
長期低碳飲食健康嗎?或增加死亡風險!
中醫(yī)提醒:5類主婦易得糖尿病
25萬北京孕婦數據:空氣污染增加孕早期流產風險!
網址: 近4萬人研究:主食吃太少,增加糖尿病風險 http://www.u1s5d6.cn/newsview51816.html
推薦資訊
- 1發(fā)朋友圈對老公徹底失望的心情 12775
- 2BMI體重指數計算公式是什么 11235
- 3補腎吃什么 補腎最佳食物推薦 11199
- 4性生活姿勢有哪些 盤點夫妻性 10428
- 5BMI正常值范圍一般是多少? 10137
- 6在線基礎代謝率(BMR)計算 9652
- 7一邊做飯一邊躁狂怎么辦 9138
- 8從出汗看健康 出汗透露你的健 9063
- 9早上怎么喝水最健康? 8613
- 10五大原因危害女性健康 如何保 7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