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訊 Cell重磅綜述解讀:“科學飲食模式”成就好菌好身體

Cell重磅綜述解讀:“科學飲食模式”成就好菌好身體

來源:泰然健康網 時間:2025年04月18日 22:29

2024年7月25日,《細胞》雜志發(fā)表了一篇重磅綜述,領銜的是Jeffrey Gordon教授的得意門生,就職于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的Peter J. Turnbaugh。

|熱心腸日報解讀

Cell:飲食與微生物組——能量平衡的復雜代謝效應(綜述)

Cell

[IF:45.5]

① 本綜述討論了以能量平衡管理為目標的分子營養(yǎng)學的概念進展,包括新出現(xiàn)的膳食和藥物干預及其與腸道微生物組的相互作用;

② 地中海飲食、生酮飲食、熱量限制和間歇性禁食等方法通過不同機制改善體重管理和代謝健康,這些飲食干預并不嚴格限制脂肪攝入;

③ 新一代減重藥物如GLP-1受體激動劑效果顯著,其作用可能部分由腸道微生物組介導,但個體間反應差異需進一步研究;

④ 腸道微生物組通過多種分子機制影響宿主能量平衡,例如短鏈脂肪酸和膽汁酸等菌群代謝物可發(fā)揮為宿主提供能量底物、調節(jié)食欲、影響熱量消耗和脂肪儲存等作用,因此需重新評估能量平衡范式,納入腸道微生物組在能量攝入和消耗中的復雜作用,考慮基于宿主和微生物驅動的消化過程;

⑤ 腸道微生物組研究對營養(yǎng)學提出新挑戰(zhàn),促使重新評估卡路里價值,考慮未吸收營養(yǎng)素和一般認為安全(GRAS)的成分(如甜味劑)對健康的影響,未來需整合微生物組數(shù)據(jù)制定精準飲食建議。

Digesting the complex metabolic effects of diet on the host and microbiome
2024-07-25 , doi: 10.1016/j.cell.2024.06.032

我這幾天抽空把它給看完了,第一感覺這篇文章寫得好,能發(fā)表在《細胞》雜志的綜述,確實有兩下子!另一個強烈感覺,科學家真是為人類“吃飯”的事情操碎了心,太多健康問題是跟“吃”息息相關的。如何吃好、吃出健康,是全世界都面臨的難題之一。

當然,這篇文章的主題是“理解飲食對于宿主和菌群的復雜代謝影響”,對我這個多年關注腸道微生物的人來說,被內容本身深深吸引了,說幾個我覺得寫得特別好的地方。

01 對營養(yǎng)學研究的整體歷史進行了總結。

20世紀50年代,人類就發(fā)現(xiàn)了維生素、微量元素的重要作用。20世紀后幾十年,人們充分研究了脂肪、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等宏量營養(yǎng)素對健康的作用。進入21世紀以后,營養(yǎng)學更多關注總能量攝入、飲食質量,更多圍繞“飲食模式”進行研究。

02 對飲食模式進行詳盡的分析。

文章配圖分析了美國飲食模式的問題,在過去50年里,美國人吃的精細谷物、油(脂肪)、肉類和添加糖增加,熱量因此增加近1/10,但是蔬菜、水果還是遠遠達不到推薦標準,造成了肥胖等代謝問題。

與之相比較的,地中海飲食、生酮飲食、熱量限制飲食以及間歇性禁食等飲食模式都可能降低一些問題的風險。人們對其中機制,包括它們對腸道微生物的影響都有一些認知。當然,各自也都有長短之處。

跟很多文獻一樣,我在字里行間能感受到,作者對富含最少加工的全谷物、豆類、水果、蔬菜、堅果、種子和橄欖油等食物的“地中海飲食模式”最為推崇,你或許也可以多關注。

03 對菌群參與能量平衡和代謝健康的意義總結得很到位。

消化是一個宿主與菌群協(xié)同的系統(tǒng)性過程,腸道菌群對能量代謝的意義重大,我們要改變對短鏈脂肪酸的認識,飲食與菌群之間有非常多影響代謝健康的關聯(lián)。這些觀點我都非常認同,文章的深度闡述更是增加了我不少認識。

04 這也是我看得最過癮的地方——菌群研究結果,挑戰(zhàn)營養(yǎng)學的常識!

作者對食物熱量的傳統(tǒng)計算方法就不是很認同。比如,每克蛋白質或碳水化合物所提供的熱量約4千卡,每克脂肪所提供的熱量約9千卡,而加上菌群的作用,熱量計算沒有原來想的那么簡單。作者也提醒,不被宿主吸收的營養(yǎng),可能通過菌群產生巨大作用。

讓我最振奮的是作者明確提出來“GRAS is not necessarily safe”,即公認安全并不一定安全。在過去10余年,一些長期在食品中使用的且被“公認”為安全的常見的乳化劑、人工甜味劑、防腐劑等,不少被證明可能通過微生物給腸道健康帶來威脅。

我一直在關注這方面的問題,遺憾的是,雖然有大量論文發(fā)表,甚至有的刊發(fā)在《自然》等頂級雜志,但目前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和地區(qū)有所行動,甚至沒有一個學會、協(xié)會或專業(yè)機構發(fā)出警示。希望Peter J. Turnbaugh等通過這次在《細胞》雜志發(fā)表的綜述中明確提醒相關風險,能引起人們的更多關注,從而少用或不用添加劑。

|熱心腸日報解讀

Nature:乳化劑改變菌群,促進小鼠結腸炎和代謝綜合征

Nature

[IF:50.5]

① 首次報道聚山梨酯80(P80)、羧甲基纖維素(CMC)這兩種常見乳化劑造成野生型小鼠低度炎癥和肥胖/代謝綜合征,并促進結腸炎易感小鼠的炎癥魯棒性;

② 乳化劑誘導的代謝綜合征與菌群入侵、物種組成改變和促炎癥潛力增加有關;

③ 利用無菌小鼠和糞菌移植,表明菌群的改變都必然和足夠引發(fā)低度炎癥和代謝綜合征;

④ 這充分提示乳化劑的廣泛應用可能對日益增加的肥胖/代謝綜合征、其他各類炎癥性疾病的促進作用。

Dietary emulsifiers impact the mouse gut microbiota promoting colitis and metabolic syndrome

2015-03-05  DOI: 10.1038/nature14232

|熱心腸日報解讀

Nature:人工甜味劑傷害小鼠菌群并引起葡萄糖耐受不良

Nature

[IF:50.5]

① 無卡路里人工甜味劑(NAS,本研究中采用有糖精、 三氯蔗糖和阿斯巴甜)常被用作食品添加劑,因其低卡路里含量,攝入NAS被認為安全且有益健康;

② NAS可造成腸道菌群組成及功能的改變,從而引起葡萄糖耐受不良的發(fā)展;

③ NAS介導的有害代謝影響可通過使用抗生素消除,將攝入NAS小鼠的菌群移植給無菌小鼠后可轉移有害表型,移植在NAS存在下無氧培養(yǎng)的菌群也有相似效果;

④ NAS改變的菌群代謝通路與宿主對代謝疾病的易感性相關。

Artificial sweeteners induce glucose intolerance by altering the gut microbiota

2014-09-17  DOI: 10.1038/nature13793

|熱心腸日報解讀

Nature:甜味劑三氯蔗糖可抑制T細胞應答

Nature

[IF:50.5]

① 小鼠和細胞實驗表明,高劑量攝入三氯蔗糖可減少CD8+和CD4+ T細胞的增殖,并抑制其向產IFNγ的譜系分化,從而產生免疫調節(jié)作用;

② 機制上,三氯蔗糖選擇性地影響T細胞的細胞膜,降低T細胞受體信號傳導和胞內鈣動員的效率;

③ 服用高劑量三氯蔗糖,可降低皮下腫瘤模型和細菌感染模型小鼠的抗原特異性CD8+ T細胞應答,對抗腫瘤和抗感染有不良影響,但能夠減輕1型糖尿病和結腸炎模型小鼠的T細胞介導的自身免疫反應。

The dietary sweetener sucralose is a negative modulator of T cell-mediated responses
2023-03-15, doi: 10.1038/s41586-023-05801-6

以上就是這篇了不起的文章的主要內容,當然它的篇幅有20頁,除去參考文獻也有13頁,前面有背景介紹,最后有很好的展望和研究方法建議,感興趣的人不妨去看看原文。

最后我想說,守護腸道健康,最根本最重要的就是“好好吃飯”。為此,科學家在操心,你更應該積極行動起來。不是吃點益生菌、益生元了事,最最最最重要的是擁抱科學的飲食模式,整體上吃出健康來!

相關知識

Cell重磅綜述解讀:“科學飲食模式”成就好菌好身體
Cell重磅綜述:定義長壽飲食,優(yōu)化人類壽命
吳浩等Cell子刊:優(yōu)化B族維生素改善健康,飲食和腸菌都重要(小綜述)
Cell重磅綜述:健康的標志
30歲了! CELL重磅綜述:JAK
重磅級研究成果解讀腸道菌群對機體健康的重要性!
重磅綜述:預防體重反...
Cell子刊:華科劉剛團隊揭示兩種飲食模式對體重和腸道菌群的影響
Cell重磅綜述:從機制到干預,深度解密長壽飲食策略
“益生菌‘量效關系’的科學綜述”重磅發(fā)布

網址: Cell重磅綜述解讀:“科學飲食模式”成就好菌好身體 http://www.u1s5d6.cn/newsview1153452.html

推薦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