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訊 心理學中“暗示”的特點與種類

心理學中“暗示”的特點與種類

來源:泰然健康網(wǎng) 時間:2025年07月28日 13:06

  暗示(suggestion):人們?yōu)榱四撤N目的,在無對抗的條件下,通過交往中的語言、手勢、表情、行動或某種符號,用含蓄的、間接的方式發(fā)出一定的信息,使他人接受所示意的觀點、意見,或按所示意的方式進行活動。

  暗示分為日常交往暗示和心理治療暗示兩種,日常交往中的暗示就是用含混、閃爍的話,即使本意模糊起來,又使人能夠隱隱約約地得到暗示。心理治療性暗示(又稱催眠療法)是醫(yī)者對患者做出的一種引導性的治療措施,在實施前往往要征得患者或者患者家屬同意才能進行。

  暗示者可以是個人、群體(外來暗示),也可以和受暗示者同為一人(自我暗示)??刹捎醚哉Z,也可通過手勢、表情、動作以及環(huán)境進行。影響暗示的因素有暗示者的特征(如性別、年齡、知識、地位、威信等)、受暗示者的特征(如年齡、知識經(jīng)驗、性格等)以及當時的客觀情況。暗示被用于心理治療和廣告、宣傳等廣泛領(lǐng)域。

  在一般情況下,暗示者是主動的、自覺的,相對來說,受暗示者是被動的。暗示一般可分為直接暗示、間接暗示、自我暗示和反暗示4種。影響暗示的因素主要有3方面:暗示者的特征、受暗示者的特征和當時的客觀情況。在情況不明時,在困難、混亂的境況中,人們?nèi)菀资馨凳尽?/p>

  在一般情況下,暗示者是主動的、自覺的,相對來說,受暗示者是被動的。在這方面,暗示與勸說是相同的。但暗示不是靠邏輯推理和理論論證,而主要是靠提示,在這方面,它與勸說又有區(qū)別。暗示與指示、命令也不相同,它不具有壓力成分,不要求別人非接受不可。因此,所暗示的一般多是比較簡明的思想和行為,而對于復雜的理論思想或事物,只靠暗示是不行的,需要應(yīng)用教育、說服等手段。至于一些非要別人按一定方式進行的活動,則需要有指示和命令。暗示與模仿既有聯(lián)系也有區(qū)別。早期的社會心理學家把模仿、暗示和同情看作群眾心理的三大原質(zhì)。F.海德認為,當一個人的觀念使他人接受時為暗示;當一個人的情緒使他人感受時為同情;當一個人的行動使他人也要如此做時則為模仿。實際上,無論是思想、感情或行動都可以產(chǎn)生暗示和模仿。兩者的區(qū)別在于:①在暗示中,刺激是被控制的,對暗示者來說,雖然通常是以含蓄的和間接的方式,但一般都是有意識的;而在模仿過程中,模仿者的行為可以是有意識的,也可以是無意識的,但被模仿者一般都是無意識的、非控制性的。②模仿者的仿效行為一般都與被模仿者的行為相同或相似,而受暗示者則不一定作出與暗示者類似的行為。

  德國學者施密根最早研究暗示現(xiàn)象。他于1892年發(fā)表《暗示心理學》一書。1903年,俄國心理學家В.□.別赫捷列夫發(fā)表《暗示及其在社會生活中的意義》,首先提出“社會暗示”一詞。法國社會學家G.塔爾德研究了暗示在違法行為的發(fā)生和傳播中的作用。G.勒邦則從社會心理學的角度利用暗示對精神病學進行了研究。美國社會心理學家E.A.羅斯在上述研究的基礎(chǔ)上企圖以“暗示-模仿”這一心理過程來解釋社會生活中人們相互影響的心理現(xiàn)象。這些研究對S.弗洛伊德產(chǎn)生了一定影響,在他的醫(yī)療實踐和精神分析學說中,暗示占有重要地位。

  對暗示的實用研究,在宣傳和廣告這樣一些領(lǐng)域中占有重要位置。在某些場合,如宗教活動中,暗示起著重要作用。在醫(yī)療實踐中,廣泛利用暗示來進行心理治療,矯正病人的身心狀態(tài),近年來,也有人研究把暗示應(yīng)用于教學過程問題。

  暗示一般可分為4種:①直接暗示:暗示者有意識地、一般采取直陳式的說明,把某種信息直接提供給受暗示者,使他迅速而無意識地加以接受。所謂“望梅止渴”即屬此類。②間接暗示:由暗示者憑借其他事物或行動為中介,把要傳達給受暗示者的關(guān)于某一事物或行動的信息間接地提供給受暗示者,使他迅速而無意識地加以接受。這是一種主要的暗示方法。由于它一般不會使受暗示者產(chǎn)生心理抗拒或其他問題,所以效果往往大于直接暗示。但由于沒有明確地指明涵義,需要受暗示者從事物或行動中來理解所暗示的信息,因此有時可能不為其所理解。③自我暗示:暗示信息來自自身內(nèi)部,自己對自己發(fā)出刺激信息,影響自己對某事物的認知、情緒、意志和行為。所謂“杯弓蛇影”、“草木皆兵”就是自我暗示的結(jié)果。這種暗示在日常生活中是常見的,它對一個人的健康、工作和生活起著很大作用。這種作用有時是積極的,有時則是消極的。一般說,社會心理學不研究自我暗示。但在普通心理學、醫(yī)學心理學中則有較多研究。④反暗示:暗示者發(fā)出的刺激引起了受暗示者的性質(zhì)相反的反應(yīng)。反暗示有兩種:一種是有意的反暗示即故意地說反話或采取相反的行動以收到正面的效果;另一種是無意的反暗示,即有意地進行正面的暗示,卻無意地引起了相反的結(jié)果。

  此外,根據(jù)不同的標準還可以作其他的分類:根據(jù)暗示產(chǎn)生的結(jié)果可以分為積極的暗示和消極的暗示;根據(jù)暗示者的狀況可以分為有意暗示和無意暗示;根據(jù)受暗示者的狀態(tài),還可以分為清醒狀態(tài)下的暗示、催眠中的暗示、自然睡眠中的暗示、催眠后的暗示等。

相關(guān)知識

受暗示性心理
學會良性心理暗示
心理暗示與疾病的關(guān)系
生活中的心理暗示有哪些?心理暗示的有效方法
積極性心理暗示的六種基本方法
積極心理暗示的方法
淺議心理暗示促進學生健康成長(4頁)
心理科普丨神奇的暗示
心理暗示助減肥
〖動作暗示,三種常見的性暗示技巧〗

網(wǎng)址: 心理學中“暗示”的特點與種類 http://www.u1s5d6.cn/newsview1612695.html

推薦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