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訊 徐一峰:《告別情緒性進食的DBT方法》序

徐一峰:《告別情緒性進食的DBT方法》序

來源:泰然健康網(wǎng) 時間:2024年12月02日 14:00

圖片

由中華醫(yī)學會心身醫(yī)學分會進食障礙協(xié)作學組、中華醫(yī)學會精神醫(yī)學分會進食障礙協(xié)作組聯(lián)合推薦,上海市精神衛(wèi)生中心(SMHC)進食障礙診治中心團隊翻譯的《告別情緒性進食的DBT方法》已出版上架!

上海市精神衛(wèi)生中心徐一峰院長為本書傾情作序。本書作者、美國斯坦福斯坦福大學成人進食與體重障礙診所共同主任黛博拉·L·賽飛(DebraL. Safer)博士,與本書主譯、上海市精神衛(wèi)生中心進食障礙診治中心負責人陳玨博士,合作完成前言,并聯(lián)袂推薦這本好書!

內容提要

本書是一本寫給情緒性進食患者的,關于“接受”和“改變”自我,從而“正視”并“改善”情緒性進食的圖書。

DBT,即辯證行為治療(dialectical behavior therapy),是國際臨床心理學實踐中被廣泛應用的一種治療方法,由美國心理學家瑪莎·M·林納涵(MarshaM.Linehan)創(chuàng)立。本書以課程的方式介紹了DBT方法用于情緒性進食的理論基礎及相關技能,包括停止情緒性進食的方法、如何制訂計劃并實現(xiàn)目標、辯證思維和正念在改善情緒性進食上的優(yōu)勢、自我掌控情緒、增加積極情緒及防止情緒性進食復發(fā)等,同時在每課中配以大量練習,幫助讀者理解并實踐該課的要點。按順序閱讀并跟隨練習,將幫助情緒性進食患者認識情緒與進食兩者的關系,找到屬于自己的“接受”和“改變”之間的平衡點,成為自己的情緒和飲食的真正的“掌控者”。

本書的讀者對象為情緒性進食患者,如習慣通過進食排解壓力或負面情緒的人,同時也可供心理咨詢師、心理治療師等相關從業(yè)人員學習參考。

中文版序

作為一名資深吃貨,終日忐忑于體重腰圍,對于為《情緒性進食的DBT方法》(Safer,Adler and Masson, 2018)寫序頗感壓力,同時也有先睹為快和偷師的竊喜。

以個人體驗而言,改變與食物的關系的確是世界上最難做到的事情之一。坦白地說,在世界上尚有數(shù)以億計的人們?yōu)橄乱活D飯的著落犯愁的時代,本書談論的暴食癥似乎還沒進入亟須解決的問題名單,患者的痛苦并不廣為人知,或獲得應有的關注與同情,而更多被視為一種生活方式的選擇。

我們還不知道暴食癥或更大范圍上“進食障礙”的病因,但顯然其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包括來自文化、家庭、同伴的壓力,導致曾經(jīng)以為是白人女性獨有的這種病癥被發(fā)現(xiàn)廣泛存在于任何族群和文化背景的人群中,其中包括5%~10%的男性。相當一部分患者從來不尋求治療,且進食障礙很少自行消失,如果不治療,可能會對患者的軀體和心理狀況造成極為嚴重的損害。而在大多數(shù)情況下,治療可以發(fā)揮作用,盡管這可能是一個困難的過程,不一定立竿見影,而且需要患者和家人的積極配合與參與。

本書所述的辨證行為療法(dialectical behavior therapy,DBT)就是一種可以幫助暴食癥患者的非藥物治療,一種很好的心理治療方法。

DBT作為認知行為治療的一個變種,由美國心理學家瑪莎·M·林納涵(Marsha M.Linehan)創(chuàng)立,發(fā)展至今已有30年。DBT基于“生物社會”理論,綜合了情緒調節(jié)及現(xiàn)實檢驗的認知行為技術和主要來源于冥想的正念覺知。作為原本用于邊緣性人格障礙的一種循證心理治療方法,現(xiàn)在它也被用來治療情緒障礙、創(chuàng)傷后應激障礙、自殺自傷、物質依賴和本書主題暴食癥??紤]到大多數(shù)暴食癥患者并未嚴重到需要住院治療,也出于隱私性和經(jīng)濟性的考慮,學習自助的方式可以幫助到更多的人。

本書介紹了DBT的三個基本模塊:正念、情緒調節(jié)和痛苦忍受,并輔之以實證研究的結果,可以極大鼓舞參與者的信心,鼓勵他們去理解自身與食物的關系,觀察自己的真實感受,關注情緒失調與暴食之間的聯(lián)系。通過以辯證思維取代“非黑即白”的僵化思維模式,在“接受”和“改變”之間找到平衡,使人們在接受自己的同時,認識到停止暴食的需要。不同于傳統(tǒng)的治療師主導的治療,這本書力圖幫助人們成為自己的教練。非常具體的學習內容、案例分析,加上技能訓練,佐以每章后的練習和家庭作業(yè),使本書生動活潑,循序漸進,讓人不忍釋卷。

本書主譯陳玨博士和她的心身科團隊多年來致力于進食障礙的臨床治療和病理機制研究。作為心身醫(yī)學特色??坪瓦M食障礙診治中心負責人,陳玨博士2016年在美國加州大學圣地亞哥分校(UCSD)學習世界上最新的飲食失調治療方法之一,即適用于暴食癥和神經(jīng)性貪食癥的辯證行為治療,并于2017 年10 月邀請了UCSD進食障礙中心專家為我國精神衛(wèi)生與心理學界的130 余名專業(yè)工作者開展了為期五天的DBT 培訓,之后又在進食障礙診治中心對門診貪食癥患者開展DBT 團體技能訓練,得到了工作人員和患者的普遍認可。

另一方面,國內目前尚缺乏有經(jīng)驗、有資質的DBT治療師和DBT督導師,DBT 的研究也僅處在萌芽階段。有鑒于此,她和團隊決定將黛博拉·L·賽飛博士等的The DBTSolution for Emotional Eating翻譯成中文。這本自助治療方法圖書的出版無疑將推動DBT本土化研究,促進DBT 在中國人群治療中療效證據(jù)的產(chǎn)生。

希望通過學習這本書來減肥的人恐怕不能如愿,但它將幫助你建立更積極的體驗及人際關系,獲得對自我的更好了解和掌控,坦然接受生活的本來面貌,提高幸福感和自信心。希望所有人都能夠讀一讀這本書,通過反復練習和溫習,定能獲益良多。

在本書接近結尾處,看到這樣一段話,在2018的最后一天,也將它作為我的祝愿吧:“這個課程實際上是教你一種新的存在于和回應世界的方式。我們希望你能運用你所學到的技能來幫助自己以這種新的方式繼續(xù)生活。”

徐一峰

2018年12月31日于上海

圖片

徐一峰 主任醫(yī)師,博士生導師

上海市精神衛(wèi)生中心院長

中國醫(yī)院協(xié)會精神病醫(yī)院分會主任委員

中國醫(yī)促會精神健康醫(yī)學分會主任委員

中文版前言(本書作者和主譯共同創(chuàng)作)

是什么促成了本書中文版出版?

陳玨博士在中國從事神經(jīng)性厭食癥、神經(jīng)性貪食癥和暴食癥的治療已有20多年。她一直致力于在中國為患者提供最好的治療。2016年,她前往斯坦福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和加州大學圣地亞哥分校(UCSD),學習世界上兩種最新的飲食失調治療方法:神經(jīng)性厭食癥基于家庭的治療(FBT),以及適用于暴食癥和神經(jīng)性貪食癥的辯證行為治療(DBT)。在斯坦福大學的時候,她遇到了DBT專家黛博拉·L·賽飛博士。2018年,陳玨博士回到斯坦福大學后,她和賽飛博士再次相遇。當時,陳博士已經(jīng)受上??茖W技術出版社的邀請,準備將賽飛博士及其同事最近出版的The DBT Solution forEmotional Eating(Safer, Adler,Masson, 2018)翻譯成中文。

最新的中國調查結果(《中國進食障礙防治指南》,2015)顯示中國進食障礙患病率呈增高趨勢,由此陳玨博士和賽飛博士堅信出版本書中文版具有重要意義。陳博士的研究還表明,壓力和負面情緒與進食障礙有關(陳玨,2012)。更重要的是,賽飛博士和她的同事已經(jīng)發(fā)展出有效的、基于實證結果的DBT自助治療方法來減少暴食。而目前在中國還沒有針對暴食癥或神經(jīng)性貪食癥的自助治療方法,這讓陳玨博士和賽飛博士感覺到這本書將會對中國的患者有幫助。陳玨博士和賽飛博士非常感謝上??茖W技術出版社的鼓勵和支持,沒有出版社的協(xié)助,本書出版是不可能的。這些由陳玨博士發(fā)起的努力與協(xié)調最終促成了讀者現(xiàn)在閱讀的譯本。

什么是情緒性進食?什么是暴食?

情緒性進食是指主要為了緩解情緒不適而不是生理饑餓而進食。暴食包括吃東西的時候對吃什么和吃多少失去控制感。要被診斷為暴食癥或神經(jīng)性貪食癥,進食的食物量通常至少是正常飲食的2~3倍。舉個例子,盡管你已經(jīng)不餓了,你仍然買至少兩大包餅干或者幾袋堅果,并在晚上全吃完。你的胃可能會吃到疼,但你還是會繼續(xù)吃。暴食癥還包括吃少量食物,但伴隨失控感,這被稱為“主觀性”暴食。在暴食過程中,你可能會感到放松或快樂,但之后你很大程度上會因自己的失控而感到后悔、自我批評和羞愧。也就是說,情緒性進食包括暴食,也包括不伴失控感的進食(量或大或?。?/p>

我有希望停止情緒性進食或暴食嗎?

我們有研究證明,這本書可以教你停止或顯著減少暴食或情緒性進食的技能。這本書可以單獨使用,也可以在指導者的幫助下使用。這個指導者可以是某個家庭成員,如你的父親或母親,或其他你感覺能接受你的親屬(這樣你會感覺你可以對他們坦誠),他們會鼓勵你不要放棄。或者,指導者可以是治療師,盡管這不是必需的。重要的是,要選擇一個能幫助你的指導者,定期閱讀章節(jié),完成作業(yè),練習書中所教的技能。這個課程需要努力,有時你會失去動力,這是正常的。改變你與食物的關系可能是最重要也是最難的事情之一。如果你知道你是這樣的人——會在他人的督促和支持下受益,我們建議你在使用本書時找一個指導者。

我能通過這個課程減肥嗎?

因為我們跟很多因超重而煩惱的患者一起工作,所以我們對這個問題非常熟悉。問題是,節(jié)食不僅長期效果不佳——減肥后的體重不僅會反彈,而且還會增加體重,并且節(jié)食本身還會使本已紊亂的進食問題惡化。即使紊亂狀況在節(jié)食的過程中得到了暫時改善,但如果遵循過于嚴格的飲食計劃,你將沒有機會真正學習和實踐這些技能。我們的經(jīng)驗及建議是聚焦于長期效果,將停止暴食作為你完成這個課程的首要目標。停止暴食本身就意味著體重下降。

如果我得了神經(jīng)性厭食癥怎么辦?這個課程能幫助我嗎?

我們還沒有驗證這個課程對神經(jīng)性厭食癥的有效性。如果你患有神經(jīng)性厭食癥,我們建議你去進食障礙專家那里進行評估。對于神經(jīng)性厭食癥,不建議進行自助治療。

這本書是用心為你翻譯的。我們真誠地向你致以最美好的祝愿,希望這本書能幫助你獲得和食物之間更健康、更快樂的關系!

送上祝福!

黛博拉·L·賽飛(Debra L.Safer)醫(yī)學博士

斯坦福大學醫(yī)學院精神病學與行為科學系副教授

斯坦福成人進食與體重障礙診所共同主任

401 Quarry Road, Standford CA

94305 USA

——

陳玨 醫(yī)學博士,主任醫(yī)師

上海交通大學醫(yī)學院附屬精神衛(wèi)生中心

上海市精神衛(wèi)生中心

臨床心理科主任

進食障礙診治中心負責人

宛平南路600號

中國上海 200030

2018年10月29日于美國斯坦福

參考文獻

[1] Chen J, Wang Z, GuoB,et al.Negative affect mediates effects of psychological stresson disordered eating in young Chinese women[J]. PLoS One.2012;7(10):e46878. doi: 10.1371/journal.pone.0046878. Epub 2012 Oct 5.

[2] Safer DL, Adler S,Masson P. The DBT Solution for emotionaleating: a proven program to overcome bingeing and out-of-control eating [M]. New York: GuilfordPress, 2018.

[3] Lock J,Le Grange D. Treatment manual for anorexia nervosa: a family-based approach[M]. 2nd edition. New York: Guilford Press, 2015.

[4] Wang X, Wang G.Chines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guidelines of eating disorders [M]. Beijing:Chinese Medical Electronic Phonotape Videotape Press, 2015.

團結 奉獻 勤奮 創(chuàng)新

相關知識

徐國峰醫(yī)生簡介
情緒變化會影響身體健康 一張情緒身體地圖讓你看明白!
跟徐徐的《我減掉了五十斤!》學習心理減肥法
數(shù)星星健康:告別情緒飲食,實現(xiàn)健康減重
情緒調適的8種方法
進食障礙:一種心理疾病的“性別色彩”
《辯證行為療法:掌握正念、改善人際效能、調節(jié)情緒和承受痛苦的技巧》電子書在線閱讀
PCOS女性的情緒健康管理方法
八大日常減肥方法輕松告別多余贅肉
認識情緒管理情緒(79張)課件.ppt

網(wǎng)址: 徐一峰:《告別情緒性進食的DBT方法》序 http://www.u1s5d6.cn/newsview211280.html

推薦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