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
在一周前的文章中(《摸女同學被罰:父母該如何跟孩子談性教育?》),我們介紹了性教育對孩子的重要性——告訴孩子身體的隱私和界限,讓孩子知道如何保護自己。
但是,令大家頭疼的是,知道性教育重要,卻不知道如何開口。

其實,通過繪本向孩子講解是很好的方式。
因為對孩子來說,一是繪本容易接受;二是內容更貼近繪畫,和自己的身體結構也相似,對于孩子認清身體構造,以及理解隱私很有幫助。

今天的文章是性教育繪本推薦,將由淺入深地幫助各個年齡階段的孩子了解性教育知識,大家一起來學習吧!
嬰兒期(0~3歲)
孩子在這個階段會經歷肛欲期,肛欲期是孩子排便控制系統(tǒng)發(fā)展的重要階段,也是孩子性發(fā)展的重要階段。
可能出現的情況
1、離乳后仍然摸母親乳房、頭發(fā)等;
2、吃手指頭、咬被角、毛巾等;
3、摸自己的小雞雞,夾腿等;
4、反復憋忍大小便,將小便解在褲子里,頻繁小便,用手玩弄大小便;
?建議:不要指責、制止、議論孩子按壓私處的行為,不要過分關注孩子的排便、不要輕易打斷孩子的排便。
多陪同孩子玩?;蛘叨嘟o孩子玩一些游戲和玩具,分散注意力。
繪本推薦
繪本名稱:《小雞雞的故事》
作者:山本直英/佐藤真紀子(日本)
這本書也是廣泛受到家長的認可,不僅僅說了男孩與女孩的區(qū)別,也告訴孩子什么是私密部位、如何拒絕別人觸摸自己、如何清洗生殖器,還告訴孩子寶寶是怎么從媽媽的肚子里來的。
繪本名稱:《乳房的故事》
作者:土屋麻由美/相野谷由起(日本)
你的孩子是不是曾對媽媽的乳房產生過好奇?他是不是有時會想要摸摸媽媽的乳房,并問一些令你覺得尷尬、不知該怎樣應對的問題?
當你希望和孩子進行適度的交流,又覺得難以表達,一本像《乳房的故事》這樣充滿溫情的繪本就能滿足孩子的好奇心,幫助你和孩子更好地溝通。
幼兒期(3~7歲)
這個時期孩子可能已經開始追問父母“我是從哪里來的”等問題。父母一定要坦誠而科學的回答這些問題,不要遮遮掩掩,拿出坦然科學的態(tài)度。
可能出現的情況
1、開始思考我從哪里來這類本原問題;
2、玩弄、觀察自己、同性或異性的生殖器;
3、對爸爸的生殖器、媽媽的乳房、生理期等好奇。
?建議:我們不僅讓孩子懂得保護自己的隱私,同時要學會去尊重別人的隱私,每個人的身體對自己的身體有著獨一無二的決定權,這是相互都要遵守的原則。
繪本推薦

繪本名稱:《小威向前沖》
作者:艾倫(英國)
小威是一個小精子,他和三億個朋友一起住在布朗先生的身體里。游泳大賽的日子一天天地近了,小威每天都在努力地練習……他知道他必須要游得非???,才能贏得獎品——一個美麗的卵子。
這是最為耳熟能詳的一本兒童性教育繪本,甚至網上也有小威向前沖的動畫片。

繪本名稱:《我的弟弟出生了》
作者:鄭智泳/鄭惠泳(韓國)
這本繪本的故事從一個小女孩的弟弟出生開始。繪本告訴孩子她也曾經像弟弟一樣生活在媽媽的子宮中。
當孩子們在思考“我是怎么跑到媽媽肚子里的呢?”的時候,通過這本繪本可以向孩子解釋,當爸媽相互喜歡時,他們的身體會緊緊的擁抱在一起。每個孩子都是爸爸和媽媽愛的結晶。
這本繪本的優(yōu)點就是詳細的描述了孩子與父母、爸爸和媽媽之間的愛,同時非常適合現在二胎家庭。
兒童期(7~13歲)
這是一個相對平靜的時期,有一些發(fā)育比較早的孩子會開始進入青春期發(fā)育。
可能出現的情況
1、女孩依賴爸爸(長大嫁給爸爸),兒子依賴媽媽(睡覺一定要和媽媽一起);
2、有意碰觸生殖器,體驗快感;
3、窺探大人身體,對爸爸媽媽的身體好奇(撞見父母性行為);
4、性早熟,不到九歲開始性發(fā)育。
?建議:父母應該溫和告訴孩子,這都是健康且自然的現象,每個人都會長大,也務必提醒孩子,不要隨意嘲笑其他同學身體的發(fā)育情況。
比如進行性道德的要求,這樣來幫助孩子控制自己萌發(fā)中的性沖動,防止性過錯行為的發(fā)生。
繪本推薦

繪本名稱:《威廉的洋娃娃》
作者:夏洛特·佐羅托/威廉·佩納·迪布瓦(美國)
“粉色是女孩子的專屬,男孩子不能喜歡”,擁有這種刻板印象的父母看到這本繪本,內心一定是顧慮的吧。
但是故事本身卻頗具意義,希望孩子能越來越少地受到性別偏見的束縛。因為一個童年被溫柔對待的孩子,才能學會如何溫柔的對待周圍的人。
因此,毫不夸張地說,這是一本在兒童教育領域具有開創(chuàng)性意義的圖畫書,啟發(fā)我們開始思考兒童社會性別的構建問題。

繪本名稱:《我能保護自己》
作者:伊麗莎白·崔勒/達柯瑪爾·蓋斯勒 (德國)
讓孩子自然而然地參與到對話中,幫助他們練習保護個人安全的“規(guī)則”。書中教孩子理解并使用“報告”這一規(guī)則,引導他們學會聆聽自己的直覺,在危險情況下做出正確選擇,保護自身安全。
性教育沒有太早,只有太晚。讀童話的孩子們,總有一天會長大,不要指望孩子們“自學成才”。學習性教育,先從陪孩子讀繪本開始吧!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