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筍
竹筍,別名筍或閩筍,為多年生常綠草本植物,食用部分為初生、嫩肥、短壯的芽或鞭。竹原產(chǎn)中國,類型眾多,適應性強,分布極廣。全世界共計有30個屬550種,盛產(chǎn)于熱帶、亞熱帶和溫帶地區(qū)。中國是世界上產(chǎn)竹最多的國家之一,共有22個屬、200多種,分布全國各地,以珠江流域和長江流域最多,秦嶺以北雨量少、氣溫低,僅有少數(shù)矮小竹類生長。我國優(yōu)良的筍用主要竹種有長江中下游的毛竹(Phyllostachys pubescen Mazel江西等地區(qū))、早竹(P.Praecox C.D.Chu et C.S. Chao)和珠江流域、福建、臺灣等地的麻竹(Sinocalamus latiflorus McClure)和綠竹(S. oldhami McClure)等。毛竹、早竹等散生型竹種的地下莖入土較深,竹鞭和筍芽借土層保護,冬季不易受凍害,出筍期主要在春季。麻竹、綠竹等叢生型竹種的地下莖入土淺,筍芽常露出土面,冬季易受凍害,出筍期主要在夏秋季。竹原產(chǎn)熱帶、亞熱帶,喜溫怕冷,主要分布在年降雨量1000~2000mm的地區(qū)。毛竹生長的最適溫度是年平均16~17℃,夏季平均在30℃以下,冬季平均在4℃左右。麻竹和綠竹要求年平均溫度18~20℃,1月份平均溫度在10℃以上。故在我國南方竹林茂盛,而北方竹林稀少。竹需要土層深厚,土質疏松、肥沃、濕潤、排水和通氣性良好的土壤,土壤pH值以4.5~7為宜。
宜豐竹筍
宜豐竹筍(也叫宜豐閩筍),位于全國十大竹鄉(xiāng)之一的宜豐 ,采用當?shù)貍鹘y(tǒng)加工工藝制作而成,是非常具有地方特色的純天然綠色食品。傳統(tǒng)中醫(yī)認為竹筍具有“化熱、消痰、爽胃”之功。制作出的菜肴風味獨特,煙筍燒肉、煙筍燒鴨、油燜煙筍、煙筍火鍋等菜深受廣大食客朋友的喜愛和青睞。 現(xiàn)代營養(yǎng)學研究表明,竹筍富含蛋白質、胡蘿卜素、多種維生素及鐵、磷、鎂等無機鹽和有益健康的18種氨基酸;纖維素含量高,其在腸內(nèi)可以減少人體對脂肪的吸收,增加腸蠕動,促進消化吸收,減少與高血脂有關疾病的發(fā)病率;并含有多種可以防癌的多糖物質,是一種理想的保健美容食品。
營養(yǎng)價值
竹筍,在我國自古被當作“菜中珍品”,在營養(yǎng)上,過去有不少人認為,竹筍味道雖然鮮美,但是沒有什么營養(yǎng),有的甚至認為“吃一餐筍要刮三天油”。這種認識是不準確的。其實,竹筍含有豐富的蛋白質、氨基酸、脂肪、糖類、鈣、磷、鐵、胡蘿卜素、維生素B1、B2、C。每100g鮮竹筍含干物質9.79g、蛋白質3.28g、碳水化合物4.47g、纖維素0.9g、脂肪0.13g、鈣22mg、磷56mg、鐵0.1mg,多種維生素和胡蘿卜素含量比大白菜含量高一倍多;而且竹筍的蛋白質比較優(yōu)越,人體必需的賴氨酸、色氨酸、蘇氨酸、苯丙氨酸,以及在蛋白質代謝過程中占有重要地位的谷氨酸和有維持蛋白質構型作用的胱氨酸,都有一定的含量,為優(yōu)良的保健蔬菜。
中醫(yī)認為竹筍味甘、微寒,無毒。在藥用上具有清熱化痰、益氣和胃、治消渴、利水道、利膈爽胃等功效。尤其是江浙民間以蟲蛀之筍供藥用,名“蟲筍”,為有效之利尿藥,適用于浮腫、腹水、腳氣足腫、急性腎炎浮腫、喘咳,糖尿病、消渴煩熱等,嫩竹葉、竹茹、竹瀝均作藥用。竹筍還具有低脂肪、低糖、多纖維的特點,食用竹筍不僅能促進腸道蠕動,幫助消化,去積食,防便秘,并有預防大腸癌的功效。竹筍含脂肪、淀粉很少,屬天然低脂、低熱量食品,是肥胖者減肥的佳品。養(yǎng)生學家認為,竹林叢生之地的人們多長壽,且極少患高血壓,這與經(jīng)常吃竹筍有一定關系。
食用指南
竹筍一年四季皆有,但惟有春筍、冬筍味道最佳。烹調(diào)時無論是涼拌、煎炒還是熬湯,均鮮嫩清香,是人們喜歡的佳肴之一。
竹筍是竹竿的雛形,縱切面可見中部有許多橫隔和周圍的肥厚筍肉,筍肉又被筍籜包裹著。筍肉、橫隔及筍籜的柔嫩部分均可食用。毛竹鞭抽生后3~6年為發(fā)筍盛期,冬季可挖冬筍,清明前后開始采收春筍,早竹的春筍品質比毛竹佳。麻竹、綠竹等叢生型竹栽植兩年后開始收筍,每年4~11月為采收期,7~8月為盛收期。竹筍的筍頭剛露出土面為采收適期,過遲采收,纖維多、具苦味。竹筍,又稱玉蘭片,在一年中,冬、春、夏三季均可吃到鮮筍。
鮮筍含水量高,毛竹春筍含水量為90%,冬筍為85%,屬鮮嫩食品,不耐貯藏和長途運輸。作為蔬菜,歷來受到人們的喜愛,其味清香鮮美,而被視為菜中珍品。竹筍不能生吃,單獨烹調(diào)時有苦澀味,味道不好,但將竹筍與肉同炒則味道特別鮮美。竹筍可做湯,也可燒菜,能做出許多美味佳肴。如竹筍鯽魚湯,竹筍燒豬肉,竹筍煮白粥,現(xiàn)在還把竹筍制作成筍干、玉蘭片及罐頭等。
營養(yǎng)功能
1. 開胃健脾:
竹筍含有一種白色的含氮物質,構成了竹筍獨有的清香,具有開胃、促進消化、增強食欲的作用,可用于治療消化不良,脘痞納呆之病癥;
2. 寬胸利膈、通腸排便:
竹筍甘寒通利,其所含有的植物纖維可以增加腸道水分的貯留量,促進胃腸蠕動,降低腸內(nèi)壓力,減少糞便粘度,使糞便變軟利排出,用于治療便秘,預防腸癌;
3. 開膈消痰:
竹筍具有低糖、低脂的特點,富含植物纖維,可降低體內(nèi)多余脂肪,消痰化瘀滯,治療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癥,且對消化道癌腫及乳腺癌有一定的預防作用;
4. 增強機體免疫力:
竹筍中植物蛋白、維生素及微量元素的含量均很高,有助于增強機體的免疫功能,提高防病抗病能力。
烹飪指導
1、竹筍適用于炒、燒、拌、熗,也可做配料或餡。
2、竹筍一年四季皆有,但唯有春筍、冬筍味道最佳。烹調(diào)時無論是涼拌、煎炒還是熬湯、均鮮嫩清香、是人們喜歡的佳肴之一。食用前應先用開水焯過,以去除筍中的草酸。
3、竹筍既可以鮮食,也可以加工成干制品或罐頭。
4、近筍尖部的地方宜順切,下部宜橫切,這樣烹制時不但易熟爛,而且更易入味。
5、鮮筍存放時不要剝殼,否則會失去清香味。
食療作用
竹筍味甘、性微寒,歸胃、肺經(jīng);
具有滋陰涼血、和中潤腸、清熱化痰、解渴除煩、清熱益氣、利隔爽胃、利尿通便、解毒透疹、養(yǎng)肝明目、消食的功效,還可開胃健脾,寬腸利膈,通腸排便,開膈豁痰,消油膩,解酒毒;
主治食欲不振、胃口不開、脘痞胸悶、大便秘結、痰涎壅滯、形體肥胖、酒醉惡心等病癥。
備注
中國有竹二百五十余種,大部分的幼芽可供作筍食用。
竹筍選購
一要看根部,根部的“痣”要紅,“痣”紅的筍鮮嫩。
二要看節(jié),節(jié)與節(jié)之間距離越近,筍越嫩。
三要看殼,外殼色澤鮮黃或淡黃略帶粉紅、筍殼完整且飽滿光潔的質量較好。四要手感飽滿,肉色潔白如玉。
食療價值
禾本科竹亞科植物苦竹、淡竹、毛竹等的嫩苗。又稱竹萌、竹芽、竹筍。以來源分,有苦竹筍、淡竹筍、毛筍等。主要以采取時節(jié)分,有冬筍、春筍、鞭筍等。分布于長江流域及南方各地。取得后,去殼鮮用,或加工(干燥、浸漬)貯存?zhèn)溆谩?/p>
[性能]味甘、微苦,性寒。能化痰下氣,清熱除煩,通利二便。
[參考]含蛋白質、氨基酸、脂肪、糖類、鈣、磷、鐵、胡蘿卜素和維生素B1、B2、C等成分。
[用途]用于熱痰咳嗽,胸膈不利;心胃有熱,煩熱口渴;小便不利,大便不暢。
[用法]涼拌,煮食,或炒食。
[注意]贊寧《筍譜》說:“筍雖甘美,而滑利大腸,無益于脾。”故非補益之物。
[附方]
1、涼拌鮮筍:鮮嫩竹筍60g,煮熟切片,用生姜(切成細粒)、脂麻油或熟食油、醋、食鹽拌食。
本方取鮮竹筍清熱化痰、下氣,輔以生姜化痰止咳。用于熱痰咳嗽、胸膈不利。
2、鮮筍粥:鮮竹筍60g,煮熟切片,用粳米50~100g,以水適量同煮成稀粥,加豬脂、食鹽調(diào)味食。
本方專取竹筍滑大腸之功??捎糜诖竽c有熱,便結難通。
相關知識
涼拌竹筍
【竹筍怎么做好吃】竹筍的做法大全
【竹筍的功效與作用】竹筍營養(yǎng)價值
竹筍怎么剝皮 竹筍皮剝到什么程度
竹筍怎么做好吃
孕婦能吃竹筍嗎 孕婦吃筍的注意
竹筍的營養(yǎng)價值與功效
竹筍怎么做好吃 推薦5道菜譜
冬筍竹蓀湯的做法和步驟圖解
竹筍的10種家常做法,讓你一次嘗遍美味
網(wǎng)址: 竹筍 http://www.u1s5d6.cn/newsview706729.html
推薦資訊
- 1發(fā)朋友圈對老公徹底失望的心情 12775
- 2BMI體重指數(shù)計算公式是什么 11235
- 3補腎吃什么 補腎最佳食物推薦 11199
- 4性生活姿勢有哪些 盤點夫妻性 10425
- 5BMI正常值范圍一般是多少? 10137
- 6在線基礎代謝率(BMR)計算 9652
- 7一邊做飯一邊躁狂怎么辦 9138
- 8從出汗看健康 出汗透露你的健 9063
- 9早上怎么喝水最健康? 8613
- 10五大原因危害女性健康 如何保 7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