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體育課程標準
《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
一、課程基本信息
課程名稱
大學體育
課程代碼
JC1008
課程學分
6
課程學時
共108學時,理論12學時,實踐96學時
課程類別
?R通識教育 £專業(yè)教育
£理論課 £實踐課 £理實一體化課
課程性質
R必修£選修
適用專業(yè)
高職各專業(yè)
前導課程
后續(xù)課程
開設學期
第一學期
第二學期
第三學期
第四學期
第五學期
第六學期
√
√
√
二、課程概述
(一)課程性質
本課程是高職各專業(yè)必修的一門專業(yè)基礎課程,是在學習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具備了一定的運動技能與體能的基礎上開設的理實一體課程,其功能是對接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目標,面向全社會各個工作崗位,通過對健康知識與運動技能等內容的學習,培養(yǎng)學生運動能力,增進學生健康為主要目的的必修課程,是學校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實施素質教育和培養(yǎng)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徑。它是對原有的體育課程進行深化改革,突出健康目標的一門課程。為后續(xù)崗位實習及為社會服務奠定良好的身體基礎,塑造終身體育意識,以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型人才。
(二)設計思路
1根據課程目標與內容劃分學習領域
體育與健康課程改變了傳統(tǒng)的按運動項目劃分課程內容和安排教學時數的框架,根據三維健康觀、體育自身的特點以及國際課程發(fā)展的趨勢,拓寬了課程學習的內容,將課程學習內容劃分為運動參與、運動技能、身體健康、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五個學習領域,并根據領域目標構建課程的內容體系。
2根據學生身心發(fā)展的特征劃分學習水平
考慮到學校和學生各方面的差異性,《標準》在各個領域設立水平六,作為高職學段學生學習體育與健康課程的發(fā)展性學習目標,其他學段的學生也可以將高一級水平目標作為本階段學習的發(fā)展性學習目標。
3 根據可操作性和可觀察性要求確定具體的學習目標
為了確保學習目標的達成和學習評價的可行性,學習目標必須是具體的、可觀察的。在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兩個學習領域,要求學生在掌握有關知識、技能的同時,強調學生應在運動實踐中體驗心理感受并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這使情感、意志方面的學習目標由隱性變?yōu)轱@性,由原則性的要求變?yōu)榭梢杂^測的行為表征。這既便于學生學習時自我認識和體驗,也便于教師對學生的觀察和評價。教師可以通過對學生情感、態(tài)度和行為習慣表現的觀察,判斷教學活動的成效,從而有效地保證體育與健康課程目標的實現。
4 根據三級課程管理的要求加大課程內容的選擇性
5 根據課程發(fā)展性要求建立評價體系
課程評價體系把學生的體能、知識與技能、學習態(tài)度、情意表現與合作精神納入學習成績評定的范圍,并讓學生參與評價過程,以體現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課程目標
(一)核心素養(yǎng)
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學生能夠提高對身體和健康的認識,掌握有關身體健康的知識和科學健身方法,提高自我保健意識;堅持鍛煉,增強體能,促進身體健康;養(yǎng)成健康的生活習慣,塑造終身體育意識,為走出學校服務社會打下良好的身體基礎。
(二)具體目標
1.素質目標
(1) 提高對個人健康和群體健康的責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2) 培養(yǎng)運動的興趣和愛好,形成堅持鍛煉的習慣;
(3) 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質,表現出人際交往的能力與合作精神;
(4) 提高與專業(yè)特點相適應的體育素養(yǎng),以適應社會專業(yè)工作需要;
(5) 發(fā)揚體育精神,形成積極進取、樂觀開朗的生活態(tài)度。
2.知識目標
(1) 學習體育健康知識,關注身體和健康的意識;
(2) 懂得營養(yǎng)、環(huán)境和不良行為對身體健康的影響;
(3) 了解體育活動對心理健康的作用,認識身心發(fā)展的關系;
(4) 了解科學的體育活動與健康的生活方式的關系。
3.能力目標
(1) 應用基本的體育與健康知識;
(2) 用科學的方法參與體育運動、增強體質增進健康;
(3) 學習和應用體育運動技能;
(4) 安全的進行體育活動;
(5) 獲得野外活動技能。
(三)思政目標(德育目標)
(1) 通過學習國家體育精神及名人故事,引導學生樹立愛國情懷,增強國家意識和集體榮譽感:
(2) 通過團隊體育項目的學習,培養(yǎng)學生相互協(xié)作、相互配合、培養(yǎng)學生團隊合作精神和集體主義意識;
(3) 通過對體育項目技術細節(jié)學習,培養(yǎng)學生精益求精、潛心鉆研、持之以恒的工匠精神,提高職業(yè)素養(yǎng);
(4) 通過參與體育運動,激發(fā)學生求知欲望,體驗運動樂趣,健全人格,樹立終身體育意識;
(5) 培養(yǎng)學生吃苦耐勞、頑強拼搏,不怕困難與挫折的精神;
(6) 調動學生參與體育運動的興趣和積極性,樹立身心健康第一理念,加強自身體育鍛煉,引導學生樹立和踐行體育強則國強的理念。
四、課程內容與教學要求
(一)教學目標與學時分配
情景
主要專業(yè)能力要求
教學目標
學時分配
素質
目標
知識
目標
能力
目標
理論
實驗實訓
小計
情景一
二十四式簡化太極拳
1. 具有較強腿部力量、協(xié)調性和柔韌性;
2. 具有較強的模仿、觀察能力;
3. 具有較強的吃苦耐勞、不怕挫折與困難精神。
詳見三、課程目標(二)、具體目標1.素質目標(1)、(2)、(3)、(5)
詳見三、課程目標(二)、具體目標2.知識目標(1)、(3)、(4)
詳見三、課程目標(三)、具體目標3.能力目標(1)、(2)、(3)
2
16
18
情景二
田徑
1. 具有一定的反應素質、耐力素質和力量素質;
2. 具有靈敏性、協(xié)調性和柔韌性;
3. 具有較強的觀察能力、實踐能力。
詳見三、課程目標(二)、具體目標1.素質目標(1)、(2)、(3)、(4)、(5)
詳見三、課程目標(二)、具體目標2.知識目標(1)、(2)、(4)
詳見三、課程目標(三)、具體目標3.能力目標(1)、(2)、(3)、(4)、(5)
2
16
18
情景三
籃球
1. 具有較強的反應速度和判斷能力;
2. 具有一定的協(xié)調性和模仿能力;
3. 具有較強的人際交往、團隊協(xié)作能力。
詳見三、課程目標(二)、具體目標1.素質目標(1)、(2)、(3)、(5)
詳見三、課程目標(二)、具體目標2.知識目標(1)、(3)、(4)
詳見三、課程目標(三)、具體目標3.能力目標(1)、(2)、(3)、(4)
2
16
18
情景四
排球
1. 具有一定的觀察、模仿、判斷能力;
2. 具有一定的協(xié)調性、靈敏性;
3. 具有較強的人際交往和團隊協(xié)作能力。
詳見三、課程目標(二)、具體目標1.素質目標(1)、(2)、(3)、(5)
詳見三、課程目標(二)、具體目標2.知識目標(1)、(2)、(3)、(4)
詳見三、課程目標(三)、具體目標3.能力目標(1)、(2)、(3)、(4)
2
16
18
情景五
羽毛球
1. 具有較強的反應速度和觀察能力;
2. 具有較強的耐力素質、力量素質、速度素質;
3. 具有頑強拼搏、永不言敗的精神。
詳見三、課程目標(二)、具體目標1.素質目標(1)、(2)、(3)、(4)、(5)
詳見三、課程目標(二)、具體目標2.知識目標(1)、(2)、(4)
詳見三、課程目標(三)、具體目標3.能力目標(1)、(2)、(3)、(4)
2
16
18
情景六
乒乓球
1. 具有較強的觀察、判斷能力;
2. 具有一定的協(xié)調、反應、靈敏性;
3. 具有較強的刻苦努力、精益求精的精神。
詳見三、課程目標(二)、具體目標1.素質目標(1)、(2)、(3)、(4)、(5)
詳見三、課程目標(二)、具體目標2.知識目標(1)、(2)、(3)、(4)
詳見三、課程目標(三)、具體目標3.能力目標(1)、(2)、(3)、(4)
2
16
18
(二)課程內容和要求
項目一
情景
學習
任務
學習內容
教學重難點
思政內容
教學手段
情景一
二十四式簡化太極拳
任務一太極拳的理論知識
了解太極拳的特有韻味和發(fā)展歷史;學習太極拳的特點;了解太極拳的健身價值和人文價值。
1. 學習太極拳的特點;
2. 了解太極拳的健身價值。
通過了解太極拳的發(fā)展歷史,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情懷、增強國家精神。
講授
討論
多媒體
線上資源
任務二
學習二十四式簡化太極拳技術
學習太極拳基本功,包括基本手型、基本手法、基本腿法、基本步型、基本步法、基本動作和組合動作。
太極拳組合動作的連續(xù)性與協(xié)調性
利用學習太極拳的基本技術動作,培養(yǎng)學生潛心鉆研、精益求精的精神
講解示范
集體練習
分組練習
巡視糾錯
情景二
田徑
任務一田徑類課程基本理論知識
學習田徑類課程特點及健身價值、身體素質鍛煉原則與方法、《學生測試標準》中測試項目鍛煉方法。
1. 身體素質鍛煉原則與方法;
2. 《學生測試標準》中測試項目鍛煉方法。
通過介紹田徑類課程的健身價值及身體素質鍛煉原則與方法,培養(yǎng)學生身體強則國強的思想意識,塑造自信陽光人格。
講授
討論
多媒體
線上資源
任務二田徑類課程基本技術
學習田徑類課程基礎運動能力;田徑主要技術如短跑與中長跑技術、跳遠技術等。
田徑技術動作發(fā)力的有效性 與協(xié)調性
通過田徑技術動作的學習,培養(yǎng)學生吃苦耐勞、頑強拼搏、持之以恒的工匠精神。
講解示范
集體練習
分組練習
巡視糾錯
情景三
籃球
任務一
籃球基本理論知識
籃球運動的發(fā)展概述與健身價值,籃球運動競賽規(guī)則裁判法,現代籃球運動的發(fā)展趨勢。
1. 籃球場地規(guī)則;
2. 籃球裁判法;
通過籃球規(guī)則裁判的學習,培養(yǎng)學生尊重對手、公平競爭、遵守規(guī)則意識。
講解示范
集體練習
分組練習
巡視糾錯
任務二
籃球基本技術
籃球的基礎移動技術、運球、傳接球、投籃技術、搶籃板技術。
1. 籃球的運球技術;
2. 籃球的傳球與接球技術;
3. 原地投籃技術、行進間投籃技術。
利用學習籃球的基本技術動作,培養(yǎng)學生精益求精,刻苦練習吃苦耐勞的工匠精神。
講解示范
集體練習
分組練習
巡視糾錯
任務三籃球基本戰(zhàn)術
籃球進攻戰(zhàn)術、防守戰(zhàn)術。
1. 籃球傳切戰(zhàn)術、突分戰(zhàn)術、掩護戰(zhàn)術、快攻;
2. 籃球的交換防守、關門與夾擊、補防配合。
利用籃球基本的進攻與防守戰(zhàn)術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協(xié)作、相互配合的精神和集體主義意識。
講解示范
集體練習
分組練習
巡視糾錯
情景四
排球
任務一排球的基本理論知識
排球運動的發(fā)展概述與健身價值、中國女排歷史成就、排球競賽規(guī)則裁判法,現代排球運動的發(fā)展趨勢。
1. 了解中國女排歷史及或的成績;
2. 排球場地規(guī)則;
3. 排球裁判法。
通過排球發(fā)展及規(guī)則裁判的學習,培養(yǎng)學生中國女排精神、尊重對手、公平競爭、遵守規(guī)則意識。
講授
討論
多媒體
線上資源
任務二排球基本技術
排球的基礎移動技術、墊球、傳球、發(fā)球技術、扣球技術。
1. 排球的墊球技術;
2. 排球的傳球技術;
3. 排球的發(fā)球技術。
利用學習排球的基本技術動作,培養(yǎng)學生精益求精,刻苦練習吃苦耐勞的工匠精神。
講解示范
集體練習
分組練習
巡視糾錯
任務三排球基本戰(zhàn)術
排球進攻戰(zhàn)術、防守戰(zhàn)術。
1. 排球中一二戰(zhàn)術陣形、邊一二戰(zhàn)術陣形、插上進攻戰(zhàn)術陣形;
2. 排球五人貼位接發(fā)球陣形、不攔網防守陣形。
利用排球基本的進攻與防守戰(zhàn)術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協(xié)作、相互配合的精神和集體主義意識。
講解示范
集體練習
分組練習
巡視糾錯
情景五
羽毛球
任務一羽毛球基本理論知識
羽毛球運動的我國發(fā)展概述與健身價值,羽毛球運動競賽規(guī)則裁判法,現代羽毛球運動的發(fā)展趨勢。
1. 羽毛球場地規(guī)則;
2. 羽毛球裁判法;
通過羽毛球規(guī)則裁判的學習,培養(yǎng)學生尊重對手、公平競爭、遵守規(guī)則意識。
講授
討論
多媒體
線上資源
任務二羽毛球基本技術
籃球的基礎移動技術、發(fā)球、高遠球、殺球技術、挑球技術。
1. 羽毛球全場移動步伐;
2. 羽毛球的發(fā)球技術;
3. 羽毛球高遠球、殺球、挑球技術。
利用學習籃球的基本技術動作,培養(yǎng)學生精益求精,刻苦練習吃苦耐勞的工匠精神。
講解示范
集體練習
分組練習
巡視糾錯
任務三羽毛球基本戰(zhàn)術
羽毛球基本戰(zhàn)術戰(zhàn)術。
1. 羽毛球發(fā)球搶攻戰(zhàn)術;
2. 羽毛球控后場戰(zhàn)術;
3. 羽毛球控網前戰(zhàn)術。
利用羽毛球基本戰(zhàn)術的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頑強拼搏、不畏挫折與失敗,永不言敗的精神。
講解示范
集體練習
分組練習
巡視糾錯
情景六
乒乓球
任務一乒乓球基本理論知識
乒乓球運動的發(fā)展概述與健身價值,乒乓球運動競賽規(guī)則裁判法,現代乒乓球運動的發(fā)展趨勢。
1. 乒乓球場地規(guī)則;
2. 乒乓球裁判法;
通過乒乓球規(guī)則裁判的學習,培養(yǎng)學生尊重對手、公平競爭、遵守規(guī)則意識。
講授
討論
多媒體
線上資源
任務二乒乓球基本技術
乒乓球的握拍方法、基本移動步伐、發(fā)球、正手攻、反手推擋、搓球技術。
1. 乒乓球的基本移動步伐;
2. 乒乓球正手攻球技術;
3. 乒乓球反手推擋技術。
利用學習籃球的基本技術動作,培養(yǎng)學生精益求精,刻苦練習吃苦耐勞的工匠精神。
講解示范
集體練習
分組練習
巡視糾錯
任務三乒乓球基本戰(zhàn)術
乒乓球發(fā)球搶攻、搓攻、對攻、拉攻基本戰(zhàn)術。
1. 乒乓球發(fā)球搶攻戰(zhàn)術;
2. 乒乓球的搓攻戰(zhàn)術。
3. 乒乓球的拉攻戰(zhàn)術
利用籃球基本的進攻與防守戰(zhàn)術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協(xié)作、相互配合、互利互贏共同提高的意識。
講解示范
集體練習
分組練習
巡視糾錯
(三)教學手段和方法
體現職業(yè)教育的基本理念,強調以學生為中心,課程教學方法符合“教、學、練合一”的原則。根據課程特點,采用現場教學、案例教學、討論式教學、分組教學等教學方法;重視合作學習、學以致用,以賽代練等實踐性教學環(huán)節(jié),以探討合作任務式學習運動技術,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及多媒體等現代教育技術進行教學、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建立精品課程網頁,將精品課程教材、教師教案、授課錄像、網絡課件等相關教學資料分享給學生,實現優(yōu)質教學資源共享,方便學生在網絡中自學。
五、教學建議
(一)教學組織建議
該課程通過教學讓學生了解各項運動技能的特點并掌握一定的鍛煉身體的技術與方法,增強學生的體質健康為目標。教學中以講解示范與學生練習相結合為主,信息化多媒體教學為輔,以項目導向、任務驅動和案例分析等方式組織課程教學內容。通過教師的示范與講解,學生自身練習,在教師的幫助和保護下掌握技能,全面學習,融會貫通,掌握基本的運動技術,并使技術嫻熟,達到得心應手。同時教學中,根據男、女的性別及個性特征,區(qū)別對待,以求教學效果的實效性。最后通過嚴格的考試(查),對學生運動技能的掌握進行公正的評判。通過考試反饋,讓學生了解自己的技能水平,找出不足之處,讓其在以后的學習過程中不斷提高。真正做到“教、學、做”為一體。
(二)教材選用建議
教材選取應以存進學生身體健康發(fā)展、培養(yǎng)學生運動技能、增強體制為主線,教材具備全面性與系統(tǒng)性,應涵蓋多種運動項目,滿足學生興趣和需求的多樣性,在技能教學的基礎上,同時注重體育理論知識和體育文化的傳授,并結合新技術的應用提供多樣化的學習體驗。教材不僅要根據學生的心理和生理特點,符合學生的實際學情,能夠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更應該考慮教師的參考性和實施的可行性。只有合適的教材,才能更好地促進學生的身體健康和全民發(fā)展。
選用建議:
(1)《大學體育與健康教程》主編:張自治、楊靜選、劉爭義,陜西人民出版社
(2)《體育語健康教程》主編:許萬林,西北大學出版社
(3)《大學生體育與健康教育》主編:郝勝利 楊福州,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
(三)教學條件要求
1.師資隊伍
*-1 專業(yè)教師隊伍
序號
姓名
性別
出生
年月
專業(yè)技術職務
職業(yè)資格證書
專業(yè)
領域
在課程教學中承擔的任務
1
王勝利
男
1965.12
副教授
武術、田徑
實踐與理論
2
同衛(wèi)軍
男
1970.05
講師
籃球、羽毛球
實踐與理論
3
孫凱麟
男
1988.01
講師
田徑、羽毛球
實踐與理論
4
楊福洲
男
1973.03
副教授
足球、乒乓球
實踐與理論
5
張艷妮
女
1985.08
講師
乒乓球、羽毛球
實踐與理論
6
王萍
女
1986.09
講師
乒乓球、武術
實踐與理論
7
董瑞草
女
1969.12
副教授
健美操、田徑
實踐與理論
8
雷新民
男
1970.12
講師
足球、田徑
實踐與理論
9
楊愛麗
女
1966.09
副教授
武術、體操
實踐與理論
10
唐邦全
男
1988.06
講師
籃球、羽毛球
實踐與理論
11
王朝陽
男
1969.12
副教授
乒乓球、羽毛球
實踐與理論
12
賈懷濤
男
1972.03
助講
籃球、排球
實踐與理論
13
王 濤
男
1978.11
副教授
羽毛球、籃球
實踐與理論
*-2 兼職教師隊伍
序號
姓名
性別
出生
年月
專業(yè)技術職務
專業(yè)
領域
在課程教學中承擔的任務
在行業(yè)企業(yè)中擔任職務
1
郝勝利
男
1977.03
副教授
排球、籃球
實踐與理論
2
李 錄
男
1967.12
副教授
籃球、乒乓球
實踐與理論
3
王兵
男
1984.10
助教
田徑 乒乓球
實踐與理論
4
舒新建
男
1981.6
講師
田徑
籃球
實踐與理論
5
劉珂
男
1981.5
講師
網球
乒乓球
實踐與理論
6
郭攀
男
1995.11
講師
足球 籃球
實踐與理論
7
黨璇
男
1993.7
講師
籃球 游泳
實踐與理論
8
朱晶
女
1989.8
講師
瑜伽 乒乓球
實踐與理論
2.教學設施
標準400米塑膠跑道1塊、足球場1塊、籃球場地室外5塊室內2塊、排球場地4塊、羽毛球場地室內8塊室外2塊、乒乓球桌室內12臺室外4臺,球類器械有足夠數量、體質測試室3間以及體制達標測試所學的儀器,以上設備為保證本課程教學的順利開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3.教學資源
理論教材、授課計劃、電子教案、視頻資源、體育游戲軟件、電子跑步軟件、案例分析,另外還有與該課程相關的網站,如愛羽客、cctv5、學習強國等,供課程教學使用。
(四)資源開發(fā)建議
教材資源方面,應現有的教材資源基礎上不斷引進新興運動項目內容資源,包括教材書籍和線上教學資源,以此擴大學生學生學習的選自性,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師資方面,應加強體育教師理論與實踐的提高,鼓勵支持教師走出校門參加各種運動項目培訓學習;體育設施和器材資源方面,不斷完善學校體育設施,為學生提供參與運動所需場地,不定期檢查維護各類器材,排除不安全隱患;社會資源方面,加強訓練隊或社團與社會組織形式的溝通交流,多組織交流賽,以賽代練,提高學生的技戰(zhàn)術水平。
(五)課程評價與考核
1.考核評價標準
具體體現在:(1)學生的學習成績等級。它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平時成績(形成性評價),二是終結性評價。其中形成性評價的比重應大于終結性評價。形成性評價主要從學習態(tài)度、知識與理解、思考與質詢、交流、應用與聯系、情意表現等內容對學生的學習進行定性評價,終結性評價主要從學生的體能、知識與技能所能達到的程度等方面對學生進行定量評價。結合學生實際對兩者的實際達到效果給予量化評分。(2)學生的能力的評定。包括五個方面:獨立性、合作意識、組織能力、學習習慣、主動性。以定性評價為主,將學習能力與成績評定同時記錄于成績報告單中。這樣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全面的認識自我,同時還避免了對學生的學業(yè)評價過于片面的弊端。
2.考核評價權重
《大學體育》課程考核比重表
考核類型
考核比重
考核項目及比重
基礎考核
5%
出勤率
一門課程,學生如未經批準缺課4次以上,該門課程期末考試成績記為0分;如遲到和早退累計4次以上,或因個人原因請假累計缺課4次以上,該門課程平時成績記為0分。
5%
過程性
考核
50%
學習情境
考核要點
考核方法
情境一太極拳
(50%)
任務1:太極拳的理論知識
特點、健身價值
課堂提問、鞏固掌握
理論
10%
任務2:
太極拳技術
二十四式簡化太極拳整套動作
學生分組進行技術動作考核考評
實踐40%
情境二:田徑
(50%)
任務1:田徑類課程基本理論知識
健身價值、身體素質鍛煉原則與方法
課堂提問、鞏固掌握
理論
10%
任務2:田徑類課程基本技術
身體素質考核、《學生體質健康標準
學生實踐考核考評
實踐40%
情景三
籃球
(50%)
任務1:
學習籃球基本理論知識
籃球場地規(guī)則、基礎裁判法
課堂提問、鞏固提高
理論
5%
任務2:
學習籃球基本技術
運球、傳接球、投籃技術
基本技術實踐考核考評
實踐35%
任務3:學習籃球基本戰(zhàn)術
傳切戰(zhàn)術、交換防守戰(zhàn)術
戰(zhàn)術實踐考核考評
實踐10%
情景四排球
(50%)
任務1:排球的基本理論知識
中國女排精神概念、排球基本場地規(guī)則
課堂提問、鞏固提高
理論
5%
任務2:排球基本技術
發(fā)球技術、墊球技術、傳球技術
基本技術實踐考核考評
實踐35%
任務3:學習排球基本戰(zhàn)術
中一二戰(zhàn)術陣形、排球五人貼位接發(fā)球陣形
戰(zhàn)術實踐考核考評
實踐10%
情景五
羽毛球
(50%)
任務1:羽毛球基本理論知識
健身價值、競賽裁判規(guī)則
課堂提問、鞏固提高
理論
5%
任務2:羽毛球基本技術
正手發(fā)高遠球技術、正手擊高遠球技術
基本技術實踐考核考評
實踐35%
任務3:羽毛球基本戰(zhàn)術
羽毛球控后場戰(zhàn)術
戰(zhàn)術實踐考核考評
實踐10%
情景六乒乓球
(50%)
任務1:乒乓球基本理論知識
健身價值、競賽裁判規(guī)則
課堂提問、鞏固提高
理論
5%
任務2:乒乓球基本技術
正手攻球技術、反手推擋技術
基本技術實踐考核考評
實踐35%
任務3:乒乓球基本戰(zhàn)術
乒乓球對攻戰(zhàn)術
戰(zhàn)術實踐考核考評
實踐10%
終結性
考核
40%
期末實踐考核
技術動作考核
實踐動作考核考評
實踐考核40%
增值性
評價
5%
積極參加校、市、省、國家相關運動比賽;積極參加學校校隊訓練;積極參加運動會志愿者及裁判志愿者。
5%
六、編制依據
1.教育性原則
要貫徹國家的教育方針,體現素質教育的精神,有利于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有利于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社會主義的教育。
2.健康實效性原則
要有利于學生了解和掌握體育與健康的有關知識和技能,使學生通過科學的體育鍛煉增進身心健康和社會適應能力。注重教材的實效性,內容應少而精,避免與中學教材的重復。教材應有一定的深度和廣度,以滿足學生不斷增長的求知欲望。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對體育的興趣與愛好,有利于學生掌握某個體育運動項目作為終身鍛煉手段。體現“工學結合”職業(yè)教育特色。
3.興趣性、“多層次”性原則
要面向全體學生,以學生為主體,依據不同年齡階段學生身心發(fā)展的特征,充分考慮學生已有的經驗,并從學生的興趣、需要和能力出發(fā),激發(fā)學生學習、表現和創(chuàng)造的欲望,培養(yǎng)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精神。從實際出發(fā),根據師資、場地、設備、條件以及教學對象的身體體能狀況,專業(yè)特點等合理選用教材,要體現時代性、特色化、人文性,兼顧多方面因素,多層次考慮教材。
4.發(fā)展性原則理論聯系實際
要滿足學生終身體育的需要,切實注意理論與實踐課的緊密結合,用體育基礎理論。分析強身健體以及人體興衰規(guī)律,指導學生掌握科學健身和娛樂的方法,培養(yǎng)運動興趣與愛好,培養(yǎng)終身體育習慣。
5.獨立性原則
要強調在教師指導下培養(yǎng)學生自覺鍛煉,獨立鍛煉的能力,積極調動學生的參與意識,促進個性的全面發(fā)展,適應現代生活方式,培養(yǎng)“多功能”人才,這方面的教材要做到合理,多樣,靈活并有創(chuàng)意。
該課程標準是以依據《2024級**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方案》而編制的。v
v
相關知識
《體育(瑜伽)》課程標準
《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
公共體育課程健身瑜伽子課程 課程標準
體育與健康新課程標準學習領域的五個目標?
《老年大學瑜伽》課程標準
《大學體育》本科課程大綱(2020版本)
體育課程目標
體育健身排舞課程教學大綱
《健美操》選項課課程標準
健美操課程標準
網址: 大學體育課程標準 http://www.u1s5d6.cn/newsview763022.html
推薦資訊
- 1發(fā)朋友圈對老公徹底失望的心情 12775
- 2BMI體重指數計算公式是什么 11235
- 3補腎吃什么 補腎最佳食物推薦 11199
- 4性生活姿勢有哪些 盤點夫妻性 10425
- 5BMI正常值范圍一般是多少? 10137
- 6在線基礎代謝率(BMR)計算 9652
- 7一邊做飯一邊躁狂怎么辦 9138
- 8從出汗看健康 出汗透露你的健 9063
- 9早上怎么喝水最健康? 8613
- 10五大原因危害女性健康 如何保 7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