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訊 運動是良醫(yī)!美國“糖尿病患者運動專家共識”全文發(fā)布

運動是良醫(yī)!美國“糖尿病患者運動專家共識”全文發(fā)布

來源:泰然健康網(wǎng) 時間:2024年12月24日 05:21

醫(yī)脈通編輯撰寫,未經(jīng)授權請勿轉載。

近日,美國運動醫(yī)學會(ACSM)發(fā)布了針對2型糖尿病患者的運動的最新專家共識。

共識就“不同運動形式與糖尿病/健康獲益相關性”進行了全面梳理,指出“體重減輕≥5%是代謝指標有益影響的必要條件”,提出“以減少內(nèi)臟脂肪為目的的運動建議“,且針對“糖尿病合并腎病、視網(wǎng)膜病變、神經(jīng)病變等人群運動方面注意事項”提出具體建議。

全文發(fā)表于Medicine and science in sports and exercise期刊。

圖片

11項核心建議

1.規(guī)律有氧運動可改善成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管理,減少高血糖時間。HbA1c降低幅度0.5%-0.7%。

2.在改善整體血糖管理和降低胰島素水平方面,“高強度的抗阻運動”相比“中低強度抗阻運動”更為有效。

3.相比飯前運動,更建議飯后運動(如散步)。飯后運動可以通過減輕急性血糖峰值來更好地控制血糖,而且無論運動的強度或類型,餐后更多的能量消耗可以降低血糖,持續(xù)時間越長(≥45分鐘)帶來的好處越明顯。

4.通過少量、多次、規(guī)律地運動減少久坐時間,可以適度降低餐后血糖和胰島素水平,尤其適用于伴胰島素抵抗和體重指數(shù)較高的患者中。

5.體重減輕≥5%(通過飲食、運動生活方式的改變)似乎是對HbA1c、血脂和血壓產(chǎn)生有益影響的必要條件。

6.若以減少2型糖尿病患者內(nèi)臟脂肪為目的,每周需進行4-5天的中等強度運動(每次消耗熱量約500 kcal)。

7.對于2型糖尿病青年患者,在控制血糖方面,強化生活方式干預聯(lián)合二甲雙胍并不優(yōu)于單獨使用二甲雙胍。

8.共識建議青少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運動量與普通人群保持一致(數(shù)據(jù)有限):每周進行至少150-300分鐘中等強度有氧運動,或75-150分鐘的高強度有氧運動,或兩者組合;每周至少2天進行抗阻運動。

9.無論是否患有糖尿病,共識建議妊娠期女性應每天進行20-30分鐘的中等強度運動。

10.為預防運動期間和運動后低血糖,共識建議使用胰島素或胰島素促分泌劑的2型糖尿病患者根據(jù)需要補充碳水化合物(或者,在可能的前提下,減少胰島素劑量)。

11.減肥手術前參與鍛煉計劃可以提高手術效果,手術后參與鍛煉計劃可以帶來額外獲益。

不同運動類別對糖尿病/健康的影響(可滑動)

總體來看,運動可帶來改善胰島素敏感性、降低餐后高血糖和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等多項獲益。

有氧運動:短期有氧運動可改善成年T2D患者胰島素敏感性以及線粒體功能。研究證實,持續(xù)7天的高強度有氧運動可通過抑制肝臟葡萄糖生成等作用,在不降低體重的情況下改善血糖。對于T2D肥胖患者,短期有氧運動可通過提高外周胰島素敏感性來改善全身胰島素作用。meta分析和系統(tǒng)評價證實,規(guī)律的有氧運動可改善成年T2D患者血糖水平,減少每日高血糖發(fā)生率,使得糖化血紅蛋白降低0.5%-0.7%。即使沒有體重的減輕,也能提高胰島素敏感性、血脂、血壓、其他代謝參數(shù)和健康水平。

抗阻運動:成年T2D患者進行規(guī)律的抗阻運動,可以使得肌肉力量、骨密度、血壓、血脂、骨骼肌質量和胰島素敏感性提高10%-15%。最近一項薈萃分析表明,高強度抗阻運動比低中等強度更有利于整體血糖管理和胰島素水平的改善。

有氧+抗阻運動:二者結合帶來的健康獲益通常更優(yōu)。有研究顯示,聯(lián)合運動帶來的HbA1c降幅更大,但通常運動量也更大。在另一項試驗中,相比對照組,聯(lián)合運動組HbA1c水平的改善更為顯著。此外,與對照組相比,聯(lián)合運動組減掉的體重更多。

高強度間歇運動(HIIE):通常認為,高強度有氧運動獲益優(yōu)于低強度。高強度間歇運動(HIIE)訓練是一種有氧訓練方案,10秒至4分鐘時間內(nèi),使得峰值攝氧量(VO2PEAK)值達到65% - 90%或最大心率達到75% - 95%,并經(jīng)過12秒-5分鐘的主動或被動恢復。HIIE更具有時間效率。一組HIIE(60秒X10次,目標約最大心率90%)可降低餐后高血糖。

連續(xù)兩周的下午進行HIIE經(jīng)證實可以改善持續(xù)的葡萄糖監(jiān)測血糖水平,而晨練可能會增加當日血糖水平,特別是在禁食的前提下。與能量消耗相似的步行相比,HIIE可改善T2D患者身體組分,改善持續(xù)血糖監(jiān)測的血糖血瓶,以及增強胰島素敏感性和胰腺β細胞功能。但長期高強度訓練可能會產(chǎn)生負面影響,如運動后出現(xiàn)短暫的高血糖。

運動類型間的比較:在相似能量消耗的前提下,不同模式的結構化運動訓練均可以改善超重/肥胖、胰島素抵抗、糖尿病前期或T2DM成年患者的血糖和胰島素敏感性。在薈萃分析中,有34%的研究報告了不良事件,其中大多數(shù)可歸因于HIIE期間的肌肉骨骼損傷。

瑜伽可以改善成年T2D患者的糖化血紅蛋白、血脂和身體組分,太極可以改善血糖管理、平衡性、神經(jīng)疾病癥狀和生活質量。未來需要研究進一步確定瑜伽和太極對T2D人群的潛在益處。

無論是否以肥胖為目的,均推薦規(guī)律運動(可滑動)

飲食限制和適當增加運動是強化生活方式(ILS)干預的基礎,通常會帶來減肥獲益,但二者同樣重要。總體來講,ILS可以預防或延遲高危人群T2D的發(fā)病,并降低T2D患者的心血管疾病風險。

T2DM預防:美國糖尿病預防計劃(DPP)以ILS為基礎,以實現(xiàn)適度(5%-7%)體重減輕為目標,重要發(fā)現(xiàn):體重每減輕1公斤,T2D風險降低16%。即使在第一年未能達到7%的減重目標的患者中,達到PA目標的患者糖尿病發(fā)病率也降低了44%,與減重無關。

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在前瞻性試驗中,ILS降低了T2DM患者甘油三酯水平、提高了HDL-C水平。減重幅度越大,HbA1c、收縮壓、HDL-C和甘油三酯水平的獲益更明顯,但體重減輕≥5%似乎是實現(xiàn)上述獲益的必要條件。

減重和改善脂肪分布:雖然每天進行≥1小時的中高強度運動可能會使體重減輕,但僅依靠運動帶來的減重效果通常并不明顯。在患有肥胖癥的男性和女性中,每天1小時的中等強度有氧運動會導致體重減輕,這與單獨的飲食限制相似,在兩組中觀察到的腹部皮下脂肪和內(nèi)臟脂肪的減少相似。在不減肥的情況下經(jīng)常鍛煉也能減少皮下脂肪和內(nèi)臟脂肪,防止體重進一步增加。

成年T2DM患者,每周選擇4-5天進行中高強度的運動(~500千卡),可以減少腹部脂肪(尤其是內(nèi)臟脂肪)以及降低代謝疾病風險。

預防妊娠期糖尿?。侯净既焉锲谔悄虿。℅DM)的女性后續(xù)發(fā)展為T2DM的風險大幅增加。體育運動可以有效預防T2DM的發(fā)生,包括孕前運動和孕期運動。普遍建議孕婦在一周的大部分時間里參加約20-30分鐘的中等強度有氧運動,但實現(xiàn)糖尿病風險降低所需的運動總量可能更大。

成年2型糖尿病患者運動推薦

共識針對有氧、抗阻力、靈活性和平衡性四大類訓練提供了具體的鍛煉項目、頻率等推薦。詳見下表。

表1 2型糖尿病成年患者運動推薦

圖片

運動注意事項:

對于伴心血管疾病癥狀、糖尿病病程較長、年齡較大或其他糖尿病相關并發(fā)癥的成年人,在進行“比快走更為劇烈”的運動前,建議接受醫(yī)學專業(yè)評估和運動測試。

若伴有中高水平的血/尿酮且血糖>13.9mmol/L,禁止運動。酮體水平正常但血糖>16.7mmol/L時,建議謹慎運動,同時保證飲水量。

運動前、中、后均應適當補充水分,避免在溫度過高或在陽光直射下運動。

使用胰島素或服用磺脲類藥物的患者,建議在運動期間攜帶食物以預防治療低血糖。若出現(xiàn)嚴重低血糖,建議使用胰高血糖素來予以治療。

針對“2型糖尿病合并并發(fā)癥“人群的運動建議

共識指出,對于大多數(shù)合并糖尿病并發(fā)癥的患者來說,運動是安全有效的,但強調(diào)一些注意事項。針對神經(jīng)病變、視網(wǎng)膜病變、腎臟疾病等五大類常見并發(fā)癥,共識提出以下預防措施:

合并“自主神經(jīng)病變”者:

注意預防低血糖、血壓反應異常和體溫調(diào)節(jié)受損,以及靜息心率升高和最大心率減慢。

使用RPE量表來監(jiān)測運動強度。

采取措施防止脫水以及體溫過高/低。

合并“周圍神經(jīng)病變”者:

限制可能造成足部創(chuàng)傷的運動,如長時間的徒步旅行、慢跑或在不平整的地面上行走。

非負重運動(如騎自行車、坐椅運動、游泳)可能更合適此類患者,但對于足底潰瘍未愈合的患者,應避免水上運動。

每天應對腳部進行檢查,評估是否有外傷和紅腫跡象。

選擇合適的鞋子和襪子,保持雙腳干燥。

避免需要過度平衡力的活動。

合并“糖尿病視網(wǎng)膜病變”者:

對于不穩(wěn)定的增殖性和嚴重視網(wǎng)膜病變,避免劇烈、高強度的活動,包括屏氣運動(如提舉重物)或將重物舉過頭頂。

避免需要低頭(如瑜伽、體操)或讓頭部不舒服的運動。

在沒有進行最大心率壓力測試的情況下,使用RPE監(jiān)測運動強度(推薦范圍為10~12分)。

任何患有不穩(wěn)定或未經(jīng)治療的增殖性視網(wǎng)膜病變、近期進行過全視網(wǎng)膜光凝術或近期接受過其他眼科手術治療的患者,均禁止運動。

其他建議需咨詢眼科醫(yī)生。

合并“糖尿病腎病”者:

切勿進行可能導致血壓過高的運動(例如提舉重物、高強度有氧運動),運動時注意不要屏氣。

高血壓很常見,可能需要進行低強度運動來控制血壓反應和疲勞。

在接受透析治療期間,在電解質水平得到良好控制的前提下,可以進行輕中度運動。

合并“高血壓”者:

避免提舉重物或屏氣。

選擇大肌肉群相關運動,如低中強度的步行和騎行。

遵循血壓共識推薦的活動水平。

在沒有進行最大心率壓力測試的情況下,使用RPE監(jiān)測運動強度(推薦范圍為10~12分)。

醫(yī)脈通編譯整理自:Kanaley JA, Colberg SR, Corcoran MH, et al. Exercise/Physical Activity in Individuals with Type 2 Diabetes:A Consensus Statement from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Sports Medicine[J]. MED SCI SPORT EXER. 2022 Feb 1,54(2):353-368.DOI:10.1249/MSS.0000000000002800, PMID:35029593

相關知識

《運動處方中國專家共識(2023)》發(fā)布——用好運動處方 運動也是良醫(yī)
運動是良醫(yī)——糖尿病患者的自我運動管理
糖尿病運動的“1、3、5、7、9”原則,“基層糖尿病DSMES共識”發(fā)布!
緩解2型糖尿病中國專家共識
腫瘤患者運動治療專家共識
運動也需要開處方?《運動處方中國專家共識(2023)》發(fā)布!
最新專家共識告訴你 「飲食+運動」有望緩解 2 型糖尿病
2024版「中國糖尿病運動指南」重磅發(fā)布!掌控降糖藥與運動的“微妙平衡”
全民健身運動背景下,糖尿病患者應如何“動”?
2022年美國運動醫(yī)學會《2型糖尿病患者的運動/身體活動指南》解讀及啟示

網(wǎng)址: 運動是良醫(yī)!美國“糖尿病患者運動專家共識”全文發(fā)布 http://www.u1s5d6.cn/newsview765676.html

推薦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