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夫,我最近疲倦乏力、食欲不振、食后腹脹,去醫(yī)院檢查也沒啥問題,是怎么回事?”
錢先生今年43歲,這段時間總是覺得腹脹不舒服,同時大便也出現溏薄的狀態(tài),去醫(yī)院檢查,醫(yī)生說沒什么問題,這讓他很苦惱。于是今天,他就想試試中醫(yī),把把脈,看到底有啥問題。
“從你脈象上看,你是脾胃虛弱,運轉不利,脾胃對我們人體是很重要的,平時要注重脾胃的保養(yǎng),但學會如何運脾胃更重要?!?錢先生一聽懵了,脾胃保養(yǎng)這么重要嗎?他又該怎樣運脾胃呢?
中醫(yī)解釋脾胃的重要性
中醫(yī)所說的“脾”,并不是西醫(yī)上的脾臟,而是包括胃、小腸、大腸等器官在內的綜合功能。脾的生理功能,是運化水谷,輸布精微,分化水濕。簡單來說,就是將食物消化成為氣血,并將其運送到全身各處。
《黃帝內經》中說道:“脾為后天之本,主運化,生氣血?!币馑家彩瞧⑽甘侨梭w健康的后天之本,是五臟氣血生化的源頭。
《脾胃論》一書也提出了“內傷脾胃,百病由生”的主張,書中說道:“天之邪氣,感則害人五臟,八風之邪,中人之高者也。水谷之寒熱,感則害人六腑,謂水谷入胃,其精氣上注于肺,濁溜于腸胃,飲食不節(jié)而病者也?!边@是說感染了風邪,就會生病,但不管生什么病,都可以從脾胃調理入手。
小孩想長身體,女人想保持苗條的身材,男人想體格健壯,老人想健康長壽,都需要進行脾胃保養(yǎng)。
中醫(yī)6個方法教你如何“運脾”
我國歷代醫(yī)家都非常重視脾胃的養(yǎng)生作用,“健脾不在補而貴在運”, 所謂“脾胃一病,五亂并作”,一旦脾胃運行不暢,就會出現消化不良、食欲不振、腹脹、腹瀉、惡心、嘔吐等癥狀,因此,善于調理脾胃的人,可杜漸防微,預防疾病侵襲。
那么,中醫(yī)是如何運脾的呢?具體來說,有運脾化濕法、運脾和胃法、理氣助運法、溫運脾陽法、益氣助運法和養(yǎng)胃助運法6種方法。
1.運脾化濕法
運脾化濕法主治小兒脾虛濕滯,比如不愛吃飯、便秘、腹瀉舌苔發(fā)白等病癥。
古代醫(yī)學家指出:“泄瀉之本,無不由于脾胃。”特別是對于小孩來說,由于臟腑尚未發(fā)育成熟,脾胃薄弱,如果飲食不當,就很容易使脾胃受損,導致食欲不振、感冒、咳嗽等病。中醫(yī)認為:脾喜燥而惡濕,喜運而惡滯,寒濕困于中州,脾失健運之權,因此需要開郁寬中,疏化水濕。
運脾化濕法常用的中藥有蒼術、砂仁、烏梅、訶子、山楂、干姜、豬苓等。這些藥材有助于芳香醒脾、燥濕助運、疏利水濕。
2.運脾和胃法
運脾和胃法主治胃脹、胃痛、口苦、惡心、嘔吐、腹痛、食欲不振等病癥。
《黃帝內經》指出:“有胃氣則生,無胃氣則死?!蔽覀兯f的脾胃之氣,即胃氣。食物和藥物都需要經過脾胃功能的運化,才能夠輸布全身,發(fā)揮作用。因此,如果脾胃不適,就會影響藥物的消化吸收,甚至增加脾胃負擔,損害脾胃功能,加重病情。
運脾和胃法常用的中藥有柴胡、白芍、當歸、枳實、陳皮、法半夏、生姜、甘草等。用這些藥材有助于行氣解郁、醒脾和胃。
3.理氣助運法
理氣助運法用于氣機不利證,主治精神萎靡、腹脹噯氣、大便不暢、舌苔發(fā)白等病癥。
氣滯不行,就要當理氣導滯,開郁助運。理氣助運法常用的中藥有陳皮、木香、枳殼、檳榔、丁香等。其中,陳皮辛行溫通,有行氣止痛、健脾和中的功效,尤其適用于寒濕阻中的氣滯。木香辛香溫通,苦燥而降,主入脾、胃與大腸經,兼入三焦與膽經,可以通理三焦,尤善行腸胃氣滯,兼健脾消食,是行氣調中止痛的重要藥材。
4.溫運脾陽法
溫運脾陽法主治面色發(fā)黃、渾身乏力、食欲不振、腹脹、腹痛、消化不良、大便溏泄、小便清長等病癥。
溫運脾陽主要是針對因寒涼損傷脾陽,或者久病、素稟脾土虛寒的人。中醫(yī)認為:脾喜燥而惡濕,喜運而惡滯,因此就需要振陽氣,否則就會出現脾胃不暢,導致生病。
溫運脾陽法常用的中藥有炮姜、肉豆蔻、益智仁、砂仁、草豆蔻、附子等。
5.益氣助運法
益氣助運法,主治脾胃虛弱、中氣不足引起的面色萎黃、頭暈乏力、食欲不振、久瀉脫肛、身熱自汗、脈虛無力等病癥。
《內經》云:“勞者溫之,損者益之?!逼⑽柑撊酰床蛔?,就會導致中氣虧虛,清氣不升,從而出現頭重腳輕、精神不濟、頭暈、頭痛等癥狀。因此,需要用甘溫補中焦之氣,舉下陷之陽。
益氣助運法常用的中藥有麥冬、五味子、山楂、麥 芽、木香、砂仁、豆蔻、枳殼、烏梅等,可以補脾益氣、升舉陽氣,使脾胃強健,中氣充足。
6.養(yǎng)胃助運法
養(yǎng)胃助運法主治口干舌燥、食欲不振、大便干結、小便發(fā)黃、舌紅少苔等病癥。
中醫(yī)認為:胃為陽腑,體陽而用陰,陰分不足,胃失濡潤,亦不能受納和熟腐水谷。濕盛則傷陽,燥盛則傷陰。如果平時喜歡吃辛辣的食物,就很容易使胃津虧乏,損傷脾胃。
養(yǎng)胃助運法常用的中藥有公英、黃連、元胡、川楝子、枇杷葉、竹茹、花粉、石斛等,有助于生津養(yǎng)胃、補脾養(yǎng)陰。
很多人覺得脾胃病離自己很遙遠,因為從來沒有在體檢中發(fā)現自己的“脾”有問題。實際上,很多疾病都與“脾”有關,只有脾胃運行暢了,身體才能健康。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