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訊 糖尿病前期

糖尿病前期

來源:泰然健康網(wǎng) 時間:2024年11月28日 07:15

概述

血糖異常但未達到糖尿病診斷標準的狀態(tài) 與遺傳因素和后天因素有關 我國糖尿病前期人數(shù)約有1.48億 如不干預,約5%~10%人群進展為糖尿病

疾病定義

糖尿病前期指由正常糖代謝向糖尿病轉(zhuǎn)化的過渡階段,此階段患者血糖值比正常人高,但沒有達到糖尿病診斷標準,即空腹血糖≥6.1mmol/L但<7.0mmol/L,或餐后2小時血糖≥7.8mmol/L但<11.1mmol/L。

注:OGTT是指口服75g無水葡萄糖進行葡萄糖耐量試驗。

2001年,時任美國糖尿病學會(ADA)首席醫(yī)學官的Richard Kahn教授,為了讓醫(yī)生及公眾對“血糖輕微升高”有足夠重視,召集了多位糖尿病專家進行討論后,給出了“糖尿病前期“的名詞,用來替代之前的空腹血糖受損(IFG)和糖耐量異常(IGT)。

流行病學

目前,我國是全球糖尿病前期人數(shù)最多的國家。2008年我國的一項大樣本調(diào)查研究顯示,按WHO(1999)標準,糖尿病前期人群患病率為15.5%,預估有1.48億的糖尿病前期患者;2013年全國橫截面調(diào)查研究顯示,按照美國糖尿病學會(ADA)2010標準,糖尿病前期人群患病率高達35.7%,中國約有3.881億糖尿病前期患者。

疾病類型

糖尿病前期分為三種情況,即單純的空腹血糖升高(IFG)、單純的餐后血糖升高和空腹及餐后血糖都升高三種情況。其中糖耐量減低是指餐后2小時血糖≥7.8mmol/L但<11.1mmol/L,而空腹血糖受損是指空腹血糖在≥6.1mmol/L但<7.0mmol/L。

患者最常見的問題

什么是糖尿病前期?

糖尿病前期指由正常糖代謝向糖尿病轉(zhuǎn)化的過渡階段,此階段患者血糖值比正常人高,但沒有達到糖尿病診斷標準,即空腹血糖≥6.1mmol/L但<7.0mmol/L,或餐后2小時血糖≥7.8mmol/L但<11.1mmol/L。

糖尿病前期有哪些危害?

糖尿病前期標志著發(fā)生糖尿病的風險增高,每年約有5%~10%的糖尿病前期患者進展為糖尿病。糖尿病將大大增加心腦血管疾病風險,以及糖尿病腎病、視網(wǎng)膜病變、神經(jīng)病變等慢性并發(fā)癥發(fā)生風險。

研究顯示,高血糖的損害在糖尿病診斷之前就已經(jīng)發(fā)生,并與腫瘤、癡呆、抑郁等疾病風險增高相關。

糖尿病前期可以治愈嗎?

糖尿病前期運用恰當方法控制血糖,是有可能逆轉(zhuǎn)的。其中有1/3的患者可以逆轉(zhuǎn),如果不加控制則有1/3的患者就會進展為糖尿病。

病因

糖尿病前期是介于糖尿病和正常血糖之間的一種狀態(tài),被認為是糖尿病的必經(jīng)階段,是糖尿病的預警信號。遺傳因素、衰老、超重或肥胖、血脂異常及不良生活方式等因素均可引起血糖代謝異常。

基本病因

糖尿病前期的發(fā)病因素與2型糖尿病相似,和遺傳易感性、環(huán)境因素有關。遺傳因素包括引起胰島素抵抗及胰島素分泌缺陷的有關基因的存在;環(huán)境因素包括攝入熱量過多、體力活動過少等,導致超重和肥胖等。

早期,胰島β細胞可以通過增加分泌而代償,糖代謝可不出現(xiàn)異常;后期,β細胞分泌缺陷就表現(xiàn)出來,先表現(xiàn)為糖耐量異常(IGT),餐后血糖升高,后者產(chǎn)生“高葡萄糖毒性作用”,加重胰島素的分泌缺陷。

癥狀

糖尿病前期一般沒有癥狀,不易被發(fā)現(xiàn),多數(shù)患者在健康體檢或因其他疾病檢查時發(fā)現(xiàn)。

典型癥狀

糖尿病前期患者一般無癥狀。

就醫(yī)

因為我們的體檢一般都是僅查空腹血糖,漏診率較高。因此目前提倡兩步法篩查:

第一步先采用中國糖尿病風險評分表,對20~74歲的普通人群進行風險評估;
第二步對風險評分總分≥25分者進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OGTT)。

就診科室

內(nèi)分泌科

相關檢查

中國糖尿病風險評分表評估

首先建議先采用中國糖尿病風險評分表,對20~74歲的普通人群進行風險評估。


評分指標分值

年齡(歲)

20~24

025~34435~39840~441145~491250~541355~591560~641665~7418

體重指數(shù)(kg/m2)

 <220 22~23.91 24~29.93 ≥305

腰圍(cm)

男性<75,女性<700男性75~79.9,女性70~74.93男性80~84.9,女性75~79.95男性85~89.9,女性80~84.97男性90~94.9,女性85~89.98 男性≥95,女性≥9010

收縮壓(mmHg)

<110

0 110~1191120~1293130~1396140~1497150~1598≥16010 糖尿病家族史(父母、同胞、子女)無0有6性別-女性0男性2

年齡(歲)

體重指數(shù)(kg/m2)

腰圍(cm)

收縮壓(mmHg)

 糖尿病家族史(父母、同胞、子女)

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OGTT)

當風險評分總分≥25分者進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OGTT)。

早晨7~9時開始,受試者空腹8~10小時后口服溶于300ml水內(nèi)的無水葡萄糖粉75g(或用一分子水的葡萄糖82.5g)。糖水在5分鐘之內(nèi)服完。

從服糖水第1口開始計時,于服糖水前和服糖水后2小時分別在前臂采血測血糖。試驗過程中,受試者不喝茶及咖啡,不吸煙,不做劇烈運動。糖耐量異常(IGT)患者的OGTT 2小時靜脈血漿血糖7.8~11.0mmol/L。

空腹血糖受損

空腹靜脈血漿血糖≥6.1mmol/L但<7.0mmol/L,OGTT2小時靜脈血漿血糖<7.8mmol/L。

糖耐量減低

OGTT2小時靜脈血漿血糖≥7.8mmol/L但<11.1mmol/L,且空腹靜脈血漿血糖<7.0mmol/L。

鑒別診斷

主要是與糖尿病相鑒別,發(fā)展至2型糖尿病時則檢測結(jié)果為:空腹血糖≥7.0mmol/L,和(或)餐后2小時靜脈血漿血糖≥11.1mmol/L。

治療

糖尿病前期的治療主要包括健康教育管理和生活方式干預,必要時可予以藥物治療。定期檢查血糖;同時密切關注其他心血管危險因素(如吸煙、高血壓、血脂異常等),并給予適當?shù)母深A措施。具體目標為:

使超重或肥胖者BMI達到或接近24kg/m2;使超重者體重至少下降7%;每日飲食總熱量至少減少400~500千卡;飽和脂肪酸攝入占總脂肪酸攝入的30%以下;中等強度體力活動至少保持在150分鐘/周。

一般治療

健康教育

使糖尿病前期患者充分認識糖尿病前期并掌握糖尿病前期的自我管理能力;通過教育管理提高患者健康素養(yǎng)及依從性,促進臨床干預效果,達到行為上的轉(zhuǎn)變,最終改善臨床結(jié)局、健康狀況和生活質(zhì)量。

生活方式干預

中國大慶研究顯示,生活方式干預6年可使糖耐量異常(IGT)人群在之后的14年進展為2型糖尿病的累計發(fā)生風險下降43%。

控制熱量攝入、平衡營養(yǎng)、控制體重、限鹽、戒酒。
中等強度的體力運動至少保持在150分鐘/周。
糾正不良生活習慣。

醫(yī)學營養(yǎng)干預

使超重或肥胖者BMI達到或接近24kg/m2,或體重至少下降7%,并使體重長期維持在健康水平;每日飲食總熱量至少減少400~500kcal;飽和脂肪酸攝入占總脂肪酸攝入的30%以下。

制訂飲食計劃

建議合理平衡膳食,能量攝入應符合體重管理目標。每日所需熱量中45%~60%來自碳水化合物,25%~35%來自脂肪,15%~20%來自蛋白質(zhì)??刂茻崃繑z入、平衡營養(yǎng)、均勻分配每日飲食量。

體重正常者:按照飲食估算食譜一日至少三餐,使主食及蛋白質(zhì)等較均勻地分布在三餐中,并定時、定量,一般按1/5、2/5、2/5分配或1/3、1/3、1/3分配。肥胖者:主食、副食攝入量減少10%以上,同時加強體育鍛煉。飲食注意事項烹飪時盡量采用植物油,保證不飽和脂肪酸的攝入;適當進食粗糧等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同時應計入每日攝入總熱量。限鹽、限酒:建議糖尿病前期患者控制血壓,每日限鹽6g;不建議飲酒,或必須飲酒時計入總熱量,每克酒精可提供7kcal的熱量。

運動干預

使超重或肥胖者BMI達到或接近24kg/m2,或體重至少下降7%,并使體重長期維持在健康水平;中等強度至劇烈強度的體力運動至少保持在150分鐘/周。

有氧訓練:通過增強胰島素敏感性、增加葡萄糖攝取,而不依賴于肌肉質(zhì)量或者有氧代謝能力的改變;
抗阻運動訓練:可引起的肌肉質(zhì)量增加有利于血糖攝取,并且不依賴于改變肌肉固有的胰島素應答能力;
有氧和抗阻運動的聯(lián)合運動:多樣的運動形式也避免了運動的單一性,有利于增強患者運動依從性。

藥物治療

建議根據(jù)糖尿病前期進展為糖尿病的風險高低、個體的健康需求/經(jīng)濟和醫(yī)療條件進行分層管理。目前唯一獲批為糖耐量異常(IGT)治療的藥物為阿卡波糖。

較低風險者先實施生活方式干預,6個月后未達到控制目標啟動藥物干預,包括以下情況:

超重或肥胖者BMI未達到或接近24kg/m2,或體重未達成至少下降7%;
空腹血糖受損(IFG)者指空腹血糖>6.1mmol/L;
糖耐量異常(IGT)者OGTT2小時血糖>7.8mmol/L;
高血糖進展和(或)無法嚴格遵守生活方式。

較高風險或具有健康需求(例如年齡<60歲)、有經(jīng)濟和醫(yī)療條件者,可考慮在生活方式干預的同時啟動藥物干預。

手術治療

該疾病一般無需手術治療。

中醫(yī)治療

該疾病的中醫(yī)治療暫無循證醫(yī)學證據(jù)支持,但一些中醫(yī)治療方法或藥物可緩解癥狀,建議到正規(guī)醫(yī)療機構,在醫(yī)師指導下治療。

預后

若未及時干預,每年約有5%~10%的糖尿病前期患者進展為糖尿病。對糖尿病前期患者進行適當及規(guī)律的干預可使其逆轉(zhuǎn)為血糖正常人群,至少應盡力維持在糖尿病前期,阻止或延緩其進展為糖尿病。

中國大慶研究30年隨訪研究結(jié)果發(fā)現(xiàn)與對照組相比,干預組糖尿病發(fā)病延遲時間為3.96年,累計發(fā)病率明顯降低。

并發(fā)癥

糖尿病前期人群雖然沒有達到糖尿病人群的血糖水平, 但由于合并高血壓、超重或肥胖以及血脂紊亂等危險因素,心腦大血管疾病以及微血管病變的發(fā)生率比健康人群明顯增加。

日常

倡導合理膳食、控制體重、適量運動、限鹽、控煙、限酒、心理平衡的健康生活方式,提高糖尿病防治意識。定期測血糖及體重等。

家庭護理

鼓勵糖耐量異常者改變不良生活習慣、加強運動、控制體重、限鹽戒酒。并督促按時就診檢查。

日常生活管理

飲食:控制熱量攝入、平衡營養(yǎng)、控制體重、限鹽戒酒。運動:中等強度的體力運動至少保持在150分鐘/周。

日常病情監(jiān)測

每年至少進行1次OGTT試驗;已進行藥物干預者,每次隨訪時需檢測空腹血糖及餐后2小時血糖;定期監(jiān)測體重及其他心腦血管疾病危險因素。

特殊注意事項

注意糖尿病高危人群:

年齡≥40歲;肥胖者,特別是中心型肥胖者;有糖尿病家族史;靜坐生活方式者。

預防

改善不良的生活方式:如肥胖、久坐少動、攝入能量過多等。高風險人群定期監(jiān)測血糖,以盡早發(fā)現(xiàn)、盡早治療。

參考資料

[1] 許曼音.糖尿病學[M].2版.上海:上??茖W技術出版社,2012:379-380. [2] 中華醫(y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中國糖尿病前期臨床干預專家共識(征求意見稿)[J].藥品評價,2019, 17(7):3-12. [3] 中華醫(y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 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J].中華糖尿病雜志,2018,10(1) :4-67. [4] Yang W, Lu J, Weng J, et al. Prevalence of diabetes among men and women in China[J].N Engl J Med, 2010, 362:1090-1101. [5] Gong Q, Zhang P, Wang J,etal.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after lifestyle intervention for people with 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 30-year results of the Da Qing Diabetes Prevention Outcome Study[J]. Lancet Diabetes Endocrinol,2019,7(6):452-461.

以上內(nèi)容由母義明教授參與編審

相關知識

【妊娠期糖尿病癥狀】妊娠期糖尿病癥狀
餐前低血糖預示糖尿病
孕期糖尿病飲食
妊娠期糖尿病飲食
妊娠期糖尿病血糖管理
糖尿病餐前血糖高是怎么回事
糖尿病
妊娠期糖尿病和糖尿病合并妊娠的研究進展
如何管理孕期糖尿病
妊娠期糖尿病怎么控制血糖

網(wǎng)址: 糖尿病前期 http://www.u1s5d6.cn/newsview147794.html

推薦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