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評估護理本科教學大綱(最終版)
《健康評估》
(供四年制本科護理學專業(yè)使用)
教
學
大
綱
護理學院基礎護理學系護理學基礎教研室
(健康評估課程組)
2021年7月
前 言
一、基本信息
課程名稱:健康評估
學時學分:總學分5.5分、總學時88學時,其中含理論學時39學時、實驗學時43學時、自主學習學時6學時。
適用專業(yè):適用于本科護理專業(yè)
先修課程:生理學、人體解剖學
二、課程簡介
《健康評估》是護理專業(yè)開設的一門專業(yè)必修課程,是將醫(yī)學與護理學的基礎知識過渡到臨床護理學知識的橋梁學科,是運用已獲得的基礎知識,從護理的角度來研究診斷護理對象現(xiàn)存或潛在的生理、心理及社會等健康問題的基本理論、基本技能和臨床思維方法的學科,其理論知識豐富、臨床實踐性強,涉及護理學、心理學、社會學及行為學等多學科領域。課程總學時為88學時(其中理論45學時,實驗43學時),5.5學分。本課程內容涵蓋問診、體格檢查、實驗室檢查、心電圖檢查、影像檢查、護理病歷書寫,以及如何運用評判性思維分析臨床資料,發(fā)現(xiàn)其中的意義并得出合理的結論。該課程的學習使學生能夠掌握好護理評估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方法,以及初步的臨床思維能力,為后期學習專業(yè)課程奠定基礎。
三、課程目標
1.思想道德與職業(yè)素質目標
具有良好的職業(yè)道德規(guī)范,有較高的人文、社會科學素養(yǎng);具有愛崗敬業(yè)、樂于奉獻精神,團隊合作意識,有慎獨嚴謹的品行。
2.知識目標
(1) 掌握問診、體格檢查、實驗室檢查和輔助檢查的基本方法和基本理論知識。
(2) 熟悉常見疾病的癥狀、體征和病因。
(3) 了解常見癥狀及異常體征的發(fā)生機制、健康評估的概念、范疇和發(fā)展趨勢。
3.技能目標
能運用正確的資料收集方法,對不同疾病做出護理診斷;能監(jiān)測病人的病情變化,預測疾病發(fā)展;能運用有效溝通技術促進護患關系、加強醫(yī)護合作、護護合作。
四、教學要求
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學生應能獨立進行問診和體格檢查,并能綜合問診、體格檢查和實驗室及其他輔助檢查的結果,作出初步護理診斷,寫出完整的護理病歷。同時應具備監(jiān)測病人病情變化,預測疾病發(fā)展及并發(fā)癥發(fā)生的能力。
五、教學方法
本課程采用課堂講授、線上自學討論、實驗實踐、病例討論、音像及多媒體等多種教學方法。
六、考核方式
健康評估是實踐性很強的學科,故對學生學習效果從平時學習情況、操作技能和理論掌握情況三方面進行評價。總評成績構成比例:平時成績20%;實驗操作考核30%;期末理論考試50%。
參與人:陳莉萍、李琪、孔令娜、周恒宇、黃苗
執(zhí)筆人:陳莉萍、李琪、孔令娜、周恒宇、黃苗
審定人:陳莉萍
教材、教輔用書與參考書目
本課程使用教材為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出版的適用于本科護理專業(yè)最新版規(guī)劃教材,同時因該課程實踐性強,為了學生能更好的掌握操作技能,實驗課程中選用了與教材配套的操作指導教輔。
一、教材
呂探云.健康評估.第四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出版,2017。
二、教輔用書
張自力.孫玉梅.健康評估實踐與學習指導.第一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出版,2017。
三、參考書目
1. 萬學紅.盧雪峰.診斷學.第九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8
2. 陳新.黃宛臨床心電圖學.第六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7
3. 葛均波.徐永健.內科學.第八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8
4. Mildred O. Hogstel, Linda Cox Curry. Health Assessment Through the Life Span(4th Edition). F. A. Davis Company, 2005.
5. Patricia M. Dillon. Nursing Health Assessment: A Critical Thinking, Case Studies Approach. F. A. Davis Company, 2005.
6. 劉成玉.羅春麗.臨床檢驗基礎.第五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2
7. 白人駒.徐克.醫(yī)學影像學.第9版.北京: 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8
8. 游黎明.吳瑛.內科護理學.第六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7
9. 李樂之.路潛.外科護理學.第6版. 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7
10. 護理診斷、結局與措施:鏈接北美護理診斷協(xié)會護理診斷(NANDA)、護理結局分類(NOC)與護理措施分類(NIC).第2版.北京:北京大學醫(yī)學出版社,2010
目 錄
第一章 緒論 …………………………………………………………7
第二章 問診 ………………………………………………………7
第一節(jié) 概述………………………………………………………7
第二節(jié) 常見癥狀問診………………………………………………………8
第三章 體格檢查 ……………………………………………… 9
第一節(jié) 概述………………………………………………………9
第二節(jié) 一般檢查………………………………………………………9
第三節(jié) 頭部檢查………………………………………………………11
第四節(jié) 頸部檢查………………………………………………………12
第五節(jié) 胸廓與肺臟檢查………………………………………………………13
第六節(jié) 乳房檢查………………………………………………………15
第七節(jié) 心臟檢查………………………………………………………15
第八節(jié) 血管檢查………………………………………………………18
第九節(jié) 腹部檢查………………………………………………………19
第十一節(jié) 脊柱、四肢與關節(jié)檢查……………………………………21
第十二節(jié) 神經系統(tǒng)檢查………………………………………………………22
第十三節(jié) 全身體格檢查………………………………………………………
第五章 實驗室檢查 ……………………………………………27-30
第六章 心電圖檢查 ……………………………………………30-33
第七章 影像學檢查 ……………………………………………33-35
第九章 護理病歷書寫 …………………………………………36-38
教學時數分配表(共88學時)
教學內容
理論
自學
實驗
示教
備注
第一章 緒論(宋體五號)
1
0
0
0
第二章 問診
第一節(jié) 概述
2
0
0
0
第二節(jié) 常見癥狀問診
9
0
0
0
第三章 體格檢查
第一節(jié) 概述
2
0
0
0
第二節(jié) 一般檢查
4
0
6
0
第三節(jié) 頭部檢查
1.5
(線上)
1.5
第四節(jié) 頸部檢查
1.5
(線上)
1.5
第五節(jié) 胸廓與肺臟檢查
2
5
第六節(jié) 乳房檢查
1
0
第七節(jié) 心臟檢查
4
6
第八節(jié) 血管檢查
1
第九節(jié) 腹部檢查
3
4
第十一節(jié) 脊柱、四肢與關節(jié)檢查
0.5
0
0
0
第十二節(jié) 神經系統(tǒng)檢查
0.5
0
3
第十三節(jié) 全身體格檢查
0
3
第五章 實驗室檢查
3
(線上)
3
第六章 心電圖檢查
6
3
第七章 影像學檢查
2.5
0
第九章 護理病歷書寫
0.5
3
合 計
39
6
43
第一章 緒 論
一、目的要求
1.掌握健康評估的概念及內容。
2.了解健康評估的發(fā)展。
3.指導學生建立良好的職業(yè)素養(yǎng),提高學生對于臨床護理的職業(yè)認同感。
二、主要內容
1.健康評估的概念與重要性。
2.健康評估課程的內容。
3.健康評估課程的學習方法與要求。
三、學時安排
本節(jié)共1學時,含理論課1學時。
四、教學方法
課堂講授。
五、重點、難點
重點:健康評估課程的內容。
難點:健康評估、整體護理的概念。
六、授課語言
漢語。
第二章 問診
第一節(jié) 概述
一、目的要求
1.掌握問診的技巧及注意事項、主訴的書寫及現(xiàn)病史的內容。
2.熟悉問診的方法、內容及健康史內容。
3.了解特殊情況下的問診技巧。
4.問診學習中注重培養(yǎng)學生溝通交流和臨床思維能力。
二、主要內容
1.問診目的。
2.問診內容(主訴、現(xiàn)病史)。
3.問診方法與技巧。
4.特殊情況問診。
三、學時安排
本節(jié)共2學時,含理論課2學時。
四、教學方法
課堂講授。
五、重點、難點
重點:現(xiàn)病史的內容;問診技巧及主訴的表達。
難點:正確判斷主訴;問診方法和技巧
六、授課語言
漢語。
第二節(jié) 常見癥狀問診
一、目的要求
1.掌握常見癥狀的概念和臨床表現(xiàn)。
2.熟悉常見癥狀的病因及問診要點。
3.了解常見癥狀的發(fā)生機理。
4.培養(yǎng)學生尊重生命、慎獨嚴謹的職業(yè)素養(yǎng),關愛患者的人文精神。
二、主要內容
1.發(fā)熱、疼痛、水腫、呼吸困難的病因、臨床表現(xiàn)及問診要點。
2.咳嗽與咳痰、咯血、發(fā)紺、惡心與嘔吐、嘔血與黑便的病因、臨床表現(xiàn)及問診要點。
3.便血、腹瀉、便秘、黃疸、意識障礙的病因、臨床表現(xiàn)及問診要點。
三、學時安排
本節(jié)共9學時,含理論課9學時。
四、教學方法
課堂講授、案例討論
五、重點、難點
常見癥狀的臨床表現(xiàn)和問診要點。
六、授課語言
漢語。
第二章 體格檢查
第一節(jié) 概述
一、目的要求
1.掌握視、觸、叩、聽、嗅的基本方法。
2.掌握幾種臨床叩診音的特點及其意義。
3.熟悉體格檢查前的準備及注意事項。
4.關心尊重被檢者、保護隱私,操作過程體現(xiàn)人文關懷,培養(yǎng)護生科學探究精神。
二、主要內容
1.體格檢查的目的。
2.體格檢查的注意事項。
3.基本檢查方法。
三、學時安排
本節(jié)共2學時,含理論課2學時。
四、教學方法
課堂講授、演示。
五、重點、難點
觸診和叩診的方法。
六、授課語言
漢語。
第二節(jié) 一般檢查
一、目的要求
1.掌握生命體征的檢查內容及方法。
2.掌握淺表淋巴結的檢查方法。
3.熟悉一般檢查的內容、方法及臨床意義。
4.培養(yǎng)學生的同理心和良好的溝通方式,操作過程中關心尊重被檢者、保護被檢查者隱私,樹立人文關懷精神。
二、主要內容
1.全身狀態(tài)檢查內容及各項檢查的臨床意義。
2.皮膚檢查內容及臨床意義。
3.淺表淋巴結檢查方法及臨床意義。
4.相關護理診斷。
三、學時安排
本節(jié)共10學時,含理論課4學時,實驗課6學時。
四、教學方法
講授、案例討論、教學視頻、示教、分組練習。
五、重點、難點
1.生命體征的評估方法和正常值。
2.體位、紫癜、蜘蛛痣、水腫、發(fā)紺、黃染的概念及意義。
3.淺表淋巴結的檢查方法。
六、授課語言
漢語。
實驗一 一般狀態(tài)檢查
【實驗類型】
驗證型實驗
【目的要求】
1.掌握生命體征的內容、評估方法。
2.熟悉其他各項一般狀態(tài)評估的方法、臨床意義。
3.了解異常檢查結果及其臨床意義。
【實驗學時】
3學時
【實驗內容】
1.生命體征的評估方法、正常值、臨床意義。
2.臨床幾種常見的面容表情改變、體位改變、步態(tài)改變及其臨床意義。
【實驗分組】
20人/組
實驗二 皮膚淋巴結檢查
【實驗類型】
驗證型實驗
【目的要求】
1.掌握淺表淋巴結檢查的內容、方法和順序。
2.熟悉皮膚檢查的內容和方法。
【實驗學時】
3.學時。
【實驗內容】
1.皮膚檢查:皮膚顏色、有無皮疹、皮下出血,檢查皮膚溫度、濕度和彈性。
2.淋巴結檢查
(1)順序:耳前、耳后、枕后、頜下、頦下、頸前、頸后、鎖骨上、腋窩、腹股溝。
(2)檢查結果匯報:如有腫大應描寫部位、大小、數目、質地、邊界、壓痛、活動度及生長速度等,同時還應尋找引起淋巴結腫大的原發(fā)病灶。
【實驗分組】
20人/組
第三節(jié) 頭部檢查(線上)
一、目的要求
1.掌握咽、扁桃體的評估方法及意義。
3.掌握瞼結膜、眼球、鞏膜、瞳孔的評估方法及意義。
3.熟悉頭部檢查的主要內容的異常結果及臨床意義。
4.了解頭部檢查的主要內容其他各項評估的方法。
5.培養(yǎng)護生對病人表示尊重、共情,思辨能力,理解“局部與整體”的聯(lián)系。
二、主要內容
1.頭發(fā)、頭皮、頭顱、頭部運動檢查。
2.顏面部及器官檢查。
3.頭面部評估相關護理診斷(自主學習)。
三、學時安排
本節(jié)共3學時,含理論課1.5學時,實驗課1.5學時。其中頭部評估的相關
護理診斷0.5學時為自主學習。
四、教學方法
1.線上教學。
2.自主學習主要通過學生結合教材以及教師所提供的相關閱讀教材完成。
3.教學視頻、示教、分組練習
五、重點、難點
眼、口檢查方法及臨床意義。
六、授課語言
漢語。
第四節(jié) 頸部檢查(線上)
一、目的要求
1.掌握甲狀腺、氣管的檢查方法及臨床意義。
2.掌握頸靜脈怒張的判斷標準及臨床意義。
3.熟悉頸部檢查的主要內容及順序。
4.了解頸部檢查的注意事項及其他各項評估的方法。
5.培養(yǎng)護生對病人表示尊重、共情,思辨能力,理解“局部與整體”的聯(lián)系。
二、主要內容
1.頸部外形與運動檢查。
2.頸部血管的檢查及臨床意義。
3.甲狀腺及氣管的檢查方法及臨床意義。
4.頸部檢查相關護理診斷(自主學習)。
三、學時安排
本節(jié)共3學時,含理論課1.5學時,實驗課1.5學時。其中頭部評估的相關護理診斷0.5學時為自主學習。
四、教學方法
1. 線上教學。
2. 自主學習主要通過學生結合教材以及教師所提供的相關閱讀教材完成。
3. 教學視頻、示教、分組練習。
五、重點、難點
頸部血管、甲狀腺檢查方法及臨床意義。
六、授課語言
漢語。
實驗三 頭面頸部評估
【實驗類型】
驗證型實驗
【目的要求】
1.掌握眼、耳、鼻、口的評估方法。
2.掌握頸部血管、甲狀腺、氣管的評估方法。
3.熟悉頸部分區(qū)。
4.了解頭、面、頸部異常檢查結果及其臨床意義。
【實驗學時】
3學時
【實驗內容】
1.頭發(fā)、頭皮、頭顱及頭部運動檢查。
2.眼、耳、口、鼻的檢查。
3.頸部血管、外形、姿勢與運動檢查。
4.甲狀腺、氣管評估。
【實驗分組】
約20人/組
第五節(jié) 胸廓與肺臟檢查
一、目的要求
1.掌握胸部的體表標志。
2.掌握肺的視、觸、叩、聽診的內容、評估方法及臨床意義。
3.熟悉呼吸系統(tǒng)疾病的主要癥狀和體征。
4.培養(yǎng)學生尊重患者隱私,牢固掌握專業(yè)知識和能力去評估患者病情。
二、主要內容
1.胸部體表標志。
2.胸廓外形改變及臨床意義。
3.呼吸頻率、節(jié)律、深淺度的改變。
4.語顫、胸廓擴張度、胸膜摩擦感的評估方法及臨床意義。
5.叩診的方法,正常和異常叩診音及意義。
6.正常呼吸音聽診特點;異常呼吸音的臨床意義;啰音的概念、聽診特點及
臨床意義。
7.呼吸系統(tǒng)疾病的癥狀體征。
8.相關護理診斷。
三、學時安排
本節(jié)共7學時,含理論課2學時,實驗課5學時。
四、教學方法
課堂講授、音頻展示、案例討論、教學視頻、示教、分組練習。
五、重點、難點
重點:異常胸廓的形態(tài);語顫評估方法及意義;胸部叩診音的分布區(qū)域;肺
部異常呼吸音發(fā)生的臨床意義及啰音發(fā)生原理、分類、臨床意義。
難點:語顫增強、減弱的臨床意義;肺部叩診的操作手法;異常呼吸音及啰
音的判斷。
六、授課語言
漢語。
實驗四 肺部評估
【實驗類型】
驗證型實驗
【目的要求】
1.掌握語顫的檢查方法;肺界的叩診方法,肺臟叩診音改變的臨床意義。
2.掌握呼吸音及啰音的聽診特點。
3.熟悉胸廓、乳房、肺、胸膜的檢查內容。
4.了解胸部體表標志
【實驗學時】
3學時。
【實驗內容】
1.胸部體表標志。
2.胸廓外形改變及臨床意義。
3.呼吸頻率、節(jié)律、深淺度的改變。
4.語顫、胸廓擴張度、胸膜摩擦感的評估方法及臨床意義。
5.叩診的方法,正常和異常叩診音及意義。
6.正常呼吸音聽診特點;異常呼吸音的臨床意義;啰音的概念、聽診特點及
臨床意義。
7.呼吸系統(tǒng)疾病的癥狀體征檢查。
【實驗分組】
20人/組
第六節(jié) 乳房檢查
一、目的要求
1.掌握乳房觸診的方法、主要征象及臨床意義。
2.熟悉乳房視診的主要內容及常見異常的臨床意義。
3.了解乳房檢查的主要內容及評估方法。
4.培養(yǎng)學生具有尊重被評估者、保護被評估者隱私的意識。
二、主要內容
1.乳房視診:乳房対稱性及乳房皮膚、乳頭、腋窩和鎖骨上窩有無異常。
2.乳房觸診:乳房硬度和彈性、壓痛、包塊及腋窩淋巴結。
3.相關護理診斷。
三、學時安排
本節(jié)共1學時,含理論課1學時。
四、教學方法
課堂講授。
五、重點、難點
重點、難點:乳房觸診檢查方法及臨床意義。
六、授課語言
漢語。
第七節(jié) 心臟檢查
一、目的要求
1.掌握觸診心尖搏動、震顫、心包摩擦感的方法及臨床意義。
2.掌握心臟相對濁音界的叩診方法及臨床意義。
3.掌握心臟聽診方法、內容及臨床意義。
4.熟悉循環(huán)系統(tǒng)疾病的主要癥狀和體征。
5.了解心臟視診內容及臨床意義。
6.通過心臟檢查使同學們具有尊重被評估者、保護被評估者隱私的意識;培養(yǎng)一絲不茍的嚴謹工作作風,敬業(yè)精神。
二、主要內容
1.視診:心前區(qū)是否隆起,心尖搏動的位置、強弱和范圍,心前區(qū)有無異常
搏動。
2.觸診:心尖搏動、心前區(qū)震顫、心包摩擦感。
3.叩診:叩診方法、相對濁音界正常值、濁音界改變及意義。
4.聽診:聽診部位、聽診順序、聽診內容
5.循環(huán)系統(tǒng)疾病的癥狀體征。
6.相關護理診斷。
三、學時安排
本節(jié)共 10學時,含理論課4學時,實驗課6學時。
四、教學方法
課堂講授、音頻展示、案例討論、教學視頻、示教、分組練習。
五、重點、難點
重點:心尖搏動移位、震顫、心濁音界改變、房顫等出現(xiàn)的臨床意義;瓣膜
聽診區(qū)名稱及位置;正常心音;雜音的分析。
難點:心臟震顫評估及臨床意義;叩診心濁音界及瓣膜聽診區(qū)位置;心音改
變;雜音的分析。
六、授課語言
漢語。
實驗五 心臟評估
【實驗類型】
驗證型實驗
【目的要求】
1.掌握視診、觸診正常心尖搏動正常聽診的心率、心律、心音、異常心音、
心臟雜音及心律失常的聽診特點。
2.熟悉心前區(qū)震顫、心包摩擦感及心臟視診、觸診、叩診、聽診方法。
3.了解心前區(qū)有無異常搏動。
【實驗學時】
3學時。
【實驗內容】
1.視診:觀察內容包括心前區(qū)是否隆起,心尖搏動的位置、強弱和范圍,心
前區(qū)有無異常搏動。
2.觸診:心尖搏動、心前區(qū)震顫、心包摩擦感
3.叩診:心界的叩診方法,按先左后右,自下而上,從外向內的順序進行。
4.聽診:心率、心律、心音、額外心音、雜音、心包摩擦音。
【實驗分組】
20人/組
實驗六 心肺異常聽診
【實驗類型】
驗證型實驗
【目的要求】
1.掌握正常呼吸音及常見異常呼吸音的聽診特點。
2.掌握正常心音及常見異常心音的聽診特點。
【實驗學時】
3學時。
【實驗內容】
1.肺臟異常聽診
(1)異常呼吸音:異常肺泡呼吸音(減弱、消失或增強,呼吸音延長或斷
續(xù))、異常支氣管呼吸音和支氣管肺泡呼吸音。
(2)啰音:呼吸音外的附加音。
j濕啰音:似水泡破裂發(fā)出的聲音,斷續(xù)短暫,連續(xù)出現(xiàn),吸氣末明顯;分
為大、中、小濕啰音和捻發(fā)音。
k干啰音:持續(xù)較長帶樂性,音調較高,呼氣明顯;分為高調干啰音(哨笛
音,哮鳴音)和低調干啰音(鼾音,呻吟或熟睡鼾聲)。
(3)語音共振:被評估者用同等強度重復發(fā)“一”音,使用聽診器聽語音,
應含糊難辨。
(4)胸膜摩擦音:正常人無胸膜摩擦音。患者吸氣、呼氣均有,屏氣消失。
2.心臟異常聽診
(1)心率:<60次/分為心動過緩,>100次/分為心動過速。
(2)心律:正常時整齊,異常時可有早搏,房顫等不齊的節(jié)律。
(3)心音:注意第1、2心音的特點;心音強度改變,包括生理性及病理性;
心音性質改變;心音分裂。
(4)額外心音:常見的有舒張早、晚期奔馬律,二尖瓣開放拍擊音等。
(5)雜音:如果聽到雜音,應認真辨別其最響的部位、時期、性質、傳導
方向、強度及與體位、呼吸、運動的關系。
(6)心包摩擦音:胸骨左緣第3、4肋間聽診。
【實驗分組】
20人/組
第八節(jié) 血管檢查
一、目的要求
1.掌握脈搏、血壓的測量方法及臨床意義。
2.掌握周圍血管征的檢查內容及臨床意義。
3.了解血管雜音產生機制及意義。
4.培養(yǎng)學生具有良好的臨床思維能力。
二、主要內容
1.脈搏的測量方法,觸診的主要內容,常見異常脈搏及意義。
2.血壓的測量方法,成人血壓水平的定義和分類,血壓變動的臨床意義。
3.周圍血管征檢查內容、方法及臨床意義。
4.相關護理診斷。
三、學時安排
本節(jié)共1學時,含理論課1學時。
四、教學方法
課堂講授。
五、重點、難點
重點:脈搏、血壓的測量方法及臨床意義。
難點:周圍血管體征的內容及臨床意義。
六、授課語言
漢語。
第九節(jié) 腹部檢查
一、目的要求
1. 掌握腹部觸診的內容、檢查方法、常見異常情況及臨床意義。
2. 掌握腹部叩診的主要內容、檢查方法及臨床意義。
3. 熟悉腹部的體表標志和分區(qū)。
4.熟悉腹部視診、聽診的內容、方法。
5. 培養(yǎng)學生嚴謹的職業(yè)態(tài)度,要有愛傷觀念。
二、主要內容
1. 腹部體表標志及分區(qū)。
2. 視診評估的內容、方法,重點講述腹壁外形和腹壁靜脈的評估。
3. 觸診的評估的內容、方法,重點講述腹膜炎的三大體征,腹部包塊、肝、脾、膽囊的觸診方法及臨床意義。
4. 叩診評估的內容、方法,重點講述肝臟、移動性濁音的叩診方法及臨床意義。
5. 聽診評估的內容、方法,重點講述腸鳴音的臨床意義。
6. 腹部常見病變的癥狀和體征及相關護理診斷。
三、學時安排
共7學時,含理論課3學時,實驗課4學時。
四、教學方法
1. 課堂講授
2. 教學視頻、示教、分組練習
五、重點、難點
重點:腹部視叩診內容、方法及各項結果的臨床意義。
難點:腹部觸診的內容、方法及各項結果的臨床意義。
六、授課語言
漢語
實驗七 腹部評估
【實驗類型】
驗證型實驗
【目的要求】
1. 掌握腹部叩診和觸診方法。
2. 熟悉腹部視診和聽診方法。
3. 了解腹部體表標志和腹部分區(qū)。
【實驗學時】
3學時。
【實驗內容】
1. 腹部體表標志:肋弓、劍突、腹直肌外緣、膽囊點、脊肋點、麥氏點、髂前上棘、肋脊角。
2. 腹部分區(qū)
3. 視診方法:價差腹部外形是否平坦、腹部皮膚、呼吸運動、腹壁靜脈、胃腸形及蠕動、臍的狀態(tài)。
4. 聽診方法:腸鳴音、振水音
5. 叩診方法:全腹叩診、肝濁音界、移動性濁音
6. 觸診方法
(1)全腹觸診:順序、手法、注意事項
(2)肝臟觸診:單手法、雙手法、注意事項
(3)脾臟觸診:雙手法、注意事項
(4)MurPhy征檢查:手法、注意事項
(5)麥氏點壓痛與反跳痛:手法、注意事項
(6)腹膜刺激征的檢查
【實驗分組】
20人/組
實驗八 心肺腹部異常檢查
【實驗類型】
驗證型實驗
【目的要求】
1. 掌握心、肺濁音界異常叩診的特點。
2. 掌握常見腹部及肝、脾異常觸診的特點
3. 熟悉常見心、肺異常觸診的特點。
4. 熟悉心、肺、腹部常見異常視診的特點。
【實驗學時】
3學時。
【實驗內容】
1. 常見肺部異常檢查
(1)視診:胸廓外形異常、呼吸頻率和節(jié)律異常
(2)觸診:語音震顫增強或減弱、胸膜摩擦感
(3)叩診:肺濁音界上移或下移
2. 常見心臟異常檢查
(1)視診:心前區(qū)異常隆起、異常心尖搏動、心前區(qū)異常搏動
(2)觸診:心前區(qū)震顫、心包摩擦感
(3)叩診:心濁音界改變(靴形心、梨形心、普大形心)
3. 常見腹部異常檢查
(1)視診:腹部膨隆、凹陷,腹壁靜脈曲張
(2)聽診:振水音,腸鳴音活躍、亢進、減弱、消失
(3)叩診:肝濁音界擴大或縮小
(4)觸診:肝腫大、脾腫大、膽囊腫大、腹膜刺激征
【實驗分組】
20人/組
第十一節(jié) 脊柱、四肢檢查
一、目的要求
1.掌握脊柱壓痛、扣擊痛的評估方法和臨床意義。
2.熟悉四肢、關節(jié)檢查的內容和臨床意義。
3.了解脊柱檢查的內容。
二、主要內容
1.脊柱的生理性彎曲,病理性變形的意義。
2.脊柱壓痛、扣擊痛的檢查方法和意義。
3.四肢檢查的內容,杵狀指、匙狀甲、下肢靜脈曲張的臨床意義。
4.關節(jié)形態(tài)異常的臨床意義。
三、學時安排
本節(jié)共0.5學時,含理論課0.5學時。
四、教學方法
課堂講授。
五、重點、難點
脊柱壓痛、扣擊痛的評估方法;杵狀指、匙狀甲的臨床意義。
六、授課語言
漢語。
第十二節(jié) 神經系統(tǒng)檢查
一、目的要求
1.掌握神經反射檢查的內容和方法、臨床意義。
2.熟悉感覺功能檢查方法意義,肌力的分級法。
3.培養(yǎng)學生具有良好的溝通與臨床思維能力。
二、主要內容
1.腦神經。
2.感覺功能檢查的內容,淺感覺檢查方法。
3.運動功能的評估,肌力的檢查方法及臨床意義。
4.神經反射檢查的內容,角膜反射、病理反射、腦膜刺激征的檢查方法及臨
床意義。
三、學時安排
本節(jié)共3.5學時,含理論課0.5學時,實驗課3學時。
四、教學方法
課堂講授、案例討論、教學視頻、示教、分組練習。
五、重點、難點
重點:運動功能、神經反射檢查的方法及臨床意義。
難點:異常神經反射的臨床意義。
六、授課語言
漢語。
實驗九 神經系統(tǒng)檢查
【實驗類型】
驗證型實驗
【目的要求】
1. 掌握神經系統(tǒng)檢查的內容及檢查方法。。
2. 熟悉感覺功能檢查方法意義,肌力的分級法。
【實驗學時】
3學時。
【實驗內容】
1. 感覺功能:
(1)痛覺檢查
(2)觸覺檢查
2.運動功能:上、下肢肌力的檢查。
3.神經反射:
(1)角膜反射
(2)肱二頭肌反射
(3)膝腱反射
4.病理反射:
Babinski’s征的檢查
5.腦膜剌激征:
(1)頸強直
(2)Kernign’s征
(3)brudzinski’s征
【實驗分組】
20人/組
第五章 實驗診斷(線上)
第一、二節(jié) 概述及血液檢查(線上)
一、目的要求
1.掌握血液標本的采集和處理。
2.掌握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評估的正常值及臨床意義。
3.熟悉影響實驗室檢查結果的因素。
4.了解骨髓細胞形態(tài)學評估的臨床應用和結果分析。
5.培養(yǎng)護生審慎、創(chuàng)新進取、勇于突破精神,提升其職業(yè)自豪感。
二、主要內容
1.血液、骨髓、標本的采集和處理。
2.血液一般評估,紅細胞和血紅蛋白評估,白細胞計數和白細胞分類計數。
3.骨髓細胞形態(tài)學評估的臨床應用,血細胞的正常形態(tài)學特征,骨髓評估結果分析。
4.幾種常見血液病的血液學特征。
三、學時安排
共2學時,含理論課1學時,實驗課1學時。
四、教學方法
線上教學。
五、重點、難點
重點:血液標本的采集方法及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評估結果的分析。
難點:血液標本的采集方法及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評估結果的分析。
六、授課語言
漢語。
第三節(jié) 其他體液及排泄物檢查(線上)
一、目的要求
1.掌握尿標本的收集與保存方法,糞便標本采集的注意事項。
2.熟悉尿常規(guī)和糞常規(guī)評估的內容和意義。
3.熟悉痰液標本的采集方法,漿膜腔積液分類和滲出液、漏出液的鑒別要點。
4.了解腦脊液評估適應癥及意義。
5.培養(yǎng)學生準確識別異常檢查結果的能力。
二、主要內容
1.各項標本的采集方法。
2.尿液的一般評估,化學評估和顯微鏡評估的內容及臨床意義。
3.糞便評估,顏色與性狀評估,細胞評估,及隱血實驗評估。
4.腦脊液評估的適應癥及臨床應用,漿膜腔積液的分類、評估項目、漏出液與滲出液鑒別要點、臨床應用。
三、學時安排
共2學時,含理論課1學時,實驗課1學時。
四、教學方法
線上教學。
五、重點、難點
尿液、糞便評估內容及臨床意義。
六、授課語言
漢語。
第四節(jié) 臨床生物化學檢查
一、目的要求
1.掌握腎小球功能評估的內容及意義。
2.掌握肝炎標志物檢驗,血清酶學檢驗。
3.熟悉肝臟蛋白質代謝及膽紅素代謝功能的檢驗。
4.了解腎小管功能實驗,腫瘤標志物檢驗及肝炎病檢驗項目的選擇與應用。
二、主要內容
1.腎小球功能評估、血肌酐、血尿素氮的參考值及臨床意義。
2.腎小管功能實驗。
3.肝臟病常用的實驗室評估,蛋白質代謝評估,膽紅素代謝評估,血清酶及同工酶評估,肝炎標志物評估的臨床意義(自主學習)。
4.腎功能實驗在腎單位的定位和應用的注意事項(自主學習)。
5.肝臟病評估項目的選擇與應用(自主學習)。
三、學時安排
本節(jié)共2學時,含理論課1學時,實驗課1學時。其中肝臟病常用的實驗室評估、腎功能實驗在腎單位的定位和應用、肝臟病評估項目的選擇與應用共0.5學時為自主學習。
四、教學方法
1. 線上教學。
2. 自主學習主要通過學生結合教材以及教師所提供的相關閱讀教材完成。
五、重點、難點
重點:內生肌酐清除率、血肌酐、血尿素氮測定的意義,肝炎標志物、血清酶學檢驗的內容和臨床意義。
難點:內生肌酐清除率、血肌酐、血尿素氮測定的意義,肝炎標志物、血清酶學檢驗的內容和臨床意義。
六、授課語言
漢語。
實驗十 實驗診斷
【實驗類型】
綜合型實驗
【目的要求】
1.掌握血液標本的采集方法。
2.熟悉血液,尿液,糞便的檢驗程序。
3.了解血液和尿液分析儀的檢驗原理,。
4.了解檢驗科的設備,血生化儀,細菌培養(yǎng)箱等。
【實驗學時】
3學時
【實驗內容】
1.血液檢驗。
2.尿液檢驗。
3.糞便檢驗。
4.觀摩血生化分析儀,微生物檢查,放射免疫檢查方法等。(視頻學習)
【實驗分組】
約20人/組
第六章 心電圖檢查
第一節(jié) 心電圖基本知識
一、目的要求
1.掌握心電圖各波段的組成及命名。
2.熟悉心電圖的導聯(lián)體系。
3.了解心電圖產生原理。
4.知識拓展,讓學生閱讀相關文獻進一步了解技術進展知識,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意識。
二、主要內容
1.心電圖產生原理。
2.心電圖各波段的組成、命名及意義, QRS波群的命名原則。
3.心電圖常規(guī)12導聯(lián)體系。
三、學時安排
共3學時,含理論課3學時。
四、教學方法
課堂講授
五、重點、難點
重點:心電圖各波段的組成。
難點:心電圖的命名及臨床意義。
六、授課語言
漢語。
第二節(jié) 正常心電圖
一、目的要求
1. 掌握心電圖的測量方法。
2. 熟悉正常心電圖波形特點及正常值。
3. 了解小兒及老年人心電圖特點。
4.通過心電圖知識講解及圖譜的展示,提升學生觀察思考能力。
二、主要內容
1.心電圖記錄紙的特點。
2.心電圖各波段振幅和時間的測量。
3.心率的測量方法。
4.心電軸的概念及測量方法。
5.鐘向轉位的判斷。
6.正常心電圖波形特點與正常值。
三、學時安排
共6學時,含理論課3學時,實驗課3學時。
四、教學方法
1. 課堂講授
2. 小組討論。
3. 分組演示。
五、重點、難點
重點:正常心電圖的圖形特點和正常值范圍。
難點:心電圖的閱讀順序,分析方法和心電圖報告的書寫格式。
六、授課語言
漢語。
實驗十一 心電圖評估
【實驗類型】
驗證型實驗
【目的要求】
1. 掌握心電圖的描記方法。
2.熟悉正常心電圖的圖形特點和正常值范圍。
3.熟悉心電圖的閱讀順序,分析方法和心電圖報告的書寫格式。
【實驗學時】
3學時。
【實驗內容】
1.描記心電圖。
2.心電圖各波段圖形測量。
P波:時間、電壓;
P-R間期;
QRS波:時間 、 AVR 、V1、V3、V5 導聯(lián) R/S、Rv1+Sv5 、Sv1+Rv5 ;Q波電壓;判斷低電壓,測量室壁激動時間(VAT);
S-T段:是否抬高或下移?
T波:方向及電壓;
Q-T間期;
心率:計算法及目測法;
心電軸:目測法
3.結論
【實驗分組】
20人/組
第七章 影像學檢查
第一節(jié) 放射學檢查
第二節(jié) 超聲檢查
一、目的要求
1.掌握X線評估和超聲評估前的準備,評估中的防護。
2.熟悉X 線評估的方法,各系統(tǒng)正常和基本病變的X 線表現(xiàn);幾種常見疾病的聲像圖特點。
3.了解X 線評估、超聲評估的基本原理。
4.通過影像學檢查的講解,培養(yǎng)學生嚴謹的職業(yè)精神,關心體貼患者的人文精神。
二、主要內容
1. X線和超聲評估的產生原理、特性及成像的基本原理。
2. X線評估的方法,診斷原則與步驟。
3. X線評估中的防護。
4. 臨床幾種常見疾病的聲像圖特點
5. 各系統(tǒng)基本病變的X線表現(xiàn),常見疾病的X線表現(xiàn)。
三、學時安排
共2.5學時,含理論課2.5學時。
四、教學方法
課堂講授
五、重點、難點
重點:各系統(tǒng)正常和基本病變的X 線表現(xiàn)。
難點:超聲評估前的準備,常見疾病聲像圖特點。
六、授課語言
漢語。
第九章 護理病歷書寫
一、目的要求
1.掌握書寫護理病歷的格式、內容和方法。
2.熟悉護理病歷的基本要求。
3.通過醫(yī)療和護理文件的管理和記錄要求學習,樹立學生依法行護的法律觀念。
二、主要內容
1.護理病歷的書寫要求:內容要真實,格式要規(guī)范,描述要精練,用詞要恰當,書寫要全面,字跡要清晰。
2.護理病歷的格式與內容:首頁、護理計劃單、護理記錄、健康教育的填寫。
三、學時安排
共3.5學時,含理論課0.5學時,實驗課3學時。
四、教學方法
1.課堂講授
2.小組討論。
3.分組演示。
五、重點、難點
重點:護理病歷的格式和內容。
難點:系統(tǒng)病史采集和護理病歷的書寫要求。
六、授課語言
漢語。
實驗十二 護理病歷書寫
【實驗類型】
驗證型實驗
【目的要求】
1.掌握獨立完成對簡單病例的系統(tǒng)病史采集和身體評估。
2.熟悉護理病歷首頁,要求格式規(guī)范、內容完整、可靠,文字通順,字跡清楚。
【實驗學時】
3學時。
【實驗內容】
1.病史采集。
2.體格檢查。
3.討論主要護理診斷。
4.書寫病歷。
【實驗分組】
20人/組
實驗十三 全身體格檢查
【實驗類型】
綜合型實驗
【目的要求】
1.掌握全身體格檢查的內容、方法和順序。
2.熟悉健康評估過程及評估結果。
【實驗學時】
3學時
【實驗內容】
1.體格檢查
(1)全身狀態(tài)評估
(2)頭面頸部評估
(3)前、側胸部評估
(4)背部評估
(5)腹部評估
(6)四肢評估
(7)步態(tài)與腰椎運動評估
2.分析判斷
【實驗分組】
20人/組
實驗十四 綜合性護理健康評估
【實驗類型】
綜合型實驗
【目的要求】
1.掌握問診的方法。
2.掌握全身體格檢查的內容、方法和順序。
3.熟悉資料的整理分類與綜合分析的方法。
4.熟悉護理診斷的確立與排序。
【實驗學時】
4學時
【實驗內容】
1.收集資料。
2.整理分析資料。
3.確立與修訂護理診斷。
4.護理診斷的排序。
【實驗分組】
20人/組
相關知識
健康評估
《康復心理學》理論教學大綱(供四年制本科運動康復專業(yè)使用).doc
婦產科護理 婦科健康評估 婦科健康評估.pptx
《健康服務與管理導論》教學大綱
體育保健活動課教學大綱
《大學體育——保健》教學大綱
《初級瑜伽》教學大綱
《預防醫(yī)學A》教學大綱
《健身健美》課程教學大綱.doc
瑜伽課教學大綱
網址: 健康評估護理本科教學大綱(最終版) http://www.u1s5d6.cn/newsview149251.html
推薦資訊
- 1發(fā)朋友圈對老公徹底失望的心情 12775
- 2BMI體重指數計算公式是什么 11235
- 3補腎吃什么 補腎最佳食物推薦 11199
- 4性生活姿勢有哪些 盤點夫妻性 10428
- 5BMI正常值范圍一般是多少? 10137
- 6在線基礎代謝率(BMR)計算 9652
- 7一邊做飯一邊躁狂怎么辦 9138
- 8從出汗看健康 出汗透露你的健 9063
- 9早上怎么喝水最健康? 8613
- 10五大原因危害女性健康 如何保 7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