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與女》:眷戀與思念背后,蘊含著對成長歷程哲理性的沉思
Father and daughter is a film about longing,the kind of longing which quietly,yet totally,affects our lives.——邁克爾·杜德維特
《父與女》是動畫導演邁克爾·杜德維特創(chuàng)作的動畫短片,于2001年上映。該短片時長8分鐘,獲得了第 73 屆奧斯卡佳動畫短片大獎、第54 屆英國電影學院佳動畫片提名。
短片的情節(jié)很簡單,講述了一位父親帶著女兒騎自行車,他們來到一個湖邊,父親坐上小船離開。在之后的歲月里,女兒經(jīng)常騎著自行車到湖邊眺望,等待父親回來。
一個簡單的故事能從眾多作品中脫穎而出,備受觀眾喜愛,這得益于它的主題以及創(chuàng)作手法。這部短片雖然只有8分鐘,但里面蘊含的細節(jié)與情感卻值得我們細細品味。導演將女兒對父親一生的眷戀和思念都濃縮在這短短的8分鐘里。
很多人都從女兒對父親一生的守望、父女間深厚的情感來解讀這部短片,但這不足以說明短片的魅力所在。因此,本文我將從線性省略的敘事方式出發(fā),結合電影符號的象征意義來談談這部短片是如何在有限的時空內(nèi)傳遞情感、呈現(xiàn)主題的。在本文第三部分,我將談談父女親情背后導演對生死及個人成長的哲理性沉思。
01、采用第三視角下的古典敘事結構,將小女孩的成長過程分為3個階段,利用開放式結局對父女親情進行重新解讀
①采用古典敘事結構,將小女孩成長過程分為3個階段
這部短片中,小女孩一共騎行了11次,根據(jù)故事內(nèi)容可以把這11次的騎行分為3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女兒與父親一起騎到湖邊,父女依依惜別。第二階段是女兒從小女孩、少女、中年婦女到老嫗,在等待中老去。第三階段是女兒已經(jīng)步履蹣跚,獨自走向湖中,意外與父親重逢。這部短片采用了三段式敘事結構,屬于古典敘事結構,按照線性的時序來展示故事。在情節(jié)把控上,省去不必要的事件,將女兒的一生濃縮到這短短的8分鐘內(nèi),用8分鐘的時長來展示女兒對父親的守望。
短片省略了很多情節(jié),那它是如何推進故事、呈現(xiàn)主題的呢?短片中不斷出現(xiàn)女兒往返湖邊的情景,每次路過湖邊,她都會駐足,眺望父親離開的方向。用11次騎行的情節(jié),來展示時間的變化,從而向觀眾展示女兒成長的過程。
在11次騎行中,導演用到了自行車、湖、白楊樹、船等元素,通過這些元素將故事串起來。
②采用極簡的敘事風格:模糊情節(jié),舍棄對白
簡約主義是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之后60年代所興起的一個藝術派系,以最原初的物自身或形式展示于觀者面前為表現(xiàn)方式,意圖消彌作者借著作品對觀者意識的壓迫性,讓觀者自主參與對作品的建構,最終成為作品在不特定限制下的作者。
簡單來說,極簡主義就是要摒棄繁瑣、細枝末節(jié)的東西,追求簡潔和本質。這在《父與女》這部短片中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
首先,在故事情節(jié)上,導演摒棄無關的情節(jié),只截取了女兒騎行的相關部分?!陡概c女》主要表現(xiàn)的是父女之情,所以短片中沒有出現(xiàn)母親。女兒的丈夫、孩子、朋友也都是用剪影一筆帶過。
其次,在畫面呈現(xiàn)上,導演采用了單調的色彩和簡單的人物形象。短片中,沒有出現(xiàn)任何鮮艷多彩的顏色,而是用了黑、白、昏黃等色彩。人物、事物以線條勾勒為主,線條簡練,連人物的表情都沒有刻畫。
最后,棄用對白,用背景樂表現(xiàn)主人公心境。短片中沒有出現(xiàn)對話和對比,通過背景樂的變化,來突出女兒當下的心情。
總之,《父與女》這部短片在故事情節(jié)、畫面呈現(xiàn)、人物對白等方面,都體現(xiàn)了極簡主義的藝術風格,以少見多,通過細節(jié)、動作等元素來呈現(xiàn)主題。
③重新解讀父女之情,用開放式的結局升華主題
龍應臺在《目送》里寫過非常經(jīng)典的句子:
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
而這部短片,卻給我們展現(xiàn)了不同的父女母子關系。父親在女兒年幼時便離開,女兒終其一生都在等待父親,她盼望有一天能與父親重逢。
短片結尾,女孩蜷縮在父親曾經(jīng)乘坐的小船里。忽然,她感受到了父親的氣息,朝著前方奔跑,與父親重逢,與開頭相呼應。我們不知道這是女孩的夢境還是在彼岸的世界,但不管怎樣,她與朝思暮想的父親重逢了,她跑過去與父親相擁,升華了整個短片的主題。
02、圖形和符號給予觀眾強烈的心理暗示,通過反復出現(xiàn)的符號暗示電影主題,把觀眾帶入更深層次的意境中
很多電影都會采用寓情于物的創(chuàng)作手法,通過特定的景物來表達主人公的情感。《父與女》這部短片也不例外,今天我就來談談短片中三個反復出現(xiàn)的景物所代表的意義。
①車輪象征著時間的流逝
自行車貫穿于整部短片,如果說自行車象征著生命,那么車輪則象征著時間的流逝。展示車輪的鏡頭大多是特寫鏡頭,這在這部短片中很少見,短片主要用到了遠景鏡頭。
曹文軒在《小說門》里說道 :
“東方哲學里,時間常被看成是圓形的———像輪子的運轉一樣。在這里,時間獲得了兩個形象———一輛金澤閃閃的馬車,在一直向前,而它的輪子,卻只在作相對的圓周運動———一個時間向前,一個時間在循環(huán)?!?/p>
短片中,車輪滾動的速度和頻率是有所變化的,它代表了女兒生命的活力。比如,在與父親一起騎行時,女兒還年幼,上坡時速度較快,這表示女兒的生命力旺盛,在父親的庇護下她能健康快樂地成長。
導演把女兒一生的經(jīng)歷都具象化到自行車及車輪的滾動里。通過特寫鏡頭,觀眾們能從滾動的車輪里看到四季輪回,時光流逝,也能看到女孩的生命歷程。
②湖象征著死亡與歸宿
除了自行車及車輪,湖也是短片中反復出現(xiàn)的景物。影片開頭,父親停下自行車,慢慢走向湖邊的小船,劃著小船離開,再也沒有回來。
湖在這里象征著死亡。在父親走后,女兒每次路過湖邊都會駐足眺望,像是在等待遠方的父親歸來。然而,終其一生都沒有等到父親。
短片的結尾與開頭相呼應,結尾處的女兒已經(jīng)是一個年邁的老人,她顫顫巍巍地走向湖中,躺在父親曾經(jīng)乘坐的船中,仿佛是年幼時依偎在父親的懷中。到這里,女兒已經(jīng)年邁,她走向湖中暗示著她走向人生的歸宿。
③白楊樹象征著父親高大的形象
短片中,湖堤上種了一排白楊樹。一開始,畫面中只出現(xiàn)了兩棵白楊樹。父親臨走前,把自行車靠在其中一棵樹旁,與女兒在樹旁依依惜別。此后,白楊樹旁成了女兒緬懷和守望父親的地方。
矛盾先生曾在《白楊禮贊》中這樣贊美白楊樹:
“它卻是偉岸,正直,樸質,嚴肅,也不缺乏溫和,更不用提它的堅強不屈與挺拔,它是樹中的偉丈夫!”
白楊樹高大挺拔,生命力頑強。所以經(jīng)常被用來比喻堅強不屈、力爭上游的人。短片中,導演用了白楊樹而非其它植物,是在用白楊樹來比喻父親的形象。
雖然父親在女兒年幼時就離開了,但他在女兒心中的形象一直是高大挺拔、不折不撓。而白楊樹所代表的精神也陪伴女兒走過一生,引導她克服遇到的艱難。
03、在沒有對白的短片中,動作細節(jié)、經(jīng)典場景、電影名字都是導演呈現(xiàn)電影主題的方式,父女之情的背后是對生與死的思考,獨特的呈現(xiàn)方式讓生與死具有了獨特的審美價值
在一部8分鐘的短片中,如何生動地表現(xiàn)人物心理和呈現(xiàn)主題是對導演的一個考驗?!陡概c女》中,導演善于運用動作細節(jié)來刻畫人物內(nèi)心,通過經(jīng)典場景的重復出現(xiàn)來具象化女兒的一生。
①通過動作細節(jié)襯托女孩內(nèi)心的孤獨及其對父親的眷戀
短片中沒有對話,也沒有對白。導演通過動作細節(jié)來呈現(xiàn)女孩的情感。女孩騎自行車是貫穿整部短片的線索,呈現(xiàn)了她從小女孩變成少女、婦女,直到老嫗的過程。在不同的年齡階段,女孩騎車上坡時的速度、狀態(tài)都具有不同的深刻內(nèi)涵。
女孩第三次和第五次騎車的場景中,她在上坡的時候動作顯得很吃力。這是為了表現(xiàn)失去父親的庇護,女兒在生活會比同齡的孩子更艱難。
在女兒最后一次跟自行車出現(xiàn)的場景中,她已經(jīng)是一個年邁的老人,她推著自行車顫顫巍巍地走在湖堤上。到了父親曾經(jīng)停車的白楊樹旁,女兒也想把自行車停下??墒擒囎涌偸且淮未蔚瓜拢詈笈畠簺Q定不再把車扶起。這暗示了女兒到了體力不支的年紀,為她后面一步步走向湖中做鋪墊。
值得注意的是,女兒每次來到湖邊,都會朝父親離開的方向眺望。這個翹首的動作表現(xiàn)了女兒對父親深深的思念。短片聚焦于女孩與自行車之間的關系,通過騎車(或推車)的動作,來表現(xiàn)女孩的經(jīng)歷和變化。
另外,影片中多次出現(xiàn)女孩頂著寒風艱難前行的場景,這象征了我們?nèi)松缆飞嫌龅降娘L風雨雨,也許我們都應該像這個小女孩一樣,無論多么艱難,都要學會獨立地克服困難。
②將女兒一生的經(jīng)歷濃縮于一個經(jīng)典場景
這部短片的表達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與散文有點相似,形散神不散。8分鐘的短片意味著空間和時間極其有限。所以導演將短片濃縮于一個生活場景。片中的場景大部分取自荷蘭中部廣闊的平原——導演的家鄉(xiāng)。
導演的呈現(xiàn)方式,就像是散文中用的排比手法。從陡坡到湖堤這一段路是短片中重復出現(xiàn)的場景。女兒在不同的年紀出現(xiàn):一開始是與父親,后來是跟朋友,再后來是與丈夫、孩子,最后一個人。
導演通過女孩不斷往返,把她的一生濃縮于一個經(jīng)典的場景。在這個場景中,導演用到了大量的遠景鏡頭,營造出一個空曠的虛無感。整個畫面雖然平靜,但昏暗的色調卻給人一種悲傷的感覺,讓觀眾對小女孩的孤獨和眷戀感同身受。
③電影名字高度概括影片內(nèi)容和深刻主題
這部電影的英語名字是《Father and Daughter》,中文譯名是《父與女》。片名簡單樸素,高度概括了短片的主角。通過片名,我們能大致猜出短片要講的內(nèi)容和主題。
不過我更喜歡日文譯名:《岸邊的兩個人》。
“岸邊”突出了界限。在短片中,湖象征著死亡,岸上則象征著生命。“岸邊”其實可以理解為生與死的界限。
“兩個人”在短片中指的是父親和女兒。但如果引申開來,可以把“兩個人”理解成我們自己和我們身邊的親人。因為短片中父親與女兒所面對的生與死,是每個人都會面臨的問題。
日文譯名《岸邊的兩個人》的表達方式,其實與余光中先生在《鄉(xiāng)愁》中那句“鄉(xiāng)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我在外頭,母親在里頭”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總結一下:
《父與女》這部短片表達的不僅僅是父女之間的深厚的感情,更是對生與死、個人成長的一種探討。尤其是在情節(jié)設置和電影符號中,將這種對生命、成長的思考表現(xiàn)得非常深刻。
短片在內(nèi)容和形式上進行了有機結合,圍繞了女孩對父親的等待展開,通過簡短的篇幅表現(xiàn)出深刻的內(nèi)涵,引起觀眾對親情、生死、成長的思考。
相關知識
飽含眷戀與憂思的徒步旅行日記
瑜伽蘊含什么哲學思想?
茶與咖啡:蘊含其中的中西思維方式差異
健康的哲學敘事與深度反思
王一方:健康的哲學敘事與深度反思
關于女性性心理的思索
女兒思念父親的短句?
黑格爾、費爾巴哈與馬克思的哲學關系
醫(yī)學與哲學:對生命與健康的深刻思考
《黃帝內(nèi)經(jīng)》對儒家思想的詮釋與踐行
網(wǎng)址: 《父與女》:眷戀與思念背后,蘊含著對成長歷程哲理性的沉思 http://www.u1s5d6.cn/newsview1616373.html
推薦資訊
- 1發(fā)朋友圈對老公徹底失望的心情 12775
- 2BMI體重指數(shù)計算公式是什么 11235
- 3補腎吃什么 補腎最佳食物推薦 11199
- 4性生活姿勢有哪些 盤點夫妻性 10428
- 5BMI正常值范圍一般是多少? 10137
- 6在線基礎代謝率(BMR)計算 9652
- 7一邊做飯一邊躁狂怎么辦 9138
- 8從出汗看健康 出汗透露你的健 9063
- 9早上怎么喝水最健康? 8613
- 10五大原因危害女性健康 如何保 7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