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訊 臨床多年經驗總結的實用針灸配方

臨床多年經驗總結的實用針灸配方

來源:泰然健康網 時間:2024年12月13日 07:40

針灸的配方與中藥的配伍一樣,都蘊含著深厚的醫(yī)學智慧和經驗。其配伍方法,經過千百年的實踐與探索,已形成了獨特而系統的理論體系。常見的取穴法包括近部取穴法、遠道取穴法以及隨證取穴法,這些方法各有特色,根據病情和癥狀的不同,靈活選擇,以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

在《內經》這部古代醫(yī)學經典中,腧穴的名稱大約有160個,針灸處方則約有240余方。這些處方大多簡潔而精準,多數處方僅包含1~3個腧穴。值得一提的是,這些處方中有超過一半的穴位是特定穴,這體現了古人對于辨證取穴的高度重視。他們強調,針灸治療的關鍵在于用穴少而精,力求在最小的穴位組合中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

我個人在多年的臨床實踐中,不斷摸索與總結,基于經絡辨證的理念,形成了一些行之有效的針灸配方。這些配方不僅繼承了古人的智慧,也融入了現代醫(yī)學的理念和技術,使得針灸治療更加科學、精準和高效。我深信,這些針灸配方將在未來的醫(yī)學領域中發(fā)揮更加重要的作用,為人類的健康事業(yè)作出更大的貢獻。
現簡要介紹如下。

配方:大椎、曲池、合谷,三穴相配,盡顯中醫(yī)之精妙。大椎為手足三陽與督脈之會,如同太陽之光輝,普照全身,可疏解在表之邪。曲池與合谷,一陰一陽,相互為用,既能清熱散風,又能調理氣血,對于肩臂疼痛、中風上肢不利等癥,均有獨特療效。

配方:肩髃、曲池,此二穴相配,如同調節(jié)肺氣之樞紐。肩髃如春風拂面,使人舒暢;曲池則如流水潺潺,宣氣行血,搜風逐邪。凡經絡受阻,氣血不暢之癥,皆可借此二穴調和。曲池更是預防皮膚病化膿、治療眼病之要地,灸之可使人眼明目亮,對于老年性白內障、視力模糊等癥,皆有良效。

配方:合谷、太沖,兩穴皆為原穴,位于四肢之端,為“四關”之所在。合谷主氣,太沖主血,二穴相配,可調和氣血,舒筋止痛。配之以豐隆、陽陵泉,可祛痰瀉火,治療癲狂;配之以百會、神門,可鎮(zhèn)靜安神,療治五癇。更可配大椎以清里達表,治療痹證、全身關節(jié)痛或游走性疼痛。如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一身盡痛,可瀉大椎,用《內經》“合谷刺”法,使針感向兩臂和脊柱傳導,再瀉合谷、太沖,行氣活血,舒筋止痛。

配方:足三里、三陰交,此二穴一陽一陰,相互制約,相互為用。足三里升陽益胃,三陰交滋陰健脾,二者相配,可調和陰陽,為脾胃虛寒、氣血虧損之主法。如胃強脾弱,陽亢陰虧者,補三陰交,瀉足三里;如陽虛氣乏,風濕客邪成痹,腿胻麻木者,針此二穴,一以振陽,一以和陰,血和而舒筋理痹,麻木自除。此四組配方,各具特色,既可單獨使用,又可相互配合,充分展示了中醫(yī)針灸之魅力。

配方:豐隆與陽陵泉,兩穴相通,是通大便的關鍵所在。豐隆,作為足陽明的絡穴,別走足太陰,其性通降,從陽明下行,得太陰濕土以潤下,故能疏泄大腸,促進便意。而陽陵泉為合穴,性沉降,斜刺向下透足三里,從木以疏土,使得大便自然通暢。但需注意,此配方更適用于實熱性的便秘,對于老年人氣虛性便秘應慎用,以免耗傷正氣。

相關知識

【中西合璧】針灸在臨床試驗中的應用:科研型針灸治療師的觀點
針灸治療急癥臨床常用的7種方法
針灸再登頂刊,10家三甲醫(yī)院臨床試驗證實針灸可改善前列腺炎和骨盆疼痛
賀氏三通法:50年的針灸經驗
閉經——賀氏針灸臨床案例選
【中西合璧】針灸對剖宮產術后疼痛控制的效果 一項隨機臨床試驗
月經后期——賀氏針灸臨床案例選
【中西合璧】通過針灸與認知行為療法治療癌癥患者失眠:一項隨機臨床試驗
經驗總結
【中西合璧】電針治療帕金森患者焦慮的隨機臨床試驗

網址: 臨床多年經驗總結的實用針灸配方 http://www.u1s5d6.cn/newsview486587.html

推薦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