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平衡醫(yī)生診療和患者家屬的選擇權?
前幾天會診,去老年科幫一位95歲高齡老人做頸內靜脈穿刺置管。
說句心里話,當看到電子病歷上密密麻麻的病史描述和一連串疾病診斷,就讓人倍感壓力。
患者將近百歲高齡不說,關鍵意識不清,長期臥床,無法正常交流。診斷:腦出血后遺癥、墜積性肺炎、低蛋白性營養(yǎng)不良、陣發(fā)性心房顫動、重度貧血、心功能不全、腎功能不全、肝功能不全、糖尿病。
每次遇到這樣的床邊深靜脈穿刺會診,真的讓人不知道說什么好,風險實在是太高了。
我心里默默開始抱怨發(fā)會診單的老年科醫(yī)生,患者這么大年紀了 ,風險如此之大,穿什么深靜脈呢?這不是沒事找事嗎?拿麻醉醫(yī)生當什么呢?
醫(yī)院所有病區(qū),遇到風險最高的病人,沒有人愿意干的事,都找麻醉醫(yī)生。如果出了事,最后還是麻醉醫(yī)生倒霉,真拿麻醉醫(yī)生當墊背的了。
可抱怨規(guī)抱怨,收到會診,哪怕心里有一萬個不愿意,還是必須去會診,這是醫(yī)生的職責所在。
到了病房,看到老人因為營養(yǎng)不良,長期臥床不活動,全身有些浮腫,面色口唇蒼白,蜷縮著身子側躺在床上,顯得格外瘦小,楚楚可憐。
一位護工阿姨守在身邊,沒有親人陪護。跟護工交流得知,老人有五個子女,四個兒子一個女兒,都受過一定教育,家庭經濟條件都很不錯。
老人是事業(yè)單位退休,一個月退休工資將近2萬??勺詮娜昵澳X出血手術后恢復欠佳,就一直臥病在床,意識不清,身體狀況越來越差,平時住在養(yǎng)老院,子女也很少去看望。
去年下半年開始,老人無法正常進食,健康狀況更是每況愈下,每隔兩個月就要從養(yǎng)老院轉到醫(yī)院老年科來住院一次,每次住半個月到一個月,需要深靜脈置管輸液治療。
因為老人外周靜脈全部塌陷,皮膚水腫,不好穿刺。頸內靜脈一次比一次難置管,血液循環(huán)不好,加上長期臥床,特別容易感染和形成血栓。
正常深靜脈穿刺都是需要頭低位有利于靜脈充盈,而老人每次都是強迫頭高位,無法配合,只能由護士和護工幫忙按著頭部和雙手,不能亂動,這給穿刺造成極大的挑戰(zhàn)。
經過40分鐘的反復努力,總算頸內靜脈置管成功了。我跟老人的管床醫(yī)生和護士建議,讓其告訴老人子女,老人家需要長期反復住院,最好給老人置入個輸液港,這樣以后輸液治療就方便多了。
頸內靜脈置管只能維持14天,每住院一次還要換一次管子,老人家痛苦不說,反復穿刺置管越來越困難,風險也越來越大。
而輸液港有效期可以維持15-20年。不需要反復穿刺,風險明顯比頸內靜脈反復穿刺置管小很多。
誰知,管床護士告訴我,醫(yī)生早跟患者家屬詳細溝通和解釋過了,可是沒有用。
老人五個子女堅決不同意,原因是輸液港需要4000元左右,有將近1000元材料費不在報銷范圍之內,需要家屬自費。深靜脈穿刺置管一次才300元不到,而且可以全部報銷,不需要自費一分錢。
至于反復穿刺,老人痛苦及風險,他們不考慮,因為他們認為那是醫(yī)護人員的本職工作。
五個子女每次把老人從養(yǎng)老院轉到醫(yī)院后,只有一個人簽字時才來,其它時間從來不來醫(yī)院看望,都是護工照顧。
子女并且告訴病區(qū)醫(yī)護人員,自費材料和藥物,一分錢都不允許用,否則,由醫(yī)護人員自己負責。
另一邊,老人稍微有點問題就找醫(yī)護人員大鬧,好幾個護工都被罵哭了,整個病區(qū)沒有一個護工愿意護理老人,因為老人子女很自私,非常挑剔, 很難溝通,一分錢不愿意花不說,一心只想著給別人找麻煩,從來不在自身尋找原因。
聽到這里,我一時語塞,真不知道該說什么好。是我一開始誤解老年病區(qū)醫(yī)生了,原來選擇床邊深靜脈置管并非他們的本意,他們也是無奈之舉 。
遇到如此患者家屬,醫(yī)護人員又能怎么樣呢?他們唯一能做的就是選擇默默接受,盡自己所能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最大努力延長患者的生命。
唉!有時候想想實在是可悲,明明有損傷更小,更適合患者的治療方案,可是不能選,一切治療只能聽患者家屬的,這是醫(yī)者的無耐,更是醫(yī)者的悲哀!
相信醫(yī)護人員都矢志于為患者做出正確的、最優(yōu)的選擇,但握有選擇權的患者家屬有時候并不是這么想。
雖然我穿上這身白大褂十幾年了,見過形形色色的患者家屬,但這位老人的子女還是再一次刷新了我對人性的認知。輸液港自費也就 1000 元左右,五個子女平均一人就出 200 元,隨便外面一頓飯錢而已。
如果說經濟條件差就算了,關鍵子女家里經濟條件都不錯。更何況老人還有每個月將近2萬元的退休工資呢,除去護工工資以外,還剩余一萬元,難道就不能拿老人自己的工資給老人放一個輸液港嗎?非要每次反復頸內靜脈穿刺置管,致老人的風險和痛苦于不顧,實在不行選擇做一個PICC也行呀(有效期1年)。
我想不明白,世界上怎么有如此子女。只可惜老人意識不清,自己的錢也不能自己做主。
悲哉!悲哉!子女生病,父母往往都是不顧一切救治子女,甚至大多數父母愿意把自己的器官給子女,可子女呢?
在我們的傳統觀念里,都提倡百善孝為先,提倡尊老愛幼,老一輩都說多子多福,都說養(yǎng)兒為防老,可真正遇到老人家這樣的子女們,福從何來?又怎么能防老?想想,也是老人的悲哀,辛苦懷胎十月,忍受分娩劇痛不說,含辛茹苦把五個子女扶養(yǎng)成人,供他們吃喝,供他們上學,畢業(yè)后又幫他們找工作,退休后還要幫他們帶孩子,幫他們操勞家務。
忙忙碌碌一輩子,大多數時間和精力都為了兒女奔波。可當自己躺在病床上時,子女們的所作所為竟如此讓老人失望,讓人心寒。
俗話說「久病床前無孝子」,這話一點兒不假,但在子女家庭經濟條件尚不錯的情況下,為了省1000元,這樣對待母親,難道良心就不會受到譴責嗎?花著母親的退休工資,怎么就那么心安理得呢?就不怕將來有一天自己老了躺在病床上動不了,子女像他們對待母親一樣的對待他們嗎?
人在做,天在看,凡事都不能太過分。如果真正到了自己老的那一天,子女不管不顧,會不會良心發(fā)現,悔不當初。只可惜,到那時候,可能為時已晚。
這位老人子女的所作所為讓我不禁想起去年做過的一位百歲老人的股骨頭置換手術,與之形成強烈反差。
同樣都是接近百歲老人,同樣都有很多子女??闪硪晃话贇q老人在世的九個子女對待母親的態(tài)度與這位老人的五個子女卻截然相反。
另一位百歲老人是地道的農民出身,沒有一分錢退休工資,更沒有養(yǎng)老保險。幾個子女家庭經濟條件也都很一般 ,屬于非常普通的工薪階層。
可老人的所有子女對老人一個比一個好,一個比一個孝順,言談舉止等細節(jié)處處都能讓醫(yī)護人員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他們對母親特別的在乎。
手術前前后后都爭搶著照顧母親,從住院到出院始終如一。從來沒有因為治療費用兄妹之間發(fā)生過爭論。也正是因為那位百歲老人子女們的默契配合和細心照料,老人手術后恢復很好,很快出院回家休養(yǎng)了。
同樣都是高齡老人,同樣都是生病住院。為什么經濟條件好的一方子女沒有一個人愿意為母親多花一分錢哪怕減少一丁點痛苦?而經濟條件差的一方子女卻一心只想著怎么能將母親的病痛降到最低,從不考慮治療費用?
也許真正的孝順與身份、地位和受教育程度無關。孝順與金錢也沒有必然關系,真正的孝順可能是與生俱來的,與家風和人性有很大關系。
回到關鍵問題,當有損傷更小,更適合患者的治療方案時,如果平衡醫(yī)生的診療和患者家屬的選擇權?
健康界出品,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若違規(guī)轉載,必追究法律責任!
作者 | 柳葉刀
豐厚稿酬征文,歡迎醫(yī)務人員投稿 投稿請?zhí)砑游⑿牛篶hina19890426
活動
挖掘醫(yī)院管理者的痛點和需求,
以數據反映現狀,以結論洞察問題,以共識助推發(fā)展。
健康界特發(fā)起【2023中國醫(yī)院管理年度調研】
掃碼或者點擊【閱讀原文】填報問卷
經審核后即可免費領取價值139元的《2023醫(yī)院管理運營策略研究報告》!
本文由“健康號”用戶上傳、授權發(fā)布,以上內容(含文字、圖片、視頻)不代表健康界立場?!敖】堤枴毕敌畔l(fā)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如有轉載、侵權等任何問題,請聯系健康界(jkh@hmkx.cn)處理。
相關知識
豐城市中醫(yī)院黃平:建一家讓患者和家屬信得過的醫(yī)院
家屬該如何正確對待焦慮癥患者
如何選擇產檢和分娩醫(yī)院?
給男患者做婦科診療,國家醫(yī)保局點名批評 30 名醫(yī)生
安徽:提升醫(yī)療服務水平 改善患者就醫(yī)感受
腫瘤患者和家屬的心理疏導
心血管病患者的蔬果選擇
如何選擇可信賴的減肥醫(yī)院?
醫(yī)療機構如何做患者社群運營
AI 如何改善醫(yī)療診斷、治療和健康管理
網址: 如何平衡醫(yī)生診療和患者家屬的選擇權? http://www.u1s5d6.cn/newsview532073.html
推薦資訊
- 1發(fā)朋友圈對老公徹底失望的心情 12775
- 2BMI體重指數計算公式是什么 11235
- 3補腎吃什么 補腎最佳食物推薦 11199
- 4性生活姿勢有哪些 盤點夫妻性 10428
- 5BMI正常值范圍一般是多少? 10137
- 6在線基礎代謝率(BMR)計算 9652
- 7一邊做飯一邊躁狂怎么辦 9138
- 8從出汗看健康 出汗透露你的健 9063
- 9早上怎么喝水最健康? 8613
- 10五大原因危害女性健康 如何保 7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