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訊 周末運動量達標,降低264種疾病風險

周末運動量達標,降低264種疾病風險

來源:泰然健康網(wǎng) 時間:2024年12月22日 16:57

全文1697字,閱讀約需5分鐘,幫我劃重點

01一項國際研究發(fā)現(xiàn),周末集中完成世衛(wèi)組織建議的每周至少150分鐘中等強度至高強度的運動量,可降低264種疾病風險。

02研究結果顯示,周末運動與平時規(guī)律運動在降低疾病風險方面具有相似的好處。

03為了避免突擊運動和運動過度,建議從小運動量、中低運動強度開始,逐漸加量。

04此外,運動量要分等級慢慢“加碼”,參考運動健康金字塔模型,選擇不同類型的運動。

05同時,適當飲水、注意三餐營養(yǎng)均衡,有助于預防突擊訓練造成的肌溶解癥。

以上內容由騰訊混元大模型生成,僅供參考

平時工作忙沒時間運動,周末鍛煉能否起到效果?很多人可能有這樣的疑問,甚至擔心這樣做屬于突擊訓練,反而造成身體損傷。

事實上,一項國際研究幫你打消了這種疑慮:周末“補上”運動,同樣能降低多種疾病風險。

圖片

《生命時報》(微信內搜索“LT0385”即可關注)采訪專家,解讀周末到底怎么運動才是恰當?shù)摹?br>

受訪專家

上海體育學院運動科學學院運動康復學系教授 王琳鄭州大學基礎醫(yī)學院人體解剖學系講師 徐高磊

周末運動,降低264種疾病風險

近日,一項發(fā)表于國際期刊《循環(huán)》的研究發(fā)現(xiàn),將世衛(wèi)組織建議的成年人每周至少150分鐘中等強度至高強度的運動量,集中在周末完成,可降低264種疾病風險,且收獲的效果與一周內分散運動模式相似。圖片該研究由美國麻省總醫(yī)院主導,納入近9萬名來自英國生物銀行數(shù)據(jù)庫的受試者,平均年齡約62歲。研究結果顯示:與不運動相比,周末運動達到推薦量,即每周至少進行150分鐘的中度至劇烈體力活動,與264種疾病風險較低相關,風險降低11~65%;將這些運動量分散到周內每天,與205種疾病風險較低相關,風險降低12~59%。此外,這種運動效果與心臟代謝疾病的關聯(lián)最強,周末、平時運動與高血壓風險分別降低23%、27%相關,與糖尿病風險分別降低43%、46%相關。研究人員表示,在降低疾病風險方面,周末運動和平時規(guī)律運動似乎有相似的好處。

突擊運動、運動過度怎么區(qū)分?

生活中,除了運動不足,一些人還可能存在突擊運動、運動過度等錯誤方式。如果很久沒運動、剛開始鍛煉,不要立刻進行高強度訓練,否則可能承受突擊運動帶來的傷害。應從小運動量、中低運動強度開始,待身體適應后,再逐漸加量。在運動過度的判斷上,一些人還有以下誤解:

誤解1

普通人不會過度訓練

與普通運動愛好者相比,專業(yè)運動員更可能過度訓練,因為他們的訓練頻率和強度非常高。但這并不是說普通愛好者不會過度訓練,只要訓練量長時間臨近極限,而且恢復跟不上,普通人同樣可能面臨這一問題。每個人的身體素質、運動能力、恢復條件、對高強度訓練的適應能力都不一樣,不能用專業(yè)運動員的訓練量作為訓練過度的參考值。

誤解2

運動多才會訓練過度

過度訓練并不一定來自過多的訓練,它有兩個前提,一是訓練超量,二是恢復不足。精神壓力大、狀態(tài)不佳、缺乏睡眠、三餐不規(guī)律、鍛煉后休息時長不夠等,都會對身體的恢復和運動能力產(chǎn)生影響。在恢復不足的狀態(tài)下,哪怕運動量和平常一樣或略小,也可能發(fā)生過度訓練。

圖片

誤解3

過度訓練跡象很明顯

過度訓練是一個漸進過程,相關癥狀也會由輕變重,以至于開始出現(xiàn)一些苗頭時,很多人都意識不到自己訓練過度了。正確的運動能振奮精神、增強體質,如果運動后睡眠糟糕、持續(xù)疲勞、情緒多變、體能下降,說明可能面臨過度訓練。此外,也可根據(jù)完全恢復(指訓練后的疲勞和損傷完全消退,恢復正常運動表現(xiàn)和體能水平)時長判斷訓練是否過度。一般來說,完全恢復用時不到1周為正常訓練強度,1~2周說明訓練稍微超量,2~4周意味著明顯練過頭,4周以上即為嚴重過度訓練。

運動量要分等級慢慢“加碼”

《中國全民健身指南》建議,人們應每天運動半小時至一小時,每周最好能夠積累150~300分鐘中等強度運動,或者每周積累75~150分鐘高強度運動。
運動量要達標,大家可在循序漸進的基礎上,參考運動健康金字塔模型,選擇不同類型的運動。

第1級:中等強度日常運動

相當于每天快走30~60分鐘。這類活動主要包括走路、園藝活動、打保齡球、做家務、逛街購物等。平時可多走路,最好每次能堅持30分鐘以上。家務勞動中,擦窗、拖地、洗衣服都能起到不錯的運動效果。 

第2級:高強度有氧運動

包括慢跑、游泳、登山、有氧舞蹈、騎車上下班、爬樓梯等。每周3~5次,每次20分鐘以上,運動心率要達到目標心率。圖片

第3級:高強度競技運動和休閑運動

運動類型包括網(wǎng)球、籃球、足球等球類運動,以及滑冰、滑雪、跳舞等休閑運動。這類運動既可以鍛煉心肺功能,還能陶冶情操。體重較重的人,可以首選游泳,以減輕關節(jié)負重。

第4級:肌肉適能運動

每周2~3次,每8~12個動作為1組,主要肌群做2~4組。運動類型有依靠器械的抗阻訓練和自身負重抗阻訓練等。適合日常訓練的有彈力帶和啞鈴負重練習。

第5級:柔韌性運動

這類運動主要包括動態(tài)拉伸、靜態(tài)拉伸、瑜伽等,可在每次有氧運動或抗阻訓練后進行,主要肌群做2~4次,每次持續(xù)15~30秒。相對而言,年紀越大,拉伸難度越大,但老人忌用力過度,也不要突然做大幅度的拉伸動作。

需要提醒的是,運動前建議適當熱身一會兒,以動態(tài)拉伸為主;運動后以靜態(tài)拉伸為主,以消除疲勞,幫助體能恢復。

適當飲水,注意三餐營養(yǎng)均衡,有助預防突擊訓練造成的肌溶解癥。▲

本期編輯:張宇

相關知識

研究證實:這樣運動,能降低多種疾病患病風險
周末鍛煉模式等同每天鍛煉效果,降低認知力下降風險
ADA:孕期這樣運動才能更好降低妊娠期糖尿病風險
周末集中鍛煉也能降低認知功能衰退風險
Meta分析顯示:每周75分鐘適量運動,就能降低死亡風險(IF=18.473)
改善五種生活方式,降低罹患慢性疾病的風險
簡單的運動可以降低患心臟病的風險
運動與飲食結合的生活方式改變,心血管疾病風險的降低
研究證實:每周達到這個運動量,即使在周末鍛煉,效果也很好!
每天運動VS周末運動,哪個更健康?

網(wǎng)址: 周末運動量達標,降低264種疾病風險 http://www.u1s5d6.cn/newsview729404.html

推薦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