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訊 正確認識“嬰兒般的睡眠”

正確認識“嬰兒般的睡眠”

來源:泰然健康網(wǎng) 時間:2024年11月25日 12:35

正確認識“嬰兒般的睡眠”

□葉麗

       提到“嬰兒般的睡眠”,大家通常想到的是香甜、雷打不動、一覺到天明的睡眠,但對一些父母來說,嬰幼兒的睡眠可能是一場噩夢——到點了不睡、睡一會就醒、睡覺時動來動去。正確理解嬰兒的睡眠模式,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應對,從而改善嬰兒的睡眠質(zhì)量和家長的生活質(zhì)量。

       嬰兒的睡眠規(guī)律

       新生兒尚未建立起睡眠的晝夜節(jié)律,他們每天除了吃奶和排便外,其余時間幾乎都在睡眠中度過。此時嬰兒的睡眠非常容易受到周圍環(huán)境的影響。

       3~4個月后,寶寶的睡眠更多地集中在夜間,體溫和調(diào)節(jié)睡眠的褪黑素等生理指標也開始出現(xiàn)晝夜波動,這表明睡眠晝夜節(jié)律已初步形成。睡眠分為非快速眼動(NREM)和快速眼動(REM)兩個睡眠期,大多數(shù)成人會先經(jīng)歷NREM睡眠期再進入REM睡眠期。我們的淺睡和深睡都發(fā)生在NREM睡眠期內(nèi),而REM睡眠期則是夢境發(fā)生的時期。夜間,我們會經(jīng)歷多個REM-NREM睡眠周期,每個周期持續(xù)90~120分鐘,典型的8小時夜間睡眠包括4~5個周期。嬰兒期往往直接從REM期進入睡眠,且睡眠周期遠短于大齡兒童和成人。因此,嬰兒睡眠時可能會有動作和聲音,如肢體顫抖、吸吮、扮鬼臉、抽動鼻子、微笑、哭喊、咕噥、嗚咽等,這些都是嬰兒活躍睡眠過程的正常表現(xiàn)。這時,不宜抱起寶寶哄睡,以免打斷其睡眠。

       隨著兒童大腦的逐漸成熟,總睡眠時間和REM睡眠比例逐漸下降,REM-NREM睡眠周期逐漸延長,入睡模式也逐漸向成人模式轉(zhuǎn)變,即通過NREM睡眠期入睡。隨著寶寶年齡的增長,白天小睡的次數(shù)和持續(xù)時間逐漸減少,夜間醒來的頻率降低,連續(xù)睡眠的時間變長,這表明寶寶正在努力適應父母的睡眠節(jié)奏。到了1歲時,寶寶基本可以建立起較為穩(wěn)定的睡眠模式,即長時間的夜間睡眠和白天2次短暫的小睡。

       夜醒

       除了睡眠不踏實,夜間醒來也是讓父母頭疼的問題。出生后4~5個月,幾乎所有的寶寶每天晚上都要醒來2~3次,一旦醒來,大部分需要30分鐘以上才能重新入睡。寶寶夜間醒來后,父母不應急于應答,應先觀察3~5分鐘,確定寶寶的需求后再處理,避免采用搖晃、拍抱的哄睡方式。低年齡段的寶寶大多有夜間喂奶的需求,如果寶寶餓了,可以及時喂奶。隨著年齡的增長,寶寶夜間醒來的次數(shù)逐漸減少,超過一半的孩子可以在6個月后連續(xù)睡5個小時以上。

       然而,即使隨著年齡的增長,有些寶寶仍然頻繁夜醒。為了改善這一情況,我們可以嘗試消退法、定時提前喚醒、積極的就寢程序等方法。標準消退法是從安置兒童上床睡覺直到早上起床,除了出于安全和健康方面的考慮,家長選擇忽視兒童睡覺時的哭鬧、叫喊,逐漸讓夜醒減少或消失。但對心疼孩子的父母來說,完全不管可能太困難,可以選擇相對折中的辦法,在睡前預設一段時間,忽視兒童的哭鬧,培養(yǎng)兒童自我安撫、獨立入睡的能力。如果孩子總是在特定時間點醒來,可以在夜醒前10~15分鐘輕拍孩子將其喚醒,再讓其重新入睡,以避免常規(guī)夜醒。

       寶寶在出生時無法識別時間,需要依靠日常活動來感知外界變化,調(diào)整生物鐘。因此,入睡前家長可以幫助孩子建立一套固定順序、愉快、安靜的活動,如洗澡、撫觸、聽搖籃曲、讀繪本、調(diào)暗燈光等,為入睡做好準備。睡覺前,家長還要確保寶寶已經(jīng)吃飽,并為寶寶換上干凈的尿布,保持環(huán)境安靜,這些都有助于寶寶擁有良好的睡眠。

       除了積極改變孩子的行為,改善自己的心態(tài)同樣重要。對寶寶睡眠倍感焦慮的父母可以在入睡前進行深呼吸或冥想,想象平靜的畫面或一些輕松有趣的事情,拋開孩子睡不好的消極想法,用更加積極的認知替代。希望家長們能更好地享受家庭新成員到來的喜悅,而不是因照料寶寶而身心俱疲。(成都市成華區(qū)二仙橋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中心)

相關知識

如何培養(yǎng)嬰兒正確睡眠習慣 不同時期寶寶的睡眠
嬰兒睡姿正確
嬰幼兒睡眠習慣養(yǎng)成的要點,正確的是()。
嬰兒睡眠師價格,嬰兒睡眠顧問有用嗎?
健康的嬰幼兒睡眠
【寶寶睡眠】嬰兒睡眠
孕婦的高質(zhì)量睡眠來自正確睡姿
寶寶正確睡眠時間
健康正確的認識
嬰兒睡眠習慣怎么養(yǎng)成 嬰兒睡眠不好原因有什么

網(wǎng)址: 正確認識“嬰兒般的睡眠” http://www.u1s5d6.cn/newsview81714.html

推薦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