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代中期,心理治療領域中,基于巴甫洛夫經(jīng)典條件反射實驗提出的行為療法(behavioral therapy,BT)出現(xiàn)。
1960 年代,認知療法( cognitive therapy,CT)被提出。認知療法( cognitive therapy,CT)的起點可以追溯到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的“辯證法”。
通過闡述自己的觀點,并根據(jù)此觀點進行進一步的推理,引發(fā)進一步的思考,發(fā)現(xiàn)其中的矛盾和謬誤,從而使自身認識到先前認知不合理的地方,促使覺知加以改變。
1980 年代,這兩種方法合并為認知行為療法(CBT)。
而后越來越多的國家和衛(wèi)生系統(tǒng)建立CBT組織研究團隊, 讓CBT的影響進一步擴大,并逐步發(fā)展出新的理論方法,比如接納承諾療法(acceptance and commitment therapy,ACT)、辯證行為療法(dialectical behavior therapy,DBT)等等。
目前,認知行為療法已經(jīng)被許多國家納入醫(yī)療保障系統(tǒng)中,是當今心理治療領域中的主流之一。
8周帶你掌握超實用流派技術
CBT創(chuàng)始人親授,掃碼搶座
CBT的核心概念與應用
認知行為療法 (CBT) 是一種談話療法,用于幫助患有心理健康問題的人解決各種心理問題。
其理論基礎是我們的思維方式(認知)、感受方式(情感)以及行動方式(行為)都是相互作用的。
具體來說,就是人們的思想決定了人們的感受和行為,消極和不切實際的想法會給人們帶來痛苦并導致問題。
一般假設包括
①認知方法認為精神疾病源于我們對他人、世界甚至自我的錯誤認知。這種錯誤的思維可能是由于認知缺陷(缺乏計劃)或認知扭曲(不準確地處理信息)造成的。
②這些認知導致我們看待事物的方式發(fā)生扭曲;埃利斯認為這是通過非理性思維,而貝克則提出了認知三元組。
③我們通過對世界的心理表征與世界互動。如果我們的心理表征不準確或我們的推理方式不充分,那么我們的情緒和行為可能會變得紊亂。
舉
個
例
子
小A是一名大學生,疫情期間學校組織在家上網(wǎng)課,此時小A還表現(xiàn)出了比較積極的上學意愿,但線下復課一個月后,卻表現(xiàn)出了比較明顯的情緒與行為問題。
TA對咨詢師說:“我在學校感到空虛、寂寞,不知該如何與同學交往(哭)……,我討厭需要由小組共同完成的課業(yè)。
近段時間情緒低落,不開心,焦躁,擔心很多事情(哭)……近三周,晚上睡眠不好,要到很晚、沒有一點聲音才能入睡,白天也感到精神狀態(tài)不好、整個人昏昏沉沉?!?/p>
對小A的情況進行個案概念化梳理,咨詢師可以知道:小A內(nèi)心強烈渴望能融入集體,但又不善于處理人際關系與相應問題。
這種心理上的差距導致小A認為,自己是不受同伴歡迎的。而近期生活中與發(fā)生的一些與同伴之間的不愉快經(jīng)歷(自我印證效應),加重了小A的自我否定感,引發(fā)了諸多負性情緒,甚至影響了睡眠和學習。
所以,小A的情緒和行為是由她的自動思維和信念造成的,可以運用認知行為療法加以調(diào)整 。
案例來源/《認知行為療法在大學生人際關系困擾中的應用案例》)
那么針對小A的情況,心理咨詢師可以如何工作?
CBT的治療模式
認知行為療法 (CBT) 的治療模式有以下三類:
①認知重組治療:不恰當?shù)乃季S會帶來情感和行為的困擾,心理治療的目的是確定一個更適應的思考方式;
②應對技巧治療:側(cè)重于面對各種應激情景時,提供系統(tǒng)的方法和技術;
③問題化解治療:是將認知重組治療和應對技巧結(jié)合起來,尋求處理較廣泛問題的策略和方法。
基于治療模式下基本技術分為兩種,認知技術和行為技術。
認知技術主要是幫助患者認知自動思維,認識到其影響。發(fā)現(xiàn)自身對事物的認識歪曲和消極片面的態(tài)度,進而達到糾正錯誤認知的目的。
行為技術主要是通過日?;顒佑媱?,使患者發(fā)現(xiàn)問題,鼓勵其解決問題等。
一般來說,咨詢師實施認知行為療法(CBT)步驟主要分為5個階段:
01
信息收集階段
此階段的主要是與患者接觸,了解患者的基本情況
02
分析問題階段
這一階段是對問題做出診斷
03
預案制訂階段
主要有制定矯正的目標,選擇的矯正方法,時間和過程的安 排及效果評價
04
預案實施和調(diào)整階段
根據(jù)矯正計劃實施,并根據(jù)實際情況進行相應的調(diào)整
05
效果評價階段
計劃實施行為校正后,對矯正效果進行評價,安排進一步的鞏固效果的措施
舉例來說,針對小A的情況,咨詢師需要進行以下工作:
信息收集與問題分析
與小A溝通,了解小A的基本情況,形成個案概念化
咨詢目標與計劃的制定
與小A商定達成共識的咨詢目標與計劃,比如探討具體事件中的情緒及強度、自動思維的識別和評價;
尋找自動思維背后的信念,并進行矯正;不斷探討和修正家庭作業(yè)和自我肯定清單練習,人際交往知識學習和技能訓練;
通過家庭作業(yè)、自我肯定清單學習人際交往技巧及人際沖突處理方法,嘗試跟同學合作,完成小組作業(yè)等等
咨詢實施
包括識別、評價、檢驗、矯正功能失調(diào)性自動思維、負性中間信念和核心信念;設置家庭作業(yè)、完成自我肯定清單等一系列技術方法的應用
鞏固咨詢會談效果,預防反復
包括梳理在咨詢中所學到的技術和工具,模擬來訪最害怕的被拒絕情景,直到來訪覺得能夠熟練處理和感到“不那么受傷”。
值得注意的是,這些工作貫穿在咨詢工作的全程,并不斷的更新循環(huán),螺旋進行。
CBT的常用技術
01
基于認知重建的認知行為矯正法
由梅肯鮑姆博士提出,其基本觀點是“行為改變的先決條件在于當事人必須注意他們?nèi)绾嗡伎?、如何感受、如何表現(xiàn)及如何對別人產(chǎn)生影響”。
為了產(chǎn)生改變,當事人必須介入其行為的內(nèi)部對話中,這樣他們才能夠在各種情境中評估自己的行為。
行為的改變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自我觀察
改變過程的第一步是當事人學習如何觀察自己的行為。人們需要一個新的認知結(jié)構(gòu),使他們能用新的觀點看他們的問題。
這種重組概念的歷程是經(jīng)過來訪和咨詢師共同努力而達成的。
第二階段:開始一個新的內(nèi)部自我對話
來訪對自己所說的話必須能引起一個新的行為鏈(behavioral chain),一個與他們不適應行為不相容的鎖鏈。
當來訪學習改變那些使他們進入治療的內(nèi)部對話(internal dialogue)時,新的內(nèi)部對話引導出新的行為,這是認知重建重要結(jié)果。
第三階段:學習新技巧
學習技巧,并在現(xiàn)實生活情境中不斷加以練習。認知重建可幫助來訪者改變對失敗的消極看法,因此能使他們更愿意參與所期望的活動。
02
基于正念的壓力減輕
基于正念的壓力減輕(mindfulness based stress relief,MBSR)是將放松技術、冥想和通過瑜伽進行的輕柔拉伸相結(jié)合的一種身體鍛煉方式,練習基于正念的壓力減輕的治療有助于對抗多種疾病和病癥。
MBSR是西方心理學和精神病學中的一種治療工具。思考過去或未來后完全回到現(xiàn)在的能力。
通過認識到內(nèi)部和外部現(xiàn)實的雙重性, 個人可以自由地專注于所感知和體驗的事物。
03
基于接受和承諾的療法
接納承諾療法(acceptance and commitment therapy,ACT)是一種將正念技巧與自我接納的實踐結(jié)合起來的心理療法,旨在幫助人們提升心理靈活性。
當人們想要更愉悅的接受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時,關鍵的角色是承諾( commitment)。
通過ACT,學會承諾自己去直面問題而不是逃避壓力,即通過承諾自己采取有助于體驗的行動,讓自己冷靜地面對當前的挑戰(zhàn)。
04
辯證行為療法
辯證行為療法(dialectical behavioral therapy,DBT)由傳統(tǒng)的認知行為療法發(fā)展而來,整合了東方禪宗的辯證思想, 重點關注“改變”和“接受”之間尋找一種內(nèi)在平衡。
目的是使來訪者接納目前當下的狀態(tài),并明確與現(xiàn)實目標的差距,開展相應的目標計劃,不斷強化自我效能感;同時運用行為分析和問題解決來改變病患不良的認知和行為。
DBT已被應用于以情緒調(diào)節(jié)障礙為特征的各種精神障礙,最近更被應用于飲食障礙相關的情緒難題。
這次,簡單心理Uni邀請到了梅肯鮑姆博士親授《CBT治療與核心技術應用》。
點擊觀看課程精彩片段
這門課程因地制宜的將中國文化和最前沿的研究融合打磨課綱,實用的案例也多為中國咨詢師在咨詢中常見的個案類型。
CBT創(chuàng)始人梅肯鮑姆親授
梅肯鮑姆老師將在課程中以創(chuàng)始人和畢生研究的視角,帶來更具大局觀、更整合、更前沿的內(nèi)容,并且會在首期課程中親自答疑。
4大系統(tǒng)模塊+16個必修小節(jié)+中英文講義
重點摘要+雙語字幕+中文文字稿
超值配套服務+雙重認證學習證書
8周帶你掌握超實用流派技術
CBT創(chuàng)始人親授,掃碼搶座
[1]謝湘萍.認知行為療法在大學生人際關系困擾中的應用案例[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22(03):75-77.
[2]樊雙義,劉素剛.認知行為療法概述[J].災害醫(yī)學與救援(電子版),2015,4(04):264-267.
[3]李曉華,劉彬.認知行為療法的理論及在精神疾病治療中的應用研究進展[J].當代護士(下旬刊),2017(06):11-14.
[4]陳小央,任文,邱艷,任菁菁.認知行為療法的臨床應用現(xiàn)狀[J].中華全科醫(yī)學,2022,20(10):1755-1759.DOI: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2696.
點擊閱讀原文直達課程頁面~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