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訊 越瘦越好?最低死亡風險的 BMI 區(qū)間在這里

越瘦越好?最低死亡風險的 BMI 區(qū)間在這里

來源:泰然健康網(wǎng) 時間:2024年12月02日 01:27

BMI 與全因死亡率呈 J 型曲線關系:最低死亡風險區(qū)間為 21~25

既往一些研究顯示 BMI 與全因死亡率之間關系緊密,但這些研究的樣本量不大。因此研究者使用英國臨床實踐研究數(shù)據(jù)庫 (Clinical Practice Research Datalink (CPRD)) 共納入 360 萬成人進行了這項基于人群的大型隊列研究來全面、綜合地探索 BMI 與全因 / 疾病特異性死亡率結局之間的關系。

納入的人群年齡大于 16 歲,且有進一步的隨訪數(shù)據(jù),時間區(qū)間為 1998.1.1~2016.3.8。

研究者使用了 Cox 回歸模型、泊松模型、敏感性分析等統(tǒng)計方法,按照年齡、性別分層,并校正了基線年齡、吸煙、飲酒、糖尿病等因素。

最終納入研究的總人數(shù)為 3,632,674,以下的分析結果來自于無吸煙史者的臨床數(shù)據(jù),共 1,969,648 人,其中 188,057 死亡病例。

研究結果顯示,BMI 與總體死亡率之間為 J 型曲線關系,具體為:BMI 小于 25 kg/m2 時,每增加 5 kg/m2,預計危險比 HR 為 0.81 (95% CI 0.80-0.82),BMI 大于 25 kg/m2 時,每增加 5 kg/m2,預計危險比 HR 為 1.21 (95% CI 1.20-1.22)。

BMI 與所有類別的死亡均顯著相關(交通事故除外),但具體的相關性曲線有所不同。絕大部分病因的死亡病例,如腫瘤、心血管和呼吸系統(tǒng)疾病等,BMI 與總體死亡率均呈 J 型曲線,且最低死亡風險的 BMI 區(qū)間為 21~25 kg/m2。

對于精神行為、神經(jīng)疾病和除交通事故的意外死亡病例,BMI 在從較低數(shù)值至 24~27 kg/m2 區(qū)間時與死亡率呈負相關,更高的 BMI 時則與死亡率無顯著關系,對于自殘、人際暴力的死亡病例,BMI 與死亡率呈線性負相關。

BMI 與死亡率的關聯(lián)度在年輕人中較老年人更為顯著,且在老年人中的相關最低風險 BMI 高于年輕人。

與正常體重人群相比(BMI 18.5~24.9 kg/m2),從 40 歲開始的預期壽命,肥胖(BMI ≥ 30·0 kg/m2)的男性減少 4.2 年,女性減少 3.5 年;低體重(BMI <18·5 kg/m2)的男性減少 4.3 年,女性減少 4.5 年。

當納入吸煙人群后,絕大部分的分析結果類似,在較低 BMI 人群中的關聯(lián)度略更顯著,提示吸煙可對分析結果的輕微殘余混雜。

圖 非吸煙者人群按照性別、年齡分層 BMI 與死亡率呈 J 型曲線關系

結論:BMI 與總體死亡率及大部分疾病特異性死亡率之間成 J 型曲線關系。對于精神行為、神經(jīng)疾病和意外事故,較低的 BMI 與升高的死亡風險相關。

Reference:Bhaskaran K, et al. Association of BMI with overall and cause-specific mortality: a population-based cohort study of 3·6 million adults in the UK. Lancet Diabetes Endocrinol. 2018 Oct 30. pii: S2213-8587(18)30288-2. doi: 10.1016/S2213-8587(18)30288-2.

唑來膦酸鹽藥物擴大適應癥:可用于骨量減少老年女性的骨折預防

雙磷酸鹽藥物廣泛用于骨質(zhì)疏松患者的骨折預防,但對于骨量減少患者的獲益與否目前尚不明確。由于絕經(jīng)后女性中大部分的骨折發(fā)生時往往存在骨量減少,因此非常有必要進行大型臨床研究來探討這一話題。

研究者開展了一項為期 6 年的隨機雙盲臨床試驗,共納入年齡 65 歲及以上的 2000 名骨量減少女性(定義為任意一側髖部或股骨頸骨密度 T 分數(shù) -1.0 至 -2.5)。

研究人群隨機分為 2 組,唑來膦酸鹽組(5 mg)和安慰劑生理鹽水組,療程為 18 月內(nèi)進行 4 次治療。尚未開始使用維生素 D 的患者在臨床試驗開始前接受維生素 D3 治療(單次 2.5 mg),臨床試驗期間每月 1.25 mg。主要終點事件為首次發(fā)生非脊椎性骨折或脊椎脆性骨折。

基線臨床資料顯示,納入人群年齡 71±5 歲,股骨頸骨密度 T 分數(shù) -1.6±0.5, 10 年髖部骨折中位風險 2.3%。

研究結果顯示,脆性骨折發(fā)生例數(shù):安慰劑生理鹽水組共 190 人,唑來膦酸鹽組共 122 人,危險比 HR: 0.63,95%CI 0.5-0.79,P<0.001。

對比安慰劑生理鹽水組,接受唑來膦酸鹽治療的患者具有更少的非脊椎性骨折(HR: 0.66,P<0.001),癥狀性骨折(HR: 0.73,P = 0.003),脊椎骨折(HR: 0.45,P = 0.002)以及身高縮減(P<0.001)。

結論:唑來膦酸鹽藥物有助于降低骨量減少女性非脊椎性及脊椎脆性骨折風險。

Reference: Reid, I. R. et al. Fracture prevention with zoledronate in older women with osteopenia. N. Engl. J. Med. https://doi.org/10.1056/NEJMoa1808082.

阻塞性呼吸睡眠暫停與 2 型糖尿病之間存在雙向關系

既往一些研究發(fā)現(xiàn)阻塞性呼吸睡眠暫停(obstructive sleep apnea, OSA)與 2 型糖尿病之間存在復雜的關系,但尚無基于大型人群的雙向相關性分析。

研究者使用了 3 項美國的大型臨床隊列研究數(shù)據(jù),包括護理健康研究 NHS (2002-2012),NHS-II(1996-2012)和專業(yè)健康隨訪研究 HPFS(1996-2012)。

使用 Cox 比例風險模型分析 OSA 狀態(tài)與糖尿病進展之間的危險比,納入人群在基線時無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及惡性腫瘤,共 146,519 人。

同時,使用相同方法分析糖尿病狀態(tài)與 OSA 進展之間的危險比,納入人群在基線時無 OSA、心血管疾病及惡性腫瘤,共 151,194 人。

3 項隊列研究之間的結果相似。第一部分分析的匯總數(shù)據(jù)顯示,隨訪期間共有 9,029 人患糖尿病,通過校正混雜因素,相對比無 OSA 者,OSA 人群的糖尿病發(fā)生危險比 HR:2.06(95%CI: 1.86-2.28)。

在繼續(xù)校正腰圍和 BMI 后,兩者關聯(lián)性減弱但仍具有顯著統(tǒng)計學意義,HR: 1.37(95% CI 1.24-1.53)。

第二部分分析的匯總數(shù)據(jù)顯示,隨訪期間共有 9,364 人患 OSA,相對比無糖尿病者,糖尿病人群的 OSA 發(fā)生的多元危險比 HR:1.53 (95%CI: 1.32-1.77)。

在繼續(xù)校正腰圍和 BMI 后,兩者關聯(lián)性減弱,HR: 1.08 (95% CI 1.00-1.16);并且,使用胰島素的糖尿病患 OSA 的風險升高,HR: 1.43 (95%CI 1.11-1.83),特別是在女性患者,HR: 1.60 (95%CI 1.34-1.89)。

結論:阻塞性呼吸睡眠暫停與糖尿病發(fā)生的風險增加呈獨立正相關;同時,使用胰島素的糖尿病患者具有顯著更高的阻塞性呼吸睡眠暫停發(fā)生風險,特別是女性患者。

臨床實踐中需要關注這兩種發(fā)病率很高疾病之間的關聯(lián)性,并及時采取干預治療措施以預防相互之間的再發(fā)生。

Reference: Huang T, et al. A Population-Based Study of the Bidirectional Association Between Obstructive Sleep Apnea and Type 2 Diabetes in Three Prospective U.S. Cohorts. Diabetes Care. 2018 Oct;41(10):2111-2119. doi: 10.2337/dc18-0675.

尿補體蛋白可預測糖尿病腎病進展及患者死亡率風險

在這項臨床研究中,研究者探索尿補體蛋白是否與糖尿病腎病進展至終末期及患者死亡率相關。

通過靶向質(zhì)譜技術,研究者分離并量化了 141 名 2 型糖尿病及糖尿病腎病蛋白尿期患者的 12 種補體蛋白的豐度。使用時間 - 事件分析方法分析不同尿補體蛋白與糖尿病腎病進展及死亡率風險之間的關系。

研究基線時,總體患者的估計 eGFR 中位數(shù)為 54 mL/min/1.73 m2,尿蛋白 / 肌酐比值 2.6 g/g。

研究期間,共 39 名患者在中位隨訪時間 3.1 年中進展為終末期腎病,40 名患者在中位隨訪時間 3.6 年中死亡。

在校正人體測量學數(shù)據(jù)和相關臨床變量(包括基線 eGFR 和尿蛋白)后,高水平的尿蛋白 CD59(終末補體復合體抑制物)與更低的糖尿病腎病進展至終末期風險相關(危險比 HR/95%CI:0.50 [0.29-0.87]),且與更低的死亡率相關(HR/95%CI:0.56 [0.34-0.93])。

另外,高水平的尿補體蛋白組分 4 和組分 8 與更低的死亡率相關(HR/95%CI:0.57 [0.41-0.79] 及 0.66 [0.44-0.97]),高水平的尿 H- 相關蛋白 2 因子(補體旁路正向調(diào)節(jié)物)與升高的死亡率相關(HR/95%CI:1.61 [1.05-2.48])。

結論:尿補體蛋白水平與糖尿病腎病進展為終末期和死亡率風險之間關系密切,有望成為較好的預測標志物。

Reference: Vaisar T, et al. Urine Complement Proteins and the Risk of Kidney Disease Progression and Mortality in Type 2 Diabetes. Diabetes Care. 2018 Nov;41(11):2361-2369. doi: 10.2337/dc18-0699.

循證醫(yī)學大數(shù)據(jù):糖尿病與癌癥的相關性存在性別差異

既往研究發(fā)現(xiàn)糖尿病是很多癌癥的危險因素,但具體不同部位的癌癥與糖尿病之間關系及性別差異等問題尚不明確。

研究者通過 Pubmed 數(shù)據(jù)庫系統(tǒng)性檢索了至 2016.12 的所有相關文獻,納入的隊列研究要求報告至少校正年齡后性別特異的糖尿病與癌癥關系的相對危險度。使用反變量權重隨機效應模型進行匯總分析。

共 121 項隊列研究中報告了所有部位癌癥的臨床數(shù)據(jù)(共納入 19,239,302 人, 1,082,592 例癌癥)。

匯總結果顯示,所有部位癌癥與糖尿病之間校正的相對危險度 RR,女性為 1.27 (95% CI 1.21-1.32),男性為 1.19(95% CI 1.13-1.25)。

與男性糖尿病患者相比,女性高出 6% 的癌癥風險(RR:1.06, 95% CI 1.03-1.09),癌癥發(fā)生風險為 RR: 1.10(95% CI 1.07-1.13),癌癥死亡率風險為 RR:1.03(95% CI 0.99-1.06)。

此外,女性糖尿病患者在口腔癌、胃癌和腎癌方面的 RR 高于男性,對于肝癌則低于男性。

結論: 糖尿病是所有部位癌癥的重要危險因素,但女性糖尿病患者的風險略高于男性,且不同部位的癌癥也存在性別差異,這對癌癥的臨床預防與實踐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Reference:  Ohkuma T, et al. Sex differences in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diabetes and cancer: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121 cohorts including 20 million individuals and one million events. Diabetologia. 2018 Oct;61(10):2140-2154. doi: 10.1007/s00125-018-4664-5.

左旋甲狀腺素 T4 對甲狀腺功能減退患者能量消耗及身體組分的影響

使用左旋甲狀腺素 T4(LT4) 的患者將甲狀腺相關激素指標控制在參考值范圍內(nèi)時,機體的能量消耗、身體質(zhì)量及組分會受影響嗎?

就這一問題,研究者招募了 138 名接受 LT4 治療的甲狀腺功能減退患者,且 TSH 水平已經(jīng)控制在正常參考值范圍內(nèi)。

將納入人群隨機且雙盲分入 3 組,分別接受更高、不變及更低劑量的 LT4 治療,并每 6 周調(diào)整劑量使 TSH 分別控制在 0.34~2.50,2.51~5.60 和 5.61~12.0 mU/L。

臨床試驗為期 6 個月,檢測干預前后患者的相關指標包括總體 / 靜息 / 體力活動的能量消耗、食物產(chǎn)熱效應、底物氧化、進食量及身體組分。

臨床試驗結束后,3 組的 LT4 劑量為 1.50 ± 0.07,1.32 ± 0.07 及 0.78 ± 0.08 μg/kg(P < 0.001),TSH 水平為 1.85 ± 0.25,3.93 ± 0.38 及 9.49 ± 0.80 mU/L (P < 0.001)。

對于總體人群,甲狀腺激素水平與靜息能量消耗呈顯著而直接的正相關,但 3 組間比較能量代謝相關指標均無顯著差異。

結論:甲狀腺功能減退患者改變 LT4 劑量使 TSH 在正常參考范圍內(nèi)波動時對能量消耗或身體組分并無顯著影響。該研究結果不支持通過調(diào)整甲狀腺功能減退患者的 LT4 劑量來改善其體重或身體組分。

Reference: Samuels MH, et al. Effects of Altering Levothyroxine Dose on Energy Expenditure and Body Composition in Subjects Treated With LT4. J Clin Endocrinol Metab. 2018 Nov 1;103(11):4163-4175. doi: 10.1210/jc.2018-01203.

甲狀腺功能及自身免疫抗體與女性卵巢儲備功能相關

顯性的甲狀腺功能相關疾病是女性不孕癥的重要危險因素,但輕度甲狀腺功能異?;蚣谞钕僮陨砻庖呒膊θ焉锏臐撛谟绊懩壳吧胁幻鞔_。

很多基礎實驗的結果提示甲狀腺激素對卵巢儲備功能具有重要作用,但人體學相關研究很少。

很多卵巢儲備功能減退或不明原因不孕癥患者可能存在甲狀腺功能的異常。這項研究旨在探討卵巢儲備功能減退或不明原因不孕癥患者中甲狀腺功能與自身免疫狀態(tài)對卵巢儲備功能相關指標的潛在影響(如卵泡刺激素水平、竇卵泡計數(shù)等)。

研究人群為美國馬薩諸塞州總院生殖中心的 436 名接受生育治療的女性患者,檢測指標包括 TSH、總 / 游離甲狀腺激素 T3、T4,甲狀腺過氧化物酶抗體(TPOAbs),甲狀腺球蛋白抗體(TgAbs)及月經(jīng)第 3 天卵泡刺激素水平和竇卵泡計數(shù)。

使用多元線性回歸或混合回歸模型分析上述指標之間的關系。

研究結果顯示,總體研究人群中甲狀腺功能、TPOAbs 陽性與竇卵泡計數(shù)無顯著相關性,但 TgAbs 陽性與更多的竇卵泡計數(shù)顯著相關(平均差?3.4, 95% CI 1.8-5.1,P<?0.001)。

在卵巢儲備功能減退或不明原因不孕癥患者中,較低的游離 T3 水平和 TPOAbs 陽性與更少的竇卵泡計數(shù)顯著相關(p?=?0.009 及 p?=?0.01),但 TgAbs 陽性與竇卵泡計數(shù)則無相關性。此外,甲狀腺功能或甲狀腺相關抗體陽性與卵泡刺激素水平無相關性。

結論:在卵巢儲備功能減退或不明原因不孕癥患者中,較低的游離 T3 水平和 TPOAbs 陽性與更少的竇卵泡計數(shù)顯著相關,臨床實踐中應注意甲狀腺相關因素的評估。

Reference: Korevaar TIM, et al. Association of Thyroid Function and Autoimmunity with Ovarian Reserve in Women Seeking Infertility Care. Thyroid. 2018 Oct;28(10):1349-1358. doi: 10.1089/thy.2017.0582.

血小板相關指標與身體脂肪含量及分布密切相關

這項研究中,作者探索血小板相關指標與身體脂肪含量及分布的相關性。

共有 3,327 名年齡 18~80 歲的成人納入研究分析,使用雙能 X 線吸收法檢測脂肪含量和分布,取血檢測血小板相關指數(shù),包括血小板計數(shù)、血小板比積、平均血小板體積、血小板分布寬度、大血小板比例等。

使用校正的多元線性回歸模型分析臨床指標間的相關性。

研究結果顯示,血小板計數(shù)與 BMI、腰圍、腰臀比、總脂肪比例、軀干脂肪比例、男性脂肪比例、男性 / 女性脂肪比率等呈顯著正相關,與女性脂肪比例、總瘦肉比例、骨骼肌比例呈顯著負相關。

血小板比積的分析結果與血小板計數(shù)相似。其他幾項血小板相關指標則與身體脂肪含量或分布無相關性。

結論:血小板計數(shù)、血小板比積與身體脂肪含量及分布密切相關,但相關性因不同部位脂肪而異。檢測血小板相關指標或可成為預測身體脂肪含量及成分簡便可行的方法。

Reference: Han S, et al. Associations of Platelet Indices with Body Fat Mass and Fat Distribution. Obesity. 2018 Oct;26(10):1637-1643. doi: 10.1002/oby.22294.

編輯: 董玥廷

相關知識

“病態(tài)瘦”絕不是好事 手術死亡風險高!
BMI值越低越好嗎?研究告訴你:小于20對身體的壞處是...
午睡可以降低心臟病死亡風險
長期低碳飲食健康嗎?或增加死亡風險!
BMI 宣布出局!中國學者用NHANES新指標BRI預測死亡風險,發(fā)JAMA子刊(IF=10.5)
心理健康問題會“偽裝”?快來自測!這類人群,胖一點反而降低死亡風險?
腰越粗,心臟病風險越大
20年隨訪研究發(fā)現(xiàn):復合維生素補充劑可能增加死亡風險
減肥的速度越快越好?這些誤區(qū)很多人中招
竟然是胖點好?IF=25期刊:超重、輕微肥胖的糖尿病患者,死亡率反而更低!

網(wǎng)址: 越瘦越好?最低死亡風險的 BMI 區(qū)間在這里 http://www.u1s5d6.cn/newsview198639.html

推薦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