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與健康》教學大綱
一、課程簡介
課程名稱:運動促進健康的理論與實踐
課程屬性:限選課
課程類型:專業(yè)課
先修課程:《健康管理學》
學分與學時:2.6學分;總學時42,其中講課27學時,實踐9學時,理論課時與實踐課時的比例為2:1
考核性質:考查
開課對象及學時:健康服務與管理專業(yè)學生
課程性質、任務和要求:
運動促進健康的理論與實踐是一門將體育運動與健康養(yǎng)生融為一體的理論性和實用性相統(tǒng)一的課程。主要內容有:運動與健康、全民健身與全民健康、運動項目指南、身體素質的測試、身體素質的訓練、體育鍛煉管理、體育鍛煉習慣培養(yǎng)、居家運動和戶外運動、運動計劃與運動處方、運動損傷及預防、體育鍛煉效果的測評、運動能力自我測評方法設計。
根據海南醫(yī)學院共公管理專業(yè)碩士研究生人才培養(yǎng)目標和《運動促進健康的理論與實踐》教學大綱的要求,依托學校教學資源條件和任課教師本人的專業(yè)知識和長期積累的教學經驗,緊密結合學生實際,對本課程知識結構進行優(yōu)化設計,增加體育鍛煉促進健康的最新研究成果,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做了課程教學的與時俱進。在教學過程中,引用豐富的文獻資料,分析最新的典型案例及學生感興趣的熱點問題,努力做到理論聯(lián)系實際,寓教于樂。
學生通過本課程的學習,深入理解運動、健康的內涵、運動項目的類型和特點以及主要運動項目的基本特點,懂得健康的保障條件、體育運動促進健康的基本原理、運動健身的基本原則,掌握運動素質訓練的方法,增強運動健身意識,重視培養(yǎng)并保持體育鍛煉的良好習慣。
教學方法:圍繞實現(xiàn)教學目的靈活運用講授法、討論法、實踐訓練法、演示法、實驗法、自學輔導法等多種教學方法,重視激發(fā)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
講授法:內容具有科學性、系統(tǒng)性和思想性;注意啟發(fā),講究語言藝術,深入淺出,寓教于樂。
討論法:選擇典型的學生喜聞樂見的或較為關注的問題展開討論,組織好討論的過程,善于在討論中啟發(fā)引導,做好討論的總結。
實踐訓練法:保障實踐教學設施,強化實踐過程的指導,鼓勵支持學生的首創(chuàng)精神,做好總結。
演示法:做好演示前的準備工作,使學生明確演示的目的、要求與過程,選擇好演示的方法,注意其它方法的輔助。
實驗法:實驗前充分準備,使學生明確實驗目的要求和做法,強化實驗過程的指導,激勵學生創(chuàng)新,做好實驗小結。
自學指導法:提出自主學習的明確目的、要求和重點思考的問題,密切關注學習過程,加強輔導并提供必要的幫助,如文獻搜索、提示相關網站和圖書資料等。
成績評定方法:過程性考核和終結性考核兩種方式結合。
主要教學改革:深入了解國內外健康促進活動、體育鍛煉及運動養(yǎng)生發(fā)展的最新動態(tài),及時在教學在融入新觀點和新知識;在課堂教學中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激發(fā)學生的活躍思維,鼓勵學生獨立思考,促進教學相長;發(fā)動學生充分利用電腦、手機等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搜索、收集、整理有關信息,鼓勵學生暢發(fā)已見,活躍課堂氛圍;鼓勵、支持和幫助學生利用課外時間開展調研活動,在實踐中豐富和深化本本課程的知識,提高能力。
二、教學目標要求
第一、思想道德與職業(yè)素質要求:培養(yǎng)以健康促進為中心的正確健康觀、崇尚運動的價值觀;團結合作的精神;追求和諧的理想;天人合一的境界;綜合調養(yǎng)的整體養(yǎng)生觀。
第二、知識結構要求:健康及其促進途徑的相關知識;中醫(yī)養(yǎng)生的理論基礎;運動養(yǎng)生的基本原理;主要運動項目及其特點;體育鍛煉的教育與促進;體育鍛煉習慣形成過程及培養(yǎng);體育鍛煉的基本要求;慢性病的運動處方;體育鍛煉效果的測量。
第三、能力結構要求:掌握中醫(yī)運動養(yǎng)生的基礎理論;體育運動促進身心健康的基本原理;力量、速度、耐力、協(xié)調性、柔韌性和靈敏性的訓練方法;體育鍛煉教育與促進的基本策略;育鍛煉效果測評的技術;普通群眾經常從事的體育項目的鍛煉技術。能夠結合實際為高血壓、肥胖、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開具常用的簡單運動處方。
三、各章節(jié)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重點難點及教學方法
第一章 運動與健康
【教學目標】
理解:健康、體力活動、體育運動、體育鍛煉等概念。
了解:人類與不健康及疾病斗爭的途徑、健康的保障條件。
掌握:體育鍛煉促進身心健康的基本原理。
【教學內容】
1.健康及健康促進與保障
2.體力活動、體育運動、體育鍛煉
3.人類從事體育運動的主要目的及體育鍛煉的健康訴求
4.體育鍛煉促進身心健康的基本原理
5.體育鍛煉中的負面心理與行為
重點:體育鍛煉增進的基本原理。
難點:深入淺出體育鍛煉對心血管系統(tǒng)產生作用的原理。
【主要教學方法與媒體要求】
講授法結合討論法,多媒體與傳統(tǒng)板書相結合。
第二章 全民健身與全民健康
【目標要求】
1.理解全民健身與全民健康的內涵、全民健身與健康的相互關系。
2.了解全國健身與全民健康融合發(fā)展的途徑。
3.掌握全民健身規(guī)劃的相關內容。
【主要內容】
1. 全民健身與全民健康。
2.我國全民健身運動發(fā)展狀況。
3.我國全民健身的成就與挑戰(zhàn)。
4.全民健身與全民健康的融合發(fā)展。
5.西方主要發(fā)達國家群眾體育發(fā)展狀況
重點:全民健身與全民健康融合發(fā)展的途徑。
難點:我國全民健身的成就、挑戰(zhàn)及趨勢。
【主要教學方法與媒體要求】
以講授法為主,多媒體與傳統(tǒng)板書相結合。
第三章 運動項目指南
【目標要求】
1.了解奧運動會競技項目、極限運動項目、各國傳統(tǒng)民俗體育項目、我國群眾從事體育鍛煉的主要運動項目和養(yǎng)生運動項目。
2.理解有氧運動與無氧運動的功用。
3.掌握運動項目的分類方法。
【主要內容】
1.奧運動會競技項目。
2.極限運動項目。
3.各國傳統(tǒng)民俗體育項目。
4.我國群眾從事體育鍛煉的主要運動項目和養(yǎng)生運動項目。
5.居家運動及戶外運動。
重點:體育運動的類型及群眾日常用于鍛煉的主要運動項目。
難點:區(qū)分養(yǎng)生運動項目及其它類型運動項目的標準和依據。
【主要教學方法與媒體要求】
講授法結合演示法,多媒體與傳統(tǒng)板書相結合。
第四章 身體素質測試(含理論部分與實踐部分)
【目標要求】
1.理解體質健康測試和身體素質測試的概念。
2.了解身體素質測試的主要內容。
3.掌握幾種身體素質測試的方法。
【主要內容】
1.體質健康測試的內容。
2.身體素質測試的項目。
3.俯臥撐、坐(站)位體前屈、閉眼單腳站立測試。
4.反應時測試、手的穩(wěn)定性測試(九洞儀測試)。
重點:俯臥撐、坐(站)位體前屈、閉眼單腳站立測試。
難點:各項身體素質測試項目的標準操作和注意事項。
【主要教學方法與媒體要求】
實踐法結合演示法,多媒體與傳統(tǒng)板書相結合。
第五章 身體素質的訓練(實踐)
【目標要求】
1理解:身體素質的概念、身體素質訓練的基本要求。
2.了解:力量、耐力、速度、柔韌性、協(xié)調性、平衡性等各項素質相互促進的原理。
3.掌握:力度、耐力、速度、柔韌性、平衡能力訓練的方法。
【主要內容】
1.健康管理的概念及類型。
2.自我健康管理的概念及自我健康管理能力的構成要素。
3.自我健康管理能力的發(fā)展。
4.自我健康管理能力的培養(yǎng)。
重點:力度、耐力、速度、柔韌性訓練的方法。
難點:有效提高單項素質和協(xié)調發(fā)展整體素質之間的關系。
【主要教學方法與媒體要求】
講授法結合演示法、討論法,多媒體與傳統(tǒng)板書相結合。
第六章 體育鍛煉管理
【目標要求】
1理解:自我健康管理、體育鍛煉自我管理、自我健康管理能力的內涵。
2.了解:懂得體育鍛煉的任務及基本要求。
3.掌握:增強體育鍛煉自我管理能力的途徑與方法。
【主要內容】
1.健康管理的概念及類型。
2.自我健康管理的概念及自我健康管理能力的構成要素。
3. 體育鍛煉的基本要求。
4.體育鍛煉自我管理的任務和要求。
5、體育鍛煉自我管理能力的培養(yǎng)。
重點:體育鍛煉的基本要求和體育鍛煉自我管理的任務與要求。
難點:體育鍛煉基本要求的生活化。
【主要教學方法與媒體要求】
講授法結合討論法,多媒體與傳統(tǒng)板書相結合。
第七章 體育鍛煉習慣培養(yǎng)
【目標要求】
1.理解體育鍛煉習慣的本質及形成機理。
2.了解影響體育鍛煉習慣形成的主要因素。
3.懂得促進群眾積極參加體育鍛煉和養(yǎng)成體育鍛煉習慣的基本途徑及主要方法。
【主要內容】
1.體育鍛煉習慣的本質及形成機理。
2.影響體育鍛煉習慣形成的主要因素。
3.群眾體育鍛煉的教育與促進。
4.培養(yǎng)群眾體育鍛煉習慣的途徑與方法?! ?/p>
重點:不同類型行為習慣形成與維系的決定性因素,體育鍛煉習慣感到的機理。
難點:闡明運動健身信念。
【主要教學方法與媒體要求】
主要用講授法,多媒體與傳統(tǒng)板書相結合。
第八章 居家運動、工間運動和戶外運動(實踐)
【目標要求】
1.理解:居家運動、戶外運動與工間運動以及這三種運動有機結合的重要意義。
2.了解:居家運動、戶外運動與工間運動的利弊及設備。
3.掌握:居家運動、戶外運動與工間運動有機融合的思路與途徑。
【主要內容】
1.居家運動、工間運動與戶外運動的概念。
2.居家運動的常見項目和鍛煉的基本要求。
3.工間運動的常見項目和鍛煉的基本要求。
4.居家和工間的拉伸運動。
5.居家運動、戶外運動與工間運動的有機結合。
6. 國家體育總局“科學健身18法”介紹
重點:居家運動中的耐力鍛煉、力量鍛煉和柔韌性鍛煉的有機結合。
難點:居家運動、戶外運動與工間運動有機融合的思路與途徑。
【主要教學方法與媒體要求】
練習法和演示法,多媒體與傳統(tǒng)板書相結合。
第九章 拉伸運動(實踐)
【目標要求】
1.理解:拉伸運動的功能及意義。
2.了解:身體不同部位拉伸運動的特點。
3.掌握:頸部、胸腰部、髖部及軀干的拉伸方法。
【主要內容】
1.拉伸運動的概念、功能與意義。
2.拉伸運動課目的構成。
3. 拉伸運動的基本要求。
4. 頸部、胸腰部、髖部及軀干的拉伸方法?! ?/p>
重點:拉伸運動的方法及其要點。
難點:拉伸運動的緊張感和放松感的體驗。
【主要教學方法與媒體要求】
練習法和演示法,多媒體與傳統(tǒng)板書相結合。
第十章 體育鍛煉計劃
【目標要求】
1.理解鍛煉計劃、運動處方的概念、構成、類型。
2了解我國全民健身指南對普通群眾的體育鍛煉要求以及針對高血壓、肥胖、慢性呼吸系統(tǒng)疾病、糖尿病、癌癥、關節(jié)炎及骨質疏松患者的計劃處方。
3.掌握制定運動計劃的方法。
【主要內容】
1.運動計劃及運動處方的概念、構成及類型。
2.健康人群運動計劃的內容及特點。
3.開設運動處方的事項。
4.疾病患者運動處方的內容及特點。
5. 高血壓、糖尿病、慢性呼吸系統(tǒng)疾病、關節(jié)炎及骨質疏松等常見慢性病患者的運動處方。
重點:運動處方的構成、針對不同運動素質的鍛煉方法。
難點:個性化健康訴求與運動處方關系的處理。
【主要教學方法與媒體要求】
講授法結合演示法,多媒體與傳統(tǒng)板書相結合。
第十一章 運動損傷及預防
【目標要求】
1.了解運動過程中容易出現(xiàn)運動損傷的情況及影響因素。
2.理解一些常見的運動損傷的成因。
3.懂得預防運動損傷的方法。
【主要內容】
1.運動損傷的危害及對待運動損傷的正確態(tài)度。
2.運動過程中容易出現(xiàn)運動損傷的情況及影響因素。
3.常見的運動損傷及其成因。
4.預防運動損傷的常見方法。
重點:常見的運動損傷及其成因。
難點:講清楚預防運動損傷的常見方法。
【主要教學方法與媒體要求】
講授法結合討論法,多媒體與傳統(tǒng)板書相結合。
第十二章 體育鍛煉效果的測評(PBL)
【目標要求】
1.理解體育鍛煉效果測評的重要意義。
2.了解體育鍛煉效果測評的項目及要求。
3.掌握普通群眾體育鍛煉效果測量及評價的方法。
【主要內容】
1.體育鍛煉效果測評的重要意義。
2.體育鍛煉效果測評的主體。
3.普通群眾體育鍛煉效果測量的項目、指標及測量與評價的方法。
4.體育鍛煉效果測評的運用。
重點:普通群眾體育鍛煉效果測量的項目、指標及測量。
難點:體育鍛煉效果測量指標選擇的依據。
【主要教學方法與媒體要求】
講授法結合討論法,多媒體與傳統(tǒng)板書相結合。
第十三章 運動能力自我測評方法設計(含理論部分與實踐部分)
【目標要求】
1.理解運動能力自我測評的內容及指標。
2.了解我國群眾體育鍛煉自我測評的狀況。
2.掌握運動能力自我測評的方法。
【主要內容】
1. 運動能力自我測評自我測評的意義。
2. 運動能力自我測評自我測評的內容及指標。
3.我國群眾體育鍛煉自我測評的狀況。
4.運動能力自我測評的方法。
重點:運動能力自我測評的內容及指標。
難點:運動能力自我測評與運動能力他人測評的結合。
【主要教學方法與媒體要求】
作業(yè)法、演示法結合講授法,多媒體與傳統(tǒng)板書相結合。
四、學時分配
內容
理論
實踐
指導性自學
PBL
合計
第一章 運動與健康
3
第二章 全民健身與全民健康
3
第三章 運動項目指南
3
第四章 身體素質的測試
3
第五章 身體素質的訓練
3
第六章 體育鍛煉管理
3
第七章 體育鍛煉習慣培養(yǎng)
3
第八章 居家運動、工間運動和戶外運動
3
第九章 拉伸運動
3
第十章 體育鍛煉計劃
3
第十一章 運動損傷及預防
3
第十二章 體育鍛煉效果的測評
3
第十三章 運動能力自我測評方法設計(理論)
3
第十三章 運動能力自我測評方法設計(實踐)
3
合計
30
9
3
42
五、考核方式
本課程為考查科目??偝煽冇善綍r成績和期末考查成績構成,其中平時成績(課堂紀律20%,課堂學習表現(xiàn)10%,實踐課30%)占40%,期末理論考試占60%。期末理論考試的方式為撰寫一篇與本課程密切相關的學術論文。
六、推薦教材及教學參考書
(一)教 材:
1.《運動保健處方》(第1版),喬納斯·菲利普斯原著,黃力平譯,人民軍醫(yī)出版社,2014年5月。
(二)參考書:
1.《中醫(yī)養(yǎng)生康復學》(第1版),郭海英、章文春,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2年7月。
2.《中醫(yī)哲學基礎》(第4版),張其成主編,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2015年5月。
3.《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第2版),呂姿之主編,北京大學醫(yī)學出版社,2008年10月。
4.《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實用方法》(第2版),田本淳主編,北京大學醫(yī)學出版社,2014年7月。
5.《體育史》(第1版),譚華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6月。
6.《運動生理學》(第1版),王瑞元,蘇全生編,人民體育出版社,2012年2月。
七、推薦的教學網站和相關專業(yè)文獻網站
1.http://www.acsm.org/
2.http://health.gov/PAGuidelines/guidelines/Glossary.aspx
3.https://healthyforgood.heart.org/
4.http://www.zgjkgl.org/jibing/
5.http://www.zhjkgl.org.cn/
八、開課院系(室)
管理學院,健康服務與管理教研室。
九、課程責任人:翁孟遷
審閱人:
2021年04月修訂
相關知識
《運動康復概論》課程教學大綱
體育保健活動課教學大綱
《大學體育——保健》教學大綱
《健身健美》課程教學大綱.doc
《健康服務與管理導論》教學大綱
健身舞教學大綱
《健身教練》課程教學大綱
《健康管理學》教學大綱(72學時)
《康復心理學》理論教學大綱(供四年制本科運動康復專業(yè)使用).doc
體育身體運動功能訓練教學大綱
網址: 《運動與健康》教學大綱 http://www.u1s5d6.cn/newsview224386.html
推薦資訊
- 1發(fā)朋友圈對老公徹底失望的心情 12775
- 2BMI體重指數計算公式是什么 11235
- 3補腎吃什么 補腎最佳食物推薦 11199
- 4性生活姿勢有哪些 盤點夫妻性 10428
- 5BMI正常值范圍一般是多少? 10137
- 6在線基礎代謝率(BMR)計算 9652
- 7一邊做飯一邊躁狂怎么辦 9138
- 8從出汗看健康 出汗透露你的健 9063
- 9早上怎么喝水最健康? 8613
- 10五大原因危害女性健康 如何保 7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