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糾偏
Iyengar Yoga
艾揚格瑜伽作為20世紀最具影響力的哈他瑜伽體系之一,其創(chuàng)始人艾揚格大師(B.K.S. lyengar1918-2014)與其子普尚·艾揚格(Prashant lyengar生于1949)在瑜伽傳播和發(fā)展中肩負著不同時代的“糾偏”使命。
他們通過對身體、呼吸、意識的系統(tǒng)探索與教學,把瑜伽從誤讀中挽救出來,引導其回歸為一條完整的身心靈修行之道。
第一階段
艾揚格大師(B.K.S. lyengar)的使命——身體的正位,重建瑜伽的可達性與科學性
20世紀初中葉,瑜伽在西方尚屬新興實踐,常被視為神秘甚至迷信的東方儀式,缺乏方法論指導。與此同時,身體被忽視,精神主義泛濫,而大眾健康需求卻持續(xù)上升。
面對這些問題,艾揚格大師提出“體式正位”(alignment)的核心概念。他通過解剖精確的體式、輔具(Props)的發(fā)明與運用,讓老年人、傷病者、女性也能安全進入體式,開啟療愈之路。他將身體視為心靈的橋梁,強調(diào)體式、呼吸與覺知的三位一體。
他的代表作《Light on Yoga》(《瑜伽之光》)被稱為"瑜伽之圣經(jīng)",成為全球無數(shù)瑜伽習練者的入門經(jīng)典。西方主流醫(yī)學與體育界也逐漸認可艾揚格瑜伽的療愈效果,將其納入康復、心理支持、癌癥護理等領域。
《瑜伽之光》被譯成20多種語言在全球出版
不過很多人不知道的是,無論是英國還是美國,艾揚格大師早年在教學和寫作時,都被要求盡量不要提及瑜伽文化和哲學部分,以防與當?shù)亓餍械淖诮坍a(chǎn)生沖突,避免不必要的麻煩,因此大家對艾揚格瑜伽的理解,更多是基于《瑜伽之光》這本書上的讓人耳目一新體式——即便是這本書,在出版之前,很多關于文化哲學方面的內(nèi)容也被出版社大幅度刪減。
第二階段
普尚·艾揚格(Prashant lyengar)的使命——從體式之軀到心靈之瑜伽
進入21世紀,瑜伽在全球爆紅,但也陷入了消費主義、圖像化、功利化的漩渦。
據(jù)美國《瑜伽雜志》(Yoga Journal)2015年特刊指出,Instagram平臺“#yoga”標簽下超過60%的內(nèi)容展示的是危險體式,以柔韌度挑戰(zhàn)、極限造型為核心。
有鑒于此,普尚·艾揚格(Prashant lyengar)在2018年世界瑜伽大會的主題演講中首次提出“社交媒體瑜伽癥候群”(Social Media Yoga Syndrome)這一概念,批評現(xiàn)代瑜伽對身體的炫技性濫用,忽視了瑜伽的內(nèi)在修行維度。
為回應這一時代病癥,普尚提出了“以呼吸為靈魂的瑜伽”(Pranatmaka Yoga)和“心理瑜伽”(Manasika Yoga)等教學理念。他強調(diào)體式是意識的容器,而不是目的本身。呼吸,是意識的媒介,是“觀看之瑜伽”的門戶。
雖然出身體式系統(tǒng)最嚴謹?shù)募彝?,普?Prashant)卻始終強調(diào):“體式不是終點,而是入口;體式不應被理解為目標,而是讓你學習內(nèi)在觀察的第一步?!?/p>
在他的課程中,《瑜伽經(jīng)》與數(shù)論哲學不再是附屬閱讀材料,而成為指導練習思維方式的重要根基。他警惕瑜伽練習者們不要只是一味do do do,而是要知道自己為什么而do;他鼓勵學生們“去感受你是如何思考的”,而不是只專注于“你想到了什么”。
在他眼里:
《瑜伽經(jīng)》不是背誦的經(jīng)文,而是“活在體式與呼吸之間的沉思錄”
第三階段
平衡整合的瑜伽時代——從正位到自在,從技法到智慧
隨著艾揚格體系的全球傳播進入成熟期,第三階段的時代已經(jīng)到來。這一階段的核心,是將體式正位、呼吸法與冥想實踐三者整合,并深入理解其背后的瑜伽哲學與整體身心架構(gòu)。
不僅是艾揚格大師所提出的“正位”、“穩(wěn)定”、“延展”等身體法則,也包括普尚(Prashant)所倡導的“觀察者之心”、“呼吸的意識化”、“思維方式的修行”。
這一階段的修行者開始認真研讀《瑜伽經(jīng)》《奧義書》《薄伽梵歌》,并深入阿育吠陀等傳統(tǒng)生命科學,理解瑜伽與身體氣質(zhì)(Dosa)、飲食、節(jié)律的關聯(lián)。
這是一個從技巧走向智慧的時代,從“我在做瑜伽”走向“瑜伽在發(fā)生”的意識轉(zhuǎn)變。
晚年遺愿與集體誤讀:
《光耀生命》的被忽視
與普尚的吶喊
值得注意的是,艾揚格大師在生命最后十數(shù)年所精心撰寫、親自出席發(fā)布的著作《Light on Life》(《光耀生命》),正是希望他的學生們能夠超越體式,系統(tǒng)認識五鞘體系(Pancakosa)——從物質(zhì)身體,到能量層、心智層、智慧層,乃至于福樂之鞘,實現(xiàn)真正的內(nèi)在統(tǒng)一與回歸。
《光耀生命》是艾揚格大師對自身瑜伽旅程的深情回顧,他將童年遭遇與全球授課的真實故事以幽默詩意的筆觸融合瑜伽哲學,為讀者提供了貫穿日常的實踐啟示,引領我們將瑜伽智慧轉(zhuǎn)化為生命態(tài)度。
然而現(xiàn)實令人遺憾?!惰べぶ狻烦蔀楝F(xiàn)象級經(jīng)典,而《光耀生命》卻常被邊緣化。多數(shù)習練者仍停留在身體技巧層面,忽略了瑜伽的終極指向。這種偏頗使得普尚不得不“站出來大聲疾呼”,以近乎苛刻的教學提醒世人:
瑜伽絕不僅是體式的排列組合,
而是一場穿越心智迷霧的覺知革命。
穿越周期
理解父子的深意
唯有進入第三階段,瑜伽修行者才能真正超越時代局限,洞見艾揚格父子所承擔的雙重使命:
艾揚格大師(B.K.S. lyengar)讓我們學會站立,并讓身體成為覺知的根基;
普尚(Prashant lyengar)教我們?nèi)绾巫?,看見心靈的運作;
他們的表達和意見并不是互相沖突,而是所處的瑜伽發(fā)展的時代和階段不同,看到的誤會和弊端不同而發(fā)出的有針對性吶喊,和提出的不同側(cè)重的解決方案。
而第三階段的實踐者,則肩負著將“身體之瑜伽”與“意識之瑜伽”貫通、深化、傳承的使命。這不只是兩個瑜伽導師的教學脈絡,更是一個時代自我修復、身心重構(gòu)的覺醒路徑。
真正的艾揚格瑜伽,從未止步于正位,它是一場深刻的回歸之旅——身體歸于中心,呼吸歸于寧靜,心靈歸于本源。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