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訊 脾胃濕熱怎么辦 脾胃濕熱的調理方法

脾胃濕熱怎么辦 脾胃濕熱的調理方法

來源:泰然健康網 時間:2024年12月28日 16:51

  脾胃濕熱的原因

  脾胃濕熱是指濕熱蘊結脾胃,脾胃運化受阻,可見全身濕熱癥狀的病理變化。多由感濕邪或飲食不節(jié)、過食肥甘,釀成濕熱,內蘊脾胃所致。

脾胃濕熱怎么辦 脾胃濕熱的調理方法 脾胃濕熱吃什么好

  脾胃濕熱證的形成,雖有多種病因,但脾胃功能狀態(tài)是決定因素。脾胃虛弱,不能正常運化谷物水液,水反為濕,谷反為滯,濕和滯久則化熱,可形成濕熱;同時各種疾病因素很易引發(fā)脾胃功能失調而生濕熱。

  脾胃濕熱推薦2款湯藥調理

  葛根芩連湯

  濕熱下痢多用葛根芩連湯加減;若出現(xiàn)黃疸之癥,可用茵陳五苓散加減脾胃濕熱可能因飲食傷脾,脾虛則濕蘊,主要應健脾、去濕。

  溫膽湯

  出自《三因極—病證方論》,組成為陳皮、半夏、茯苓、枳實、竹茹、炙甘草、生姜、大棗。原“治大病后,虛煩不得眠,此膽寒故也,又治驚悸”。其藥性的溫涼全在組成藥味量的大小。該方組方簡,性質平和,通過靈活加減,虛實寒熱表里證均可應用,臨床應用遠遠超出了原記載的證治范圍。

  常用其方加減治療脾胃濕熱證。方中二陳湯燥濕化痰,理氣和中。半夏燥濕化痰、和胃降逆、消痞散結,陳皮理氣和胃,氣行則濕化,茯苓健脾滲濕,甘草調和諸藥,益氣和中,生姜、大棗健脾和胃,使土健以勝濕,枳實下氣導滯消積,祛痞助濕化,竹茹甘寒降逆和胃,清熱消痰。共奏祛邪扶正,化濕清熱,理氣導滯之功效。雖寓健脾之意而不壅滯,化濕而不助熱。清熱而不助濕,治療脾胃熱證頗為對癥。

相關知識

脾胃濕氣重怎么調理
日常怎樣才能避免脾胃濕熱
脾胃有“運水”和“化濕”之能!調治:脾虛有濕,應平以辛熱
引起脾胃濕熱的三大原因
脾胃有濕氣的除濕方法
脾虛濕氣重怎么調理
腸胃濕熱的癥狀 腸胃濕熱如何調理
脾胃虛弱怎么調理 中醫(yī)教你調脾胃
脾虛濕盛怎么調理
揭秘:脾胃虛弱濕氣重怎么辦?

網址: 脾胃濕熱怎么辦 脾胃濕熱的調理方法 http://www.u1s5d6.cn/newsview879764.html

推薦資訊